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2022-04-15

摘要: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领域都创造了无限的可能,计算机的普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课本中脱离出来,有了另外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微课的诞生便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微课的由来与主要优点入手,对微课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简要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艺术类文化资源开发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艺术类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篇1:

探寻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路径

摘要结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学校各校区、各学段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探寻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路径。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鲜活的课程资源,积极探寻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尊重农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其途径包括基于区域文化和资源开发生活类校本课程,基于办学理念和精神开发德育类校本课程,基于学校传统活动开发特色类校本课程,基于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开发技能类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生活类校本课程;德育类校本课程

文献标识码B

校本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体现农村课程特色与内容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农村中小学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城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在人力资源和课程机制上相对不充足、不成熟,但农村的课程资源却更有生活性、独特性和丰富性。因此,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鲜活的课程资源,积极探寻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尊重农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笔者结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学校各校区、各学段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希望归纳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几种主要开发路径,以期为农村中小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路径一:基于区域文化和资源开发生活类校本课程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并且与师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因此,农村学校可以通过筛选散落在农村社会中的课程资源,汇编成校本课程,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由此“增进教师与学生对农村生活世界的了解,激发广大师生的乡土情怀”。[1]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如下开发步骤:区域文化和资源的调查与梳理→学校根据实际提出课程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确定适合学生的、有教育价值的题材作为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实施和评价。

以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的“走进白塔湖湿地”校本课程为例。白塔湖是店口的母亲湖,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店口人民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为了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中心学校科研处组织全镇四所小学的骨干教师调查访问、搜寻素材,于2013年8月编写出版了《走进白塔湖湿地》校本教材,供全镇各小学使用。这一课程主要面向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安排6个课时。白塔湖的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白塔湖湿地公园的景观、物产等,还包括白塔湖周边民众的生活状态、社会变迁、民俗风物等。为此,我们设计了“乡村白塔湖”“白塔湖‘精灵’”“鱼米之乡”“农庄美食”四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引导孩子们探究自然、体验生活、解读乡情、探知民俗、了解社会,让孩子们在自然景观的观察、主题问题的研究、地方民俗风物的寻访和实践中获得内心的成长,全方位提升人格品质,同时让新店口人了解店口今昔变化,让店口的孩子更爱家乡。

店口文裔完小的“开心农场”校本课程也属于这一类。该校远离镇中心,是我镇唯一一所完小,学校师资相对薄弱,全校仅有17名教职工;学生来自全国各地,354名学生中外地学生占了99.7%,文化基础和家庭背景差异很大。学校充分利用两种独特的资源—农村学校广阔的农业实践基地和多元人群汇聚而成的多元种植文化,开发了“开心农场”校本课程。首先,学校将校内空地开辟成学农实践基地,分块承包给不同年级,然后招募学生家长中的“农活一把手”为校外农技指导员,接下来由课程组根据植物生长进程推进实践主题:土地开垦(大棚安装)→选种买种→学习播种→浇水护理→收获作物→成果展示分享→成果赠送养老院→经验总结分享。孩子们在“开心农场”的活动中学会了尝试、合作和分享,收獲了自信、快乐和生活情趣。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梳理出可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二是要将课程资源与地方生活有机融合,开发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主题。
路径二:基于办学理念和精神开发德育类校本课程

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正在从改善硬件条件,走向提升办学理念、追求办学品位的发展阶段。如何让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有效地落实在师生行动中?课程是有效载体,也是最佳途径。因此,许多学校基于办学理念和精神,开发了属于自己学校的独特的德育类校本课程。

我们的开发步骤为:办学理念和精神的讨论与梳理→学校根据实际提出课程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将办学理念细化成可以操作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实施和评价。

例如:弘毅小学校名中的“弘毅”出自《论语》,指的是宽厚、坚忍的品质和态度。学校以“士当弘毅,志存高远”为办学精神,以“弘·毅”为校训,寓意读书人要有远大的目光、开阔的胸怀、坚忍的意志、宏伟的志向;以“心怀梦想,弘志养毅,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心怀梦想、弘志养毅的弘毅美少年”。基于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开发了“弘毅课程”,形成了包括弘毅自主课程、梦想课程和实践课的弘毅课程群,助力学生塑造“坚毅”品格,形成远大志向。课程实施三年多以来,弘毅品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弘毅学子,弘毅小学也成为镇内外老百姓向往的名校。2016年1月,“弘毅课程”被评为绍兴市课程建设规划方案评比一等奖。

店口一中的“责任教育”、店口二中的“五金人生”校本课程也属于这一类。店口一中基于“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理念开发了“责任—伴我成长”德育实践类课程,以责任清单为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并且以此为核心课程,设计开发了基于责任清单的七年级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七年级学困生英语单词背诵能力提升等四项子课程和项目,形成责任课程群,此课程后来也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作为浙江省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店口镇被誉为中国“五金之乡”,并且形成了“创强争先、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五金精神和以“爱家爱乡、守望相助、诚信敬业、平等包容”为内涵的乡贤文化精神,店口二中据此开发了“五金人生”校本课程,建立了“五金文化博物馆”,开设了系列德育实践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具有“善良、自信、理性、高贵”品质的五金少年。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将办学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二是德育类课程要避免纯粹的课堂教学,走出校门的主题实践活动才是最有效的德育途径。
路径三:基于学校传统开发特色类校本课程

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有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生活基础,是弥漫在校园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已往我们农村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过于活动化,设计和实施过于低结构,导致活动很热闹,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将学校传统活动转化成校本课程进行实施有其积极意义。

我们的开发步骤为:学校传统活动梳理整合→学校根据实际提出课程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将传统活动有序分解成有逻辑关联的小主题→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实施和评价。

例如:围棋是店口一小的传统特色活动,学校从1989年起就一直开展少儿围棋的教学工作,是浙江省围棋特色学校,是诸暨市教育局和体育局唯一挂牌指定的少儿业余围棋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再加上店口是诸暨的“围棋之乡”,围棋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明清至民国时代就有多名民间高手,据不完全统计,当下有三千多名围棋爱好者分布在各行各业中,有很好的生活基础和活动氛围。此外,与之配套的店口一幼是诸暨市围棋特色幼儿园,从小班就开始“快乐围棋”教学;加之众多的家长围棋爱好者,在幼小衔接上有着天然的文化承接和认同。基于此,学校凝练围棋文化的核心内涵,提出“益智·养德·尚美·怡情”的育人理念和“走好每一步”的办学精神,以“围棋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不仅开设了由专职围棋教师任教的围棋基础课程,而且开设了侧重整合的围棋文化课程,其中包括“围棋与数学”“围棋诗词知多少”“舞动围棋”“围棋书签”等强调思维拓展的主题活动。“围棋文化”课程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课程的架构与实践”也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店口二小的“快乐乒乓”校本课程也属于这一类。该校是诸暨市乒乓球特色学校,已有20多年的“乒乓球文化”教学历史,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球小天地大,身强德更高”的育人理念,开发了“快乐乒乓”校本课程。该课程强调技术与情意的协同发展,活动强身健体与文化实践融合开展,其中每年6月的“乒乓文化月”则以“我与乒乓国手过招”“乒乓争霸赛”“乒乓艺术操展示”“乒乓球艺术品创意设计”等生动活泼的课程主题活动推进。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提炼出学校传统活动中的育人要素;二是学校传统活动的开展要避免竞技化、小众化,要让更多孩子参与其中。
路径四:基于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开发技能类校本课程

严格地讲,我们开发校本课程要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目的,或者说,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开发什么。但囿于农村学校师资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完全以满足学生需求来开发校本课程并不现实,所以,我们许多农村学校也开发了以教师特长为内容的课程,让学生去选择,这也是当下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一条现实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说,前三类校本课程具有基础性、整体性、统一性,是全体学生所共有的,在学生的某一发展阶段是必修的;而这一类课程则是基于学生需求的拓展性课程,对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很有价值。

我们的开发步骤为: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调查征集→学校根据实际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学校将相关主题组合成课程群→教师认领课程并制定活动方案(或校本教材)→学生选择课程→活动实施和评价。

例如:弘毅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校长有闯劲,教师有干劲,建校六年来,学校相继获得了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小班化实验学校、绍兴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首批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里那些年轻富有激情、学有所长各具特色的新生代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一大批有趣好玩又有教育价值的拓展性课程不断呈现。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将相关活动主题进行组合,形成了包括科学与智能类课程、人文与艺术类课程、健康与生活类课程、特长培育类课程的课程群。其中包括魔幻七巧、牛顿小乐、动漫秀、百灵鸟合唱团、中国好舞蹈、将帅斗、绘中慧、跆拳少年、我形我塑、计算机编程、舞文弄墨等。对于这一类具有选择性的拓展性课程,学校首先是整体规划、亮出课程单,然后由教师自主报名、设计课程,接着由学生根据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课程,再下来是课程教研组深入挖掘资源、充实课程,最后是学校明确实施要求、评定课程、管理课程。

与此类似,店口一小有一个很强的科学教師团队,五名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开学前申报了“小学七彩生活大探秘”“科技梦·智玩3D”“创意梦·智玩七巧板”“STEM未来工程师”“问题与思维”五门拓展性课程。学校教导处因势利导,将这几门相对独立的拓展性课程组建成科学素养更全面、更有创造发展性的“‘趣’科学”课程群。这门动手实践性强又好玩有趣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该路径实施的操作要点:一是要对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师特长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并据此设置合适的课程菜单;二是课程的选择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介绍的四条开发路径是以农村学校为背景的,但也可以为城区学校所参考。特别要指出的是,不管采用哪一条路径去开发,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必须重视实践与体验,尊重学生的生成,同时要有整合的意识,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实施,以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丽燕.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诉求[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作者:郑飞龙

艺术类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篇2:

微课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摘要: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领域都创造了无限的可能,计算机的普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课本中脱离出来,有了另外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微课的诞生便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微课的由来与主要优点入手,对微课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微课;艺术专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在网上浏览信息以及进行活动的时间占比达到了业余时间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收恒高,微课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现状,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展现,将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学习与娱乐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微课的由来与主要优势

(一)微课的由来

微课最先由美国研究人员发明,利用网络实时性和延时性共存的特点,鼓励教学课提前将课程进行录制在上传到网络上,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寻找合适的实践进行观看和学习,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又提升了学习效率。微课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扩大了知识的普及范围,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教学者和教学内容。2011年,我国广东省下属的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发起了一次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教学的活动,主要活动形式即是征集微课作品,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并让微课迅速普及开来,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就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微课作品征集大赛。通过宣传和推广“微课”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国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社会各界对于微课的关注,增加其对于社会的教育价值,促进社会学习氛围的进一步提升。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从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的角度而言,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短,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时间需求,微课基于碎片化教学,时间多控制在6分钟到8分钟之间;二是教学内容少,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内容非常精简;三是资源利用方便,微课不仅不限制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打破了授课者以往固定的授课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实践和地点进行授课,或对课程内容录制之后随时上传到网络上。

从学习者、授课者乃至社会的角度,微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课程信息接收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微课碎片化、快餐化、自由化等特性都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的良好学习环境,既可以按需学习又可以进行课程外的延伸,扩展知识面,且相关内容还能永久保存,耗费成本低;二是促进授课者综合能力的提升,微课要求授课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将某一知识点与问题讲解清楚,这就需要授课者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语言组织和内容设计上也提出了新要求,授课者还能根据其他人的授课对个人进行总结,迅速提升个人授课水平的同时也能作为学习者拓宽视野;三是微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渠道,其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对以往类似于“课堂实录”等冗长枯燥的形式的一种改良,在交流层面促进了学术讨论氛围的形成以及知识的应用。可以说,微课的出现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授课者乃至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次新的机会。

二、微课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普遍文化课水平较弱,其将主要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專业额课程的学习上,因此碎片化的微课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化课的不足,另一方面藝术专业是一个大类,其下有包括音乐、美术、设计等多个方向的小类,专业跨度较大,所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同,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化专科知识的同时还能助其了解跨专业类别的知识。

(一)丰富教学资源,为微课教学奠定基础

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微课在艺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开来,由于艺术类专业涉及较广且学生个性程度较强,不同学生对于艺术课程的掌握程度均不相同,授课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资源丰富的重要性,只有利用多种渠道让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而丰富教学资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授课者通过根据自身的经验,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学习进度等进行自主制作,这种方式对授课者的能力要求较高;二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后期选取、剪辑、拼接等操作形成,这种方式一般与学生的个性契合度较差。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保证课程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且要掌握难易度,微课的制作质量也要有保障。

(二)分阶段进行微课教学,把握教学进度

教学资源的丰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同时授课者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设计微课,例如在艺术类课程中分为理论、应用两个方面,在理论教学阶段,授课者可以通过趣味性的讲解,加上表情、肢体语言甚至道具让学生迅速获取知识,在实际技巧应用教学阶段,授课者可以重点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微课制作,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个问题解答锦集或和有关知识点和应用技巧的练习视频,帮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理解并加以锻炼。

(三)创建微课共享平台,进一步突破客观条件限制

由于微课的实践与内容限制,授课者一般讲解的速度较快,加之艺术课程理解难度较大,不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融会贯通,相关高校或者培训机构可以据此建立一个公开的微课共享平台,将本校或校外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汇总和管理,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资源分享,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结语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微课不仅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娱乐性、趣味性的特性,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学生,服务于艺术教学。其发展时间较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需改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课必然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卉萱.高校艺术类专业微课资源开发与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5(03):231.

项目基金: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5jgkt004)

作者简介:杨艺(1983),女,汉族,重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类。但这次论文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国内外MOOC、微课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AutoCAD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软件课程微课设计的不足,提出AutoCAD微课的开发策略,微课在AutoCAD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及构建高校微课评价体系的思考。

作者:杨艺

艺术类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篇3:

关于教学改革背景下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逐渐增多,说明艺术类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培养和发展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今,我国各层次教育教学工作都正处于全面改革之中,艺术类高等教育也包括其中。在这种背景下,采取一些措施促进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高非常关键,其中教学秘书可对此发挥链接作用,并能提供一定的保障。本文以教学秘书为切入点,结合现阶段教学改革情况,对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艺术类院校教学水平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教学改革,艺术院校,教学秘书,角色定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对于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而言,加强对教学秘书整体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文中将从提升艺术院校的学科地位、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教学秘书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看法与建议。

一、当前艺术类院校学科的地位及其提升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艺术类院校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文艺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在这种特殊的发展时期,加上艺术界的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力推介,国家学位委员会将艺术学破格升为了一门单独的学科,而不再归属于文学类别。艺术学的这一提升将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其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空间,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使艺术类学院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谓的教学秘书,其实就是艺术类院校具体的教育实施者与管理者。当然,这种地位的提升同时也加大了艺术院校的学科教育的压力,在此基础上,艺术院校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设置、专业分类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变,以便于进行更为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秘书工作具备的特点

当前,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模式也逐渐采用了新型的二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秘书的工作显得更为独特,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教学秘书从原本的基层教师角色转变成教导处专干角色,协助学院完成年度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并制定出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其次,全面负责整个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包括学生的学籍管理、日常的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以及教师的考勤管理和师生档案管理。所以说,教学秘书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角色的特殊性,令教学秘书具有更大压力,当然,也只有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才能发挥出他们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针对教学秘书进行专门的能力培训,以让他们能在教学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艺术类院校教学管理的改革措施

1.建设教学秘书团队,并不断优化团队结构

艺术类院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教学秘书在其中产生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秘书队伍非常关键。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学秘书人才在选拔、任用以及调整等环节都要重点把握。在人才的选拔上,应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心、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其次,要定期对教学秘书进行相关的能力培训,以保持整支队伍的高效性;最后,应制定一些奖励机制,以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甘愿为教学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2.重视教学秘书业务能力的提升,借助培训促进他们专业素养的发展

任何人才的专业素养都需要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境地,否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艺术类院校正处于地位升级的阶段,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的相应提升,整个师资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因此,教学秘书业务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对教学秘书的能力提升,可通过一些培训班以及外地考查等方式来完成,甚至还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申报并参与一些有关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项目的实施工作。这些活动将大大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

3.在重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加强教学秘书的原则性、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一名优秀的教学管理工作者,不光是具有很强的工作业务能力就能做到的,他还必须具备严格的原则性,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秘书亦是如此。首先,教学秘书要有原则性。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并奖罚分明,这样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其次,教学秘书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教学秘书在教学过程中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无论是对上面的领导而是对下面的学生都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解决好工作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最后,教学秘书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基础,而作为交心的教学工作更应如此,只有拥有一颗强大的责任心,才能干好教育教学工作。

4.以建立和逐步完善保障与服务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教学而言,教学质量就是其办学的生命线,质量的好坏将关系到整个院校的生存,而教学秘书岗位工作便是其有力保障。为此,应充分发挥教学秘书的协调作用,体现其服务教学的创新理念,让教学秘书能真正发挥其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以达到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教育教学大力改革的背景下,艺术类院校应把握住发展机遇,提升教学管理的能力,重视教学秘书工作,以发挥他们在艺术类教学中更好的作用,从而提高艺术类院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霓霓. 关于教学改革背景下艺术院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4):47-48.

[2] 龚洁薇. 艺术院校文化教学改革思考[J]. 艺海, 2012(2):118-119.

[3] 洪波. 论当代艺术类高校教务工作的思考与革新[J]. 大学教育, 2014(8):30-31.

作者简介:

孟根妙,1988.5.27,性别:女,民族:蒙古族,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前职务:教学秘书,当前职称:实习研究员,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影視声音、广播电视学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作者:孟根妙

上一篇:混凝土工程挑战管理论文下一篇:实验引导下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