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发展毕业论文

2022-05-01

我国证券市场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一系列论述,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2003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要重点发展资本市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发展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发展毕业论文 篇1: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有效监管多栖改革

姚刚是“60后”,名校毕业,海外留学背景,拥有国内外券商工作经验,使得他成为证监会里为数不多的“多栖改革派”,被业内称为“既懂证券、又懂期货”的全能型监管者。

自1993年起,姚刚先后担任了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主任,亲历了彼时期货市场兴衰起伏。1998年,他临危受命,执掌君安证券。1999年,国泰君安证券合并成立,参与整个合并重组过程的姚刚,出任国泰君安总裁、副董事长。而后,他带领这个刚刚合并不久的证券公司探索走上“稳定、规范和发展”之路。在国泰君安证券任职期间,他还从行业角度提出证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称“正确处理证券市场稳定、规范和发展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保护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也是证券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此前姚刚还提出了“有效监管”概念。他认为,监管是保证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依法监管、持续监管是实现“有效监管”的保证,可以改变市场的投机之风、造假之风,净化市场环境,有利于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避免市场大起大落。

2002年,姚刚再次受命回到证监会,担任证监会发行部主任,2008年2月任证监会副主席。迄今为止,经由这位监管者主抓的部门有期货、发行、基金,以及眼下正在被市场所热议的国际板。

截至2010年10月底,62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超3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为2.5万亿元,社保基金3151亿元,企业年金1067亿元,专户资产1124亿元。基金持股市值为1.89万亿元,占两市流通A股的10.61%,占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的53%。对比2003年,彼时国内已开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只有32家,已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共90只,基金净值1562亿元,仅占A股股票流通市值的13%。

在提到基金业发展时,姚刚曾提出,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改,为基金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进一步推动销售市场的专业化发展,调整专业销售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专业销售人员设立基金销售机构。

从长远来看,姚刚还称,基金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促进公司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及时总结完善基金产品分类审批制度,择机推出成熟产品标准化的格式合同,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研究探索基金产品的注册手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愿景亦在证监会“十二五”资本市场征求意见稿中已有所延续。有关降低公募基金管理费率、放宽基金公司股东资格、阳光私募的合法化等焦点问题均被纳入规划中。

姚刚还曾公开表示,“如果基金公司不能在规范运作、诚信经营方面下苦功,持有人利益的保护就是一句空话。”

严打样本集中披露于2011年。有关韩刚、许春茂等前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违法违规行为先后经由证监会调查取证、公安机关立案、并受到相关刑事裁决。证监会发布的最新监管动态信息显示,11月底,李旭利“老鼠仓”事件调查取证完毕,目前正等待开庭审理。

作者:李欣

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发展毕业论文 篇2:

2003年证券市场展望

我国证券市场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一系列论述,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3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要重点发展资本市场。让更多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巩固和发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果。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提高证券市场的贡献度。在确保二级市场投资者及市场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谨慎稳妥地尝试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影响证券市场的主要因素

宏观经济形势

2003年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2002年以来,受加入世贸组织及有关促进出口措施的影响,使我国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了出人预料的快速增长。2003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积极效应将会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也会继续加快,我们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外贸易及吸引外资将保持并加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业绩开始回升,国民经济新的景气周期出现苗头。但是,宏观经济发展仍有诸多不利因素,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通货紧缩压力仍存,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大学生面临毕业加大了就业压力,经过8次下调后利率几乎没有了下调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连续运用,其有效性在减弱,由内生性变量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

2002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纷纷伸出有形之手干预经济,竭力扭转经济颓势,在艰难中度过。虽然还存在有许多不定因素,但是从2002年下半年形势看,美国经济有复苏迹象,如不出现大的动荡,2003年美国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世界经济总体2002年将增长2.8%,2003年的增幅将为3.7%,其中,美国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2.2%,2003年将为2.6%;欧元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1.1%,2003年将为2.5%,日本经济2002年的增长为-0.5%,2003年将增长1.1%。亚行发布的《2002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中预测,200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将从2001年的3.7%上升到4.8%,而2003年将大于5.7%。我们认为,以上预测过于乐观,但是从总体上看,2003年世界经济及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将好于2002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利于2003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总的来看,我们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不低于2002年的8%。

重大事件分析

关于国有股减持。由于我们在国有股减持政策选择上的屡屡失败,使我国的股票市场屡屡遭受磨难,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也屡屡受到伤害,一次次充满希望的企盼迎来的却是一次比一次更甚的失望。从暂时停止到完全停止,终于使国有股减持走入死胡同。国有股减持问题已经是阻碍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了,国有股不流通的弊病显而易见,并且越迟解决,解决的难度越大,积累的问题越多。但是应该看到,2002年,管理层更加注意把握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在政策出台的时候更加注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大的震荡现象的发生。我们预计,在2003年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探索将会继续,汲取以前失败的教训,把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排除国有股减持有突破的可能。这一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市场走向。

统一指数将推出,指数期货酝酿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2年10月14日透露,由其开发设计的全国统一指数已于2002年初开始内部试运行,显然是在为2003年正式推出提供经验总结。同时2002年7月1日开始发布的上证180指数及2003年1月1日开始发布的深证100指数,也为2003年统一指数的推出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统一指数的推出将为指数期货的出台创造条件。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客观要求有相应的避险机制。股指期货可以为大资金运作提供避险途径,推出股指期货大的方向是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会为市场带来新的风险,推出股指期货尚需审慎研究,衡量利弊、充分酝酿之后,才能决定推出。预计2003年内推出的可能性不大。

创业板2003年是否推出存有变数。从2000年初证监会提出推出创业板(当时叫高新技术板)至今已有3年,为了全力以赴准备推出创业板的有关事宜,深交所也已有两年多没有新股发行上市了,可创业板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究其原因,关键不在技术问题,而在于,一是国际上二板市场表现甚差,惟恐我们重蹈覆辙;二是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投资风险要大,担心风险控制问题能否解决好;三是主板市场的监管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恐无暇顾及创业板市场。以上问题如能逐步解决,创业板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创业板何时推出主要看管理层决策时如何选择,从目前情况看2003年几乎不会推出。

上市公司业绩

2002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水平回升已成定局,2003年市场的整体环境将好于2002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望继续提高。其中汽车、计算机设备、港口、建筑机械、银行等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提升可能较快,而通信设备、制糖、电力设备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则不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

资金供求形势

2003年的证券市场将呈现双向扩容态势,一方面,市场机构投资者力量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股票一级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债券发行市场进一步发展。综合分析,2003年资金供应的增加将超过资金需求的增加,股票市场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资金供应

国内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仍将保持快速扩容;券商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发行上市与发行债券将成为融资新渠道;保险资金间接入市规模继续扩大,直接入市的可能性增大;社保基金入市进程加快;私募基金也将逐步走向规范。

外资的进入。2002年实现了合资基金、合资证券公司、QFII在制度上的确立,实现了外资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性突破,而实际大量的进入将从2003年开始,对市场的实际推动作用也会在2003年开始显现。

资金回流。在股票市场低迷时期逐渐退出市场的资金,将会随着市场底部的确立,逐步返回到股市,只要股市开始转暖,重现财富效应,就会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进入股市。这部分资金不可小视,有机构资金(包括企业、各种基金等)、民间游资(如私募基金等)以及居民储蓄资金,很可能是决定2003年二级市场涨升高度的主要力量。

其他政策性因素。2003年政策因素仍会继续向好,如在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资金良性互动机制方面(包括股票质押贷款的范围扩大)等都有可能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

资金需求

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

新股首发。多家金融类企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正等待着在2003年发行上市,其他大型国企、民营企业等也将会发行上市,A股市场扩容压力依旧存在,随着二级市场的逐步向好,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发行家数及筹资规模将比2002年有所增加。决定股票扩容速度和节奏的主要因素,仍将视二级市场状况而定,管理层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扩容速度和节奏进行有形和无形的控制。

增发、配股。由于增发门槛的提高,股票增发将大幅减少,但是,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仍然会首选增发进行融资,其他上市公司则会转而采用配股、可转债等其他方式融资。2003年增发融资额会在100亿元左右,配股家数及融资额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由于有条件限制,融资额仅能在80亿元左右。

国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债券稳步发展

国债发行。鉴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偿还旧债的需要,2003年的国债发行规模不会低于2002年的6000亿元水平,但是,应该看到国债购买资金主要是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的资金,因为这些资金与股市资金关联度不高,而较少分流股票市场资金。

企业债券发行。可转债作为上市公司新的融资方式,已经逐渐为投资者及上市公司所接受,并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预计2003年通过这一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会接近20家,融资额在200亿元左右。由于股票市场融资渠道受到限制,2003年还会有大型企业选择发行普通企业债券融资,估计发行额在200多亿元。

监管及制度

放松管制

在2002年末前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曾表示,“证监会作为证券市场监管者的定位,是当好‘裁判员’,在一般情况下,要坚持‘不偏向、不下场’。中国证监会在与时俱进,考虑逐步向负向清单转变,给市场机构和自律性组织更多的空间。如果市场在某些方面能比政府做得更好,就应交给市场去做。”这表明证监会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收缩部分职能,推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成长和成熟。《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证监会取消了32项行政审批。近期还将研究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主要是集中有限的资源搞好监管,加强监管。

加强法制

修改《证券法》。《证券法》是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经过3年多的实践检验,暴露出了一些制定时存在的缺陷以及新形势下时效性不够的问题,比如存在着限制性和禁止性条款比较多、某些条款不够明确等问题。有必要对其作出较为全面的修改,修改中应弥补某些内容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同时根据需要补充必要的内容。证券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要求加快对《证券法》修改的步伐。《证券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中国证监会已就有关修改内容开始征求券商的意见。预计2003年,最迟于2004年将可能完成对《证券法》的修改。

适时出台《证券投资基金法》。从199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成立,至今已历经3年之久,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也历经3年的修改,已于2002年8月23日首次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初审。顺利的话,《证券投资基金法》将会在2003年出台。近几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不论是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还是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运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金业发展的根本大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及时出台,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基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进程,进而促进整个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

股票质押贷款有可能扩大范围

为增加股市资金供应,活跃股票市场,分流储蓄存款,对股票质押贷款在加以规范的基础上,扩大贷款对象范围,为每位投资者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2003年管理层很可能会推出这一措施。

调整印花税

我国现行股票交易印花税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仅税率偏高,而且实行买卖双向征收,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更显得交易成本过高。年内存在调整的可能。投资者信心

投资者的信心是股票市场生命力之所在,一旦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就意味着市场生命力的衰竭,只有让投资者重树信心,才可能恢复市场活力。

以2001年6月12日公布的国有股存量发行为导火索,中国股票市场就一路下跌,尽管管理层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意在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股市却并没有如愿转好。进入2002年,市场人气愈加涣散,尽管停止国有股减持曾出现过短暂的“6.24行情”,但是,随即股市再度陷入漫漫跌途,一时间券商门前车马稀,伤痕累累的投资者,因对市场失去信心而麻木,以致于股票市场对管理层的利好消息无动于衷。股市的长期下跌,自营业务及委托理财业务的巨额亏损,相当部分券商面临生存威胁,资金链条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的市场已经并将继续因错误的决策付出深重的代价,正是由于错误的决策才使得国有股减持走入死胡同而前功尽弃,使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遭受到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和重树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大难之后的投资者需要休养生息。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任何试图以牺牲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所谓改革都难以成功。现在是我们认真反思目前资本市场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缺陷的时候了。

市场展望

一级市场展望

2003年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随着市场的逐渐转暖,A股发行筹资额将超过2002年达到1000亿元,并继续有“航母”式公司发行上市,继续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类企业发行上市。除中信证券赶在2002年末发行外,2003年广发证券以及国泰君安、国通证券等证券公司有可能实现A股发行与上市。在沪、深两个股市的上市公司中,保险公司还是空白,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保险公司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带来严峻的挑战。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上市,以增强其综合实力,是迎接这一挑战的战略举措。2003年中国股市上将出现首家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同时华夏银行实现发行上市的愿望应在意料之中。

作业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之一,外商投资企业A股发行与上市问题,经过两年的制度准备,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2003年将会有外企公开发行A股并成为上市公司。2001年1月14日中国证监会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对外商投资企业A股发行与上市给予国民待遇,2002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7号——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是外企A股发行可操作性很强的规则,至此,有关外企发行上市的政策制度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2003年将有外企登陆中国A股市场。

另外,其他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发行上市也都会为证券市场增加新鲜血液。国债发行仍将维持在2002年的6000亿元规模以上,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继续在艰难中前行,不过,二级市场行情一旦转好,基金净值将会有可观升幅,进而会推动新基金的发行。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虽然也会有所增长,但发行的绝对数额不会很大。

二级市场展望

大盘走势。考虑到政策、市场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2003年大盘整体走势将好于2002年,表现为市场价格重心上移,从幅度上表现为跌少涨多,个别时间大盘会因外界因素剧变而出现震荡,随着市场的转暖,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将会重新开始显现,上证指数极有可能超过2002年的高点1748点,3月份以后大盘很可能出现一次较大的上涨机会。

2003年初,承接2002年底大盘走势继续探底筑底,在这一阶段期间,应不会跌破1300点,这一点位如果被跌破,应视为空头陷井,是难得的底部买进机会。由于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公布,业绩会普遍好于预期,国民经济的良好表现会在股市上有所反映。加上2002年的诸多政策性利好对大盘的影响经过相应的时滞后,也将开始发挥推动作用,大盘在年初探明底部后,将转而开始向上,走出一波较大的上扬行情,形成当年的第一个高点,时间应该在6月份前后,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小幅向下整理,有可能会再次向上并形成年内高点,之后大盘则主要是以调整蓄势为主,大盘回荡幅度不会很大,全年收盘应在1600点左右。应该说明的是,国有股减持问题仍将左右大盘走势,不排除新的减持方案,会使大盘出现技术性除权缺口。

板块热点。2003年随着市场的转暖,市场会出现活跃的热点板块,这些热点将在不同时期对大盘的涨升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1.资产重组板块、外资购并板块

资产重组是股市永恒的主题。有实质性重组题材的股票将继续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其中的代表性公司如“湖北金环”、“白云山”,另外个别ST股,如:“ST甬富邦”、“ST永久”会由于重组所带来的公司基本面的根本改变,将在市场上有上佳表现。

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度的提高,《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为外资进入非流通市场和流通市场提供了途径。2003年外资的加入,将会使中国股市上的并购规模跃上新的台阶,外资并购的序幕将真正拉开,大规模的超级并购案例将会陆续出现,为市场带来耀眼的亮点,为我国股市注入丰富的题材。外资并购板块将由零星个股炒作逐步发展成为集团板块式轮动的主流市场热点。其中航空、旅游、港口、汽车、金融、商业、家电制造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机会较大,金融类和汽车类很可能会成为外资并购题材的领头板块。“深发展”、“浦发银行”、“江铃汽车”、“长安汽车”能否因为外资并购而出现业绩上的飞跃,我们将拭目以待。

2.QFII板块

QFII规则的正式实施,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成为现实。尽管由于进入条件的限制,外资短期还难以大规模进入,但是QFII能够带来成熟市场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QFII对市场的无形影响大于有形影响,国内投资者会更重视基本面分析,选择业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QFII会选择具有自然垄断优势行业(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资源性行业(油、气田、煤矿、旅游、电力以及金融、航空、汽车、高速公路)、以及金融、航空、汽车、纺织、制造业中的业绩优良稳定、流动性好的股票进行投资。

3.世博概念(上海本地板块)

上海申博的成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离大会举行还有7年多的时间,随着准备工作的展开投资的启动,对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的推动作用将在今后逐步显现,将带动上海本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上市公司也将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由此所形成的世博板块也会在较长时期影响沪市运行,这一板块将包括上海本地的房地产、城建、机场港口、交通运输、旅游业、商业类上市公司股票。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有“上海港机”、“陆家嘴”和“爱使股份”等。

4.大盘蓝筹股板块

由于公司质地优良以及市场投资者结构、理念的逐渐变化,大盘蓝筹股板块的市场定位在2003年将会得到明显提升。首先,大盘蓝筹股业债优良、经营稳定、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往往是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另外,因为流通盘大,市场投机价值小,加上以往市场主力更注重短期获利机会,大盘蓝筹股板块长期以来受到市场冷落较多,市场价格普遍偏低。随着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增加,外资的进入,市场理念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大盘蓝筹股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将会获得市场的认同。银行类上市公司作为大盘蓝筹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格外关注。

5.超跌低价板块

股票市场大幅下调,使包括机构在内的大多数投资者大幅亏损。市场在经历长时间、大幅度的调整之后,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开始显现,同时在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好转的情况下,市场投资机会相应增加,而一旦大盘企稳,跌幅较深、价格较低的超跌低价股必将率先发起报复性反弹。我们预计在2003年的市场中,象“中关村”、“东方钽业”这样的具有高科技概念的超跌类股票会有较大市场机会。

6.次新股板块

2002年下半年由于新股上市定位普遍过高,加上大盘呈持续下跌,次新股板块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弱势特征,很多个股上市之初即出现最高价,之后便一路走低,股价较上市之初股价有很大跌幅。该板块的投资价值开始显露,这些次新股普遍质地较好,其中不少股票流通盘较小、业绩优良。根据以上分析,这一板块很有可能形成热点板块。

重点行业

1.银行业。2003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仍会较快增长,低利率将进一步刺激贷款需求的增加。银行业资产业务中消费信贷、私人业务,中国业务发展较快,形成银行的利润增长点,目前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对银行业的实际冲击远小于预期,对内资商业银行前景仍可持乐观预期。

2.信托业将迈入新的发展时期。继2001年10月《信托法》正式实施后,中国人民银行又于2002年6月颁布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随着有关法律规章的出台,已经在制度上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起始于1998年的信托业近3年的整顿基本结束,剩下的60家信托公司,在2002年纷纷展开业务,它预示着我国信托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证券业重组在所难免。证券业在2002年遭遇了中国股票市场有始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一券商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受到市场持续低迷和佣金下调的双重打击,经纪业务大幅缩水;二承销业务风险也与日俱增,配股增发业务出现了巨额包销风险;三对券商打击最大的业务来自于自营和委托理财。随着行情的好转,券商难过的日子将会有所缓解,但券商格局的改变正在并将继续演绎,市场资源将向成本低、效率高的券商转移和集聚,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将发挥作用,券商大整合在所难免。

4.保险业。保险公司的上市将实现零的突破,一方面填补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上市会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活力。

5.港口行业。加入世贸组织惠及对外贸易的作用,使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有关的港口行业盈利机会进一步增加。预计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港口业2003年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6.汽车行业。在轿车以及重型货车需求激增的推动下,2003年将继续保持国内汽车行业产销两旺的增长态势。因此汽车行业相关上市公司2002年及2003年的业绩增长前景将值得看好,加之外资并购题材,这一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将有望成为热点。

7.基础建设行业。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继续为基础建设行业及相关产业提供市场空间。这类上市公司业绩会有不俗表现。

B股、债券、基金市场展望

B股市场。B股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下跌,股票的绝对价格已经较低,开始具有了一定的投资价值,2003年B股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从过去的走势看B股市场基本是跟随A股市场涨跌,但其涨跌幅度要低于A股市场,在2003年里也将继续随A股市场波动。B股与A股市场的隔绝状况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从长远看A、B股市场统一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涉及问题很多,从市场稳定的角度考虑,短期内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国债市场。我国的国债市场存在着市场不统一、规模小、流动性差的问题,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市场流动性将是国债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预计2003年国债发行量将不会低于2002年的6000亿元。

企业债券市场。长期以来我们一提及资本市场往往只想到股票市场,而作为企业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不管是从规模还是品种看,企业债券市场在我国远未发育起来,尤其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股票市场而言,公司债券市场需要有大发展。如果修改后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件》出台,将会给企业债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债券发行和市场交易规模都将成倍增长,市场活跃程度将大大提高。企业债券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既有融资需要却又难以直接上市融资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基金市场。封闭式基金目前处于历史低谷。由于大盘的持续走低,54只封闭式基金全部大幅折价交易,今后大盘的走势将决定着基金净值的变化,进而影响基金的市场价格。随着大盘2003年的转暖,基金净值及市场价格都会有所提高。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市场运作以及QFII进入市场,会为基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社保基金,尤其是保险资金入市规模的扩大也会给市场带来机会。2002年开放式基金发行虽然从发行家数及首发总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上年,但发行中也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发规模从2001年9月华安创新的50亿份,到2002年10月宝盈鸿利收益基金的14.46亿份;2001年发行的南方稳健发行时间只有7天,而2002年发行的一些基金发行时间达30天左右。2003年开放式基金发行将会继续在困难中前进,只要是市场允许还会有更多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发行开放式基金。随着开放式基金注册登记(TA)系统的启用,基金销售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外资的逐步进入,开放式基金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永森 江 宇

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发展毕业论文 篇3:

心理学倾听技术对券商托管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老套单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在吸引、凝聚员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弱。对于人才层次高、工作压力大、流动速度快的金融业券商行业来说,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寻找新的方向和突破口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对于券商的资产托管部门,由于其特殊性,更适合运用心理学倾听技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用好倾听技术会大大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中和员工的沟通融洽度。

关键词:券商托管部;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心理学中的倾听技术

文献标志码:A

Key words:securities dealers custody depar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using listening skills in psychology

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熟练运用心理学的倾听技术可以为券商托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券商的托管业务部门,相对于其他业务部门,由于业务的特殊性,使得該部门正式员工与外包员工数量都非常多,管理难度比较大,在这样的部门,运用好心理咨询中的倾听技术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1 券商行业员工的特点

1.1 普遍年轻化

笔者所在的券商,员工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人生态度积极向上,自我要求比较高,且学历都比较高,毕业的学校都是“985”“211”等相对比较好的学校,而且越来越年轻,如何管理好这些年轻人,对券商人力资源员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学习需求高

由于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行业新业务、新产品更替速度较快,所以券商行业的年轻员工热衷于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学习,为未来发展做准备,例如考取CFA、CPA、CCIE、FRM、TOFEL、GRE、法律职业等含金量很高的证书。以笔者所在的部门为例,拥有此类证书的人员占比为25%左右,这也给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培训管理抛来新的研究课题。

1.3 工作压力大

证券行业的青年员工普遍体现出年轻化、学历高的特点,刚开始实际承担的工作相对基础,使得一些员工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强烈体现出自我实现意愿与现实处境的冲突。面对激烈紧张的工作节奏,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面对社会和企业特定的环境,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如果其负面情绪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疏解、宣泄,就会对其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有较大影响,这也给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流动性比较高

近些年,券商各项业务衍生出的相关工作机会较多,同时年轻员工的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导致券商人才的总体高流动性。大型券商相对来说,流动性比中小券商好一些,但留住核心骨干员工这个课题,也是许多大型券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2 券商资产托管业务部门人员情况概述

2.1 券商资产托管业务情况简介

虽然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投资基金法》首次明确了私募机构的合法地位,但直至2014年2月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与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的配套施行,才标志着私募机构作为合法资产管理机构的真正落地。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又出台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加强对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的规范管理。法律地位的真正落实和监管配套的实施,标志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元年的开启。

鉴于私募平台相对宽松的监管要求,灵活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我国证券投资者结构去散户化的演变趋势,伴随着国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多元化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日益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私募机构合法化效应的逐渐显现,尤其是《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的疏堵结合,民间私募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交登记申请并取得合法资格,走向规范化,成了近几年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一大现象。

2020年12月2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新版《私募基金备案须知》(下称“新备案须知”),新备案须知在2018年1月12日版备案须知的基础上,丰富细化为三十九项,进一步明晰私募基金的外延边界、重申合格投资者要求、明确募集完毕概念、细化投资运作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型基金提出差异化的备案要求。新备案须知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有弹性地提出了自律监管要求。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最系统的规定,“第一次告诉行业私募基金应该长什么样”。

2.2 券商托管部的特点

券商行业的资产托管部除具备前述的券商行业的基本特点外,还有该业务部门的独特性。

券商资产托管业务相比银行机构而言,起步比较晚,主要工作职责为根据监管政策和公司管理要求,健全、规范和优化资产托管业务和机构运营外包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资产托管服务和估值核算、資金清算、份额登记等中后台运营外包服务,并推动业务达成经营目标,主要客户为私募基金。相比客户群体多为公募基金的银行机构托管部,券商的资产托管部所面对的客户需求更为多元化、个性化。

由于券商的托管部起步较晚, 作为券商行业的新设部门,几乎无此相关岗位的人员沉淀,人力持续吃紧,团队成员加班加点,一直处于较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随着托管和外包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估值、清算等系统并不能以系统的方式批量处理客户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不停地根据业务量增加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就导致了券商的资产托管和基金外包业务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业务规模和运营能力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恰逢近几年私募大发展,现在各大券商托管部人员数量基本都远远超出其他券商业务部门,托管部正式员工多为200人左右规模,并配以一比一左右的外包人员。笔者所在的托管部,自成立之日起,短短六年,已经做到了万亿以上的托管规模。正式员工近180人,外包员工也有近200人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公司。加上加班比较多,但员工收入在券商各个部门里面,并不具有优势。

面对市场竞争,在忙碌的工作节奏和压力下,如何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凝聚力工作如何开展?员工的培训培养、职业体系发展如何构建?面对许多其他高薪的诱惑如何稳定军心、降低离职率?这些都是券商托管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

3 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倾听技术

3.1 心理学中倾听技术的涵义

倾听是指听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表达者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对你的讲述,我能够理解和充分接纳。

倾听技术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技术,意味着倾听者要接收陈述者所讲述的所有信息,不能只仅仅用耳朵去听,在倾听中要获取重要的信息并获取倾诉者的信任。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的倾听障碍包括六种:不充分倾听、批判性倾听、选择性倾听、彩排性倾听、同情性倾听。在倾听过程中的用心不专、急于发言、打断对方、厌倦或消极的身体语言等都会使倾听效果大打折扣。

3.2 有效倾听的概念

有效倾听是指在对话中,把感观、感情和智力的输入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与感情过程。换成通俗的讲法,“听着”的不仅是耳朵,还应有眼睛、脑和心。

需要沟通的时候,进行有效倾听,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即同理心地去听,即不但要听懂沟通对象通过言语、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沟通对象在交谈中所省略的、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3.3 运用心理学技术实现有效倾听

心理学中倾听的技巧包括保持目光接触、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复述、避免打断说话者、自觉转换听者与说者的角色等。

有效倾听的重要性包括可获取重要的信息、可掩盖自身弱点、善听才能善言、能激发对方谈话欲、能发现说服对方的关键、可使你获得信任等。

4 运用倾听技术对券商托管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4.1 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内容

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相关人力资源制度制定、定岗定编管理与招聘以及骨干等组织管理、薪酬福利、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与企业文化管理等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都是和员工利益息息相关的,且都和沟通密切相关,而做好倾听是开展和员工有效沟通的基础。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相对于其他的管理,一直都和员工有些距离,员工在人力资源关系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如果在工作中让员工清楚地感受到被注意、被倾听、被接纳,对顺利开展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4.2 倾听技术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可能需求部位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够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一致,这个时候,如果能尽可能地消除干扰,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并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整体沟通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更快地达成一致。

在人力资源相关制度制定时,如果可以倾听来自员工的声音,发现并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地把员工的需求和公司战略相结合,这样的制度也更容易被公司、被员工两个层面都接受,更容易落地执行。

定岗定编管理与招聘以及骨干等组织管理、薪酬福利、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与企业文化管理等内容更是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需要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3 有效倾听是人力资源工作顺畅、高效沟通的基础

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很多的沟通环节。有效倾听可以提升员工管理的顺畅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积极正向的员工关系,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忠诚度,提升绩效,减少旷工、纠纷的发生。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券商托管部人员众多,正式员工、外包员工数量都很多,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想法,我们所采用的方式就是积极沟通,在沟通中用有效倾听的方法。因为有时很多员工可能是很多方面的原因积压在一个点上,出现情绪不稳、郁闷不知如何倾诉、困难不知道从什么方向去解决等,所有这些不良情绪的堆积,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

4.4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倾听尝试

在开展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逐步感受到了有效倾听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强有力的支持。

自2015年開始,有券商托管部尝试推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领导层、各团队管理人员采用有效倾听的方式进行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在地点的选择上,少选择领导办公室、会议室等相对有压迫感的地点,选择办公区比较开阔的茶水间接待区或者办公楼下的沙发座椅等相对轻松的环境,尽量选择相对轻松的时间,减轻员工与领导或团队负责人交流沟通的压力。

第二,用开放式问题鼓励员工先开口去讲述,让员工充分表达,非必要时不打断员工的讲述,即除非出现需要回应员工或有不理解的地方,在员工陈述中间暂停时进行插话沟通,否则不打断员工陈述,让员工感受到被充分接纳。

第三,在肢体动作上,面对员工陈述时,领导或团队负责人采用自然的微笑,不交叉双臂抱胸,手不放在脸上,身体稍微前倾,和来访者坐的位置成45度角,常常看一下对方的眼睛,随着对方讲述点头回应。

第四,在员工讲述过程中,第一时间听取并掌握陈述的关键词,快速梳理对方表述中的困惑、疑虑、困难等内容,第一时间进行归纳并反馈给员工,是否正确理解了他陈述的内容,让员工感受到被充分聆听。

第五,适当加入一些共情,在反馈总结归纳员工陈述的时候,加入对方所说过的关键内容,对方就可以感觉到你对他所说的话很感兴趣或者很关心,从而愿意倾诉更多内容。

第六,找出员工陈述的重点。通过有效倾听,容易找出对方话中的重点,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面,这样才比较容易从对方的陈述中全面了解问题,可以清楚地知道,对方是需要寻求帮助,还是仅仅需要有人听他倾诉。

第七,根据员工需求做出应对。如果员工需要帮助,则根据前面梳理出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方式和员工进行探讨,并表示愿意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如果员工仅仅是需要倾诉而已,则前面的有效倾听、理解、共情、接纳、支持等就足以达到为员工排忧解难、减少心理痛苦的目的。同情、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治疗方法。

4.5 笔者所在部门进行的有效倾听尝试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开头提到了员工流动性的问题,金融行业离职率一直比较高,券商行业更是连续几年保持较高的离职率。近几年,大型券商行业的年度离职率基本都在10%~15%,中小型券商的离职率很多都高达20%~30%。

笔者所在的托管部,人员密集度很高,但收入待遇各方面在券商里面并不具备优势。自从采用了有效倾听技术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在5年中除平时的加班率较高以外,该部门员工还经历了两次加班时间特别长、压力特别大、绩效还比较少的情况。由于该部门较早采用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用有效倾听方式提升部门沟通效能的工作方法,大大提升了部门凝聚力、员工对部门的认可度和归属感,该部门离职率连续5年均保持在5%以内的较低水平。

笔者认为,券商托管业务特点特别适合运用心理学倾听技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此类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应该看到倾听技术对开展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应该改变过去以管理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模式。采用有效倾听可以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沟通顺畅度,可以大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提升员工满意度,降低离职率,也更加适应新形势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傅安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黎明珠

上一篇:教育价值观理论再认识分析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