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22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已经超过30年,但经济发展的成熟性相对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审计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相较于一般审计工作,并购审计活动增加了很多风险因素,一定程度强化了交易的风险性,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并成功化解审计存在的风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论文 篇1:

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审计风险在现阶段的审计工作中是不可能取消的,而审计风险的存在增加了企业战略失误的可能性,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审计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是审计人员的失误,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一定层面上决定了审计的质量。文章简单介绍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是一个企业单位重要的工作流程,往往需要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来完成。如果在审计中忽略了审计风险的存在,而且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那么必然导致企业财务工作不顺利,甚至导致决策层的误判,最终将导致投资损失。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以后的审计意见是非常关键的,在发表意见之前一定要考虑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对报表的错报及时察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那中风险,这是国际会计联合会的定义,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的会计报表未能适当的发表意见的风险。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也明确了,审计风险就是会计报表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时,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审计风险产生根本原因在于会计报表的错误,而产生的条件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不恰当。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审计这个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而相关法律目前还不很完善,这样导致了注册会计师需要承担的审计风险大大增加。审计风险包括三部分:检查风险、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但审计风险并不是三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三者的乘积。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方面是由被审计单位自身的管理引发的,导致数据采集出现问题,会计报表也就会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注册会计师的问题,或者是注册会计师的素质问题,或者是会计事务所的管理问题,总的来看就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下面具体介绍。

(一)注册会计师的素质问题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两个是影响审计工作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贯穿审计的整个过程,是审计风险的重要变量。注册会计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一般通过筛选的人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一般都能够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操作,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行业,更是一个社会性极强的行业,会计和审计工作对社会的诚信度影响巨大,一定程度上支撑着社会的诚信,又是一个社会诚信度的反映。从业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对一些不良的行业规定要敢于揭发,肩负起社会的职责。作为一名注册会计师还必须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要兼具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要熟悉会计和审计工作,对一些常规的问题要能够及时发现。除此之外,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也是造成注册会计师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

(二)被审计单位的问题

企业单位的内控系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导致在数据采集时存在差错,一些单位可能有舞弊的情况。这样会计报表必然存在不真实,注册会计师看到的报表与事实不符,给出的审计意见自然就不准确,导致审查风险大大增加。另外企业内控系统制度的薄弱还造成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始终处于高水平,这样审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三者都很高,自然导致审计风险很高。一些单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逃避税收,在一些业绩和报表上弄虚作假,使得会计师得到的财务状况有偏差,一些企业自己的会计在核算时也是掩盖真实情况。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依据就是报表和账本,一旦企业自己不愿意用真实数据,那么审计就显得无能为力,而且错误的信息将导致审计意见的偏差,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审计风险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完全取消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要尽量降低,以避免导致战略失误,对于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谨慎选择客户,前文提到了注册会计师要进行审计,最主要的依据就是财务报表和账本,但是这两项都是企业单位自己完成,所以,一旦客户自己想要掩盖或者弄虚造假,审计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会计事务所的信誉。所以一定要谨慎选择客户,对一些道德品质差的客户要果断结束合作,避免更大的损失。

其次,完善审计程序,降低内在风险。当审计人员了解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经营风险时,就该在制订审计计划阶段降低预计可接受风险水平,在审计风险模型中,由于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行为相关,因而应选择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实施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降低检查风险以保证审计失败的总风险保持一个合理的低水平。

再次,要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严格遵照规定操作。降低审计风险最重要的还是规范审计人员的操作,严格按照审计准则。一个好的事务所必须有自己的監管制度,对一些不符合常规的操作要及时发现纠正,要努力确保审计工作扎实稳步进行。

最后,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现在的审计都是计算机操作,所以使用的软件就非常关键,要保证软件的安全可靠,还必须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一些操作要有权限和密码,防止信息外漏。

四、结束语

审计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风险的认识态度。 审计人员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广泛存在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在执行过程中时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依法进行审计才能减少审计风险。本文简单介绍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防范措施,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昊中春.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原因与防范措施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2).

[2] 张朝阳.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邵阳学院学报,2006(1).

作者简介:徐峰,男,江苏省南通市人,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就职于南通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徐峰

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论文 篇2:

企业并购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已经超过30年,但经济发展的成熟性相对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审计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相较于一般审计工作,并购审计活动增加了很多风险因素,一定程度强化了交易的风险性,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并成功化解审计存在的风险。本文针对企业并购内容,对其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科学分析,并提出有关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企业并购;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

审计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复杂特点,在并购审计操作中形成严重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中,应采取必要手段对风险有效控制和防范,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获得最理想的审计成果。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应对有关方法和手段积极强化,从而提升操作的成功几率,获得最大化的企业利润。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发生严重的错报风险与漏报现象,针对审计注册会计师表达失当意见的可能性。这一定义的制定根据是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文件。经过整体分析规章制度中的审计风险含义了解到,其主要包括两方面表现。其一是审计单位以后,结合出具的财务报表,公正且客观的对外披露财务情况、现今流量与经营成果等,这一评判可能发生错误。另一方面是对财务报告发表有关的保留意见,极有可能产生正确与公允性。利用风险分析模型可知,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对会计报表制作之前形成的重要错误。审计人员在积极开展工作之前,由于接受被审计单位出具的不真实报表而做出错误决议,从而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风险体现出强烈的隐蔽性。经过全方位的分析,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根据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风险可以划分为宏观环境、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经营理念和诚信情况。通常来讲,国家或地区拥有十分稳定和成熟的宏观环境,国家或政府可以更加全面的限制企业经营和财务报告,企业在制定财务报告时不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并购双方形成合理的经营思想,相应提升了诚信水平,管理者提供较高诚信水平的信息材料,相应降低了财务报表产生舞弊的概率[1]。

第二,固有风险形成十分复杂的会计实务处理、政策与估计变更等内容。利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实施并购是比较复杂的处理问题,采取不同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搜集和整理的信息进行处理获取不一样的结果,而会计政策与估计发生的变更容易引起财务信息出现改变。

第三,控制风险包括并购发生之前不够完善的内控体系或执行力度不足产生的风险以及有关业务发生改变行程的风险。内部控制实际通过密切关联的五要素在财务风险中发挥作用,其中风险评估是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制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财务水平状况[2]。

二、防范对策

(一)健全有关的法律规范

在开展这项操作中,双方要想获取更为有利的价格,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极有可能尽量笼络审计人员。因此,相较于普通的财务报表,相关人员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诱惑,相应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要想对这一风险有效降低,相关部门迅速改进有关人员操作行为的法律规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厉惩罚,防止发生合谋交易的行为[3]。

(二)科学应用合伙人制度

当前,我国主要采取有限责任制开展会计事务所的各项工作,基于这一制度,合伙人仅负责有限责任,审计工作失败无法对等合伙人担负的审计职责,不能充分确保审计的客观特点。为了彻底消除合伙人存在的侥幸情绪,并且在主要审计范围内强调操作原则,引导事务所将这一制度成功引入审计。这项制度不仅高度联系了两种优秀的组织形式特点,还有效规避了各自的缺陷,因此,这也是非常理想的组织形式[4]。

(三)改进质量控制机制

为了较好降低风险,事务所需要构建更严格的内控体系与全面质量控制机制。一方面,将严格的复核机制引入审计工作中,通过三级复核机制检查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针对审计应当构建复核机制从而达到审计要求。另一方面,对于重大审计项目应科学设计复议机制,安排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人员开展重难点工作,并对这部分人员业务水平实施复核,从而有效降低风险。

(四)谨慎选择审计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更加复杂的经济活动,相应增加工作难度,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职责,迅速增加了审计操作风险。大部分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由于忽略了风险引发严重的事故。综合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包括:第一,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第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第三,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第四,审计操作产生的成本。大多数审计结构为了减少审计活动所需的成本,通过简单的操作流程取代复杂的操作,一定程度影响了操作效率。因此,谨慎选择审计机构也是防范风险的关键举措。

(五)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在企业并购审计操作中,迫切需要有关人员的彼此合作,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对这项工作造成了影响。作为这部分人员,首先,应具备极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审计规则明确提出,有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道德标准,若发生违背问题则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其次,认真遵守谨慎原则,对全部审计工作高度负责。再次,积极学习与了解与审计工作有关的法律内容,对知识积极更新和累积,不断提升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与判断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正确认知自身的管理能力

大多数企业并购目的是由于存在过剩的管理能力,却找不到有关途径成功释放。在整体操作中优秀的管理队伍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准确评判企业的各项数据指标,还要客观评估管理水平与效率。若并购企业初步拥有为受困企业摆脱困境的能力,一定程度这一行为为企业创造了高额利益;反之若无法帮助受困企业获得盈利,则会严重损害企业。

三、结束语

在市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并购是企业自有选择,凭借这一行为,企业可以快速完成低成本扩大、最大化股東利润等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经济十分丰富的中介单位,全面节省操作成本,在操作中尽量降低不确定程度。审计人员应全面掌握该项操作,对证据范围持续扩大,科学评价审计风险,进一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明确。

参考文献:

[1]洪军社.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制度的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6(5):28-30.

[2]刘烨.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经济学思考[J].当代财经,2016(9):59-62.

[3]何娅萍.企业并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7(7):6.

[4]崔长顺.现代企业并购审计的风险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6(36):175-176.

(作者单位:山东天陆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作者:王莉

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论文 篇3: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防范策略

[摘 要]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是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审计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控制防范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描述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事实上存在错误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审计理论界对CPA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CPA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CPA在实质性测试后未能发现的可能性。

在审计风险的三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产生于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CPA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无法控制,CPA能够控制的是检查风险。CPA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对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质性测试审计方案。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之内。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CPA审计所处的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方面确立了CPA在独立审计中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了CPA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0)的重新修订实施,更体现了对CPA审计责任的进一步扩大。在国外,审计人员因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遭法律诉讼的案例日益增多。在我国,《刑法》、《公司法》、《证券法》及《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都对CPA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对CPA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CPA的审计对象和审计责任同时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集团化、业务复杂化、技术多样化的不断发展,审计对象和审计领域日益复杂,客观上使CPA的审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法制观念淡漠,道德与诚信缺失,为了追逐不正当的利益,故意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人为地加大了CPA审计的风险。

2.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方法的局限性

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不断拓展。面对纷繁复杂的企业经营资料,审计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详细查阅所有经营资料。现代审计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评的基础上实施抽样审计。CPA实施审计抽样时,无论是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的抽样,还是进行实质性测试的抽样,客观上都存在着抽样风险—即抽样样本特征无法代表总体特征而出现失误的风险。

3.会计师事务所及CPA自身因素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对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明确质量控制责任做出了详细的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也按照行业标准制定和实施本机构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但是,在执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及CPA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疏忽了业务质量控制的要求和程序,从而造成工作失误,带来审计风险。

在自身因素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突出的问题是:部分CPA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在执业过程中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随意简化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范围等,导致审计结论出现错误。客观方面,一方面由于审计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争揽业务,不考虑审计业务的性质及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盲目接受委托;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CPA业务能力差,缺乏应具备的相关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难以对审计资料和经济活动做出科学的判断。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策略与控制措施

1.会计师事务所和CPA在执业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谨慎态度,控制风险首先应从源头做起。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行业状况、法律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情况。在对被审计单位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确定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2.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风险责任制度。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建立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是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三级复核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风险防范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审计人员针对影响质量和风险的各种因素,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强化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学习,尽快提高CPA队伍的业务素质。我国CPA审计事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比较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CPA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尽快提高CPA队伍的业务素质是发展我国审计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策略。

4.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CPA审计面对社会公众,即使主观上严控风险,也不能绝对避免出现风险和承担法律责任。而且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较弱,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因此,应采取多种风险保障办法,可以通过提取职业风险基金、购买CPA执业责任保险等渠道,积累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

作者:周时

上一篇:政府采购保护供应商利益论文下一篇:校外实习基地下国际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