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下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0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切实保障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何寻求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新方向,是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视为当前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希望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科学下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科学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合力共促学前教育扩普惠提质量

11月23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项目推进视频会议。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发展学前教育重要决策部署,对落实2021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任务,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攻坚工程成效,推进“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项目实施等重点工作提要求作部署,并为46个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授牌、12组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项目管理专家颁发聘书。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构建广东省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广东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高校专家、示范项目“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本次会议首次实现全省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研负责同志以及省级项目负责人、骨干幼儿园负责人、高校专家等力量整合,共同探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科学路径。

会议指出,近几年广东省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配备、保教质量等实现了较快发展,努力响应了社会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扩容和保教提质的需求。2017年至2020年,全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从85.20亿元提高至231.41亿元,在各级各类教育投入中增幅最大;2021年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最低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500元,全省下达学前教育生均拨款补助资金5.55亿元。2021年1至10月,全省新增公办学位28.84万个,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42.51万个,有效落实省“5080”攻坚工程任务,超额完成2021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学位建设任务。自2020年起,推进实施135项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2项安吉游戏推广国家级实验区和46项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项目,并以“广东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

会议强调,启动“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对于落实新时期高质量发展任务要求、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期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强化项目培育、发挥示范作用,建设“四位一体”协同机制,确保项目培育成效。二是精心组织部署、加强多方联动,全面重视和系统提升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三是树立科学导向、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四是创新工作方式、建设资源平台,全面推进构建科学保教资源共享体系。

会上还进行了“学前教育科學保教示范工程”项目阶段性实践成果梳理工作培训,从总体要求、工具方法、案例分析三个层面,对项目成果梳理工作进行全面介绍,指引各立项单位科学有效形成项目成果。

据了解,“广东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资源共享平台”已经上线,目前展示由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华南农业大学幼儿园、广州市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分别领衔的4个课程资源梳理范例。中期验收后,各地经教研机构、项目专家审核的成果,将陆续上传到平台进行展示分享,届时还将选取优秀的课程资源项目成果结集出版,促进建设完善、科学、适宜的课程资源体系。

省教育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省教育厅基信处有关负责同志,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学前教育负责同志、教研负责同志以及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部分骨干园园长代表参加会议。

作者:韦英哲

教育科学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2:

对新西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析及思考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切实保障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何寻求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新方向,是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视为当前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希望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一、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概述

新西兰是最早开展学前教育调查及实施学前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972年,新西兰就开始对婴幼儿生长展开跟踪调查[1]。1993年正式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计划,提出“普鲁凯特计划”。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新西兰教育部制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引导政策,指出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为新西兰学前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一)学前教育准入管理制度

为了引导新西兰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新西兰政府于1987年正式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检查,以《幼儿教育服务条例》相关规定为标准,必须检查合格才能获得经营许可证。在开展学前教育之前,全部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向教育部申请经营许可,只有获得教育部许可才能接收学前学生。同时对团体、机构、个体学前教育学校法人提出明确要求,即必须由个人出任法人。即使发放经营许可证,学校法人离开学前教育机构超过1个月,都必须事先告知教育管理机构,并提出更换临时的经营许可证,机构法人也要做出相应改变。新西兰对学前教育违规或失责行为也进行严格监管,发生任何该类行为以后,教育部管理部门将直接向责任人追究责任,给予3个月左右整改期限,并将学前教育机构经营许可变更为限制许可[2]。待整改结束后,教育部管理部门重新进行检查,视整改情况,做出完全许可或吊销许可资格的决定。2008年,新西兰对《幼儿教育服务条例》进行修正,进一步规范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及检查制度。修正后的条例提出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教育设施标准、健康安全标准及监管标准等检查标准,更加明确地提出学前教育准入及检查方法,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学前教育经营资金管理制度

经营资金是学前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学前教育机构获得经营许可以后,可以定期向政府申请经营资金。为了更好地管理学前教育机构,新西兰政府制订了学前教育拨款津贴、平等拨款、差异化补贴、保护性教育补贴制度为一体的经营资金管理制度。学前教育拨款津贴制度是指为新西兰全部学前机构提供定期拨款以维护其正常经营的资金拨付制度。其拨款额度与学前教育机构支出费用密切相关,以师资水平、保教人员/幼儿比例的差异确定拨款比例,以学前教育机构学生入园时间为依据确立拨款数量,拨款按照1年3次拨付。平等拨款制度指对非营利性学前教育机构、偏远地区、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机构给予平等的资金申请权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差距。差异化补贴制是政府为了支持偏远地区或低收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提出的特殊补贴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向特定区域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发展所需费用,为该地区幼儿提供均等受教育机会。保护性教育补贴制度指以社会福利部为主体的学前教育资金供给管理制度,旨在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学前教育所需费用。

(三)学前教育监查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目标,新西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前教育监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审计监查制度、教育评估管理制度等。一方面,新西兰教育部设立审计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承担学前教育机构申报、拨款资料的真伪,以3~4年为审计周期,在审计监查前2周通知学前教育机构,以准备审计监查所需资料,主要包括幼儿入园登记表、幼儿校园活动记录、幼儿家长签名记录等,审计结果与学前教育机构申报拨款数量挂钩。如果出现偏差,将按照多退少补原则进行调整,多申请拨款将在下一次拨款扣除[3]。但如果审计监查结果出现巨大差距,将付诸法律,以法律措施加以惩处。另一方面,新西兰教育部设立教育检查办公室(简称ERO),该部门主要承担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监督检查工作,以3年为检查周期,检查之前以书面形式通知被检查学前教育机构。该部门独立开展教育监督检查工作,在监查证据上独立做出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为了推动学前教育机构健康发展,教育检查办公室制订了行动计划,并出台了《学前教育检查的框架和资源》《幼儿教育自我检查准则》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明确了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目标、任务、检查内容及检查标准等,大大提升学前教育管理效率。
二、新西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特色及我国管理体制的问题

(一)新西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特色

1.以健全的学前教育政策为基础。1986年,新西兰学前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福利部门管理向教育部门管理转变,实现学前教育的平稳过渡。1996年以来,新西兰先后出台了《十年战略计划——未来之路》《二十小时学前教育计划》(20 Hours ECE)《幼儿教育服务条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了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政策体系,为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2.严格的学前教育准入制度。1987年,新西兰政府正式对学前教育机构设施注册登记管理,以《幼儿教育服务条例》相关规定为依据。只有在完全符合条例规定才能发放准入许可证,并建立以政府、社会、家庭为一体的监督体系,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机构类别,主要包括儿童教育中心、幼儿园、游戏中心、语言所等。严格的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制度,最大限度使每个幼兒享受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4]。

3.充裕的学前教育资金支持。新西兰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财政支持,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新西兰政府于2013年2月发布的数据,2002至2012年期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大幅提高,从2002年的5.38亿新西兰元增长到2012年的15.62亿新西兰元;2012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占整个教育财政支出的比例和2002年相比翻了一番,达到13.4%;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增长了135%,从2002年的0.33%增长到2012年的0.76%;在2009年,约83%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支出都来自政府[5]。得益于学前教育经费来源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的模式,新西兰学前教育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机制,大大增强了发展实力。

4.雄厚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新西兰教育部门规定教师准入标准,包括师范类院校毕业证书、注册登记、入住培训等,只有在培训合格注册以后才能成为学前教育教师[6]。同时,为了将高素质人才吸引到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之中,新西兰教育部门设立了教学奖奖学金、教师津贴、学习津贴及激励津贴等资助项目,使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新西兰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之中,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师资支持。

5.科学的学前教育课程。1989年,新西兰颁布《早期教育服务规程》。1996年,新西兰颁布《Te Whaariki》,成为世界第一个带有国家法律性质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制度性文件。该文件规定学前教育总目标及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原则,明确了个性化、差异化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标准,构建起以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为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7],并建立家长、幼儿园、政府在课程中的联系,大大增强学前教育课程的互动性,极大地满足幼儿个性化教育需要。

(二)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

1.学前教育制度建设滞后。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逐渐分离,政府对学前教育管理职能定位不清,引起对学前教育管理职能弱化的问题,仅以《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政策依据,出现操作性不强、监督乏力等问题,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需要。

2.学前教育管理部门权责错位。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内逐渐形成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分工协调的管理体制。然而各级政府部门定位模糊,缺乏刚性制度规定,各个部门之间权责利失衡,导致中央部门与地方部门、内部各个职能机关之间职责配置错位[8],各个职能部门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无法有效实现,大大影响学前教育质量。

3.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国内现行学前教育政策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规范性不足,缺乏制度性评价与检查标准。学前教育管理参照《幼儿园工作规程》执行,缺乏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规范管理,学前教师队伍结构、教师队伍数量、教师管理幅度的科学规划与引导缺失,导致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要[9]。
三、新西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政策

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新西兰学前教育成功的关键,对于我国来讲,必须推动建设与发展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以现有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基础,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可以研究出台《学前教育准入管理制度》《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学前教育未来发展行动计划》等,增强学前教育政策导向性,规范学前教育发展方式,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为学前教育提供制度保障[10]。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支持力度

充裕的发展资金是新西兰学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财政部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据教育部数据,2011-2013年3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422.4亿元。在中央财政的引导下,地方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加,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达到1600多亿元,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逐渐得到扭转[11]。”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的2010年的1.7%提高到了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的2013年的3.5%,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打破了此前十余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教育财政性经费比例长期徘徊在1.2—1.3%的局面[12]。然而与新西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相比,国内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依然较弱,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13]。因而,需要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相结合的分级、多层次财政支持体系,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学前教育,为学前教育设施、场地建设、师资培养提供资金支持。

(三)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新西兰管理体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对国内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存在巨大差异,需要注重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与城市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注重贫困家庭儿童、特殊儿童享受学前教育服务的均衡;注重弱势群体、优势群体学前教育水平的均衡,需要全面把握区域、家庭、个体差异,构建符合国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

(四)增强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为了满足学前教育需要,国家积极推动幼儿教师培养工程。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已达739所,在校生规模达5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5.8万人,增长了近1倍[14]。然而总体来看国内幼儿师资力量依然较为薄弱,依然沿用一岗定终身的幼儿教师用人制度,教师培训与考核机制不健全[15]。因而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符合区域学前教育需要的管理制度,如《学前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学前教育教师注册管理制度》等,为学前教育教师培养提供制度支持。
四、結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学前教育攸关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新西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剖析了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婉莹.新西兰学前教育政策演变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24-128.

[2]陈智峰.爱尔兰和新西兰幼儿园体育教育研究及对大陆的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8):65-66.

[3]李慧,叶存洪.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改革与启示[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6,(4):11-14.

[4]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江苏学前教育国际研究中心.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儿童的学习和评价:来自瑞吉欧和新西兰幼儿教育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4):2.

[5]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教育处.新西兰学前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政策[J].基础教育参考,2016(21):71-74

[6]李慧,叶存洪.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特点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91-94.

[7]李宪勇.新西兰未来之路计划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95-99.

[8]邱华翔,李永涛.新西兰政府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举措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8):44-46.

[9]范忆.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管理体系[J].平安校园,2014,(16):60-61.

[10]杨锐.新西兰学前教育评估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学前教育“集结号”吹响中央财政支持化解“入园难”[EB/OL].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 201409/t20140916_1139802.html.2018-08-03.

[12]庞丽娟.新成就新突破全面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EB/OL].http://www.cssn.cn/jyx/ jyx_zcyd/201511/t20151125_2712216.shtml.2018- 08-03.

[13]徐利智.新西蘭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4]来源: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实施情况[EB/OL].http://www. jyb.cn/china/gnxw/201402/t20140226_571587.ht? ml.2018-08-03.

[15]王薇.新西兰基础教育的制度、特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0):17-23.

作者:梁俊伟 潘曾伟

教育科学下学前教育论文 篇3:

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经历了方向性规划、清晰性规划和全面综合规划三个不同时期,坚持以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双重任务”为指导,问题解决与发展导向规划相结合,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注重外部视角和本土视角的融合,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稳步、有序、科学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应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深度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更为有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关键词] 教育发展规划;学前教育;教育政策

教育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谋划。[1]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政府应该切实担负起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重任,并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2][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规划因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实践需要走过了一个从方向性规划到全面综合规划的发展过程,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稳步和有序发展。回顾不同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总结从中获得的经验,可以为今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科学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历史回顾

是否重视以及如何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意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继承原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逐步将学前教育的发展视为国民教育体系和国民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经历了方向性规划、清晰性规划和全面综合规划三个基本时期。

方向性规划时期主要涵盖1949年至1990年这一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199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几个基本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着眼于为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政府主要出台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及《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1952),这两个基本文件规定了学前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即学前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解放妇女和减轻母亲的家庭负担服务,并要求学前教育事业随着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推广。[5]在“一五”和“二五”时期,这一阶段关于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文件主要有《十二年国民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稿)》(1956)、《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1956)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58),这些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学前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开始进入正规化和科学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发布的文件主要有《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1979)、《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83)及《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1988)等,从兼顾教育性和服务性两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

清晰性规划时期主要涵盖了1991年至2009年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而这一目标规划又可分为“八五”至“九五”时期的低目标阶段和“十五”至“十一五”时期的学前教育初步普及阶段。“八五”至“九五”时期的规划文件主要有《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99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及《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1997)。受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这一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向社会化和市场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足够的政府财政支持。因此,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仅定位为到2000年3~6岁幼儿入园(班)率达到35%~45%。“十五”至“十一五”时期的规划文件主要有《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1)和《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初步普及,同时学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实施方式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

全面综合性规划时期主要指2010年至2020年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主要在于解决人民群众对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需求,努力推进学前教育向普及普惠和优质均衡发展。因此,这一时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文件,其中主要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2014)、《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201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等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文件,这些文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规划。这一时期的发展规划体现出了鲜明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特征,即在设定总体目标的同时也制定了多个专项发展规划,力图在扩大数量供给的同时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也深化了对学前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提升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其进行经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方向,进而实现学前教育的科学和有效发展。

第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双重任务”为指导,不断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强调育人功能的基础上,也强调学前教育的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在育人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的指导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和新的方法,在资源供给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最大度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学前儿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育和教育,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發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注重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科学把握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只有处理好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才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更好地夯实自身的发展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需要为前提,在目标的制定上做到了阶段性和长远性的统一,逐步推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的同时,也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处理好了学前教育与其他学段教育的关系。与此同时,随着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也越来越注重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区别,实现了学前教育的渐进式发展和协调发展。

第三,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坚持问题解决与发展导向规划相结合,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首先强调了对现有问题的解决,如园所数量少、保教质量低、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了规划的引导作用,规划的目标不断趋于清晰,保障措施也不断趋于完善,推动了学前教育的稳步和有序发展。

第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注重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规划的科学性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都以广泛和深入的社会调查为基础,针对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需要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编制不仅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同时还委托了多个民主党派、研究机构、行业学会等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其中关于学前教育部分规划的编制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种多方参与的编制方式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6][7][8]

第五,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注重外部视角和本土视角的结合,不断彰显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中国特色。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发展目标及发展路径,其规划的内容不仅涉及宏观层面的发展目标、发展体制、经费投入、事业管理等内容,还涉及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实践层面的内容,[9][10]区域与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与支持等内容也都进入规划的视野和范畴。[11][12]这种外部视角与本土视角的结合有效地完善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内容维度,增強了规划的时代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三、“十四五”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方向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获得了跨越式发展,较好解决了广大学龄前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氛围,通过发展规划来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随着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如何为广大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覆盖广且质量高的学前教育服务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

首先,以“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战略目标为指引,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是指到2035年要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应该在推进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现代学前教育治理体系、提升幼儿园教师供给水平和建构更加公平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制度安排。[13][14]

其次,“十四五”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应该深度关注和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学前教育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幼有所育”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应该着重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其具体方向一是要有效解决区域、城乡和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要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要将对学前教育的规划下延至0~3岁婴幼儿,为这一年龄段儿童提供比较优质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三是要大力发展非正规学前教育服务,不断提升广大学龄前儿童个性化教育需求的满足程度。

参考文献:

[1]高书国,杨海燕.中国教育规划的价值追求与模式转型[J].中国教育科学,2019(04):38-49.

[2]刘占兰.发展学前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政府责任的确定[J].学前教育研究,2010(11):12-16.

[3]李玉峰.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规划实施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0(07):117-119.

[4]何幼华.落实政府责任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J].学前教育研究,2010(05):3-4.

[5]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44.

[6]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07):1-6.

[7]冯晓霞,王玲艳,肖树娟,等.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3-9.

[8]王玲艳,张怀荣,刘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再聚焦:对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学前教育部分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8-14.

[9]姜烨瑶.改革开放三十年学前教育政策嬗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1.

[10]范明丽,洪秀敏.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22-32.

[11]李娟,李洋,黄耀.幼儿园全纳教育实行医教结合的必要性[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9-92.

[12]潘旺明,李鸿,李晓丽,等.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政府主导大力发展普惠园[J].学前教育研究,2017(02):27-30.

[13]姜勇,郑楚楚,庞丽娟.对“面向2035年的学前教育”战略目标与规划图景的思考[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8(05):116-132.

[14]杨卫安,岳丹丹.“十四五”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规划研究[J].教育研究,2020(05):74-85.

作者:田景正 康楠

上一篇: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论文下一篇:生活化教学小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