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费风险防范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风险防范成为内部审计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入手,分析当前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并从各种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审计费风险防范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审计费风险防范论文 篇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201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高管薪酬与市场化进程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高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高管薪酬高时会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市场化进程高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

【关键词】股权质押;审计费用;高管薪酬;市场化进程

一、引言

股权质押融资在最近几年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在程序上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对于质押资金的目的及用途没有强制性的披露政策,并且股东在获得现金流权的同时一般不会丧失对于企业经营决策的控制权。另外,质权人也很乐意接受股权这种流动性比较高、价值容易评估的担保物。当然,股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质押后如果股价不断下跌,一旦低于警戒线质权方就会让公司继续补充抵押物,若无法补充,一旦股价到达了平仓线,质权方有权利将持有的股票卖出。若质押比例很大,股票被卖出就可能导致大股东的控制权被强行转移。另外,控股股东在将自己的股权质押之后,为了降低控制权转移的风险,会在缺乏资金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的资源,不断掏空公司。因此,股权质押风险主要包括市场和法律风险[ 1 ],道德风险[ 2 ],以及由于高负债率所增高的财务风险[ 3 ]。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采取措施来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股权质押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但如果大股东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滥用该种融资方式,就会损害公司的利益,进而危及到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因此,研究股权质押对于企业、资本市场等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审计收费作为审计市场研究的热点,能够直接影响到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质量。审计收费的多寡主要由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决定,审计师在定价时是否会考虑到企业的股权质押问题?是否会投入更多的成本去调查质押资金的目的及用途?事务所所面临的风险又是否会因为企业进行了股权质押而有所增加?这是本文首先要研究的问题。众多研究者也对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了探索:Hay等[4]发现,审计人员在面对存在股权质押的企业时,会扩展审计范围、增添审计程序、投入更多成本和制定更高的审计定价;张龙平[5]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比不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并且这一情况在民营企业、法治环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翟胜宝[6]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并且更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任莉莉[7]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会造成审计延迟情况的出现以及审计费用的提高,即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审计师会增加投入,因此审计费用会提高;鲁俊[8]发现内控质量好的公司会弱化股权质押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审计师更可能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曹志鹏[9]以我国创业板的259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股权集中度可以降低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

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引入高管薪酬和市场化进程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企业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高管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获得的薪酬激励能否促使其积极提高企业的绩效,建立良好的内控体系,从而对股权质押行为形成有效监督?市场化进程作为企业外部因素,又是否会对股权质押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呢?这是本文另外要探索的问题。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我国的资本市场一般将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解读为一种消极信号。郑国坚等[ 1 0 ]提出控股股东一旦有该种行为则意味着股东或者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无论该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股权质押都会使股东的控制权面临转移的风险。控股股东为了使股价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能会通过操纵利润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又由于当前对于股权质押的情况没有完善的强制性披露的政策,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隐瞒企业的负面消息,这样就使得审计师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增加,审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等来调查股权质押的目的以及质押资金的真实用途,从而增加了审计成本。另外,若股东非常“完美”地隐藏对其不利的消息,审计师在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之后未能调查出不合理事宜从而出具无保留意见,投资者通过参考该意见而做出投资决策后,若股价下跌或者崩盘导致巨额亏损时,投资者可能会起诉事务所出具了不合理的审计报告,所以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也使得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增加,从而审计费用会提高。同理,质押比率高时审计费用更高。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不存在控股股東股权质押的公司而言,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

假设1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低的公司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高的公司审计费用更高。

(二)高管薪酬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

当前公司主要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股东与高管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就会产生代理成本。即高管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自身利益,可能会通过操纵企业盈余等方式将大额利润据为己有。卫真[ 1 1 ]认为,高管薪酬比较高时,一方面高管个人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通常会降低或者放弃盈余管理活动,减少通过不正当方式获取公司利润的可能性,减少损害公司利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管获得较高的薪酬激励时,会主动采取措施提升公司的绩效,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并且会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资金流充足时会减少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可能性以及质押的比例。另外,杨七中等[ 1 2 ]认为,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加强内部监督,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产生抑制,对股权质押的动机及资金用途形成监督。基于此,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所面对的被投资者起诉的风险就会降低,从而降低审计费用。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高管薪酬低的公司而言,高管薪酬高时会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

(三)市场化进程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

市场化进程从政治、经济、法治和社会等方面来反映市场化的发展情况,是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的体现。作为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能够对二者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并且会对审计收费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收费的关系产生影响。

市场化进程包含了五个方面: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小、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法治化水平高的时代表着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可能意味着控股股东会有更多掏空公司的举动和公司面对更严重的经营风险,并且有股权质押的公司更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增大了与审计师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这时审计师为了调查真实的股权质押目的以及质押资金的流向,也为了降低自身被投资者起诉的风险,往往会加大审计投入,从而提高审计收费。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这种效应会更强,因为市场发展水平高,审计师为企业的股权质押情况所投入的各项人力、物力成本比其他地区要高。另外,市场化程度高一般意味着法制环境好,法律监管越严格,则企业因为股权质押所带来的潜在的风险就可能转化为真实的风险。现有研究表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中,被起诉的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对于审计师来说,由于审计失败等原因所引起的被起诉的风险也会加大。基于此,审计收费就会提高。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而言,市场化进程高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初始研究对象为2013——2018年之间我国沪深A股全部上市公司,并对初始样本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当年被ST和*ST的公司样本;(2)去除处于金融保险类行业的公司样本;(3)剔除主要变量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样本;(4)对存在极端异常值的连续变量进行了99%和1%分位点的Winsorize处理。通过筛选最终得到16 464个公司样本。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与WIND数据库,其中与高管薪酬相关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与市场化进程有关的数据来源于樊纲等人编制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其他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数据的处理及回归主要通过EXCEL2010与STATA15.0软件来完成。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国外著名学者Simunic[ 1 3 ]在1980年最早开始研究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他提出审计费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之后的学者不断细化该研究成果。现有文献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复杂度、事务所的声誉与规模等企业内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审计收费的高低。由于不同的公司审计收费不尽相同,因此取自然对数(LnFee)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2.解释变量

股权质押是指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在一定时期内质押给金融机构,从而缓解其资金不足的问题。该种融资方式由于程序方便,股东能同时获得现金流权和企业控制权等优点在最近几年备受青睐。为了提高结果的可信程度,本文选择虚拟变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Pledge)以及连续变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Pledge_r)来衡量企业的股权质押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3.调节变量

本文选择企业内部因素高管薪酬(LnPay)与外部因素市场化进程(Market)作为调节变量。首先,影响甚至决定一家公司发展的是高管层,因为他们运营着公司的日常活动,掌握着公司的核心技术。但高管在做经营决策时也会考虑到自身利益,股东会对高管实行激励措施使其更大程度的为公司考虑。高管薪酬激励是我国对高管激励普遍采用的方式。本文选择高管前三名的薪酬总额作为高管薪酬的衡量指标,为了使數据具有可比性,取自然对数进行衡量;其次,市场化进程是指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实力的确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地理范围宽广,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差距还很大。樊纲等人从2000年就开始量化市场化进程这一指标,该指标从政治、经济、法治和社会等方面来反映市场化的发展情况,是企业所处的外部制度环境的体现。市场化进程的数值取自樊纲等人编制的市场化指数报告,按照中位数分成高低两组。

4.控制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审计费用(LnFee),除了股权质押外,审计费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企业规模(Size)、产权性质(Soe)、资产负债率(Lev)、流动比率(Lip)、公司是否亏损(Loss)、总资产净利率(Roa)、事务所品牌(Big4)、审计意见类型(Opin)、各省发展情况(LnGDP)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控制年份(Year)与行业(Industry)。

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1.为了验证假设1,构造出如下回归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市场化进程这一变量,预计市场化进程快时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LnFee的标准差为0.675,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11.513、17.977,表明不同企业的审计收费差距比较大。在解释变量方面,控股股东股权质押Pledge的平均值为0.356,说明在2013——2018年间,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样本数量占总样本数的35.6%,在郑国坚等[ 1 0 ]的研究中,该比例为31.2%,本文的研究结果与之接近。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Pledge_r的最大值为1,说明有部分企业的控股股东质押了其持有的所有股份。高管薪酬LnPay的标准差为0.685,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6.719、18.049,表明我国不同企业在给予高管的薪酬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市场化进程Market的平均值为0.475,表明有47.5%的样本企业处在市场化进程比较慢的地区。

(二)相關性分析

表3为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Pledge、Pledge_r与LnFe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7、0.075,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在样本企业中,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以及质押比率更高的企业审计收费更高,初步验证了假设1。LnPay与LnFee的相关系数为0.40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高管薪酬越高审计收费越高,瞿旭等[14]在研究二者关系时得出相同的结论。虽然这与本文的预期不相符,但由于相关性分析只考虑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没有考虑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该种情况也是正常的。Market与LnFee的相关系数为0.069,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市场化进程快的地区审计收费更高,初步验证了假设3。

(三)回归分析

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的回归分析。表4为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和第(2)列分别是对Pledge与Pledge_r的回归。可以看出,Pledge与Pledge_r的系数分别为0.038、0.062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从而验证了假设1,即审计师在审计时,会关注到企业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且会考虑到该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和掏空企业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审计投入以调查质押的目的以及质押资金的用途;企业刻意隐瞒股权质押情况时,事务所面临的被投资者起诉的风险更大,审计风险提高,从而增加审计收费。

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高管薪酬与审计费用的回归分析。表5为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和第(2)列分别是对Pledge与Pledge_r的回归,可以看出,高管薪酬高时Pledge与Pledge_r分别在5%、10%的水平上与LnFee正相关。高管薪酬低时Pledge与Pledge_r均在1%水平上与LnFee显著正相关。因此无论高管薪酬高还是低,审计师都能够识别出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带给企业的风险,增加审计成本来尽可能降低风险,从而提高审计收费。交乘项Pledge*LnPay与Pledge_r*LnPay系数分为为-0.040、-0.050,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与LnFee显著负相关,说明高管薪酬高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从而验证了假设2,即高管薪酬高时,高管个人通常会减少侵占企业利益的行为,同时会去主动提升企业的绩效,完善企业的内控机制。企业资金充足时会减少股权质押的可能性或者比例,完善的内控制度会对股权质押的情况形成监督和制约。这样企业整体的风险会降低,审计师在审计时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应降低,从而减少审计收费。

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市场化进程与审计费用的回归分析。表6为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和第(2)列分别是对Pledge与Pledge_r的回归。可以看出,市场化进程慢时Pledge与Pledge_r分别在10%、5%的水平上与LnFee正相关。市场化进程快时Pledge与Pledge_r均在1%水平上与LnFee显著正相关。因此市场化进程快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更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3,即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审计师为调查企业的股权质押情况所投入的各项成本比其他地区要高。另外,市场化程度高一般意味着法律监管更严格,由于股权质押给企业带来的潜在的风险就可能转化为真实的风险。对于审计师来说,由于审计失败等原因所引起的被起诉的风险也会加大,审计收费就会提高。

(四)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

参照闫焕民等[15]的做法,以考虑通货膨胀后的审计费用作为新的被解释变量再次做回归,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Pledge_r与LnFee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Pledge_r*LnPay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市场化进程快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均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2.内生性检验

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所带来的的影响,本文采用了Heckman二阶段回归的方法。第一步是做Probit回归,被解释变量为当年控股股东是否存在股权质押行为Pledge,若存在则设为1,否则设为0。同时保留了全部的控制变量,回归后得出IMR值。第二步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费用LnFee,解释变量为质押比率Pledge_r,控制变量保留了企业规模Size、流动比率Lip、公司是否亏损Loss、事务所品牌Big4、审计意见类型Opin以及各省的发展情况LnGDP,同时将IMR值作为第二步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质押比率Pledge_r与审计费用LnFee的系数为0.068,并且依旧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会对企业的审计收费产生影响,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以及质押比率高的企业会被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而高管薪酬高时会使高管受到激励,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或对股权质押情况进行监督,从而降低审计收费;市场化进程快的地区各类成本都更高,事务所面临的风险也更高,审计费用也更高。基于上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首先,企业的股权制衡制度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大股东之间会形成监督;其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降低控股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对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形成监督;最后,应该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激励独董或监事会成员对控股股东的不当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二)完善股权质押相关的制度并加强法制建设

首先,我国的法律应该出台对于股权质押的强制性披露政策,比如要求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时一定要披露该行为的目的、质押资金的用途等信息,便于投资者与审计师通过阅读股权质押公告后获得所需信息。其次,应该对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有一定的限制,若发现企业控股股东是借股权质押之机来“掏空”企业,则应该加大惩罚力度。

(三)质权人应加强对股权质押的管控

质权人应该对企业股东的质押比率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观察数据可以发现,有很多控股股东都是100%质押股权,一旦股价下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会大幅提高,对质权人的资金和利息的收回也会产生影响。其次,质权人应该对质押股份的质量进行鉴定。有些股权可能被设定了担保,这时质权人不能“照单全收”,应该认真辨别,有所取舍。

(四)企业应完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

企业应该关注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差距过小会使得激励效果不理想,差距过大又会激化高管之间的矛盾,建立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既可以对高管形成激励又能保持高管之间的平衡,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官本仁.股权质押的特征、优势与风险防范[J].亚太经济,2003,(11):45-53.

[2]林建伟,刘芳.关于防范股权质押风险的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2006,(06):25-27.

[3]艾大力,王斌.论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影响机理与市场反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4):72-76.

[4]Hay D C., Knechel W R., Wong N. Audit fees: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pply and demand attribut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23(1):141-191.

[5]张龙平,潘临,欧阳才越,熊家财.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影响审计师定价策略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理论研究,2016,31(06):35-45.

[6]翟胜宝,许浩然,刘耀淞,唐玮.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风险应对[J].管理世界,2017,(10):51-63.

[7]任莉莉,张瑞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审计延迟与审计定价[J].商业研究,2018, (05):124-131.

[8]鲁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风险应对[J].财务与会计, 2018,(18):107-112.

[9]曹志鹏,朱敏迪.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J].财会通讯,2019,(16):125-132.

[10]郑国坚,林东杰,林斌.大股东股权质押、占款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学报,20 14(09):72-87.

[11]卫真.高管薪酬、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9,(02):116-121.

[12]杨七中,马蓓丽.权力强度、内部控制与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07):47-59.

[13]Simunic 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01):161-190.

[14]瞿旭,吴慧中,付显瑶.高管薪酬与审计费用联动关系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C].中国会计学会,2012.

[15]闫焕民,刘宁,陈小林.事务所转制是否影响审计定价策略——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審计研究,2015,(05):93-101.

作者:岳婧涵 王开秀 李晨阳

审计费风险防范论文 篇2: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制度完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风险防范成为内部审计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入手,分析当前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并从各种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特征;原因;防范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方式日趋复杂,信息使用者多元化,企业内部控制成本和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促使经营管理者更加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监督和管理,经营管理工作对内部审计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内部审计是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管、优化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目标。近年来由于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内审人员的自身因素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对内审的地位和声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中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其已经将财务报表审计风险扩展至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必须清楚明确这一概念。具体准则将内部审计风险概括为两方面的内容:1.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2.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应当有意识地增强审计风险的防范,合理恰当地运用专业判断,实施必要和更为详尽的审计程序,评估重大差异或缺陷对企业的影响,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容忍的程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工作质量,使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客观存在的,有审计就必然存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审计风险的特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防范和合理控制。

(一)审计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相一致。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组织构成中的的一部分,它既是企业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企业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服务者,它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也是相一致;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自身的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审计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经营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审计工作方法运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然会造成内部审计各种各样的风险,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审计风险绝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了解企业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只要内部审计人员针对风险较大的关键业务和关键风险点,细化审计程序,重点监督和检查,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是可以合理降低审计风险,至各方面可以接受的程度。

(三)内部审计风险是广泛性存在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其监督与评价的范围不仅限于财务方面,涉及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因此,从财务会计到内部控制执行,从经济责任到经营活动,实施的内部审计都会产生审计风险,事先不可能对不同项目的风险水平作出准确的预判。

(四)内部审计风险是有其潜在性的。审计风险的形成决定于审计的执业判断,不恰当的审计结论只有在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时才会显现造成风险。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具有隐蔽和潜在的特点。

(五)内部审计风险是具有可控性的。虽然审计风险贯穿于所有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面前并不是被动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强化审计技巧,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技能和经验,有效进行风险测试和控制,防范和规避重大风险,是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合理控制审计风险的。

三、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归纳其大致有两大方面成因,一是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所带来的被动型审计风险,二是审计职业自身存在的检查风险所导致的主动型审计风险。总结目前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引发审计风险的具体因素主要包括:

(一)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复杂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重组、改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企业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审计内容也就随之不断扩大,不但要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还要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任期经济责任、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和效益情况等进行审计,预测新形势下合并、重组、分立以后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评价企业效益水平。审计范围的扩大,必然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进而加大内部审计的风险。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健全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资金的安全,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可靠,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内部审计是为了减少费用、增加盈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减少和避免无意识的风险,预防、纠正错误和弊端,保证正确履行职责。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相同的。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内控制度健全与否及执行情况直接决定内部审计风险的大小。如果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或执行不力,就会直接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三)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得到各方面的关注,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者一般情况下没有处理权,权威性比较弱。而且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内设下属部门,审计人员往往与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密切相关,例如工资、福利待遇、个人的职业生涯等,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单位的利益制约,难免受到各种干扰。尤其是面临为集体利益违规时,领导层的意见和决策左右着审计行为,或者是当面对领导干部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对审计对象的选择也往往不能自主决定选择。很难站在独立、客观、公允的立场,进行真实、客观和有效监督和评价,独立性比较差。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资源。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层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也经过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是,审计资源,包括审计机构的人力状况、财力和时间,相对于组织的期望是有限的。人力资源缺乏,人员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审计监督覆盖面小,审计深度不够,无法保障审计质量,最终的审计效果并不理想。内部审计资源在时间和人力上是相对有限的,不可能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审计死角的问题。审计机构也只有在其资源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超出审计资源的限制,审计机构就难以完成审计任务,导致审计风险的形成。

(五)内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在审计人员中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开拓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综合分析能力较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大。

四、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

内部审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而且贯穿于审计全过程,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既有赖于内部审计各种环境因素的改善,更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提高审计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强化内部审计减少审计风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控制度是企业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它还是内部审计的重要依据,对内部审计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帮助发现并堵塞控制纰漏,加强内部管理、防范舞弊、减少损失,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二)相对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及权威性,是搞好内部审计的首要前提,领导的重视、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工作相对独立、审计经费上的合理保证,会使内部审计处于一种比较超脱的地位来对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监督,会使内部审计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正常运行。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不失为促进内部审计独立性一种好的途径,会促使改变内审部门地位低下的现状,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直属领导层次,审计经费得到有力保障,以利于内审部门独立地开展工作,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阻碍,审计报告直接提交审计委员会, 由审计委员会下达审计决定,增强审计意见和建议权威性,更高效地达到审计目的,从而规避内审风险。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是主动控制和防范内审风险的有力保证。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不仅要通晓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有工程、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技能,通晓经济、法律、金融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对本单位的生产过程及情况有较深了解。因此,内审机构应加大对内审人员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和培养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改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水平和能力。着重培养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准确识别审计风险,制订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内审人员规避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审计质量控制。建立良好的审计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审计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防范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建立健全内审工作标准、职责、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制度,增强了内审机构自我约束机制,只要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认真履行内审工作标准和职责,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依法实施审计,就能主动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应加强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正确处理审计质量与审计数量的关系,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使审计风险的管理与审计业务的执行统一起来,从而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消除审计风险隐患,达到防范与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

(五)审计风险导向。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确立以风险审计为导向的审计方法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必然途径。要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应该首先从思想上和观念上高度重视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内部审计应以风险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实施详细而必要的检查程序,适当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审计方法,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六)信息与沟通。内部审计与企业之间并非简单监督关系,应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理念,通过交流,使审计工作得到领导和决策层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并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内审机构应建立审计结果沟通制度,沟通应当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存在于审计工作的侮一个角落,积极有效的与企业适当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进行沟通,并取得理解,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研究、核实并消除异议,及时发现审计缺陷,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3] 陕西省审计厅内审协会.内部审计法规选编[R].内部资料,2011- 10-12.

作者:柳芳,马玲

审计费风险防范论文 篇3:

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

【摘要】现如今,金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金融行业由于自身特性而造成的各种危机逐渐显现出来,也因此给国家金融体系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可以说,金融业与人民经济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除此以外,市场经济的自身需求,金融审查核实方面的基础工作方法以及流程等等原因也奠定了金融审查核实对于避免金融风险这一方面无法被取代的地位。本文对于金融风险进行介绍并且提出防范风险的方法,对金融审计过程提出一定的要求。

【关键词】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 风险防范

当前社会,金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金融行业由于自身特性而造成的各种危机逐渐显现出来,也因此给国家金融体系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可以说,金融业与人民经济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除此以外,市场经济的自身需求,金融审查核实方面的基础工作方法以及流程等等原因也奠定了金融审查核实对于避免金融风险这一方面无法被取代的地位。正因如此,金融审核查实的工作责任愈发重要,而审查核实的风险也不断增加。于是,要想减少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金融审计过程十分关键。本文对于金融风险进行介绍并且提出防范风险的方法,对金融审计过程提出一定的要求。

一、金融风险

(一)简介

金融风险具体指的是金融企业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因为做出了错误的或者不适当的决定,实际情况发生改变,以及其他原因,从而造成资金、财产损失,信用流失的问题。已经定量的资产在将来究竟能够造成多少收益,还是不能够准确确定的。像这样预先期望的收入收到损失的情况,则是我们一般认为的金融风险。

在国外对于金融风险的评估和研究一直都作为金融市场的研究概论以及证券投资的研究的重点。若要对于整个社会的资金财产做出一定的规划,原始资本以及金融资产则是这其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对于通常情况来说,事实上的资产则是给资产拥有人供给一定服务流量。一般来说,这种直接的体现主要是利息、股份、分红等等。

(二)分类

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不相同,金融风险能够分成四种类型。

1.市场风险。首先市场风险主要是因为市场中不稳定因素,例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股票价格变动等等从而产生的金融企业资产的改变的危机,而这种原因对于金融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可能会直接产生问题,或者是凭借着对企业的同行企业、供应的企业或者用户的危害产生的非直接的危害。

2.信用风险。如果借款者或者经济交易的双方违反约定,没有按时偿还费用或者没有按照规定日期偿还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我们称之为信用风险,一般来说,任意一种金融贸易都有可能产生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如果金融企业因为资金无法正常流动造成一定的问题,这种风险则可能产生。如果进京企业不能够凭借将资产变为现金进行使用,或是不能降低资金变为现金的同等价值物品以此来偿还债券的时候,就会有流动性风险。

4.操作风险。这种风险一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以及金融系统的不断完善来避免。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金融企业经营不善,管理方面出现漏洞或者一些认为原因致使金融风险。

(三)危害

广义上来说,金融风险是指任一种造成企业财产受到损害的情况。事实上,一所金融企业遭遇金融风险之后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后果,很有可能会超出对他本身的影响。金融企业若是在日常运营交易活动中一旦存在风险问题,则这个金融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运行问题或是资金周转问题以及信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倒闭。而如果一所金融企业运行产生故障,那么整个金融行业也会受到波及,已经形成的金融体系也会坍塌,对社会经济规则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旦社会经济秩序发生改变,变得不再稳定,则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后果。

二、金融审计的运用

金融业与人民经济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除此以外,市场经济的自身需求,金融审查核实方面的基础工作方法以及流程等等原因也奠定了金融审查核实对于避免金融风险这一方面无法被取代的地位。正因如此,金融審核查实的工作责任愈发重要,而审查核实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外部规则进行维护,因此要想避免金融风险就需要与其相独立的非内部组织的加入。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基础在于法律法规的帮助,事实上也需要根據市场的经济发展调整相应的法律规定来维持市场的稳定,保障各方的权益,帮助市场正常运行。人都倾向于趋利避害,也正因为如此,参与市场运营的人们是无法制定规则的,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够站在大局的角度做出最为合理科学的判断。因此一个外部组织对于金融审计问题就显得弥足重要,科学的制度制定也充分显示其重要地位。审计应该保持最为基础的独立,才能保持审计的公平公正,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

三、策略

首先针对审计人员的方面,应当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金融专业方面的知识,加强其责任意识,明白审计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另外除了在对于业务方面进行培育训练以外,还需要提高其相应的工作技能,例如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对于金融相关知识的了解。

对于审计方式上,很显然,传统的审计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工作要求。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再被动等待问题的发生。

四、结束语

金融业与人民经济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除此以外,市场经济的自身需求,金融审查核实方面的基础工作方法以及流程等等原因也奠定了金融审查核实对于避免金融风险这一方面无法被取代的地位。正因如此,金融审核查实的工作责任愈发重要,而审查核实的风险也不断增加。要想减少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金融审计过程十分关键。纵然目前金融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不足,但是只要社会各界加以支持,必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永海,徐纯.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及其对我国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75-82.

[2]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课题组,袁野,吕劲松,刘志宏.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与路径[J].审计研究,2010,01:18-22.

[3]吴建辉,林少杰,王巧文,俞金龙,陈安娜.基于金融审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研究——以福建省自贸区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7:203-205.

[4]张俊民,韩传模,丁月卉.加强会计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资本市场发展——“金融风险、会计监管与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12,07:153-156.

[5]高建军,郑建华.内部审计在农村合作金融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6.

作者简介:庄莹(1996-),女,山东省曹县人,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审计。

作者:庄莹

上一篇:有效性高中历史论文下一篇:数学金融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