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化学教学改革

2022-09-12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活动和社会行为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社会要求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呼声, 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如何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技术发展, 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是值得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作简要分析, 并对如何进行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个人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它由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能力等构成。职业能力是个人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资本。通过与一些企业主管招聘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讨论, 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1 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 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社会问题, 就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综合能力的竞争。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大学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一专多能, 能多条腿走路。因此, 要求学生既能成为某一特定专业的合格劳动者, 又能从事与其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其他岗位的工作。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较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因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行业变迁等导致的岗位的变化。近年来,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更多的是面向中小企业, 而许多中小企业提供的岗位有着较大的不稳定性, 一段时间后可能面临转岗改行甚至下岗失业。因此, 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应对这种变化的能力。

1.2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招聘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强且善于表达的人, 学什么都快, 做什么也都会很清楚”, 某公司的老总曾对招聘工作人员做如此指示;企业并不需要头脑简单, 不会思考, 不会表达的“机器人员工”。

在企业对普通员工的招聘中, 对专业知识的深度要求并不高, 技术岗位只要求专业大类相关就行。这主要因为企业一般在生产、技术及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一般学校不可能完全进行针对性培养, 企业需要对新进员工进行自我培训;培训内容通常较易学会, 求职者只需掌握基本原理即可;关键在于员工是否具备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1.3 具有技能改进与创新意识,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现在多数高职教育出的学生, 专业知识与技能基本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但企业在任用学生中发现很多学生只会“你叫我做什么, 我就做什么”, 缺少改进与创新意识, 不能与时俱进。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这种高技能在多数情况下是体现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创新, 用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 其关注焦点主要在市场, 为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并且得以发展, 确保竞争优势, 经常会做一些技术创新与管理改善, 需要员工能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与提高操作技能, 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

1.4 具有良好的心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其成长过程一帆风顺, 缺少抗挫折教育。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面对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难题,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 能吃苦、抗挫折;能正确处理与上级、同事间的关系, 知道团队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 以便能正常自如地工作和生活。

2 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为一所化工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高技能化工人才的使命, 面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对照现有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 我们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学校能否在学生走出校门时就赋予他们在企业生存的本领?我想我们化学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1 根据不同专业能力要求, 精选教学内容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 各高职院校普遍提出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度”的观点和教学思路。因此, 多数高职院都大幅削减基础理论课 (如数学、物理和化学) 教学课时, 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和实训、实习上。比如, 我院将原来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进行了整合, 合并为一门课—基础化学, 并选择原有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编写了教材, 教学课时压缩了50%。在前几年的教改中, 所有化工类专业的化学教学内容都依据同一教材, 同一进度, 内容面面俱到, 许多知识点只能点到为止, 无法细讲。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 其结果是多数学生对较难的知识点不理解, 对简单的知识点记不住, 化学知识结构模糊;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大大下降, 并且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以为高职化学教材的选择, 应该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在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 应针对不同专业精选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有机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 毕业后主要到有机化工生产企业当操作工, 应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和化工生产工艺相关知识;因此, 对有机化工专业, 在教学中应主要选择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知识作为化学教学内容, 将主要知识点讲透;并适当补充一些有机化工生产新技术、新产品知识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动态, 让学生真正掌握“必需, 够用”的专业基础知识, 为将来到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对于工业分析、环境检测等专业, 应选择必要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2.2 改变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由于高职教育不断压缩化学课时, 以至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将大量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 不得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时只侧重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讲授, 而很少对原理进行细致的讲解与说明。教师讲课时常以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 学生上课时大多只用眼睛耳朵而不用脑子, 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被极大弱化。笔者以为, 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应将一些基础理论讲通讲透, 原理不在多少, 而在于是否讲精讲透。多提出一些与所讲理论有关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如安排一些实用性强的化学内容请学生轮流上台讲解, 开展化学知识专题讨论, 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2.3 改进实验教学,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企业需要的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这种高技能主要是体现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改善与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技能改善与创新, 有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企业的这种要求, 高职化学课程改革应溶入创新观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化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低层次类似性实验较多;学生做实验只会按讲义“照方抓药”, 不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不可以有其他的实验方法?”因此, 笔者以为, 必须改革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应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开发一些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型、探究型实验, 启发学生思维;对一些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改进方法。这样做, 才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为社会培养出“不仅知道该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还知道如何去做, 如何做得更好”的真正实用的人才。

2.4 在教学中调整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师生之间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因此, 高职化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日常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中最常见的师生关系及学生间关系;改变课堂说教的方式, 放下架子, 允许学生对讲课内容或课本上的叙述提出异议, 以平等的原则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 鼓励学生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与人交流, 正确表达个人的意见及看法, 树立独立的人格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无论面对什么人 (上级、同事、客户等) , 在什么环境下, 能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与对方进行交流, 这样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 完成工作目标。

总之, 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面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完成历史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

摘要:本文就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作了简要分析, 职业能力主要由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能力等构成;对如何进行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提出了精选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 并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化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49~50.

[2] 董学敏.高职教育就业为导向中的“学生为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0) :23~24.

上一篇: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下一篇:论《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研究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