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2022-05-01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等重要手段进行具备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时效性的手段和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化时代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化时代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路径研究

[摘 要] 探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路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不利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迅猛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如何探索出一条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已经成为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加重要。高职院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本文试图探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路径。

一、“互联网+”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增加,但整体素质在不断下降

近年来,我国对高职院校扶持的力度很大,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5月初,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公示名单中,2013年具有高校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266所,到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达765万,学生的数量虽然增加了,但是学生的总体素质有所下降,我院2016年单招学生接近总人数的一半。他们很多人无法辨别网络上的真、善、美,假、恶、丑。这个问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难点,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很多高职学生存在着重视技能轻视品德的现象

不少从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人认为,文化课够用就行,专业课必须强化。所以对于专业课不断强化,而对于文化课不断进行压缩,这样在客观上导致学生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文化课的学习,重视技能而轻视思想品德。很多高职学生认为:我上高职院校就是来学习技能的,其他问题无关紧要。我们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学生的社会公德和思想道德修养需要加以重视。

(三)网络教育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今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每天的必需品。网络教育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学生沉迷网络,上网成瘾,不能自拔

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4小时以内。很多学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QQ、微信、网络游戏等等,这已经成为青少年刑事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学生沉迷网络,上网成瘾,不能自拔,导致耽误学业,影响学习成绩。

2.“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网络交往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时代,网络交往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他们运用QQ、微信、飞信等工具聊天、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网上贷款,网络交往的范围很大。如何进行有利于高职生身心健康和思想修养的网络交往对于他们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方面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的学生也数不胜数。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

“互联网+”时代给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当然也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可以说“互联网+”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所以,高职院校依托互联网这一载体有利于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时代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网络这个阵地,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其正面的引导工作。把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构建校内网站、微信、QQ、微博为主体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网络成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可以加大网络投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博大的资源库,这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网络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育形式由简单走向丰富,内容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灌输走向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开启师生全面交流的生动课堂局面。要加强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等部门的应用软件配置的建设,引进一些优秀软件和数据库资源,真正发挥网络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一把“双刃剑”,所以要发挥网络有利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消除网络不利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探索“互联网+”时代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营造一个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氛围,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个说明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工作,要齐抓共管、言传身教,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要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要发挥高职院校党委、团委、学生会、各系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的主要阵地作用。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

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去占领,所以要“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网络无所不在的今天,掌控了网络这一舆论阵地,便抢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成立院校党委领导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来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我院已经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网站;面向在校高职生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工作;开辟了“胡杨讲堂”“青马工程”教育,由学院领导、思政课教师宣讲。

(三)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首先,校园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所以学生每个人都可以上网,建议实行师生上网实名制。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坦诚度和责任感,互联网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其次,强化技术支持,防止有毒信息和“黑客”进入,加强网络监控,掌握网络动态。再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网络管理制度,利用班主任会、学生集会、班团会宣讲讨论“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预防网络诈骗”。最后,开辟思政教育中心,如思政在线、理论学习、治国理政、心灵驿站、长征精神、航天精神等,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四)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阵地牢不牢”,所以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一是采用对分易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等最新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二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切实转化为各学科的学理,转化为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体系”,紧跟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真正把握好思想政治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核心内涵,使思政课的内容和方法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实践的方向和准则”。

所以,要想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课程,必须真正发挥思政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五)构建院校党委领导下的院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学生科、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建议成立院校党委领导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高职学院院级领导担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建立院、系、班的三级领导体系。成立以院党委、院学生处、院团委、院学生会为一级体系,和以各系支部党委、系学生会、系团委为二级体系,以班主任、班委会、班团委为三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组织上加强领导,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总之,“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关系重大。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不利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兴利除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立足于“立德树人”,真正使高职院校培养出德才兼备、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道德与文明,2005(1).

作者:李小刚 许慧玲

网络化时代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2:

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等重要手段进行具备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时效性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途径;方法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和知识平台;同时,网络也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和知识的有效渠道。相关调查显示:上网人群中18-24岁是主要的年龄段,而这个年龄段的主体则多数为大学生。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通过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网络的发展,在不断开阔广大高校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他们日常学习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的使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也同时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理念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渗透必将极大的拓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教育渠道,认真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力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用健康、积极的网络信息与思想充实高校的教育工作,无疑会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传播手段,针对当下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认知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它通过相关网络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控制,从而实现用正确、丰富、生动的网络信息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①”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借助传统的教育教学媒介,而没有利用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环境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进行要建立于物理空间条件中,而非借助网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有以下三点不同:

1、从教育教学方法上来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通过引用事实,讲授理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有的时候还会采取谈心、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的目的。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媒介,利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让受教育者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不仅扩大了受教育者获得信息的广度,增加了受教育者获取的信息量,而且学习操作的方式更为简便、快捷。因此,与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相比,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具新颖性与时代性。

2、从教育教学内容上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是从报纸、书本、文件、身边的具体事例中甚至是自己的记忆中寻找素材,搜集资料,信息量有限,而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些媒介中的许多信息更新较慢,因此都具有滞后性、缺乏吸引力与时代感。而网络则有所不同,它能够借助虚拟空间和快速的信息媒介随时更新信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同时,论坛、社区以及微博的快速发展,更加强了这种信息更新与传递的及时性以及互动性。网络信息内容的丰富与多样化是传统思想教育模式远不能比拟的,它能够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同时展现不同的信息模块,在网民与网民的互动中进一步扩充共享信息,进一步扩大交流层面,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在价值取向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与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上存在失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形成了以强调国家、集体利益为主要内容和个人绝对服从集体的价值观念。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有所不同,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充分具有人文性、时效性与共享性的特征。网络拉近了思想教育理论层面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最快的将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及时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而它人文性的特征又表现在:不同的思想通过网络汇聚在一起,提升了思想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根据不同受教育者不同的接受层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②。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冲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前所未有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的渗透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来推行文化霸权,渗透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成为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强有力的“武器”。美国凭借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互联网上到处推销“网络影视”、“网络图片”等思想文化,这些思想都在反映着美国的形象、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等,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民”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断。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国全时空、全方位、全天候的推销他们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理念。根据调查显示目前网络中有85%以上的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相比我国的网络信息的供应量很小。而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却在迅速增长。网络主体仍然是学生。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期,可塑性非常大,人生阅历也较浅。尤其是不具备很强的辨别能力,这就使他们极容易受到外界特别是西方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垃圾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影响

当前,网络中的内容日益呈现出复杂和多元化,而且能控率较低,网络失范现象也非常严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在网上任意泛滥,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育,理想信念的形成和日常的生活行为方式。据专家调查显示,网络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约有40%的内容与色情相关。含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败坏、精神空虚的网络信息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使得意志较为薄弱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扭曲,甚至走向堕落和犯罪。此外,有一些境内外的敌对势力与邪教组织也通过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发布误导其人生观的信息。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综合能力素质较弱

从以上两个方面也可以看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受教育者所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而目前,由于部分高校还未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都缺乏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能,甚至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最基本的互联网网络知识,因而这极大的限制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有效的将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教育的态度,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根据上述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可以明确分析和认识到:网络教育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教育开展和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通过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手段和方法,利用当下这个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条件。然后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提升所开展的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伦理、网络法制教育。

1、提倡学生“自省”和“慎独”

“自省”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在《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又进一步从“为己之学”的观点出发,规定了道德人格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慎独。“慎独”是指在独处时,对自己的行为也要负责,不能够出现不符道德的行为和念头。“慎独”是对网民的道德修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实施上面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只有将网民的道德提升到了如此的程度,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才能真正植入民心,从而使整个网络空间成为有序、理性、道德的社会③。

2、加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网络伦理道德的正面教育

高等学校要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利用更多的形式和方法,让网络化的道德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要必须建立和培养大学生自控和自律的行为和意识,对各类的不良信息应该加以防范和抵制,看待社会应该以更加成熟的眼光来进行,所以必须要把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纳入到“两课”教育教学之中。对现有的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革和重组,多收集典型案例,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合法性、道德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法制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加强高校网络监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增强网络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安全责任的意识,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全面有机配合,进而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首先,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加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有效的去遏制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对各个环节应该加强立法管理。与此同时,要多借鉴国外的先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不断的完善监管、执法、立法环节,并积极将这些法规法制化、规范化、有益化。除此以外,有关方面的负责部门必须规范网络环境、加强监控力度制定出网络使用上的规范、及时纠正网络违章,严厉惩罚网络犯罪。在高校校园,应该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校园环境,有效的防御、有效过滤、监控不良与有害信息,争取形成一个健康、有序、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

其次,要加强网络的技术防护。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发布平台开放性、信息发布来源隐蔽性等特点,加之各种安全漏洞、不良网站及“网络黑客”的存在,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对匿名用户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些不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极有可能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网。高校应当建立以“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为支持的校园网防护系统,为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防护。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一方面应当在选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上提高选聘门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评价记录。不仅应当熟悉与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与特点,还应当熟悉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等综合学科知识。同时更应当掌握现代网络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只有上述条件全部具备,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健康开展。因而,作为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原则,强化标准,认真选拔一批思想道德觉悟高、素质好、业务精,同时掌握网络技能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另一方面,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学习与实务指导。如组织教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互联网网络技术,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技术能力。同时,要组织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人员进行常规的实践,如定期浏览相关论坛、建立班级设计及QQ群等,主动参与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进而熟悉掌握大学生网络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实务经验,使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与针对性。

总之,在当前的互联网十分发达的时代,努力地探索并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和方法,不断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当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问题的迫切需求,是广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的一个现实性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注解

①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第 6期:57.

②陈迎明,喻跃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第2期:14-15.

③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第 6期:58.

参考文献:

[1]隋飞.利用交互式网站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1).

[2]陈磊.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4]陈迎明,喻跃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5]曾艳.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第 3 期:108-109.

[6]徐建军、王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N].光明日报,2009(3).

作者:毛媛媛

网络化时代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3: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与途径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中职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方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被提了出来,本文讨论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则与方法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循的准则,从而明确工作的标准和依据。

1.继承与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身教示范、学思结合、自省、克己、慎独等,舍弃落后的、腐朽的政治思想内容之后,有不少都是值得我们继承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为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德育思想和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践中的发展过程,是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原来服务于特定历史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尚有继续存在的价值,有些必将会丧失存在的理由而被新的经验和新的方法所代替。因此,改革和创新既包含着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肯定,同时也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陈旧东西的否定。

优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创新的基础。改革与创新是将新旧方法联系起来的环节,是推动方法向前发展的环节。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面对中职生中存在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厌烦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以往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思维、探究、研讨交流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

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对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并且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讨论、争论问题的氛围,要让学生们在这些氛围中发现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把教育的主题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就要科学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自我调控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认识与把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与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已显得十分必要。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职政治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不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成知识教育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应让其回归生活,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结论和原理,而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最终效果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实践教学提供的真实情境恰恰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成长实际、学习生活与成才目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动员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百年校庆时指出的“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把学得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1.重视历史教育

从目前情况看来,中等职业学校中除师范学校与导游专业外,其余所有专业均不开设历史课,笔者看来这样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完整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来看,历史教育对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观念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历史教育本身具有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一致性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历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关键,通过历史教育,能使青少年真正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人民反抗腐朽统治,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披荆斩棘、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激发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建设祖国捍卫祖国的情怀。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传统。其中蕴含着许多可供继承和发扬的优良品德。勤劳的美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强烈的优患意识。此外,诚实可信、互帮互济、见义勇为、敬老尊贤等优良品质,亦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可逆转的态势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网民中最大的群体是学生。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教育的模式。学校可以把思想教育的信息资源通过学校网站、网页等形式链接到互联网上,供学生上网浏览、阅读;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思想状况调查与心理咨询服务。教育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上提供的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来承载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学生的网贴,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

网络又是把“又刃剑”,它对中职生的身心和行为也有许多不良影响,在给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大量消极、不健康和腐朽的、甚至反动的思想观念在网上传播,对正确的舆论导向造成冲击,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信息网络条件下学校育人环境的新特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让网络成为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3.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表现在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之上的一种群体文化,对于学生的理想追求、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有着深刻的影响。

校园文化以群体意识、心理氛围、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等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学生所共同遵循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这恰恰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必然要借助的途径,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所必然要依赖的形式。首先,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综合教育功能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其次,具有思想修养功能即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再次,具有能力培养功能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和功能。最后,具有身心陶冶功能即保持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功能。因此,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实践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10-19.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周方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杨 劼

上一篇:国企思想政治机制创新探讨论文下一篇:重化工业城市环境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