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风险防范论文

2022-04-21

【摘要】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审计风险防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审计风险防范论文 篇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审计风险防范的探讨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全面地了解审计风险,及时分析和研究导致这些风险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各种内外部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经济效益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现状问题;风险防范措施

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风险是国家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重点监察对象。若要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保证企业的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首先要做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一.企业内部审计现状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治理方式,已经具有赶超国际的水平。但反观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背景,企业在垄断经营的前提下,其内部的审计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公平性和独立性的欠缺。也可以说,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只是用来评价企业内部的财务和会计工作是否具有独立性,操作是否规范,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企业设置的审计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面临着单位领导层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利益,难以客观公正、公允独立地开展评价工作。这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发表的审计意见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服从企业大局,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客观性,无法为外部所认同,减弱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企业内部审计方法问题。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大都集中在财务领域的表面层次;审计方法也采用传统方法,基本上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局限于“就帐查帐”,审计效率低;在审计内容及范围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视;审计手段还主要停留在手工收集资料,审计效率低。近年来,伴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推广应用,财务管控、物资管控等相应的管控系统相应配套使用,但是由于这批系统数据平台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使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然不能有效实施。

3、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审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与企业发展有很大差距。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才稀缺。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偏少、专业结构单一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在思维上审计还停留在“查错纠弊”的职能上,部分企业在审计人员的配置上着重于懂财务知识的人才,而掌握管理学、计算机、法律、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费财经类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近几年来,整个行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各种专业培训、以审代培等不断开展,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既懂审计又精通计算机、工程管理、管理学等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稀缺。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提高审计质量,不仅要建立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和规定,还必须建立相关的工作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月度审计工作例会制度》、《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程序。此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是提升審计质量的有效工具。建立审计质量内部自我评价体系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首先对内部审计机构质量、审计项目质量、被审计单位和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及利用外部专家服务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而且,对需要评价的各个项目分别以百分制评分,按照制定的评估标准确定每一项目具体内容所得分数,汇总得出每个项目的分数,按照重要性原则,分别赋予每个项目权重,用各项目所得分值分别乘以该项目所赋予的权重,即可得到质量考核应得分数,最后根据考核标准认定审计质量的高低。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监督。审计既是一种专业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职业,也是一种高层次、综合型的经济监督。对大多数审计项目来说,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价、预防等,大都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研判。对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有限的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一方面,采取送出去深造,专题办班授课、强化网络培训、深入基层互动交流等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审计项目机会,做到以审代培、以审促培、审教结合,努力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各项技能,使审计人员能利用企业现有的信息平台,采用各种网路手段、审计技术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同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指导,将风险管理能力和复合技能作为考核评价内容,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审计工作质量逐步提高。

3、整合审计资源、开展审计集约化工作。审计集约化内涵是指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以业务领导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已审计垂直化管理为目标,实现省市县三级在项目安排、人员布局、时间进度、处理口径、信息披露、经费保障在内的审计一盘棋概念,把省市县三级审计部门的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整合起来。其目标是充分挖掘审计人员的潜能,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审计信息资源的联网对接、技术手段资源的优势互补、环境资源的统筹规划等有效整合资源的各种形式的综合运用,使审计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协调一切有利因素,推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全面转型,为企业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此外,应有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积极引进外部审计机制,弥补内审自身的缺陷,这不仅能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还能促进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效增值,提高工作效率,扩展审计领域。

4、做好审计项目沟通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内部审计沟通工作很重要,要做好有效沟通,内审人员除了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善于与被审计单位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对沟通中的重要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同时沟通记录经对方签字认可才能形成审计证据,记录于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在沟通结束前要提醒对方,这是因为一方面进行必要的补充可以防止疏漏,另一方面充分的沟通有助于加深双方对某一事项的理解和认同。沟通结束时,除感谢对方的真诚合作外,还要向其说明下一步可能会进行的工作,给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此外,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识别被访谈者接受和抗拒的非语言讯号,适应场面气氛调节谈话内容。

结束语

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内部审计由于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占有核心位置和重要推动作用,逐渐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必备手段,正在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各种战略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郑敬枝.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15-18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程序.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程序.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王璐

我国审计风险防范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防范意识

【摘要】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跟踪审计;风险意识;防范

一、前言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年来我国建设投资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与以往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更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遏制建设领域腐败等方面的成效更大、效果更好。但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思路,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就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有关具体内容、范围、原则、方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步骤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和规划。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配备,责、权、利的划分等相关问题也无章可循,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在实践操作中还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分析如何应对问题及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从而能够减轻跟踪审计人员工作压力,使跟踪审计人员能够对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相当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跟踪审计项目存在的各种困难及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职能定位

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方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但并未改变审计的本质。跟踪审计起到的应该是监督作用而不是管理作用,所以审计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大包大揽。

跟踪审计应正确定位,严格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介入管理,不替代建设、监理等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尽的职责,不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机构。监督是跟踪审计法定的职能,同时跟踪审计在发挥审计监督功能的同时,还应发挥咨询服务功能,咨询服务职能是建立在监督基础之上的,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搞好监督。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不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否则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也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破坏了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因此,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一方面,要全面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不可偏废,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严守监督咨询的角色定位,以服务建设项目为己任,对于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一定要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等管理机构去解决,而不能越俎代庖。审计人员既要当好政府资金的“卫士”,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谋士”,并应逐步建立起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商量机制、融合机制,与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管理水平上融为一体。工程跟踪审计组应在前期准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审计过程中就要通过提前介入、掌握情况、收集资料等手段,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等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操作,充分发挥监督与咨询服务的作用,同时不直接参与投资项目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相关决策,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介绍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从宏观角度来看有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部门三类;从企业角度角度而言审计的主体有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两大类。目前市场主要是造价咨询企业为审计主体。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体的选择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来选择。当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自己的内部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来进行;当企业自己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则可以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力量有欠缺,可以就欠缺部分聘请外审,采用内外组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审计。

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较为薄弱,聘请社会专业造价咨询企业参与项目的跟踪审计是适应市场要求、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存在局限性,从而存在审计风险。

(一)建设领域体制,制度的缺位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设计还不完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责任不明、有责难究还较为普遍等等。而跟踪审计必须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其权威性的来源之一就是法律法规及审计标准的规范化,而这些制度的不健全及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难以遵循和把握,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质量难以提高给审计带来的风险隐患也就愈大。

(二)审计力量有限以及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投入时间长,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从启动到投资目标的达成,就管理而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理论上说跟踪审计应涉及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另外,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多个环节,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审计领域涵盖诸多行业,同时,建设项目中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都对我们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以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能力,与跟踪审计的要求存在差异,增加了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性加大。

(三)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定位模糊

跟踪审计由于通常是受审计机关的委托由中介机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常会被误解,建设单位容易将跟踪审计与中介机构的投资咨询相混淆,认为跟踪审計就是他们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环节,有事就找跟踪审计。有的建设单位还依赖于跟踪审计部门,特别是基建力量较薄弱的部门,更是大事小事请审计参与决策,有的甚至将政策难以处理的一些事项推给审计部门,先要审计人员表态后各方才签署意见,实际上是将责任和风险转嫁到审计头上。例如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如果审计人员不参加,就难以了解情况,一旦参加,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在签到单上签字,有时甚至会要求审计人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如果不签字,不表态,建设单位就认为跟踪审计没意义;若签字、表态,审计人员有时也较难把握是否恰当,因为审计人员的意见是代表权威性的审计部门意见;此时如果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建设单位仍按照自己的意见写入会议纪要,而会议纪要后的签到单上有审计人员的签名,就被认为审计组认可他们的意见。况且,在目前的建设市场中,政府工程一般都是形象工程,对进度的要求很高,现实情况与法规理论上的冲突会有很多,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尺度就更难把握。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由于跟踪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组织、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工程计价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了解市场信息。而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从事投资项目审计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人员配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搞财务的只懂财务,搞工程的人员只懂工程,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较少。因此,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抓住重点,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意识

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例如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招投标和合同履行情况、材料、设备采购情况、重大现场签证、工程款支付等内容。跟踪审计人员对于提出的审计建议或意见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质量意识,积极防范风险。对于一般性问题,可进行口头沟通发表意见,同时做好跟踪审计台账记录及审计工作底稿;对于需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和进行审计成果收集的,可采用审计意见单的形式。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审计意见的成效性和时效性,即使审计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事后也有案可查,规避了审计风险。

(二)培养教育,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统一认识,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

跟踪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所以审计必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去参与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是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建设程序为目的,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因而要积极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一些部门对跟踪审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工作离不开被审计的相关单位的支持,如果在跟踪审计问题上不能統一思想,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四)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从根本上讲,跟踪审计风险的控制在于对廉政风险的控制,因而需要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定时进行廉政教育,除通过廉政教育使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外,关键是通过教育能形成一种环境和氛围,在跟踪审计中绷紧廉政神经,从思想上牢固筑起审计队伍廉洁自律的坚固防线。教育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难以估量的,耳边常响警示之音,会使审计人员常怀戒惧之心。

综上所述,应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跟踪审计的风险防范意识。准确把握定位,跟踪审计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是通过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与被审计单位明确划清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各行其是、各负其责,避免或减少因被审计单位越位而引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整合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的产生。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和程序,主动规避审计风险。从实际出发,合理借鉴现有审计规范,制定跟踪审计操作规程,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严格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审计署8号令要求,建立三级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审计报告真实、审计结论可靠、审计意见可行,将审计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审计系统内部。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审计建议加强跟踪督查,限期整改到位。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进一步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审计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人员素质与审计任务相适应。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对此,跟踪审计单位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问题当作审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作者:曹雅娴

我国审计风险防范论文 篇3:

论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防范和提高效益方面发挥作用

[摘 要]随着电网企业“三集五大”体系的推进,企业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要求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提质增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电网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内部审计在提高效益、防范风险方面的途径和手段,为内部审计逐渐向审计服务和价值增值方面转型提供思路。

[关键词]电网;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015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其主要功能是对所属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等,进行系统的审计监督与评价,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通过系统、规范的专业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正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开始被重视。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理念与手段的创新、审计方式的转变以及制度与流程建设,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监督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治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依法治企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这些都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公司治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审计工作转型,将审计工作与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功能和价值增值作用。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深化建设,集约化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公司的各项管理资源都在逐步集中和上移,但内部审计资源的集约化水平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现状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加强和整合审计资源,加大审计力度,拓展审计领域,优化审计绩效。

近年来,随着国网公司审计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审计综合管理系统、ERP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的部署和上线,极大地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扩大了审计业务范围,为内部审计更好地开展风险防控和企业服务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也对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及提升效益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2.1 内部审计在独立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依然存在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象,企业的内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没有发生转变,审计委员会、经营管理层划分不清,职能履行不力,即使单位或企业内部设置了审计机构,也无法保证其独立性。而且,审计人员也是组织内部人员,其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所以审计人员与委托人存在依存关系,使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容易受到负责人和权力部门的干扰,从而使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2.2 内部审计在功能定位方面存在的误区

目前,内部审计还主要定位在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上。内部审计人员普遍都是财务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在思想上,还将审计的主要职能定位在查错防弊上,并将工作大都放在财务领域。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部监管机制的加强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对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监督作用要求极为迫切。因此,企业亟待改变原有对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的认识误区,逐渐使内部审计由差错纠弊功能定位向风险防控和管理服务功能转变,重塑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2.3 内部审计在技术方法和審计质量方面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成本控制和审计人员技术水平限制,内部审计在信息化方面普遍存在滞后性,在大数据环境下,导致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线索查找困难、审计效率低下,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同时,在审计意见和建议方面存在千篇一律、用词模糊、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导致审计结果运用不理想。

3 通过内部审计提高企业效益和防范风险的途径

3.1 做好内部审计定位,逐步从监督向服务转变

随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变化,企业要做好内部审计定位,逐步从监督向服务转变。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必须与企业治理目标相结合,必须由原来查错纠弊的事后监督,转变到以风险防控、改善管理为目的事前防范上来,对企业管理开展实时监督,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要逐渐从监督向服务转变,将工作重心从查错向管理服务转移。

3.2 将内部审计融入公司治理,体现内部审计增值功能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融入公司治理。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要将自身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效融合,努力提升内部审计服务职能和公司内部的控制水平,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强化企业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其次,内部审计部门要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努力提升审计服务的效益性,加强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再次,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同时还要进一步确保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言语的权威性,授予内部审计一定的权力。最后,内部审计部门要努力提升审计水平和审计质量,同时为审计工作定位,逐步向服务型审计转型,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3.3 加强对审计成果的运用,提升审计成果价值

内部审计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应多途径、多角度扩大审计影响,在审计项目完成之后,要注重对审计问题进行多角度、整体性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特别重视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对重大问题和重大缺陷要做好专门上报,并持续跟踪审计成果的整改落实情况,提升审计成果的总体利用水平。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汇总归类,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及时披露审计结果,以便得到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效力。同时,审计成果还要更多地体现企业管理当局的需求和目标,使审计成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管理决策依据,尽可能为管理层提供富有建设性的管理建议,并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的识别评估,有效控制防范管理风险。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要注重开展后续审计,促进审计成果落实,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时效,为后续审计的有效开展和持续跟踪奠定基础。

3.4 注重先进审计理论和手段的研究和运用

内部审计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化审计手段,利用大数据优势,积极拓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领域,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防范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中的作用。

4 利用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提高企业效益和防范风险的手段

4.1 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

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型审计,融入企业治理过程,电网企业就必须坚持以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将审计业务的切入点提高到一个宏观的、全局的层面。电网企业要在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有效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衡量风险点风险程度高低和风险控制成本,以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管理风险,电网企业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审计,不断提高审计的效率。

4.2 以审计资源集约化为保障

由于内部审计资源比较稀缺,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电网企业要以审计资源集约化为保障。具体来说,电网企业要加大上审下审计工作的力度,必须对公司各级审计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其核心内容包括:统一对市、县公司审计人员及审计网络成员进行调配;统一对市、县公司审计人员及审计网络成员进行培训。

4.3 以审计信息化为支撑

电网企业要依托国网公司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成果,包括审计门户、审计综合管理系统、ERP业务审计系统和管控业务审计系统等,深入运用审计信息化,扩大审计业务覆盖面。

5 结 语

随着国网公司内部审计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审计信息化的深入运用,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拓展,审计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在防范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提高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得到体现,使电网企业依法治企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海.某省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的创新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

[2]冯来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其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0(9).

[3]赵红利.企业内部审计向效益审计发展的思考[J].财经界,2015(35).

作者:孙磊 曹阳 韩翔宇 张培红 汪名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