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建筑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至今已经融入了不同的学科方向,建筑学的基础教育在当今不能适应城乡规划学科对于当代社会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设计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建筑规划与总体环境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城乡规划学科教学目标,结合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客观要求对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学改革建筑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改革建筑设计论文 篇1:

基于环艺的小型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小型建筑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建筑设计课程,它同时也是建筑学专业的入门必修课。同一门课在两个不同的专业中的教学目标必然各有侧重。建筑学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因此我们考虑重新设计该课程的教学。以下是调整思路后对小型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做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小型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一、小型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小型建筑设计课程起到一个联系室内设计课程和景观设计课程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研究内容(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建筑这个主体展开的,该课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综合性与复杂性。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都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设计,都已包含建筑的多方面的基本问题。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指出:今天,即使一座单一的房屋在单一的环境中,其设计要求、结构、机械设备和建筑形式就会遇到各种以前难以想象的冲突。撇开这些问题不谈,单是根据建筑室内空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空间的秩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以上这些问题交错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不可以分解开而逐个解决,设计不是直线发展的,没有特定目标,所有的问题是限制也是机遇,掌握所有条件的预期结果,平衡各方面的要求与问题,并突出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建筑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并且比较复杂的课程。

2.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建筑设计在空间布置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各空间的逻辑关系。比如:餐厅与厨房应该紧密相连,多层建筑的卫生间的垂直位置应该在相同的范围,不同功能的房间对采光的要求不同,其安排的朝向也就不同,等等。

3.理性与感性结合、空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是用理性思维,通过理性的分析确定空间平面布局。建筑的造型设计是形象思维,建筑外观可以反映建筑内部格局,也可以不反映内部空间。虽然我们常说建筑真正用到的是它的内部空间,正如老子所言:“当其无,有室之用”,但建筑的外观也是建筑设计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希望“美”的建筑的外型与合理的内部空间相得益彰。“美”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形式美的法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界限,设计中也很难以理性的分析得出一个“美”的样式。所以,如何在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之间转换,并将二者合二为一,是设计构思中要注意的问题。

二、小型建筑设计课程面临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问题。一般建筑设计教学是按建筑学专业的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独体的小住宅,做到方案阶段。对建筑面积、功能、造型、图纸规范、作业数量等有详细要求,整体教学重结果,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工整的绘图和手工模型的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内容基本是围绕着建筑展开的,建筑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的范畴,建筑外环境即景观设计的研究范畴。作为第一个专业设计课题,小型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决定该课程教学思路的关键。既然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内容是围绕建筑展开的,建筑在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中介或纽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样是以建筑设计为题,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专业的教学目标必然有差异,其差异是由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业主的需求、场所的特点;②建筑功能;③空间安排;④外部造型;⑤材料与结构等。由于建筑学专业在该课程前后有相应的配合课程(结构、材料学等),所以一个小型建筑课程可以要求面面俱到,一次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在后继课题中再次研究,以培养一个专业建筑师。环境艺术专业开设本课题的目的是以此让学生建立起组织安排空间的能力。以建筑专业的目标去要求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就会有偏颇。另外,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建筑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之后也没有后继的相应课程,四年里只有一次这样的建筑设计课程,如果按建筑专业的目标去教,就会让这个课与整个教学体系脱节,课程对环境艺术专业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2.教学模式的问题。《小型建筑设计》虽然只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很小的专题课程,但它在环艺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专题,但它同样涉及到了设计的其他因素,如历史、地理、人文以及哲学等。而现有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学生设计中的功能布局与使用以及制图的完整性与规范,而对培养学生设计信息的采集、设计概念的产生与思考、思维的活跃性上重视不够。其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设计方案的单一化、思维的僵硬、对设计的理解过于简单和肤浅,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及设计图形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3.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设计中要注意的重点,然后学生就开始着手设计绘图,教师再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完善。课程结束时,多数学生的作业成绩令人满意。但在此后的设计课程中,学生却表现出对设计的认知度较差、对设计没有概念、创新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创造性、思维局限性强等特点。

三、教学内容调整的基本思路

1.修订教学大纲,突出重点目标。首先是要明确环艺专业中该课程的目标,明确了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对于之前完全模仿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该做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其一是住宅建筑空间组合的理性分析与布置,空间的平面和垂直布局安排,空间的尺度、空间流线、空间主次、秩序、空间的分隔与联通等这些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另外还有空间的大小与人的心理感受涉及环境心理学的問题,以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的利用。其二是小型建筑的外部造型手法的学习与构思推演。至于其他的相关部分,不是本专业的教学重点,暂且放在一边。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分析,让学生真正开始对设计构思有初步的概念,能理性地去寻找问题,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方面可以选择《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语汇》、《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分析》、《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这几本书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目,另外再准备一些建筑设计案例的资料作为补充。

2.解读大师作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方法。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小型建筑课程时间太短。学生是刚接触建筑设计,毕竟没有设计的经验,自身对建筑设计中要面临的问题考虑的深度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第一次方案的结果常常是功能上有诸多问题,顾此失彼,并且造型比较简陋,学生自己也不满意。初学者一开始就要自己创造出平面布局合理且造型美观的建筑造型的确有难度,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首先学生要注意的是方法论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方法论来解决相应的设计问题。学生现在没有经验,那就要从设计史中的著名案例中去找方法,解读大师作品是很好的方法。我們选取现当代建筑代表人物,从柯布西耶到哈迪德,对他们的一系列经典的小型建筑作品展开分析,通过找寻他们的建筑思想作品的发展轨迹,试图建立一个我们对建筑基本判断的平台。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这些能帮助我们构建发现和解决设计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方面的参考书有《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系列。

3.加强设计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针对环艺学生的特点,我们对我院的小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重新进行了设计。课程时间为三周:第一周学习大师。大师作品分析,通过平面、立面、剖面分析建筑空间关系。教师以设计大师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知小型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大师对于设计的认识和感受,了解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认识和理解了大师的作品后,让学生以3~4人为一组,自行选择一个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分别从设计背景、设计思想、空间组织、材料运用等方面搜集资料并分析和阐述作品的内涵。这个步骤可以使学生掌握自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活动,也可以从中验证前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二周思考。建筑空间安排的思路与住宅设计规范解读,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小别墅的三个方案的设计草图与空间分析图。此阶段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寻找三个不同大师的不同作品,以绘图的形式来了解和分析作品的设计意图,了解空间、造型、材料、环境等因素对于设计作品的影响。通过已存在的作品逆向分析空间的组织和功能分区的布置,为下一阶段自行设计奠定认识基础。从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设计概念入手,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寻找灵感,发掘灵感的来源,可以先从基本的几何形体元素入手,通过平面构成中的加减、叠加、拼接等手法来自由组合空间的布局,也可以从功能出发,先行建立各个功能空间的位置及大小,再从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连接组合得到一个空间的布局。平面布局成立后,再由平面布局推导空间立体布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发展,这样可以使第一次接触设计的学生更容易上手。第三周推敲与设计表达。教师协助学生从三个草案中选出最有自己特点的方案,重点分析,将其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改,并用图纸准确表达其设计意图。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形式的不断更新,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打破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多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小型建筑设计课程的多种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在设计中开拓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采取课堂教学学习、图文资料学习和实践学习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思维模式,从而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更为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祎.建筑的开始——小型建筑设计课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美]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作者:叶砚蒇

教学改革建筑设计论文 篇2: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至今已经融入了不同的学科方向,建筑学的基础教育在当今不能适应城乡规划学科对于当代社会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设计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建筑规划与总体环境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城乡规划学科教学目标,结合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客观要求对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建筑设计 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pecialty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ZHOU Yujia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3100)

我國城市与乡村建设现如今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的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城市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以“城市规划与设计”为主导的城乡规划(五年制)教育培养方案中,建筑设计能够培养具有较强空间形体的设计能力、城市整体环境规划能力、电脑软件制图和图象处理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如何学习建筑设计,需要怎样理解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关系,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如何教学,在建筑设计中关注与学习什么才能够更好地与规划专业培养目标相衔接,这些都是城乡规划专业中建筑设计教学要思考的问题。[1]

1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城规专业建筑设计的意义

建筑承载着特定的功能和人类活动,是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设计对比于整个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形体与规模更加具体,尺度比较容易把握,学生在接触到建筑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建筑空间来理解空间的大小与尺度,由建筑空间扩大到整个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的感知。学生比较容易从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入手去研究的本专业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筑设计中空间设计与建筑形态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未来做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的基础。

1.2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基本与建筑学的建筑设计课程保持一致,由“建筑初步”、“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组成,设置于大学二年级与三年级的教学体系中,[2]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设置:“建筑初步”课程在理论教学上使学生了解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中外建筑基本知识,在实践教学上使学生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方法。[3]“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课程在理论教学上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实践教学上使学生能够使用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独立的某种类型的建筑设计。因此,当前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在理论授课和实践部分都跟基于建筑学的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城乡规划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公共政策需求特性在低年级教学建筑设计中没有展现。

2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多数学校都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通过训练各种各样类型的建筑设计来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多种类型的建筑设计的案例体验与设计实践来取得经验与设计的方法。建筑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大一到大四多种类型的建筑设计形成解决各种建筑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城乡规划专业所学知识范围更大,对于规划的同学来讲,大学期间要学习的内容繁杂,有限的建筑设计学习时间不能使学生悟出系统的建筑设计的方法。按我校的教学计划,城乡规划专业有三个学期用于建筑设计教学,较短的时间只能进行较少建筑类型的设计实践,学生很难真正学会如何做建筑设计,若要系统地完成建筑设计学习,存在着明显的时间不足。此外对于从建筑设计怎么引入到规划设计的教学内容相联系部分较少,学生从建筑设计的基础过渡到规划设计的学习比较突兀,学生很难取得足够的设计经验来进行规划设计的学习。[4]

2.2 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不仅需要进行建筑的体型组合,而且要关心城市的人文历史、城市文脉、自然环境、城市经济各方面的因素,关心人的基本价值和创造性。[5]在目前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偏重于空间形态、建筑功能及形体的培养,指导教师直接给出建筑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内容包括建筑性质、各部分空间的大小及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等。学生没有前期的设计条件分析与项目策划的概念,没有考虑到设计任务书是如何产生以及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设计任务书,学生在设计中只用考虑如何按完成空间的组合与建筑造型,依托感性的形象思维去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创作,缺乏设计条件中理性的分析,忽略了建筑规模确定、功能定位等各种问题,只是在任务书规定范围内进行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建筑造型的创作,缺乏主动思考建筑设计的社会价值。这样的设计过程会导致学生认为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大化,学生缺乏对城市问题的综合分析思考的能力,城乡规划设计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对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对整体的设计环境的综合思考比设计空间更为重要,这样的设计教学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2.3 教学效果评价存在偏差

在建筑设计中的创作中存在着两种设计思维方法。一种是注重设计造型倾向:特别在意建筑外形设计的美丑,在设计中着眼点集中在建筑的造型方面。第二种是设计理念非理性倾向,总是期望个性化的方案设计,试图运用灵感进行建筑设计,以自我感觉为中心进行建筑方案设计评价。由此出现了种种教育问题,例如创作方案设计随心所欲,以自我感觉为中心及过分的追求形式主义,设计孤独追求文学化思维等各种现象,这些非建筑理性的建筑设计方式严重影响了设计方案的理性表达。

3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育最终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掌握城乡规划知识服务的,教学内容应该教授学生在种种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去寻求解决各种矛盾的最优方案,并完成相对应的建筑空间与形态等相关部分的方案设计。在规划专业的建筑教育方面,学生往往面临的学习时间短等现象,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所需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针对性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以適应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融入规划专业的内容,使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专业课相连接,让学生能够自然地由建筑学习过渡到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教学体系下的建筑设计应建立在规划的背景下,不能局限于建筑空间组织,要求学生学会系统的调研方法,从城市要求及建筑本质入手, 客观分析建筑设计背景与城市社会环境,强调建筑的社会属性,把建筑融入城市环境中思考,对城市环境有所分析,了解建筑设计任务书中各种功能面积与设计指标的来由,并能对前期策划、规范、技术经济指标及其测算方法、对空间等方面的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系统的建筑方案设计。认识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的的实质和根源,让学生自主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再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6]建立全面的建筑设计理论框架对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有深刻影响。

4 建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结合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我校建筑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确定更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教学内容,建立培养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整体设计观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善教学方法,使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4.1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

建筑设计教学内容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基本知识与方案设计方法,理解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掌握规划设计条件的基本内容,能够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考虑到城乡规划的专业要求,在理论教学部分,将建筑概论和建筑基本知识内容由原来的18课时减少成6课时。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引入城市总体环境规划的条件设计,将规划分析加入建筑设计理论基础教学部分,在理论授课中加入12课时的国内外城市与乡村建设发展研究和城市与乡村规划研究方法概述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关系,了解建筑设计实质上是在规划管理下进行的有目标的创作。

在实践教学方面,将三个学期的实践内容进行整合以期实现高效的训练目的。教学内容的设置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入建筑空间形态、社会、城市与与环境的整体思维。从小型公共建筑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的认知能力,再到城市地段建筑环境与空间环境的引入。既要考虑到学生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建筑的全面接触,对主要建筑类型有全方位的认识,同时要引入规划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析设计条件和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与背景,从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思考建筑设计任务与分析基地环境。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传递给学生思考专业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设计前期的各种分析与研究是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

4.2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在设计前期,要求学生设置相应的设计前提,对基地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做出详细的前期调研分析报告,对设计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与自主分析的能力。重视方案的研讨过程,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图,老师与学生分享设计心得,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从建筑设计到规划设计的转变。

通过引入城市总体环境条件教学内容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之间联系,能够思考建筑单体与城市背景的关系,能够掌握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方法与解决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并能在其教师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该教学内容的创新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根源,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变有条件的被动设计为主动研究条件进行设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与整体规划设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公共政策素质。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适应社会的教学内容与创新的教学观念,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优教学目标,加入了城乡划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思维训练模式是将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更贴近城乡规划专业要求的一种有效教学管理与方法实践。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zy04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710879028);安徽科技学院人才引进项目(JZYJ201602)

参考文献

[1] 白宁,杨蕊,蔡忠原.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5)[J].建筑与文化,2009(10):57-60.

[2] 彭蓬,覃永晖.《建筑初步》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14(4):21-22.

[3] 周玉佳,吴伟东,曹稳.建筑初步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视界,2017(16):59,39.

[4] 王承慧,吴晓,权亚玲,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4):62-64.

[5] 孙一民,周剑云.论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121-125.

[6] 符娟林,赵春容,向铭铭.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06-108.

作者:周玉佳

教学改革建筑设计论文 篇3:

新时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  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也获得了新的提升,相比一开始较少的教学经验,现在确实要更加全面,但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对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的建筑设计专业正在努力找到一种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其中包括理论、实践、案例等,多种教学元素融合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更好的环境。对新时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做详细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为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做有利参考。

[关    键   词]  新时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

整个建筑设计教育经历了很多坎坷,最早开始进行建筑设计教育的时候,基本都是由留学生回到国内进行创办并且发展,虽然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但不可否认确实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建筑设计专业要面临非常多的挑战,毕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那么改革就是唯一的方法,所以要结合当下的时代进行调整,丰富教学手段让建筑设计课程更加现代化,提高培养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内涵挖掘不够深

对新时期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来说,这是一门既重要又有内涵的课程,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内涵继续挖掘,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其实非常多,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泛,这也是为什么说建筑设计专业具有很深的内涵,比如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这些学习内容都是建筑设计,所以想要彻底掌握这门课程,就得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找到更多建筑设计专业的内涵知识。新时期的建筑设计专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每年相关部门都会针对性地组织竞赛来检验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出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只要教师带领学生对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深入发掘,就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

(二)没有对教材及时进行更新

教材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因为使用年限的原因,很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材都已经过时,新内容又没有及时进行补充,这样教学质量就会下降。对建筑设计课程来说,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知识量的关键,更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密切相关,尤其对那些刚刚接触到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是否容易理解,也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发生改变,所以想要给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教材内容必须及时进行更新,也要对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

(三)过于依赖网络计算机技术

新时期建筑设计课程有了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让教学更加便捷、全面,甚至拓展了建筑设计课程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以往的纸笔组合,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所以网络计算机技术对建筑设计专业有一定的教学优势,但过于依赖这种方式就会变成劣势。虽然计算机可以代替纸和笔,进行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工作,但它起到终究是辅助作用,并不能真正取代手绘,也没有办法取代设计者的思维,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另外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以及整体的建筑构造方式,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单纯地利用计算机反而会限制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非常得不偿失了,教师必须纠正学生这种错误的思想,应该鼓励学生树立以手绘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正确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

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整体架构

(一)建筑设计研讨课堂教学架构

任何一门课程在进行教学前都需要对课堂进行教学架构,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尤其是建筑设计课程,这种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学科,想要让学生掌握好课程内容,就要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实际。新时期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可以使用研讨式的教学进行架构,这种相对自由的教学方法是跟以往不同的,传统建筑设计教学模式中,教师无非就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教学,不停地给学生灌输课本内容,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取的知识有限,并且极易出现不理解的情况,这时候教师还需要进行一对一辅导,导致课时被大大缩减,所以教学效果会相对较差。

研讨式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促进了交流与学习,并且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这种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学生整合到一起,因为学习内容都是一致的,所以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另外,这种班级混合的学习方式会促进学生的互助性,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进行相互讨论,大大解决了教师忙于给学生辅导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建筑设计理论教学架构

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当中,最基础的就是理论知识教学,所以要对理论教学做一个大概的架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规范化,并且明确所有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对课程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题目设计,先由学生进行解答,最后再由教师做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到相应的知识点,尤其是在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一边让学生进行理解,一边又能让学生进行复习,是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学到的理论知识做个人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起到强化理论知识的效果。

(三)建筑设计实践教学架构

实践教学对于建筑设计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从学生进入专业之后,以及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没有太多进行设计实践的机会,其实对这种实践要求极高的专业,单是进行观察完全不够,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新时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要设置一些实践课程,题目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并且要求学生强调设计的深度、目标、技术、方案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正确地进行分析以及把握,对构造、材料方面也能做更详细的了解,充分得到实践的机会。另外,加强实践体验会让学生不再过于关注空间布局、形体关系等,而是更细致地去分析建构问题,所以实践对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意义尤为重要。

三、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以理论、实践为中心改变教学策略

想要培养学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师,就不能进行单一的教学策略,毕竟建筑设计师除了设计制图之外,还需要做好很多工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讲解。然后是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只有多进行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多一些建筑设计上的思考,甚至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有新的认识,毕竟实践中要比观察时要更为细微,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筑设计的内涵。另外,还有其他的教学策略,都可以应用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只有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更了解建筑艺术、建筑构造,以此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中,都由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然后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讲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一直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而且教师灌输的都是自己的设计思想,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多帮助,毕竟每个人的设计理念是不同的,最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好的培养。那么新时期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推荐一些设计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叙述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还可以给学生出一些题目,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这对学生的思路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创作等。

(三)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按部就班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这种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保持专注的状态、积极性等,所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由一位教师进行讲解,如果采用两位教师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么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尤其是在人数较多的课堂上,由一位教师主讲课程内容,另一位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教师分工明确,可以把课堂内容讲解得更为详细一些,也能节省时间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另外,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设置问答的方式,跟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都可以增强课堂气氛。

(四)开展建筑设计讲座加强课外指导

毕竟建筑设计课程是非常专业化的,所以很多学生出现没有理解、掌握知识内容的情况,也都是比较正常的,这时候教师开展一些专项讲座,针对课程中比较难以学习的关键点,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就会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在课程中存在很多建筑技术的问题,以及设计题目不是实际项目的情况,这种假设的情况虽然很常见,但对学生来讲,在进行设计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开展讲座为学生讲解,就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以此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总之,现如今国内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正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的过程,有了更加细微的思考,并且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中心,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关键点,学生也会通过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获得更多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专业课程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要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新的知识以及基础经验等,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元翰.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革新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2):193-195.

[2]潘毅,刘豪,林拥军,等.基于SC教学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2):101-108.

[3]王英俊.工程设计类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20,39(2):58-61.

[4]张慧,张超,杨谦,等.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河南建材,2020(2):113-114.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朱兵司

上一篇:再利用的建筑材料论文下一篇:建筑企业企业品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