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企业品牌论文

2022-04-17

摘要:创精品工程是建筑企业品牌拓展的基础,精品工程的效应日渐显示强大的生命力,招投标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变成企业创优之间的竞争,创精品工程对建筑企业有着巨大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品牌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企业企业品牌论文 篇1: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及其竞争力分析

摘要: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缺乏品牌效应的企业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长远生存的。本文以我国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为论述切入点,分析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并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 品牌 竞争力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实力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谁具有了品牌效应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稳定地位。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提升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意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1.1 品牌战略为建筑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 无数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品牌体现了企业的软实力,品牌效应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声誉的提高必然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创新,建筑企业一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那么就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提升就会无形之中提升了职工的薪酬待遇,员工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福利待遇,他们会更加热衷于维护与树立企业的品牌。

1.2 品牌战略是提高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越来越大,而建筑企业要想与世界先进的建筑企业相竞争,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技术条件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对外形象,是外界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由于国际市场对企业的内部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选择建筑企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企业的品牌,如果企业没有好的品牌,那么建筑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考核主体的范畴之内,反之,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中标几率。

2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虽然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意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并且也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品牌质量,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社会环境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品牌战略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占到比重仍然比较少。

2.1 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知 很多建筑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概括为企业的对外知名度,忽视了品牌的其它构成部分,比如企业认为提升企业品牌的途径就是做广告,只要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上去了,企业也就形成了品牌,虽然企业的品牌与社会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社会的知名度,会导致建筑企业丧失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最终会导致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

2.2 建筑企业产业集中度迫切需要提高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非常的混乱,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获取工程项目,它们会采取各种违规的手段去诋毁对方,比如压低承包价格、虚构企业的经济实力等等,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久而久之会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以2012年我国建筑企业产值利润为例,建筑企业的工程量越来越大,但是盈利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建筑企业的集中产业水平低是造成建筑企业恶意竞争的主要原因。

2.3 缺乏对品牌的维护与管理 首先我国建筑企业在树“品牌”时存在很大的跟风现象。首先我国建筑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高,他们对如何实施品牌战略没有清晰的思路,结果导致品牌战略存在很大的同质化现象,比如某个企业选择电视广告的方式,其它的建筑企业也就会采取电视广告的方式,为此建筑企业每年投入到广告中的资金少则数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是与这些费用支出相比广告效应所给企业带来的品牌效益却不高。

3 提升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3.1 实施以工程质量为基础的企业品牌竞争力战略 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只有实施的建筑工程质量符合业主的要求,才能被市场所认同。因此建筑企业要紧紧以建筑工程质量为基础构建品牌战略,企业通过强化质量工程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说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是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的保证,也是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基础。

3.2 实施以建筑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核心能力战略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具有过硬的施工技术,经过对无数案例分析,技术不仅是提高企业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品牌的重要保障。比如中国万达集团其之所以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与万达集团重视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万达集团秉承“汇聚科技精华、缔造百年万达”的理念,注重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代表着生产力,技术的进步推动企业引领建筑行业,从而提高建筑企业在整个建筑市场的声誉。

3.3 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基于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建筑企业必须要有前瞻性思想,采取积极主动的发展战略向国际建筑市场进军。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就必须要抛弃传统的思想,树立品牌意识,因为品牌是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敲门砖”,针对我国建筑企业品牌战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非主流国家的建筑工程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为进入主流国际市场打下坚定的基础。

4 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建筑企业要想取得大的发展,必须有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经营。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有意识的经营过程。要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需要长期投资,努力经营。对我国的建筑企业而言,要着眼于世界和未来,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为明天而战,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雪,贾广征.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8).

[2]宋夏.浅谈建筑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0(01).

[3]刘晓蕾.王艳浅谈中国企业品牌建设[J].价值工程,2012(09).

作者:王雪娉

建筑企业企业品牌论文 篇2:

浅谈建筑工程创优

摘 要:创精品工程是建筑企业品牌拓展的基础,精品工程的效应日渐显示强大的生命力,招投标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变成企业创优之间的竞争,创精品工程对建筑企业有着巨大意义。

关键词:创优策划;过程控制;精心组织

1 引言

建筑企业塑造自己的品牌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因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创精品工程是建筑企业品牌拓展的基础,建筑市场竞争的最终格局必定是品牌瓜分市场,谁拥有精品工程多,谁拥有的市场空间就大,精品工程的效应日渐显示强大的生命力,招投标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变成企业创优之间的竞争。因此创精品工程对建筑企业有着巨大意义。

2 形成优良的施工作风

2.1 虚心听取意见,及时纠正问题

在创优检查中,检查组针对工程的实体质量和内业资料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施工技术人员及时逐项进行研究分析,追根溯源,分析问题,制订纠正措施,确定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按时跟踪复查整改结果,并形成文字记录,使之将问题消化,从而使施工管理人员水平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2.2 坚持自查与改进相结合

优质工程的检查从一定程度上能促使项目建立较为完善的自查制度并严格落实。如拆模后,及时组织检查结构的节点、阴阳角、预留洞口等结构面层有无漏浆、蜂窝、气泡、跑模、错台和冷缝等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改进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振捣操作质量。

3 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创优质工程,依赖于制定出好的创优策划,创优策划是确定工程的质量方针,使工程建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3.1 加强领导,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班子和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创优的关键

在工程建设初期,项目部必须明确规定相关的质量职责,各参建单位要依据项目部的规定,结合所承担的工程建设任务和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形成一个专业配套、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使工程的建设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筑企业的领导也应该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召集项目部各管理人员及参见单位项目经理问情况、听汇报,检查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指出工程实体上存在的缺陷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召开质量管理推進会,增强各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保证各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3.2 制定行之有效的创优策划,明确创优目标和方向

制定创优策划,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开端,而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使工程建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现在建筑企业创优质工程施工時都提出了“三高”和“三严”的质量方针,即高的质量意识,高的质量目标和高的质量标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严格的检查验收。各参建单位也要结合所承担的施工任务,编制项目质量创优计划,把质量指标和创优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只有各参建单位也都认真贯彻和执行创优的质量规划,严格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工程建设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3.3 树立打造精品的理念,是创优的思想基础

以增强质量意识为先导,坚持向各参建单位的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灌输打造精品的质量理念,是创优的思想基础。抓工程质量要先抓人的质量意识,而且首先是抓第一责任人的质量意识。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而领导质量意识的高低决定了管理者和操作人员质量行为和工程质量的高低。很多建筑企业在质量教育中,都采用分层次、多形式等方法,运用典型事例,进行因人施教,向管理人员灌输“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程序,抓质量是项目经理的第一职责,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质量的第一要务”的思想。有的项目部也在质量教育中,把质量看成是项目经理的“面孔”,当成公司的第一形象。只有各参建单位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使各参建人员树立精品意识、样板意识、争排头意识和创奖意识,创优工作才会有可靠的思想基础。

3.4 过程控制策划是创优的先决条件

创精品工程要突出一个‘精’字,从预控、构思、创新入手。精品工程过程策划是指导施工的依据,策划包括:项目组织策划,工艺、材料、施工设备策划,施工过程策划,深化设计等。施工过程策划及深化设计体现形式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控制作业指导书,工程质量验收作业指导书,安全及功能项目控制作业指导书,隐蔽项目控制作业指导书,深化设计图、节点图或大样图。通过深化设计,使工程难点转化为工程亮点、使简易的转化为精致的、使不协调的转化为协调的、将单调呆板的转化为丰富艺术的、将简单的功能转化为人性化功能需求,从而创造新的亮点。

3.5 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是创优的根本保证

在技术管理上,把不同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管理所用表格汇编统一,使创优工程建设达到了标准统一、表式统一、方法统一、资料统一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和要求。其次是企业积极协助项目部制定、审批基础、主体、装饰、安装等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的技术方案。并且在审批施工方案时突出重点抓关键,仔细审核施工方案中质量措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这些方案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创优中能起到很好的技术支撑和保证作用。

3.6 坚持对质量通病的防治,是创优的前提

质量通病是管理的薄弱环节,是质量事故的苗子,是质量报奖的障碍,是企业形象的阴影。质量通病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有顽固性的特点。现在有很多建筑企业在总结他们以往同类工程质量创优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项目不同情况的实际,编制各类质量通病现状及防治措施。企业领导抓质量通病整改和抓观感质量提升的韧劲和精神,能够很好的激励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抓质量、治通病,努力提升观感质量水平的责任心,促进工程实体和各专业的观感质量上水平,为工程创优创造了前提条件。

4 结束语

精品工程主要突出“粗粮细做”,即精品工程靠的不是富丽堂皇的设计和高档的建筑材料,而是靠施工过程中精心策划,采取独特的措施和做法,坚持样板引路,在点、线、面上做文章,从方方面面入手进行过程控制,在“严”字上把好关,在“细”字上下工夫。创优工程的质量必须大大高于国家标准规范。在当前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只有一个质量等级(合格)的情况下,更要有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因为好的工程是“优中选优”评选出来的。

作者简介:

周延志,身份证号码:410782198708231310

作者:周延志

建筑企业企业品牌论文 篇3:

浅谈建筑工程创优

摘 要:创精品工程是建筑企业品牌拓展的基础,精品工程的效应日渐显示强大的生命力,招投标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变成企业创优之间的竞争,创精品工程对建筑企业有着巨大意义。

关键词:创优策划;过程控制;精心组织

建筑企业塑造自己的品牌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因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创精品工程是建筑企业品牌拓展的基础,建筑市场竞争的最终格局必定是品牌瓜分市场,谁拥有精品工程多,谁拥有的市场空间就大,精品工程的效应日渐显示强大的生命力,招投标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变成企业创优之间的竞争。因此创精品工程对建筑企业有着巨大意义:

1 形成优良的施工作风

1.1 虚心听取意见,及时纠正问题

在创优检查中,检查组针对工程的实体质量和内业资料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施工技术人员及时逐项进行研究分析,追根溯源,分析问题,制订纠正措施,确定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按时跟踪复查整改结果,并形成文字记录,使之将问题消化,从而使施工管理人员水平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1.2 坚持自查与改进相结合

优质工程的检查从一定程度上能促使项目建立较为完善的自查制度并严格落实。如拆模后,及时组织检查结构的节点、阴阳角、预留洞口等结构面层有无漏浆、蜂窝、气泡、跑模、错台和冷缝等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改进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振捣操作质量。

2 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创优质工程,依赖于制定出好的创优策划,创优策划是确定工程的质量方针,使工程建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1 加强领导,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班子和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创优的关键

在工程建设初期,项目部必须明确规定相关的质量职责,各参建单位要依据项目部的规定,结合所承担的工程建设任务和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形成一个专业配套、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使工程的建设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筑企业的领导也应该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召集项目部各管理人员及参见单位项目经理问情况、听汇报,检查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指出工程实体上存在的缺陷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召开质量管理推进会,增强各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保证各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2.2 制定行之有效的创优策划,明确创优目标和方向

制定创优策划,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开端,而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使工程建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现在建筑企业创优质工程施工时都提出了“三高”和“三严”的质量方针,即高的质量意识,高的质量目标和高的质量标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严格的检查验收。各参建单位也要结合所承担的施工任务,编制项目质量创优计划,把质量指标和创优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只有各参建单位也都认真贯彻和执行创优的质量规划,严格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工程建设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2.3 树立打造精品的理念,是创优的思想基础

以增强质量意识为先导,坚持向各参建单位的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灌输打造精品的质量理念,是创优的思想基础。抓工程质量要先抓人的质量意识,而且首先是抓第一责任人的质量意识。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而领导质量意识的高低决定了管理者和操作人员质量行为和工程质量的高低。很多建筑企业在质量教育中,都采用分层次、多形式等方法,运用典型事例,进行因人施教,向管理人员灌输“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程序,抓质量是项目经理的第一职责,提高员工素质是提高质量的第一要务”的思想。有的项目部也在质量教育中,把质量看成是项目经理的“面孔”,当成公司的第一形象。只有各参建单位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使各参建人员树立精品意识、样板意识、争排头意识和创奖意识,创优工作才会有可靠的思想基础。

2.4 过程控制策划是创优的先决条件

创精品工程要突出一个‘精’字,从预控、构思、创新入手。精品工程过程策划是指导施工的依据,策划包括:项目组织策划,工艺、材料、施工设备策划,施工过程策划,深化设计等。施工过程策划及深化设计体现形式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控制作业指导书,工程质量验收作业指导书,安全及功能项目控制作业指导书,隐蔽项目控制作业指导书,深化设计图、节点图或大样图。通过深化设计,使工程难点转化为工程亮点、使简易的转化为精致的、使不协调的转化为协调的、将单调呆板的转化为丰富艺术的、将简单的功能转化为人性化功能需求,从而创造新的亮点。

2.5 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是创优的根本保证

在技术管理上,把不同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管理所用表格汇编统一,使创优工程建设达到了标准统一、表式统一、方法统一、资料统一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和要求。其次是企业积极协助项目部制定、审批基础、主体、装饰、安装等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的技术方案。并且在审批施工方案时突出重点抓关键,仔细审核施工方案中质量措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这些方案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创优中能起到很好的技术支撐和保证作用。

2.6 坚持对质量通病的防治,是创优的前提

质量通病是管理的薄弱环节,是质量事故的苗子,是质量报奖的障碍,是企业形象的阴影。质量通病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有顽固性的特点。现在有很多建筑企业在总结他们以往同类工程质量创优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项目不同情况的实际,编制各类质量通病现状及防治措施。企业领导抓质量通病整改和抓观感质量提升的韧劲和精神,能够很好的激励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抓质量、治通病,努力提升观感质量水平的责任心,促进工程实体和各专业的观感质量上水平,为工程创优创造了前提条件。

2.7 坚持工程实体与资料同步抓,是创优的组成部分

工程资料是施工活动的纪实,是工程实体竣工验收的凭证,是质量评估和备案的依据,是创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要把资料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会同各参建单位按照分工,落实责任。还要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协调搞好各参建单位合同文件及施工范围和造价情况,明确各相关人员责任。

2.8 创优要在精心施工、打造亮点上下功夫

精品工程主要突出“粗粮细做”,即精品工程靠的不是富丽堂皇的设计和高档的建筑材料,而是靠施工过程中精心策划,采取独特的措施和做法,坚持样板引路,在点、线、面上做文章,从方方面面入手进行过程控制,在“严”字上把好关,在“细”字上下工夫。创优工程的质量必须大大高于国家标准规范。在当前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只有一个质量等级(合格)的情况下,更要有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因为好的工程是“优中选优”评选出来的。

2.9 创优要重视新技术推广应用

推广应用建筑业新技术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带动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投资,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创优工程中,要提高质量水平,而且要消除质量问题和攻克技术难关。这些都必须是要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来解决。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不仅要质量上水平,也要节约投资,这才符合创优工程的评选精神。

参考文献

[1]许一飞.《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与工程创优实施目标实用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10.

[2]耿贺明.《建筑创优工程细部做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郝新春

上一篇:教学改革建筑设计论文下一篇:优化设计建筑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