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从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参考。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重点的今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1:

浅谈新课改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为“三育”之一的体育,在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占重要的成分。中学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教学活动去实现培养全面的、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做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又要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现在的农村中学生,好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形成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好习惯,同时存在怕吃苦,合作意识差等性格特点;又加上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运动中有畏难情绪。不好运动、团队意识差等等,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活动空间,自觉地将德育教育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新型建设人才。

1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作为九零后的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等特点。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就导致了许多中学生缺少合作意识,往往我行我索,对他人,对班级缺乏责任感,有时甚至是漠不关心。而合作意识是很难通过课堂或讨论等方法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活动,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共同分享和共同承担责任去培养。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显出了它的特殊作用。上周我给所带的初一学生上“阳光伙伴”这个活动游戏(就是多名学生用绳子把腿绑在一起,一起跑的活动)。开始,我安排他们四人腿绑在一起,有两三个组进行的很不好,不是脚抬错了,就是说腿被勒疼了,就是互相绊倒了,你埋怨他(她),我批评你,进展非常不顺。我立即叫停他们,要求各人谈谈失败原因。经过讨论,他们认为:一是心不齐,各自为阵;二是没有统一指挥。我说,你们选出组长,听从指挥,再练练试试。不到十分钟,他们已能由一起走到一起快跑了。我也从他们的欢快的笑容中分享着快乐。还有在接力比赛中;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性的活动和比赛中,体育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和同伴一起活动的意识,让他们体会一起流汗,相互协作并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喜悦,这对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分担责任,为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发挥良好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校体育是要求学生身心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发挥身体适宜能量的同时,还要有着坚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记得在前年,我带的高二学生,在一个双休日,我组织他们进行十公里越野跑,事先虽然进行了思想动员工作,但在进行到三公里左右时,仍然有十多个人不撑,要放弃。显然,这几位同学到了长跑中的“极点”,我没有批评他们。我说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迎着困难上,二是被困难吓倒。放弃容易,但对我们永远都是一个阴影。另外,还有老师陪着你们跑呢。在我的鼓励下,他们又上路了。起先是走,然后是慢跑,最后,这几位同学居然赶上了“大部队”。事后,有个女孩子写信对我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艰辛,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迎接挑战。这次感受,这次成功的战胜自我,将使我终生难忘。感谢老师,感谢您给了我这次提升的机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在体育活动中,只要我们用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通过不断的拼搏与磨练,他们会跨过一道道难关,在将来的生活中将迎难而上,不断战胜一个个困难,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思想。当然,体育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给学生一些空间,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表现的欲望。如每次体育教学课的集合整队、队形练习、队列调动、队形变化等都要求学生协调一致、步伐整齐,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利用体育竞赛、教学中的游戏等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使学生们懂得在活动中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如我校就在跑操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生的队形,步伐,口号,精神面貌都是检查评比的内容。学生比赛有小组比,班级比,年级比,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全市二十多家兄弟学校来校学习参观。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在竞赛中严格、公正、诚实、准确地执行规则。保证了竞赛和游戏的正常进行,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遵守活动规则和习惯。通过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对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自觉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中,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性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竞争性较强的教学和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在短跑教学中,仅在“各就位——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的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提高自控能力,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的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和耐力,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一场意志力的较量。在竞争过程中,通过积极响应规则的约束,使学生认识到“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在体育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宗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课内外、校内外各种竞赛的标准有些是采用天然尺度(如时间,距离,高度等)来进行的,有些则是国际竞赛规则或大家认可的竞赛规则进行的。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进行角逐。在这种情境的长期熏陶下,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原则。

5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体育的许多活动中都能得到培养。如在队列、队形、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突出的作用。长期在班级组织的集体中活动、训练和竞赛,都要求学生具有集体意识,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要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荣誉,为班级、学校获取名次,在体育活动中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他在竞赛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为争集体荣誉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竞赛活动中有主力队员,有替补队员、还有服务同学以及呐喊助威的”拉拉队员“,他们都在为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把握住为集体荣誉这一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一个人,在家能够爱他的家人,在校能够爱同学、老师,长大后才能爱他的祖国。我们体育老师要在体育活动中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相互配合、团队协作、共同进步、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融人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之中,探寻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学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疲劳、疼痛、酸胀、运动性腹疼、心理紧张等,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受伤等思想活动,因此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也是培养优良道德意志作风过程,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就为思想品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通力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于拼搏、勇往直前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品质。

作者:周友权

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2:

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从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体育

在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重点的今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以,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家长往往迁就,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存在着“骄”、“娇”二气,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例如长跑测验中,有些同学由于缺乏拼劲,最后以几秒之差而不能达标,在练习跳远时,怕鞋子搞脏,练习不认真。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改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对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

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1.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各种体育游戏教学,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地对参加者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篮球比赛中对方侵入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本身就在不断地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2.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对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又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落后,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参性与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但特别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是必要的。但是要强调育人与运动之中的同时,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使其相得益彰,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2.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是由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所决定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3.身心合一性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两者同步发生,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体育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运动生理负荷将伴随不同运动,不同运动心理负荷的特点和发展心理素质与个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练习,合理安排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以便在使学生健身和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取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4.社会性

社会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学生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特定的“社会”是对体育运动而言。因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与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的某种角色(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承担某种职责与义务,且要按照各种社会道德准则,进行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所以人们把体育运动看作特定的“社会”或“社会的缩影”、“小社会”。

体育运动的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生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时按照一定的规则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履行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化社会过程。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应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

四、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加以制度化。是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的独特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如通过理论课中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奥运会、名人与体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进行队列练习时,就应突出遵守纪律,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配合的精神;田径项目应着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思想品德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3.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地被接受,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4.运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育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讲清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课堂中选择合理积极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5.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识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课堂中常有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胆怯怕难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的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升华。

6.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对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要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7.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究实效。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探索,通过体育教学中,造就具有情操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

作者:许俊玲

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3: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师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技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体育知识的传授过程,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以及利用惩戒手段,是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 体育 教学 思想 品德 教育

[作者简介]张力(1955- ),女,河北丰润人,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和健康的任务,而且要完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勇敢顽强、勇于竞争、不怕困难等精神品质为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一任务。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育体与育人的一致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体育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即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体育教学内容广泛,项目繁多,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处处都蕴涵着德育的素材。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人格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相互包容。一些良好的人格特征同样也是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对现实的态度(对他人、集体和对工作的态度)既是大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健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氛围,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如通过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一个篮球队有后卫、前锋、中锋等位置,只有每名队员都能认真地承担起自己所在位置的责任,付出个人的努力,球队才有取胜的希望。在乒乓球团体赛中,只有每个队员都表现出色,才能保证团队的荣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体育集体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克服困难,体验成功。能够使学生在体验胜利与荣誉、失败与挫折、汗水与尊严等复杂情感中,锤炼心理承受能力。在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消除紧张情绪,化解烦闷和单调,逐步形成心胸开阔的良好性格,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几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身体素质的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靠持久的练习。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经常坚持体育锻炼,才能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教师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技能。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直接、更密切。在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工作态度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时,教师要做到讲解清楚、示范准确,以精湛的技艺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还要做到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工作认真、严格自律、乐观向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对待学生态度热情、平易近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技能。避免出现方法简单,或是只重技术教学,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教师既要利用好体育课堂时间,又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师要多参加体育竞赛、运动训练和俱乐部、各运动项目的协会活动,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关心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又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

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体育教学内容广泛、项目多,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师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如利用武术练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韵律操、体育舞蹈、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助,具有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的作用。此外,常规课堂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常规课堂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如严格的考勤制度,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每次上课学生轮流值班取器材等,这些可培养学生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

3.利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分组教学是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之一。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之中,既可保证练习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分组教学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采用以互助合作为主的异质分组法。这种方法是将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分在一起练习,让技术好的学生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加了学习信心。学生们在一种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氛围中学习,不但心情感到愉快,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教师还可采用同质分组法,如在教学比赛时,将技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起,使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当同伴出现失误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谅解,切忌埋怨和责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谦让、宽容,才能相处得更融洽。由于体育教学是动态的,身体活动的内容、形式、环境等因素是可变化的,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想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也就增加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复杂性。教师要多动脑筋,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重复优良行为,强化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4.结合体育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时,由于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导致其机体出现各种不适的感觉,此时,学生容易产生怕苦怕累的心理反应,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例如,从近几年大学新生军训的情况和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测试中出现的晕倒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是主要原因之一。中长跑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中长跑也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品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中长跑练习,特别是那些身体肥胖、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对此,教师应向学生讲解人体在进行运动时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机体功能对这一系列的变化有一个适应过程,产生这一适应性的过程的规律是负荷—适应—加负荷—再适应,通过这样的反复过程,不断产生相对稳定的机体适应性变化,才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了解了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避免因运动负荷过大或锻炼计划不合理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要加强对学生中长跑锻炼的目的、意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利用鼓励语言或者学生中一些正面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体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既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又能取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5.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高校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中,主要是以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为主,这是由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所决定的,但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而且要对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应该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建立起来,量化水平低(由道德表现的特点决定的),量化难度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差。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以语言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靠亲身体验来完成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等在身体活动中可直接表露出来,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教学的这一特点,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出发,采用行为观察法、调查法、学生互评法,或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景,创设道德情境测评等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作出客观的评价。

6.利用惩戒教育手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是温室里的花朵,应是能够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的人。采用必要的惩戒教育手段能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有效地矫正。在体育教学中,多数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积极主动,练习刻苦认真。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在公共运动场所锻炼时,随地扔垃圾、吐痰,不爱护运动器材和运动设施;在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和足球项目)的教学比赛中,因身体接触不当出现冲撞、磕绊,相互不能谅解而发生口角,甚至出现动手打架等不良现象。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说服教育和惩戒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但在教育过程中语言要严厉诚恳,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达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

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中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克服不良倾向,树立良好道德风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春林,马婷婷,蔺西亚.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2]陈帅.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6).

[3]李英.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探析[J].体育世界,2008(3).

[4]杨昌南,王恩惠.论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5).

[5]熊义,张建永.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

作者:张力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