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能力下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本文从职业能力的分析入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以及对工作情境的理解力。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判别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职业能力下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职业能力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1: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时,通常会在其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这就要保证学生和教师对行为导向教学法有所了解,并在行为导向教学法支持下开展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保证教师对学生实际行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掌握力度,规划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同时还应保证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效果,满足现代化教育行业对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    键   词]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

由于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求比较多,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礎要求的条件下强化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效果,严防相关教学因基础方法不合理而出现问题,这对于保障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和综合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同时还应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确定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降低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难度和出现各项问题的可能性,使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可以在行为导向模式支持下得到有效保障。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为导向教学法,指以学生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该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中,继而引导学生发散自身学习思维,改变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思维,确保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拓展自身知识的层面,继而加深学生对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力度,为推进相关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对其开展教学指导时,教师应对学生实际行动能力和综合素养有所了解,引导该专业学生全面参与到相关的教学氛围中,从而彰显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优势和现实作用,继而凸显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的现实作用。

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要求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来说,开展相应教学时需要考虑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结合学生对学前教育课程的了解和综合学习能力规划合理教学模式,避免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保证学生在相关教学中的参与力度,避免学生在参与时出现思维混乱和综合学习能力低下等问题,逐步提升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化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求。第二,应结合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要求调整学生实际思维情况,避免学生在接受教学时遇到阻碍,同时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合作力度,确保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指导要求深入学习各项知识,避免学生在学习各项基础知识时受到自身固有思维的干扰。第三,应遵循各项基础要求强化各类创新教学模式在其中的应用力度,借助各类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综合学习能力展开有效研究,调整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断优化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在提升学生自身学习意识的同时,促使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第四,应遵循新课改要求对参与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展开有效培训,加深教师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了解,确保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开展学前教育课程教学,逐步提升学前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使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

(一)编订教材和学习手册

在开展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之前,应结合该专业实际教学要求以及行为导向模式实际表现做好基础教材和学习手册编制工作,保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和相关学习手册内容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并在合理教材和相关学习手册支持下开展教学,使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各项知识,为解决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应在考虑各项基础要求条件下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手册规章条例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相关教材以及学习手册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并在各项基础内容支持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差距,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学习各项知识,保障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并将教材和学习手册在教学中的现实作用表现出来。而且在合理教材支持下还能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认同感,促使学生逐渐完成身份过渡,提高未来就业率,借此满足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

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和实际学习能力会随着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而发生变化,这就应结合行为导向模式以及相关要求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思维变化学习各项知识,保障课程教学效果。如果高职学生在学习学前教育课程中各项知识时遇到阻碍,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及时改善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思维,保障实际教学效果,继而为推进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良性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模式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差异实际表现条件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因材施教要求,逐步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相关教材中各项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应在行为导向模式支持下有效约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并按照学生行为变化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方向因材施教,在行为导向模式支持下推进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稳步开展。

(三)引导学生体验教学过程

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来说,不仅要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到相关教学中,还要加大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确保学生体验实际学习的乐趣,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相关课程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应保证行为导向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全过程教学中的贯穿力度,并结合行为导向模式指引创设标准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保证学生在良好学习情境中深入学习各项知识,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真实体验。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各项要求为学生引入相应案例,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同时促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相关教学案例展开有效讨论,提高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在体验教学过程的同时深入学习各项知识。

(四)优化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完成相关教学之后,还应结合行為导向模式的实际表现以及相关要求对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展开有效评价,可以通过考试和实践检测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各项基础信息的掌握力度,保证学生自身行为达到合理状态,强化学生自身行为对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实际导向效果,从而发挥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现实作用,确保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可以得到优化处理。而在行为导向教学法支持下对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处理时,也需要保证教学评价模式与学生实际思维方式之间的契合度,避免对学生展开相应评价时出现问题,同时保证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按照最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地方。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各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技能掌握力度,继而为学生后期就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为推进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顺利开展,不仅要保证学生在相应教学中的参与力度,还要遵循合理要求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展开有效培训,强调教师对专业教学特点和教材上各项知识的掌握力度,并在规划合理教学模式之后对学生开展相应教学,从而调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力度,以此保障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高效、合理开展。而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展开相应培训时,还应保证教师对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全面了解,并在该项教学法支持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有效引导,尽量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差距,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优化自身学习思维和实践行为。不断提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逐步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实际教学质量。在落实职业教育目标的同时,将教师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优化调整中的现实作用表现出来。

四、结语

为保障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应在行为导向教学法支持下开展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行为导向教学法对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各项问题进行优化调整,避免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受到阻碍,确保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各项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修养,在优化学生实际行为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学习各项知识,继而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的现实作用全面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一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

[2]王其红,徐雪,杨晓萍.以职业素养为本位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实践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9(8).

[3]邱小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J].文教资料,2019(17).

[4]刘玉芝.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

◎编辑 张 慧

作者:辛帅

高职职业能力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摘要:本文从职业能力的分析入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以及对工作情境的理解力。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判别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论、学习态度、学习技能等。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呼吁各高职院校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什么是职业能力,高职学生到底需要哪些职业能力,高职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又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不是很明确,有很多学校甚至就把职业能力等同于职业技能。因此,对职业能力尤其是对高职师范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一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职业能力分析

(一)能力的内涵

1.能力的解读。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B.A.KPyteliknn)指出:“如果一个人能迅速地和成功地掌握某种活动,比其他人较易于得到相应的技能和达到熟练程度,并且能取得比中等水平优越得多的成果,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有能力的。”]可见,心理学中对能力的理解是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有效方式以及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个人现在实际“所能为者”,指一个人的实际能力(ability),指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其二是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指一个人的潜在能力(capacity),指容纳、接受和保留事物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能力不是指现有的成就,而是指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

2.能力与技能、知识的关系。台湾学者黄孝楼认为:“所谓能力是指学生能胜任其未来所将从事的工作或活动,而学生要胜任,则必须拥有从事某一活动或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在这里,能力与技能、能力与知识关系密切。能力与技能都是在人们的活动中获得和发展的;人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获得是能力发展的凭借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速度和效果。因而能力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知识、技能是能力的组成部分。英国学者高夫·斯坦顿(GeoffStanton)构建的整合能力观模型(见图1),]清楚地表明了能力、知识、技能之间的这种关系。

但是,知识、技能和能力又是不同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技能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技能的增加而呈正比例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一般比较快,随着学习进程的加深,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而能力的形成比较缓慢,它的发展趋势呈抛物线性的曲线:从出生到26岁是能力的增长期,此后稳定保持相对不变到36岁,60岁以后则逐步下降。]能力与知识、技能迁移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作用的迁移范围限于大致相似的场合,能力作用的迁移范围却可以拓展到广阔的领域。

(二)职业能力的体系

职业能力由三种能力构成: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判别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适应某一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帮助劳动者转岗、发展的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事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一种直接就业能力。

三种能力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基本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处于中间层次,关键能力处于培养过程的最高层次。三者的培养难度也依次增大。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大量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一)专业能力

1.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纲领性文件;了解幼教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掌握幼儿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幼儿教育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艺术知识;掌握各种教学法知识;掌握组织幼儿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基本常识和相关知识;掌握较丰富的幼儿园组织管理的基本常识和知识;掌握基本的幼儿教育科研的相关基础知识。

2.专业技能。语言技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达到国家普通话考试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英语要获得国家统一考试的二级(或三级)证书,并具备较好的幼儿英语对话交流能力;多媒体运用技能: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及开发幼儿智力,并会制作幼儿园的教学课件,同时要获得国家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的四级证书。

保教技能:掌握对幼儿进行恰当保育、护理的方法;掌握幼儿园管理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与设计的技能;具备良好的幼儿游戏指导与设计的技能;掌握基本教学技能,能够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较好地进行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创设适宜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会观察、了解、记录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会促进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发展,会促进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幼儿,会设计探究性的游戏活动,会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导入活动,会运用开放式的问题组织指导活动和结束活动及迁移活动。要懂得营养学和常见病、传染病和外伤的简易处理知识,维持卫生、健康、安全的教室环境和幼儿园环境,会利用利用家长和社区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完成幼儿园的教学任务。

艺术技能:歌唱、即兴伴奏、幼儿舞蹈表演与编排的技能;掌握良好的绘画与手工的能力。能够设计、编导“六一”“十一”“新年”等重要节日的演出活动。具有绘画、剪纸、折纸、泥塑等技能技巧,会根据季节变化和教学要求,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布置,进行幼儿园的玩教具制作。科研技能:学会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和行为,学会形成、提炼研究问题,掌握收集资料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能够比较规范地写文献综述,能够正确撰写毕业论文。

3.专业态度。专业态度主要是指教育信念和教育态度。前者指教育哲学(理想主义对现实主义)、教育观(国家本位对儿童本位)、教学观(教师主导对儿童主导)、平等教育与因材施教等。而后者包括对幼儿、家长、同伴、领导以及自己的教学工作及事业发展的态度。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热爱幼教事业,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正确地认识儿童和儿童发展,即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的、积极主动的个体,有自主活动、独立活动和充分活动的能力和权利;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其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容忍和尊重幼儿的差异,尊重并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支持幼儿学习,促进幼儿认知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和谐发展,对幼儿的学习发展负责。认识到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充分、巨大的发展潜能。

(二)基本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的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学生除了具备专业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以下最基本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前者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哲学、历史等知识及背景,后者则包括科学知知识及科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能清楚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比较规范地写作各种应用文体;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并具有一定的竞技能力;具有熟练使用现代多媒体设施的能力,能用多媒体获取信息;基本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关键能力

1.学习能力。在高职教育阶段,应突出改变中学阶段为了升学考试而采取的应试教育模式,将重心转移到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培养上,其中主要是方法论,即汲取知识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的方法,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从而满足人和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信息的数量也随之成倍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如何去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即收集资料、选择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

2.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是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也是培养受教育者情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汤向玲.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4):21.

[3]王任达.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5.

[4]蒋海燕,邹晓东.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若干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

[5]王雁.普通心理[EB/OL].(2005-4-15)[2006-07-31].http://www.qsibi.com.

[6]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86.

[7]孙双华.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邓霁岚,女,硕士,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教育系主任,副教授,省级课题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负责人;周端云,女,硕士,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教育系教师,省级课题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成员。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改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邓霁岚,周端云

高职职业能力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3:

精准合作 互利共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时期,这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输出人才的主要教育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使其更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为基础,对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运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措施,希望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而服务。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企业输出了大量的一线劳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快速发展,但是新的问题也在发展中进一步显现出来,受过高职教育的劳动者因为在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均不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转型,所以逐渐被淘汰或者虽然有所学,但是并不专业,且不能够以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来应付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问题。高职教育中的学前教育以培养学前教育人才为己任,在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教改政策,不断变革与发展,努力寻求适应社会教育需求的发展之路。校企合作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面对当今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了自谋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积极采取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针对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二、校企合作在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中的作用

从当前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在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精准化,让所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更适合当前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教育人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充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就提高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2)能够促进校企双方互惠共赢。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先进理念的教育人才,同时又能够解决企业的人才招聘难题,企业也能够在顶岗实训、共同合作的过程中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实训基地,提高其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运用途径

(一)练好基本功,加强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要发挥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首先要做的是练好基本功,加强现代化专业群的建设,让教育教学与现代教育市场的需要相符合。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设置时一方面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确保其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的建设,在围绕现代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实训课程的设置,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职业教育能够与目前社会企业的相关产业以及职业岗位的要求相互吻合,同时在实训课程中还应该安排顶岗实训,采取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积极展开模块化教学,积极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

2.高职学院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学前教育理论教学与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将因材施教和教育为市场服务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及时作出教学评价,增强师生互动,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3.高职院校之间应该积极加强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积极提高办学效益。例如,高职院校之间可以形成学前教育强势专业联合,积极展开公共基础课程资源共享,共同搭建专业平台课程,建设个性优势专业拓展课程,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丰富、高质量且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教学,从而从教学上提高现代化专业群建设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

(二)就業双选择,推行订单式就业的深入

就业问题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要体现出高职学院学前教育的价值,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面对当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积极采取就业双选择,积极推行订单式就业的方式。

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这样就能够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定岗定位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为此,高职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从共同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出发。(1)学校和企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让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先进工作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行课程设置、理论、实操一体化的教学。(2)可以实行企业用工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同步进行,让实训与企业的工作岗位发展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符,也才能够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解决高职学院学前教育的就业问题。(3)因为当前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订单式推行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校企合作中推行订单式就业还应该与就业双向选择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环境的构建。

(三)资源共分享,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这是一个资源共分享的社会,因此,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就应该加强资源共分享,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从实际情况来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关键在于开放共享。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一般情况下应该强调实践、教学、企业职工培训、技术研发、创业等为一体,为此,加强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就应该全力促使实训基地成为教学与实践的中心。在构建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时,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应该制订完整的施行计划,比如定期举行教学与实践的交流会。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教师、学生、企业的员工积极参与到交流会中,在实训基地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教育理论方面的交流和学习,企业员工就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汇报和传授,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围,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校企实训基地还应该成为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在实训基地中,企业的每一次职工培训都应该邀请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全部或者派代表参加,让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让学前教育的学生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另外,在校企实训基地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也应该积极与其他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的学生与社会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可以让实训基地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创新中心,邀请不同的企业在此处进行技术研发或者技术服务的创新,促使其成为创新创业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实训基地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同时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开阔眼界,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和观摩与学习的机会。

(四)实践巧结合,促进工学结合顶岗实践

提高高职学院教学质量就需要将实践与社会巧妙结合,在立足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增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完美结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

1.在实践中促进工学结合。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半工半读,既接受企业的职工管理条例,通过工作和企业职工一样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学校的学生管理条例,按照实践的表现情况获得相应的学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与工作实际相互结合,促使其将所学习到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反思和丰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方式也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受限于许多客观条件,高职学院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工学结合时也可以在非教育行业的企业中进行,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在实践中促进定岗实践。顶岗实践是高职院校教育专业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所进行的实践大汇总。它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方能够完成。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主动与当地的教育企业相互结合,针对教育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设置相关专业,让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在顶岗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尽快融入实习企业之中,为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教育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为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环境,并在学生顶岗实践时安排专业的技术能手作为其导师,促使参与顶岗实践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真正走向社会,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做出贡献。

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能够让优势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能够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因此,实行精准合作,加强校企互利共赢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專业中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需要校企共同努力,力求培养出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晗,范从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23-25.

[2]肖宁,张晓凡.基于校企合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7):86-87.

[3]黄晶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校—园”合作视角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2):81-83.

[4]谭璇.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22-24.

作者:余蓉

上一篇:央视电视剧频道改版管理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本地位和作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