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创新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同时电力建设事业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电力施工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无形资产成为竞争的核心,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关键。本文从分析当前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要点,为品牌建设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品牌创新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品牌创新管理论文 篇1:

加强品牌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策略探讨

[摘要]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除了考虑产品自身的质量之外,最看重的就是品牌。因此,国内的企业必须全面加强品牌管理,通过发展品牌策略不断提升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加强品牌管理,解决企业市场竞争力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加强品牌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策略探讨有所助益。

[关键词]品牌管理;企业;市场竞争力;消费者

品牌是企業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一把利剑。企业首先要加强品牌管理的宣传和动员,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增强员工的品牌意识,为后期的品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企业的品牌管理要从企业的日常工作入手,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让每一个管理人员将品牌管理意识深入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加深品牌管理的深度。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实现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1加强品牌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当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品牌管理意识

在实际的企业品牌管理过程当中,部分企业往往会不遗余力地追求市场销售,但对企业品牌的管理并不重视。只是想通过销售战略全面带动品牌发展,而不加强对品牌的管理,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效的。部分企业虽有自己的品牌,但却没有制定相关的品牌管理任务,品牌管理也往往是由多个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来配合完成,而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规划,缺乏管理约束机制,从而导致了品牌管理随意性较高的现象。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专业的品牌管理部门,没有组织针对性的品牌管理意识宣传,这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的品牌管理意识普遍较差。在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品牌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管理问题,部门之间可能会出现推诿责任,这不仅不能提升品牌管理的规范性,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品牌管理策略彻底失败。

12缺乏品牌形象管理

在企业品牌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品牌形象涉及内容较多,从最初的品牌定制到品牌拓展,以及后期的品牌维护,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是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品牌的管理较为随意,部分企业甚至认为只要不断的加强宣传,品牌的知名度即可提升,这就使得部分企业在品牌管理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使用炒作手段狂轰滥炸,最终无法达到企业品牌管理的实际目的。部分企业为了有效提升市场销售额,甚至会采用某些手段去抹黑、伤害竞争对手的品牌价值。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价格战,开始可能只有少数企业参与,但随着价格战的愈演愈烈,牵涉利益也越来越多,许多企业被迫参与其中,这不仅会对某些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损害部分企业的品牌信誉。甚至有的企业将品牌形象的管理重心全部转移到广告宣传上,企图利用广告宣传来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這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13缺乏危机应对措施

十年磨一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企业品牌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资源,需不断地创新、提升,整个建设过程十分困难。但企业品牌的销毁殆尽,却能在一夕之间。在市场经济中,时有听闻企业因为某些突发的危机而导致企业品牌名誉受损,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事件。这些由于突发危机而引发的事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些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某些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加强品牌管理就是完成品牌的注册,以及后续的展开和许可等方面的管理即可,因此,并没有对企业品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创新,也没有建立危机管理和预警体制。这就使得企业在面临突发危机时,很容易被打得措手不及。其实,在品牌管理过程中,品牌危机最初爆发时并非没人察觉,只是因为没有人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从而导致品牌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功亏一篑。往往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管理人员甚至会选择不遗余力地推卸责任,而不是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才使得品牌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2加强品牌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21提升员工品牌管理意识

企业不断地采取措施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企业。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创新管理,全面提升品牌管理的意识,及时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能因贪小而失大,为蝇头小利而损害品牌形象,这样最终才能建立如许多国际大企业一样的品牌百年效应。例如,1995年问世的义乌农贸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一片荒山发展到近10个亿资产,在发展过程中,公司一直注重品牌管理意识。不仅将品牌管理意识深入每个员工心中,注重员工培训,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还不断地扩展业务。先后开发了蔬菜、粮油、果品、花卉、副食品、畜产品等市场,引领“三农”致富。并结合义乌市场发展,整合了模具行业,做到划行规市,聚集效应。抓住大众盛世收藏之心理,开发了古香古色的收藏品市场。市场从单一农产品市场发展到综合性多功能市场。通过不断加强品牌管理,从而使得义乌农贸城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中国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五十强等荣誉称号,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22加强品牌日常管理力度

(1)品牌规划。企业在进行品牌规划时,不仅要完成当前项目的规划,还要立足于整体,以长远的目光来完成品牌的规划建设。在规划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品牌竞争当中所包含的促销战略、价格战略、产品战略,在不断推出优质产品的过程当中,迅速占领经济市场,并不断地加深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这样企业才能凭借良好的品牌优势在经济市场当中越走越远,企业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品牌管理素质,这样才能为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2)品牌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将产品转化为品牌,实现产品销售。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首先要从产品的核心价值入手,结合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及时地推出一系列彻底化、深刻化、人性化的产品,全面塑造独特而新颖的品牌,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的同时,从市场竞争当中众多产品和品牌当中脱颖而出。品牌定位也需要随着市场的发展与目标客的需求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义乌农贸城创业之初的品牌定位是以管理、经营、建设、开发农副产品为主,从服务“三农”角度,设立了果品自产自销区、蔬菜自产自销区、粮油销售交易区等农副产品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日新月异,市场随即调整品牌定位,开发以满足高端需求的精品化邻里商业中心,做到不出社区,就能一站式满足商业、服务、娱乐、教育、休闲为一体的服务。

(3)品牌维护。企业完成品牌建设和拓展之后,需要加强品牌的维护,客观认识自身品牌的内涵,以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持续加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诚信经营原则,不断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为品牌塑造良好形象。大部分的消费者在选定某个品牌的产品之后,只要品牌质量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人们往往不会随意选择更换新品牌的产品。消费者消费品牌的产品,其实就是消费企业的信用。

23全面构建企业品牌文化

对于企业而言,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全面地提升企业品牌的品质和内涵,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地提升品牌信仰力。企业在构建品牌文化时,需要注意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通过商品将品牌的激励传达给每一个消费者,从而收获消费者的信仰和忠诚度。例如义乌农贸城在建立下属市场的过程当中,始终遵循安全原则,致力于规范的文明市场建设。在义乌农贸城全体员工的不断努力之下,副食品市场获得了省级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市场的称号。公司下属的绿禾网,以健康生鲜、快速宅配为品牌,致力于新鲜、绿色、健康之理念,依托“互联网+”,与原生态基地对接,实现基地到消费者一站式快速配送的品牌文化。

3结论

企业需要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加强企业品牌管理的措施,不断地强化企业品牌建设,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宣传。在加强品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品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地解决各种隐患可能为企业品牌形象带来的损害。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为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薇从国外企业品牌管理看我国企业品牌管理[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8):122-123

[2]余伟,周雪涛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中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分析[J].商,2016(14):6

[3]林小瑞麦肯锡模式对我国中小管理咨询公司营销策略的启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09-112

[4]邱小平品牌连锁经营零售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策略思考[J].现代商业,2015(25):15-16

作者:吕林英

企业品牌创新管理论文 篇2:

分析送变电施工企业品牌建设措施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同时电力建设事业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电力施工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无形资产成为竞争的核心,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关键。本文从分析当前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要点,为品牌建设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送变电企业;品牌建设;措施

一、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品牌的现状

1.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始建立自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与发展,许多企业已经能够意识到企业品牌对企业的影响。多数企业都会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专业的企业形象的设计,都全面导入和实施CI系统,同时制定和发布了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企业形象与品牌宣传活动。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与核心。

2.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时只是进行表面的企业形象及内容的宣传,更多的是为外部形象而建设,为宣传而宣传,进而导致忽视品牌建设的内涵,也就无法意识到品牌建设的目标是对企业利润的支撑。品牌建设是增强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这样可以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以此利益为目标有策略的进行各种宣传活动,这样其实是舍本逐末的短暂性利益行为

3.大多数企业的品牌规划战略是缺乏理性与长久性的,企业品牌自身包括知名度、忠诚度、品牌联想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品牌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内容复杂的工程,品牌建设不仅要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核心理念确定品牌宣传调性、视觉形象设计等一系列的工作。而且一个品牌的确立需要经过创立、培育、发展、经营等几个阶段,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好长期用心经营的准备,参与到每一个工程每一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同时将品牌效应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中,向人们不断的展示企业品牌。一个知名品牌的树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只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与知名度的企业,忽视工程内在优质品质等完整的品牌建设会使得企业无法长久的立足。

4.由于各家施工单位的经营状况不同,有些企业没有树立品牌建设的意识,就不会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度。有些企业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成投入过多资金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品牌建设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造成企业无法准确确定企业正在实行的方案是否科学合理。

5.很多企业没有将品牌建设与企业日常管理进行融合,这样使得品牌建设缺乏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进行品牌建设,因此很多员工没有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实施目标。

二、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难点

1.电力建设行业的特点使其品牌建设面临很多的困难。在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同质化,这就造成很多电力企业为了竞争采取降低价格的手段。同时,电力建设行业本身施工产品投入较大且施工周期较长,专业性较多较强,工程产品个性化,且工程产品无法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等,这使得施工企业无法明确核心品牌价值出现很多雷同的品牌建设,无法突出自身企业的品牌个性特点,这样也就失去了进行品牌建设的意义。

2.做好品牌价值的准确定位是进行品牌建设的前提。准确定位必须要将客户的需求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深度的挖掘,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电力建设企业与需求方市场地位存在严重的不对等性,具有优势的一方追求低价格、短工期、优质量的目标,这使得在有限资源的限制下甲乙双方无法形成统一的目标,这样增加了品牌建设的难度,也就使得品牌价值与利益诉求无法得到统一,使得品牌承诺的建设风险越大,增加完成的难度。

3.激烈的市场竞争、同质化的行业情况使得很多企业采取恶性价格竞争的手段,很多企业都是以保本微利作为经营目标,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建设工程,最求品牌价值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品牌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度,包括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管理投入及宣传投入等多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保证良好品牌的树立。

4.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缺乏一套完整的对评价与宣传效果的考核。品牌建设需要长期反复投入测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电力施工企业自身的传播媒介比较匮乏,缺乏与主要客户进行沟通的固定平台,这样使得对客户的管理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将客户的评价进行集中,进而形成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没有准确的数据支持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

5.各施工企业的品牌建设策略出现同质化的现象,管理者无法对品牌建设思路进行创新,只是进行简单的常规宣传,无法转变传统的宣传理念,进而就无法做到推进品牌建设的持续创新,传统观念会影响管理者对品牌建设的思路,使得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创新方案的策划,从而导致品牌建设的发展缓慢。

三、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1.准确化的品牌定位

品牌建设的先决条件就是品牌定位的准确性,这需要管理者充分挖掘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利益,树立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品牌精髓的观念。核心价值可以体现品牌的独特性与价值性。电力建设的核心价值包括优质的工程和个性的服务两方面的内容,管理者必须善于创新管理技术,将自身特点进行突出表现,以此形成核心的品牌价值观,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超越价格竞争的层次,以此作为思路创新的基础。同时,企业还要加大技术管理的创新,增加创新成果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的独特品牌,形成准确的品牌价值后,需要有的工程及服务都是对品牌核心理念的解释和延展,必须做到将维护与宣传品牌价值作为重点。

2.坚持以国网品牌战略为核心,坚持系统化的品牌建设战略

在进行品牌建设时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品牌战略规划,坚持以国往品牌战略为指导,实行服务品牌战略。其中,以具有电力铁军称号的福建送变电施工企业为例,企业管理者将服务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定期对员工进行全员服务理念的培训,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自主能动性。同时,进行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以此为受众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提高品牌的良好形象。将品牌建设融入到各个部门之中,让员工意识到品牌建设是整个公司所有部门都要参与的工作,同时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将品牌建设更加的制度化,以此规范员工的行为。还要讲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员工对品牌特点、品牌理念和行为的认知程度,进而更好地使员工履行品牌承诺,以此促进企业品牌建设的良好发展和取得有效的成果。

3.日常化制度化的品牌管理

企业管理者必须有意识的将品牌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还要树立长久坚持的理念,提炼品牌建设的内涵,将品牌内涵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制定出品牌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员工的行为。品牌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作为无形资产,要重视法律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在企业品牌受到不法侵犯时,要以法律作为武器,保护企业品牌建设的成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品牌建设的意识,加强对员工品牌意识的培训,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创新力度和投入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企业长期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 电力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在加速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4(11):74-74.

[2]郝思远. 浅谈送变电施工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J]. 中国科技博览, 2013(36):478-478.

作者:陈今

企业品牌创新管理论文 篇3:

企业品牌合作与经济效应

[摘 要] 阐述品牌合作的三种模式,分析品牌合作的三种效应。分析表明,品牌合作克服了企业进行多样化经营时资源和能力 的限制,降低进入新产品和新市场领域时的不确定性,扩大企业品牌的认知范围,降低营销传播成本。企业在选择品 牌合作时不能盲目,需注意品牌合作具有两面性。要努力克服其负面效应,发挥积极效应。

[关键词] 品牌合作;模式;经济效应

[作者简介] 李永锋,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与创新管理。(湖南 长沙 410076)

一、品牌合作模式

在战略生态环境下,品牌联盟(Brand Alliances)或品牌合作(Co-Branding)是市场竞争中常见的合作营销策略。品牌合作的条件之一就是目标市场一致,但由于合作双方(只考虑两家合作的情形)的现有消费群体的关系以及品牌关系上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品牌互动、品牌拖带、品牌强化三种不同的模式。

1.品牌互动。品牌互动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通过品牌合作,互相利用对方品牌资源,通过交换消费群体,扩大各自消费群体的一种策略。假设A、B两家企业进行品牌合作。首先两家企业必须取得目标市场的认同。如果目标市场不同,双方就失去了品牌互动的基础。然后对各自的消费群体进行分析。也就是考察两个品牌现有的消费者群体的关系。如果两个消费者群体处于同一个目标市场且重合不多(如图1所示),显然通过品牌互动,可以扩大各自品牌的影响力,扩大各自的消费群体。

2004年国内生产食用油的嘉里粮油公司和制造炊具的苏泊尔公司开展了两大知名品牌金龙鱼—苏泊尔的联合推广活动。此次品牌联合营销的主题是“好锅好油,健康美食”,两家公司投入费用达到2000多万元,双方在市场和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两家公司的产品都将贴上金龙鱼—苏泊尔品牌,在全国数千家商场和超市销售。在他们看来,食用油和炊具两大领导品牌的联合促销合作,双方均可在推广时节省成本,实现双方品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为双方拥有类似的目标消费群,可以借助于品牌的合作在销售渠道实现互补。最终各得其所,共同获得或巩固各自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

2.品牌拖带。品牌拖带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其中一家为在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另一家为弱势品牌,由于有相同的目标市场,进行品牌合作,弱势品牌借助强势品牌来提高品牌影响力,强势品牌通过弱势品牌做出的利益让步强化现有消费群体的忠诚度的一种策略。

品牌拖带策略多用于跨行业的强势品牌带弱势品牌、老品牌拖带新品牌,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例如KONKA彩电和手机、TCL彩电和电脑捆绑销售。弱势品牌新产品的推广将会付出较大的代价,风险很大。联合促销是多元化企业的常用的营销策略。弱势品牌如果能与强势品牌联合促销,可借对方的知名度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带动销售。美国知名餐饮集团百胜公司和健身领域的倍力公司,从2005年l月l日起推出一项全新的联合促销活动:“吃快餐+免费健身”,顾客只要在2005年l月份光顾百胜集团下属五大连锁店的任何一家,不论金额多少,只要凭有效消费收据,就能获得倍力健身公司提供的为期四周的免费健身服务,活动使两家企业的利润创新高。企业间的合作营销能产生品牌的叠加效应,达到双赢目的。

3.品牌强化。品牌强化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品牌地位相当的企业为了扩大消费群体,提高现有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和品牌美誉度,保持目前各自市场地位的一种品牌合作策略。首先分析A、B两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否相同(如图2所示)。

A、B两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与品牌互动的策略不同,A、B品牌不仅仅是扩大消费者群体,更重要地是提高品牌地位和消费者的忠诚度。采用品牌强化策略一般都是直接对产品进行打包,而不是采用赠品方式,以避免品牌压制之嫌疑。

综上所述,无论是几家合作,品牌合作的前提是进行合作定位,合作定位的前提是处理好目标市场现有消费群体、品牌地位等几个关系。企业在选择品牌合作模式时,应对自己的品牌和合作伙伴的品牌进行定位。但在实践中,任何一个品牌联合都有可能是品牌互动、品牌拖带和品牌强化的综合。无论是强势品牌还是弱势品牌,都存在推广或强化的空间。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会使不同的顾客产生不同的印象、感受和评价。在品牌合作过程中,可通过共享双方品牌资源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二、企业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

企业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是指企业由于合作所带来的企业效益的增加。品牌合作能带来经济效益,使得企业有品牌合作的动机。经济效应是导致企业进行品牌合作的根本原因。企业品牌合作追求的是品牌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达到1+1>2的效果。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知识经济效应。

1.品牌合作的规模经济效应。品牌合作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企业品牌合作的规模扩大而导致产品销售成本下降、销售量增大、收益上升的现象。从理论上说,规模经济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品牌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1)品牌资源之间的互补性。每个品牌都有其特定的市场、消费者群体、营销渠道等。这些都是品牌独有的资源。品牌之间的互动传播,可以很好地利用合作方的通路向对方客户群体渗透本品牌的信息。两种(或多种)品牌资源的互补,不但可以扩大本品牌认知的范围,降低营销传播成本,而且能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2)消费群体的一致性。品牌双方是否具备相同的消费群体是决定合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消费群体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产品必须是相关产品。只要存在消费群体的一致性,两类非相关产品也能进行品牌合作。

(3)消费者利益。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占据绝对主导的今天。品牌的合作都会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并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各项策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以更小的努力和代价获得其需求的更大满足。

2.品牌合作的范围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潘泽(John Panzar)和罗伯特·维立格(Robert willing)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范畴,它是指通过扩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而引起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它描述了产品或服务种类的数量与经济结果之间的关系。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比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种类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在给定的产品种类及其销售服务水平下,同一企业销售一定的品种、种类及其销量所花的成本比分别在不同的企业销售低的情况下,范围经济才有可能存在。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如果用数学公式表示,范围经济可以表示为:C(QA,QB)A)+(QB)。

企业在追求范围经济效应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最好能经营与本企业核心产品有关联的其他产品。企业通过品牌合作则克服了企业进行多样化经营时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资源和能力,企业就可以降低进入新产品和新市场领域时的不确定性,有目的地向其他新产品和新领域迈进。品牌合作伙伴可以为多样化经营企业提供管理上、资源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弥补它在范围经济经营中品牌資源的不足。具体来说,企业品牌联盟的范围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品牌合作企业互补的核心竞争力为开拓新市场提供了能力上的支持。企业必须通过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跟随或超越技术创新的跃进曲线,才能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品牌联盟不仅可以克服和降低开拓新领域的巨大不确定性,而且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更快地生产出新的产品、进入新的领域。

(2)品牌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门槛。企业在进入新领域时将面临着种种进入壁垒,如技术专利、新产品的原料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以及国家政策和法规的限制等等。而通过企业品牌联盟,可充分利用联盟成员的力量突破种种现实的和人为的进入障碍,迅速进入新领域、占领新市场。

(3)品牌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风险。企业在获取范围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合作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技术和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竞争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单个企业在发展时遇到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而依靠品牌联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3.品牌合作的知识经济效应。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不但不会随着使用过程消耗掉,相反它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在使用扩散过程中,它的价值可以进一步增加和扩展。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为增殖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今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不在于它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而在于它拥有的知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品牌合作的动机之一就是获取品牌知识,知识经济效应已成为企业品牌合作的主要效益源泉。导致知识经济效应的原因如下:

(1)品牌知识含量增加。企业品牌资源的联合,使联盟企业的知识含量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前景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提高企业战略决策水平。实施品牌合作,可以有效地聚集合作伙伴之间的各种智力资源优势,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被社会和市场认可的程度。

(2)品牌能力提升。由于每个企业的能力不同,通过知识联盟的扩展能力和转换能力,企业间相互学习,创造新的交叉知识,从而提升各自的能力和技能。即使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也要建立知识联盟以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因为它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3)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当代的科学技术已是各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如自动化技术就是由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相融合产生的,如今许多新兴产业更是不同行业技术的结晶。如计算机的推新换代需要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及外围设备技术等行业内不同技术领域的配套开发,为了开发新型计算机产品,IBM公司就与微软公司建立了WINTEL品牌合作联盟,与佳能等公司在激光打印技术方而缔结技术联盟。

三、结语

我国企业在选择品牌合作时不能盲目,需注意品牌合作具有两面性。要做到克服它的负面效应,发挥积极效应,应注意以下问题:

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在品牌合作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合作目标的实现。合作伙伴的品牌资源贡献能力是企业进行品牌合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合作双方共享资源的差异性越大,合作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其次,合作关系确立后,双方共同发展目标要与各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一致,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损失。

2.消除合作中的隔阂,创新企业文化。在品牌合作特别是实现战略合作中,各方文化的差异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各方如不能进行企业文化的沟通和整合,合作将受到威胁。企业品牌合作协议达成后,各企业都应对内部的企业文化作相应的调整,以形成新的文化氛围,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依存、共同开发,实现合作目标。

3.提高自身能力,争取独立面对市场。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实施品牌合作时,对大企业的依赖比较强,比较被动,这对中小企业长期发展不利。在合作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争取主动,逐渐摆脱对大企业的过度依赖,独立面对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4.赢得合作企业的信任。在品牌合作的过程中,基于信任的合作是关键。在品牌合作实施之初,成员企业之间合作的实现和维持,遵循的是相互之间的协议和约束机制。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品牌合作中,企业要灵活地适应环境,在依赖性与独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彼此的依赖就要求企业相互信任,为企业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晓莺.国际合作牵引自主品牌[J].商务周刊,2006,(3).

[2] 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的竞争与合作研究[J].南开评论,2003,(6).

[3]张勇,丁惠. 中国质量与品牌[J].经营天地,2006,(8).

[4]彭星阁. 我国企业合作竞争战略模式的形成[J]. 市场营销,2003,(8).

[5]照翔. 营销策略[J]. 经营天地,2006,(4).

[6] 宁昌会.品牌联合的前置因素和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6,(6).

[7]黄键计.合作营销[J]. 经营天地,2005,(6).

[8] Rao,Akshay R,Ruekert,Robert W.Brand Alliances as Signals of product Quality[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4,36(1):87-97.

[9] Soren Askegaard,Anders Bengtsson.When Hershey met Betty:love,lust and co-branding[J]. 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2005,14(5):322-329.

[責任编辑:昱 文]

作者:李永锋

上一篇:水库安全生产管理论文下一篇: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