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源开发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27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摘要:“互联网+”拓宽了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建设范围,提高了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使用效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艺术资源开发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艺术资源开发音乐艺术论文 篇1:

甘肃高校音乐教育与花儿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研究初探

【摘要】花儿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传统民歌中最具标志性和特色的的原生态口头传承民间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依托国家西部文化发展战略和本土区域优秀的艺术资源,将花儿融入甘肃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既符合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宏观战略目标,推动甘肃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又能够顺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起到保护和弘扬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无论是对于当下高校音乐教育还是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二者间互动机制的建立必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甘肃高音校音乐教育;原生态民歌;花儿;开发利用互动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原文化与西部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流融汇之地。甘肃不仅物产资源丰富,自然地貌雄奇,历史人文资源更是积淀深厚,可供开发利用的艺术资源更是举不胜举,譬如甘肃被誉为“石窟艺术走廊”,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沿途如珍珠般分布着规模不一的大小石窟寺遗迹,中国四大石窟中莫高窟、麦积山占居其二,更有天梯山、炳灵寺、陇东南、北石窟寺等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代表,这些石窟寺中的造像、壁画艺术更是弥足珍贵的艺术资源。敦煌、武威、张掖、天水四城先后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有临夏、夏河、陇西等7个县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六十余项之多,本文要探讨的甘肃的“花儿”即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本土民间音乐形式。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部地区的一种特色鲜明的高腔民歌,广泛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五省区,是由汉、回、东乡、撒拉、土族、保安、藏、裕固、蒙古等民族共同用汉语演唱的民歌艺术,它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传统民歌中最具标志性和特色的的原生态口头传承民间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之一。

一、甘肃高校音乐教育对花儿传承的意义

花儿作为一种西部地域民间文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各民族通过花儿建立文化交流的纽带,它是多元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多民族共有的民歌艺术。有着民族包容性和浓郁的西部地域乡土特色。在社会的现代化冲击下,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镇生活节奏逐步城市化,滋养花儿艺术的土壤和听众群都在不断流失,虽然近年国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使得“花儿”等一大批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但是,随着花儿源流地乃至当下城镇年青一代价值观的变化,花儿的现状和传承状况仍不乐观。所以,作为教育部门,甘肃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当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十二五”期间,甘肃响应国家西部文化发展战略,依托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甘肃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甘肃高校音乐教育领域,将花儿等传统艺术资源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探索建立区域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研究机制,这无论是对于当下高校音乐教育还是西部地区文化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花儿”资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措施

将“花儿”资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首先,课程内容可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开设:增加涉及西部地域史地知识的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花儿源流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民族、语言、民俗等知识,进而了解花儿的源起、民族特色、语言特点、曲式构成;开设艺术考察、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去临夏等地开展考察、采风活动。每年甘肃的和政县、积石山等地都会举办规模较大的花儿会,可以在这个时段组织学生深入当地采风,通过现场来感受花儿艺术,体验风俗人情。学生可以通过摄影、录音、文字等方式收集花儿素材,同花儿艺人开展交流,采风所得素材可备教学使用;大量收集花儿歌本,编写适合开展花儿音乐教学的专业教材,根据花儿的演唱特点可将其先融入传统声乐教学中,让学生先去认识花儿的地域演唱特色,进而将经典花儿旋律融入常规视唱练耳课程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花儿的曲调及演唱特点,给学生定期安排花儿经典歌词赏析和旋律视唱,对如朱仲禄、苏平等著名花儿歌唱家的作品进行反复聆听和学习,仔细分析歌曲中的颤音、抖音等发声技巧。定期组织班级音乐会,让学生用清唱、合唱、器乐合奏的形式来表现花儿,感受花儿。最终使学生能够进展到器乐演奏、和声编配以及作曲,真正做到将本土原生态艺术理论化,学院化,融入常规教学,通过教学达到传承花儿、丰富拓展音乐教学的双向教学目的;定期开展第二课堂和学术讲座,邀请原生态艺人和花儿学者走入高校课堂,举办小型音乐会、学术讲座,使学生近距离了解花儿艺人、花儿演唱技巧,感受花儿音乐现场的独特魅力。通过学术讲座,花儿学者为学生们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花儿艺术的前沿学术动态,使学生能够科学、系统的认识花儿,学习花儿,真正做到传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甘肃高校音乐教育与花儿艺术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将本土优秀的艺术资源如花儿、兰州谷子、藏戏等融入甘肃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中,既符合甘肃建设文化大省这个宏观文化战略目标,起到保护和弘扬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将极大地丰富甘肃高校音乐教育现有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建立对本土音乐艺术资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学习花儿音乐的演唱、演奏和及作曲,这无疑对甘肃现有音乐教育的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亚雄.花儿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2]闰国芳.“花儿”的研究概述与学术思考[J].吉昌学院学报, 2005,(4).

[3]魏泉鸣.花儿新论[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

作者:申妍

艺术资源开发音乐艺术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构建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

摘要:“互联网+”拓宽了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建设范围,提高了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使用效率。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构建模式,并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构建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

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是否丰富,能否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将直接影响艺术院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互联网+”环境下,许多艺术院校图书馆致力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挖掘特色音乐资源,增加特色音乐文献资源的总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推动艺术院校特色音乐教育的发展。

1“互联网+”对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

1.1促进了音乐资源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在进行特色音乐资源建设时,应以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动态化需求为切入点,以图书馆原有的音乐资源为基础,创新服务模式,尽可能地将特色资源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用户推送特色音乐资源。“互联网+”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可对馆藏音乐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搜集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构建特色音乐资源库,拓宽服务范围。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可借助网络化运行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对馆藏静态的特色音乐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动态传输,方便师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

1.2促进了嵌入式服务的开展

“互联网+”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馆藏有纸质文献、视频资料及利用统一标准制作的数字化特色音乐资源,这为用户利用智能工具制作微视频、微音频提供了便利。艺术院校图书馆也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文献资源仓库”逐步转变为“音乐文献资源超市”,不仅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为用户提供学科馆员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或邀请专家学者嵌入学科服务的全过程。

1.3促进了区域特色音乐资源的整合

“互联网+”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特色的音乐资源,并對地方特色音乐资源进行整合。如: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将我国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音乐资源进行归类,构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展演采录实况数据库,为用户查询与利用地域特色音乐资源提供了便利。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还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式与交流途径,如在线学习、在线制作微音频、在线交流等,从而推动区域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艺术院校图书馆在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化音乐资源库后,也能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特色音乐资源,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馆藏资源。

2“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的构建模式

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资源的利用模式,还为用户提供了多渠道的资源利用途径,同时也促使艺术院校图书馆加强特色音乐资源建设。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根据本馆现有的馆藏特色音乐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网络,构建特色音乐资源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笔者结合多种新媒体信息工具在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库构建中的使用情况,搭建了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在该管理平台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用户都能参与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从而达到共同建设与维护该平台的目的。

2.1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分工

具体体现在:①管理人员的职责。管理人员应有效利用多种新媒体工具和互联网技术,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从而不断扩充数字化的音乐资源库。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文献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形成用户特征库,从而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音乐资源。②用户的权责。用户可利用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的多媒体加工软件,在线进行特色音乐资源的制作,并经平台管理人员审核后,上传至特色音乐数据库,从而进一步扩充数据库资源。用户还可以利用各种通信工具与其他用户进行线上交流,讨论所学习的音乐资源,分享观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2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的形成

在搭建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后,艺术院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构建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包括加工传统音乐资源、构建期刊文献资源库及网络特色音乐资源库等。在加工传统音乐资源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对馆藏的纸质文献、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古籍音乐资源、文本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传统的音乐资源库。在构建期刊文献资源库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搜集、整理与音乐文化相关的资源,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并利用标准统一的格式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期刊文献资源数据库。在构建网络特色音乐资源库方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对网络音乐视频、教师的教学课件及教案、教学资源、微课资源、视频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加工与处理,以及将师生利用新媒体工具发布的个性化特色音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并通过网络将其推送给有需求的用户。艺术院校图书馆通过上述三个途径所形成的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将进一步形成立体化、一体化的特色音乐资源体系,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2.3特色音乐资源开发服务

具体体现在:①围绕特色音乐资源,提供参考咨询服务。艺术院校图书馆可利用特色音乐资源管理平台的多种信息工具,为用户提供资源的借阅与指导服务,实时在线解答用户在资源利用与查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围绕特色音乐资源,进一步满足师生移动学习的需求。艺术院校图书馆可根据音乐专业师生移动学习的特征,尽可能地开发类型多样的“微型化”特色音乐资源库,方便师生利用新媒体工具随时随地访问特色音乐资源管理平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③宣传和推广特色音乐资源。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利用新媒体工具对特色音乐文献资源进行宣传与推广,开展有关特色音乐资源的学习活动、专题活动及阅读推广活动等,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这些资源,并参与特色音乐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进而提高馆藏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率。

3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策略

3.1注重用户体验,提供便捷化服务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服务工具的增多,如何及时地为师生读者提供服务,满足他们在音乐文献资源检索、传递、加工和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已成为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化服务形成和推广运用的着力点。具体措施有:①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改变服务观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师生的学习体验为重要目标,依托特色音乐资源库,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样化、人性化服务。②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将QQ、微信、微博、爱奇艺等新媒体聚合到信息管理平台中,形成统一、便捷的特色音乐资源利用环境,为用户提供简洁服务,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用户只要登录图书馆的统一账号,就能进入特色音乐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③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将相互独立的特色音乐资源库进行整合,形成格式统一、便于跨库查询的特色音乐文献资源库,提高特色音乐资源的使用频率。用户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即可登录特色音乐资源管理平台,搜索与查询需要的文献资源。

3.2以特色音乐资源为基础,提高服务效益

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制订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重视特色音乐资源的馆藏体系建设,划拨专门的采购经费,依照一定的比例收集不同类型的音乐文献资料,并根据音乐推广活动的特点,及时进行改进。艺术院校图书馆除要合理留存和妥善保管音乐活动的视频资料外,还要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完善的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便利。此外,艺术院校图书馆在对活动视频进行处理后,还应通过图书馆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给用户,促使特色服务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3优化知识服务模式,推动特色音乐资源与教学的融合发展

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向,应当引起艺术院校图书馆的重视。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按照学校培养各层次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以特色音乐资源为基础,以优化知识服务模式为手段,促进特色音乐资源与音乐专业教学的融合发展。“互联网+”环境下,二者融合的方式可以从在线学习、小组学习和现场实习三个方面入手。具体体现在:①在线学习。艺术院校图书馆可通过远程网络服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特色音樂资源查找、筛选、下载的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书馆的检索工具,从而提高他们的文献获取能力。②小组学习。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开展不同学科音乐专业书目导读活动、信息资源专题应用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等。③现场实习。艺术院校图书馆应以特色音乐资源为基础,让学科馆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加工和创造,并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音乐资源数据库。

3.4强化馆际间的协同合作,促进特色音乐资源的共享共建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艺术院校图书馆如果仍采用传统的音乐资源服务模式,就不能满足音乐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师生学习的需求。因此,馆际特色音乐资源库的建设已经成为目前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艺术院校图书馆构建馆际特色音乐资源库,需要对合作图书馆的音乐书籍进行联合编目,以及对电子期刊与网络音乐文献资源进行联合采购,实现合作图书馆现有特色音乐资源库的互联与共享,同时实现馆际间网络的互联互通。在馆际特色音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图书馆还需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馆际间相互合作的特色音乐资源使用的共同体。如: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构建的当代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艺术档案资料资源库,为不同区域用户的查询与学习提供了便利。由于不同艺术院校图书馆积累和开发的音乐文献资源不一样,文献的种类也不相同,在实现馆际音乐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不同区域用户的相互合作。

4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等,对馆藏特色音乐资源进行开发,构建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努力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特色音乐资源建设标准,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加强特色音乐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荣.浅析音乐学院的图书馆管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87,92.

[2]温带宝.特色资源建设与专业服务整合研究:以音乐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6):70-73.

[3]张继红.数字时代的音乐学院图书馆[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78-182.

[4]景月亲.乐谱特色文献建设及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4):51-53.

[5]莫筱梅.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5(1):69-70.

[6]郭海明.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模式探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6):67-70.

[7]张真,丁国峰.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实践:以浙江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3):64-66.

[8]陈扬.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新体验:以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特色服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83-86.

[9]杨东妮.音乐院校图书馆数字音乐体验新思维 武汉音乐学院数字音乐体验中心创客建设思考与探索[J].儿童音乐,2017(9):48-52.

[10]杜辉,刘哲.辽宁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5(18):63-68.

(编校:孙新梅)

作者:宁方华

艺术资源开发音乐艺术论文 篇3:

基于信息技术提高中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

摘  要:中学综合艺术课程,是一门融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综合性的艺术课程。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艺术教师需迫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便适应新课程要求。基于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本文从综合发展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方面阐述艺术教师需提高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艺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

综合艺术课程不同于以往的音乐、美术课程,它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以及影视、篆刻、书法等艺术手段和形式。艺术学科的多元性、教学材料的高要求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的困难。而对综合性艺术课程,艺术教师应当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许多艺术课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到综合性艺术课程,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来投入教学,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万事开头难,艺术课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改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身边资源,使自己快速“转型升级”。

一、把艺术与现代技术融合,提高综合发展能力

(一)整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

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出要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艺术课程的内容从艺术门类上包括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从学科内容上包括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作、书法、篆刻、雕塑、剪纸等艺术形式及其表现手法,是一门集艺术之大成的综合课程。所以,要求艺术课教师具有多种类型的艺术才能,并且能够把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来进行教学。同时,艺术课程也更重视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它不是多种门类艺术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1+1>2。这就需要艺术课教师指导学生能够紧紧围绕人文主题来进行艺术学习,同时,还要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从而收获丰富的艺术知识。显而易见,艺术课程要求艺术教师要有扎实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本身的素养,同时还要有其他艺术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目前的艺术课教师来说,如何来突破这一点呢?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另一种是“多科綜合”。这为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首先,音乐、美术这两类老师要相关学习、共同探讨艺术知识。音乐、美术是艺术的支柱,把这两门知识整合在一起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课程问题。其次,艺术课老师要多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相关知识。综合艺术老师不仅要了解、掌握艺术的知识,还要了解文学、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而,开阔视野,才能具有精湛的技能把艺术性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有机融合。第三,艺术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度学习。一方而,要利用“互联网+”深入学透相关知识,避免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科学性错误;另一方而,要了解艺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当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艺术源

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艺术变革与人文变革相同步。所以,艺术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书包)。

(二)整合教学能力和艺术能力

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也就需要艺术课教师要具备高于其他教师的综合的教学能力。要把每一堂艺术课中的艺术形式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给予呈现,而且这种综合还不是10分钟音乐、10分钟美术、10分钟戏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把握好切入点,巧妙地把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感官来体验艺术带给他们的美与享受。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关联中,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在新的艺术课堂上,多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开始交叉和融合。我们的艺术教师在而临这么多种艺术形式的情况下,怎样有效地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能够使我们的艺术课程实现它的目标与价值,是我们每一位艺术课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

艺术教师不仅要有艺术专业方而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等等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及教学能力。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艺术课程,而不是将其孤立于其他的学科以外来理解。综合艺术课的特点就是具有融合性。艺术老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从熟悉的学科入手,借助信息技术融入其它学科,上好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比如一位舞蹈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就从熟练的舞蹈知识或技能下切入,利用微课、微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把音乐,美术,戏剧贯穿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时也可从课程的需要出发,利用多人上课的形式,找出需要的艺术教师。

而对这样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特征的艺术课程,需要我们的艺术教师具备多种学科的文化知识,并且要把多种文化知识进行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艺术学科的价值与作用。因此,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多年来,学校的艺术类课程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美术、音乐一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两门学科。而新的艺术课程打破了分科的界限,把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与世界互联互通,能获得各类新鲜、丰富的艺术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是串联多学科知识的重要媒介,是上好综合性课程的有力技术支撑。因此,艺术教师要习惯性把信息技术(电子书包)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艺术资源,是上好艺术课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艺术教师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地开发当地的艺术课程资源,使周围的各种资源为艺术课程服务。城市的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艺术演出,各种美术展览、博物馆等进行艺术课教学。农村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农村地域宽广、山清水秀、民俗悠久等等来陶冶学生艺术情操。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发课程内容,拓展艺术空间。教师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教师特长来开发有特色的艺术课堂模式,推进艺术课程的校本化进程。例如在艺术课程校本化实践中,成立了舞狮组、笛子组、泥塑组、雕刻组,走出了一条有有别其它学校的特色艺术教学风格路子。同时,艺术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编写校本教材。例如,要把番禺区的舞狮编成校本教材,网上收集的资料是不够。需要艺术教师发动有生力量深入群众采访,了解背后的民俗文化,把经典、标准的舞狮表演录制成视频,配上准确的讲解,形成系统的数字化资源,便于循环利用。利用现代技术把具有地方特色的真实的艺术资源数字化,经过分类、积淀、拓展、融合后储存入电脑,形成资源库。有了资源库,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设计需要,把相应的资源利用电子书包平台推送给学生,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更加突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

三、利用电子书包平台,提高合作沟通能力

综合艺术课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可由一个人上课,也可由多个人上课。这就要求艺术课老师在备课及上课时,与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要主动与人沟通,以合作的形式备好课,上好课。

综合艺术课教师与学生也要学会合作和平等相处。在旧的模式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有特殊的权利与地位,但当今的艺术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导演,同时也是演员,艺术教师要走进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之中,充分体现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探究、发现,以自己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去赢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信息技术可作为沟通艺术作品与学生的桥梁[}s}。艺术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平台来扩大与学生的合作程度。电子书包能完全自由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是老师大展拳脚的舞台,也是学生实现自由学习的人文平台[[6]。艺术教师可以就某个主题在电子书包平台上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也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电子书包数据分析,可以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既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也能更充分了解学生的艺术能力。

综合艺术教师还要学会与社会合作沟通,获取数字化资源,扩充教学素材。艺术课的教学,由于上课形式的转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艺术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备课时要考虑如何使用当地本土的文化遗址,博物馆,传统的戏曲文化等。例如我这次上广东民间音乐,就用到了番禺沙湾本土的飘色,以及广东音乐的起源地的发展史。艺术教师要学会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与人沟通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顺利实施艺术教学活动。

四、“互联网+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创新能力

教研源自课堂教学,高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教研能力

(1)参加国家和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艺术课程培训。例如,对新课标的深入研讨学习班;艺术课程教学方法研讨班;艺术课程教材培训研讨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研讨班等等。参加这种形式的教研,能从宏观上了解教改的趋势,课堂新模式,使艺术教师转变观念,把握教学方向。

(2)参加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想法,老师们坐下来一起探讨每一堂课、每一单元艺术课应该怎样上,怎样能够吸引每一位学生,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后统一意见打造一节精美课堂。

(3)参加“互联网+教研”活动。公开课早己成为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老师们每上一堂公开课,从教学准备到课堂实施,都要精心和细致。上公开课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一位艺术教师定期轮流来讲公开课,展现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助于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己为学科教研提供技术支持,使教研活动突破时空和人员的限制,使更多优质资源得到共享,发挥出更有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内容的动画,有丰富的习题库,有关于每一章节内容的典型例题,还有各种典型试题讲解视频等等,丰富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拓宽了学生视野,改善了传统音乐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享受到不同地区优秀的教学信息和资源,进而提升自我。艺术学科想像力较强,学生在课堂听不懂时,可以在课下利用电子书包中的模拟动画理解艺术课知识,记忆音乐知识,可以观看重难点解惑视频再次进行学习。电子书包有着丰富的习题库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

(二)建设班级论坛

电子书包建设有班级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上而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与讨论帖子的看法,教师对此有解答。这样学生在课下也有教师再指导。班级论坛中还有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充分表达意见,有的学生不愿意询问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里边发表疑问,寻求同学的帮助,获得问题的解决。学生互相帮助不仅有利于学习的提高,还有利于同学关系的促进。论坛能收集一定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论坛对于上边的信息能很好进行保存,永久不会删除或丢失,学生在日后艺术课学习中非常简单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艺术课习题讨论

(三)对测试情况进行整理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可能会有错误产生,而且学生人数较多,无法很好针对学生的作答做出有效统计和分析,不能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做出有效对策。电子书包可以弥补这个不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测试情况做出精准统计,使教师可以全而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了解占有较高分值题型的错误率,教师可以针对此种情况,做出有效分析和点评,还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电子书包平台针对学生在艺术学科练习中的错题做出了一个设计,将所有错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再次练习,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学习还不会的知识,也加强了分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学习个性化发展。艺术学科习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对课堂重难点做出有效整理,电子书包解决了这个问题,将课堂重难点进行整合,方便学生的理解认识,在空余时间可以做到高效的复习。

五、结语

综上分析,电子书包对高中艺术课教学有促进作用,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有效体现。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理念,快速适应并熟练电子书包的操作,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兴趣,使之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为艺术课教学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勇.电子书包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教学应用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 y[s]:4y-s 1.

[2]房敬文.电子书包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L].北京下业大学,2ols.

[3]王娅.电子书包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L].上海师范大学,2015.

[4]梁宗京.数字化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电子书包”应用为例[I].数字教育,2015,1(21:69-73.

作者:范晨 郑燕红

上一篇:古代雕塑艺术特点分析论文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