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正在不断进步,呈现出了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对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力工程来讲,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在电力工程参建各方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1:

电力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但对企业信用的关心程度仍有所欠缺。文章简要结合电力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归纳针对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引言

近些年我随着国电力经济运行得到健康发展,在新时期进一步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制度管理与不断创新技术体系,进而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电力施工管理企业的发展。

1电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概述

电力企业信用体系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力企业建设和完善信用体系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企业的信用就是企业的“身份证”,公司在参与招投标、申请政策补贴等都需要用到企业信用作为参考;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是直接与筹资成本的高低挂钩,公司的信用良好则信用等级高;企业信用等级是企业可靠的“通行证”,信用评级为投标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信用评级为招标单位防范潜在的合作风险。信用评级能够让招标单位避开雷区,有效解决了由于信用不对称造成的商业欺诈、制造售假等问题。此外,建设电力企业信用体系符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要求。我国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无论是为人还是为事都要以守信为道德底线。

电力施工企业应对照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数据和成本信息控制工程造价,做出明智的决策,获取利润,并就工程造价控制做出科学决策。因此,电气和工程项目施工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2电力施工企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2.1企业重视度不够 认识存在误区

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等,我国计划经向市场经济逐渐转变过程中存在诸多遗留问题。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问题,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活动自由自配度非常高。一些企业受到经济利益驱使,将采取消耗自身信用获得短期经济利益,如工程建设材料供应商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产品以次充好等现场。

2.2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条件不足

我国电力行业现行统一企业信用档案平台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开发建设的“信用电力”网站及相关信息系统。企业信用意识暂时没有渗到广大基层员工思想中,说明信用教育还没有完善,信息化进程发展较迟缓。

2.3电力企业信用管理谁有待提高

现阶段,多数电力企业并未设置针对信用体系建设的专业部门和管理人员,有的岗位职能不明确、业务不集中。企业对国家统一标准和信用等级评分体系落实得不到位。管理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电力企业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措施,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做出合理规划和专业指导。

2.4信用监管不足,执法力度不強

,社会中个人出现严重的失信情况就会在载入征信“黑名单”系统,因此人们对个人征信的重视情况远高于企业对信息体系的重视。而企业失信除了会记录在“信用电力”系统的黑名单中,并没有与其他社会重要机构诚信联合制约,对失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的影响力不大。电力建设行业缺少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有关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的恶劣事件时有发生。

3电力施工企业信用体系发展对策

3.1深化电力施工企业信用认知,加强推广

建立电力施工企业信用体系,根本途径是要打牢思想根基,深化企业和员工对信用的认知。电力施工企业建立优良的信用体系,要规范企业中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信用行为,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通过诚信的行为促进企业信用价值提升。通过学习和总结正面典型,激励企业及员工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有针对性的将诚信相关的案例制成视频或可读性较高的文案,有利于在员工之间互相传播。此外,展开信用知识培训、信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员工在耳濡目染中逐渐规范信用行为,树立守信企业品牌。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科学战略助推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加强经营能力,应该在用电市场需求、企业资源管理和经营效率提升上找准着力点,把握企业的发展规模,根据宏观经济形式变化和用电市场不断增长的趋势,针对不同专业管理工作、企业发展阶段特点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规划,制定对应的投资建设方案和项目实施计划,从而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注重人才培养,以人才推进电力施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如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思想道德、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3统一规范,强化信用体系管理

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需要有完善的基础制度提供保障。整合与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应该明确企业的责任机构和工作职责,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保障体系。涉及到信用行为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建立客户满意副评价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制度督促和约束企业的信用行为。加强企业基础信用体系管理工作,企业本身要自律,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信用能力,以合理的管理带动信用体系等各方面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还要健全信用系统,扩大征信渠道,规范信用评价工作。

3.4健全的信用评价信息化平台辅助

3.4.1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完善“一企一档”

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记录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并依据信用评价办法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诚信档案,丰富“一企一档”信息。

3.4.2搭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指标动态管理

将评价指标和计算逻辑通过计算机语言进行结构化设计,并能够对指标进行动态管理,包括版本管理、留痕管理等。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性。

3.4.3建立信用信息实时自动公开共享机制

将企业信用评价信息通过互联网利用门户网站或移动手机端向社会公众公开公示,并接受公众监督和反馈 ;通过数据接口或数据库对接等手段跟有关部门、机构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的高复用。

4结语

总之,我国电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仍在探索阶段,面对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市场上多重风险,信用体系对企业的评价参考价值越来越重要。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契合性和一致性。经过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需要从个人、企业、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海星.浅谈信用体系建设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技术开发[J].2019(38):126-128.

[2]李菊茹,蔡李荣,党军宏,王云辉,李保江.浅谈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建设[J].大众用电,2017(S2):42-46.

[3]王舒层,杜德添.电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途径探索.中国电力企业管理[J].2020(01):52-53.

[4]陈明.电力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5):135-138.

[5]赵风云.推进信用建设 打造“信用电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12):11-13.

作者:杨艳艳

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2:

电力工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正在不断进步,呈现出了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对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力工程来讲,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在电力工程参建各方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电力工程中,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并且因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致使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策略

引言

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管理及综合成效要求越来越高,从传统重视现场管理与安全质量,逐步拓展到智能高效、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等多方位管理。电力工程建设复杂性高,从施工现场条件、社会环境及政策等干扰,到内部协调管理等众多因素,对电力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电力工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

1.1原材料质量管理

原材料质量是电力工程质量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要做好材料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在选择材料时,要摆脱“价格越高质量越好”的误区,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作为材料选用的主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尽量选择适合性价比较高、适合电力工程实际情况的原材料。其次要在材料实际投入使用之前,在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进行最终确认,保证该项材料切实符合电力建设工程的各项要求,能够实际发挥出作用。还有重点注意施工材料的妥善保存。电力过程施工周期过长,如果材料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很可能会导致材料受损,最终影响原材料质量,例如如果在阴雨天气将容易受潮的施工材料放置在室外,就容易导致该材料在后续无法正常投入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

1.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单位工程技术部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技术管理工作:首先,标准贯彻和实施。应全面落实施工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技术交底和技术管理标准。其次,施工技术交底。输电线正式施工之前,项目部门技术部门进行组织完成技术交底。依托交底工作,促使作业人员掌握施工特征及规律,明确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和关键技术,为后续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保证施工有序实施奠定基础。技术交底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内容、工程特征,施工过程中具体方法、顺序和质量标准;对各分项工程设计意图进行阐述说明;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施工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输电线施工过程中关键及特殊部位控制要求;原材料实际选型、规則及质量要求;季节施工措施及特殊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最后,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核心目标在于,以合同文件为导向,工程质量体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等方面,对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需成立专业小组专项解决施工中技术瓶颈,保证施工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进场应把号质量关,施工中由于技术管理缺失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均需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

1.3竣工验收的标准化管理

竣工验收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最终环节,同样是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工作环节,监理单位应科学把控验收的流程及重点,严格按照工程的验收标准和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应分段、分层次地进行工程的验收。如对于配电设备、线路架设的验收,需要实施专业的通电测试,据此检测设备及线路的内部是否存在隐患问题,以免在使用期间发生故障。针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求建设单位及时整改,通过更换设备、调整线路结构等使电力工程在整体上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保证配电网与配电线路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为区域人民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

2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2.1建立一个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方便电力企业风险管理。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可使供电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更加趋于完善,使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更加符合实际。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及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上级,从而使其能及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源头上避免安全监理风险的产生,从而使风险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构建一套丰富的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是解决供电企业安全监理风险的关键。

2.2增强电网技术设施的投入,持续增强技术监督以及安全管控

为了有效防止由于电力设施短缺以及自然因素造成的电网事故,可以投入更高新以及科学的电力设施进行应用;通过计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一步增强对继电保护设施的管控,进一步维护好继电保护设施的日常工作,通过严密组织的检查工作,进一步增强对继电技术的管控与监督;有关电力部门需要对继电保护设施以及电力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测与检查,通过最终的检测结果与设施技术标准的对比进一步判断装置以及设施是否可以继续进行应用,需要特别重视地为将主变、母差以及线路保护等重点维修的检查工作进一步做好,要充分满足质量合格的有关标准;对于二次回路需要重点进行管控;进一步增强新技术以及新设施的培训,持续提升电力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准以及专业素养,重视安全操作制度规章的教育,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电力事故的状况出现。

2.3基于电力安全监察落实安全责任

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要落实到电力生产运行的每个环节,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实践的实效性和全面性。在强化安全监察的过程中,应对监察责任进行明确,避免安全生产相关人员相互推诿。安全监察要从外在监督检查与内在监督检查的角度综合考虑,外在监督就是电力企业组织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队伍,深入到电力生产第一线去检查各项工作的情况,并将安全生产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汇报。外在安全监督是强制性的,这种监督的执行可以与责任明确进行结合。通过将生产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可以避免在安全监督中,对责任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内在的安全监督则是与电力企业绩效相挂钩,通过安全监督来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从而对电力企业职工的生产状况予以考核。根据安全生产考核结果来进行绩效奖励等,这种监督过程与每个职工的个人利益进行了关联,从而会激发出电力企业好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能够在日常岗位工作实践中去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规范自身的生产行为,将安全意识与生产环节紧密联系,形成有效的内在监督形态,为电力企业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做好铺垫。

2.4注重安全培训

完善的、高质量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且是改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也可以在建立安全团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基层生产单位应根据运维的线路实际独立制定安全培训。各个生产及管理小组不断创新和应用新的培训方法,如虚拟现实培训,云教室等等集中讨论等培训方法。通过多个供电企业各级试点,反映培训效果良好。企业的每个基础团队还可以建立学习委员会成员,以指导团队成员分析工作中的危险点或研究事故案例。学习委员会可以积极地指导团队成员考虑日常工作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

结语

要深刻认识到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当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并从多方面同时入手,以强化施工人员素质为主要手段、其他优化措施为辅助手段,强化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以提高电力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供电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宗海焕,宗海迥.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0.

[2]张红斌.解析电力工程的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运用[J].低碳世界,2019.

[3]王志晖.新形势下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作者:徐俊生

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3:

工程总承包企业重点风险管理

【摘要】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在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实现节约工期、控制成本、简化管理,使项目在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在承包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均面临着较大的责任和风险。本文首先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念、运作程序进行简明介绍。接着采用风险结构分解法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进行了识别,进而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总承包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在近些年中,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建筑行业更是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有效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效引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1.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EPC工程模式其实就是将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并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然后由工程中承包单位按照签署的合同对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项目开展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在此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施工预计质量控制,使之达到竣工条件。

1.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作程序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运作程序如下:

(1)招标。在项目被确定之后,则可以通过让业主来进行委托招标公司方,起草相应的招标文件,而在起草相应招标文件时,应当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开展的目的来进行,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展开具体的招标文件撰写【1】。

(2)投标与报价。承包商根据业主发布的招标文件、相应的项目条件、自身经验等来编制投标文件并提交由业主方委托的招标公司。

(3)设计与计划。在投标完成后评标小组对投标书进行分析,向业主方出具符合标准的承包候选人名单排序。一般而言,在承包商接收到中标通知书之后需要认真审核通知书,确认无误后在与业主签订合同,并开始部署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例如开始制定施工设计图、施工方案、资源与设备的供应计划等进行设计。

(4)履行合同。承包商依据业主审查和通过后的设计图、施工方案、资源与设备的供应计划来完成工程的相应材料、设备供应及施工。且在进行具体的项目施工时,应当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条件来进行,包括合同中规定的原材料规格、质量标准,施工所要用到的设备等,在部分较为严格的项目中,甚至会明确具体的施工方法,因而需要施工方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具体标准来进行履约,需要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5)工程接收和保修。在工程项目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建设,并且已经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重视对建设质量的检查,施工方自身需要重视建设期间的质量检查,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更需要展開质量验收的工作以确保质量合格,待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承包商将项目移交业主。

2、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

根据工程项目目标及当前的限定条件,无法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缺失与缺陷,本文把其称之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亦指工程实施全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有可能引起成本增加、工期延误、质量降低、功能无法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项目推进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很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众多利益相关者产生较大的影响【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诸如经济风险(投资估算的工程量不准确、材料设备价格变动等)、政策风险(项目所在国税收、金融、环保、投资、土地等的政策调整)、技术风险(设计错误或项目需要使用新的工艺和方法进行施工,而企业缺乏这方面经验)、组织管理风险(项目内部组织不当或项目领导者能力不足等)、环境风险(项目实施时可能遭遇的恶劣天气或因项目实施对当地环境生态的破坏与污染)与社会风险(项目所在地社会治安差)等。

2.1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重点风险

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了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单纯的从这一比例来看,可发现设计在工程的使用中影响并不大,但实际施工中,却并非如此,建筑施工需要依赖于设计图纸,依赖于图纸中对各类事项的标注,而在调查中显示,设计对于施工的具体影响占到了75%以上,若设计不合理,将引发施工中出现各类问题,设计中未有效标注施工细节,或者未能充分纳入部分影响因素,也将对实际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

2.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管理其实就是指的是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风险事故,充分考虑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而展开风险评估工作,积极指出这些风险要素可能引发的事故,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当下众多学者展开了对EPC工程承包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指出最为主要的内容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等三个基本阶段。其基本流程见图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2.2.1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识别

可通过利用风险结构分解法来展开对各类源风险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项目的总的风险展开论述,并将其中的各类风险具体化,深入其中每一个风险的要点,然后在展开积极的分析,进而有效明确每一类型风险,并展开对风险的解读,探究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来展开防范工作【3】。

2.2.2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其是建立在风险识别基础之上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具体的风险展开划分,并依据风险发生的具体因素,展开合理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而在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之后,还需要积极落实该部分对策,让对策能够真正发挥实际效果。

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实施中面临的风险而言,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为零,同时支出远超预期,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严重;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减少,和支出基本持平或略微低于支出,不会因此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大;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打折,支出和预期基本一致,但所得还是大于支出,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中等;若风险发生,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面临项目所得减少,但所得还是大于支出,且利润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小;若风险发生,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虽有一定影响,但项目预期利润和目标仍可达到,则此类风险影响等级为可忽略。

结合上文划分风险影响等级标准,Z1风险影响等级为中等,Z2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小,W1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大,W2风险影响等级为严重,W3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大,J1风险影响等级为严重,J2风险影响等级为较小,J3风险影响等级为中等。

依据历史的经验数据,Z1风险发生的概率在21%-40%,较低;Z2风险发生的概率在21%-40%,较低;W1、W2、W3风险发生的概率在0%-20%,很低; J1、J2、J3风险发生的概率在0%-20%,很低。

2.2.3 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对策

(1)风险回避。即断绝风险来源。对于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不投标或放弃中标,并依据招标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发包方进行赔偿。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采用这样的方法虽然可有效挽回企业的损失,将企业的损失降低至最小化,但是却也同样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丧失了获利的可能性。因此对此对策的使用都很慎重,只有在风险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且发生的频率非常高的情况下使用此对策才有积极意义。

(2)风险减轻。要采用这一方法,首先需要对风险减轻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就是提前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降低风险事件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一般而言,在项目进行的前期阶段,就需要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进而来有效降低企业的损失。风险减轻必须是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具体情况提出的针对性的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有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等。其为绝大部分EPC工程总承包企业风险的主要风险对策之一。

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指出了要有效实施风险减轻工作,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运用典型的风险减轻措施,主要包括:①降低技术方案复杂性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②增加可能出现风险的技术方案的安全冗余度。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风险损失。但是,此类方法却并不能有效的将风险消除,而是转移了风险承受的对象,简单的说,只是让施工承包一方所应当承受的风险转移给了其他的对象,而非消除风险,在实行这种策略时需遵循“必须让承担风险者得到相应报酬”的原则。

保险转移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常见的风险对策之一。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指出了该类转移法其实就是将由于自然灾害等非人为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事故以及需要承担的具体后果进行担保,并要求对第三人承担的责任赔偿提供一定保障。

非保险转移方式主要由发包及免责条款。例如可将专业性较强部分的项目分包给专业承包商设计或施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將风险进行分包、转移,使得自身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不断减小。又或者在合同中列入免责条款,在某些风险事故发生时,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本身不应承担责任。

(4)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将可能的风险损失留给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自己承担。

Z1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减轻策略,在与发包方的合同对于价款支付予以明确约定,注明具体付款条件、付款期限等。按照《合同法》规定,对于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支付工程款。

Z2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接受策略,完善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要紧围绕成本、效益、风险等展开,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防范预备基金,比如说可以根据承包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资金规模,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风险等展开具体的财务工作,可依据坏账准备的性质,对可能预估的部分无法收回的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还必须积极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要对企业的负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做出分析与切实掌握。

W1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转移策略,通过对所承接项目购买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等工程保险,当风险发生时从保险公司除获取赔偿弥补损失。

W2风险为一般风险,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等级中等级最高风险之一,可采用风险回避或风险转移策略。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进行项目承接时,可签订一个合理的汇率变化区间,有效的控制汇率变动风险。,对于项目所在国可能发生重大经济政治、产业政策变化的项目,需要做好前期的预测分析,若风险高于企业承担能力的项目,可以采取放弃承接。

W3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回避或风险转移策略。在承接项目前即考察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局势是否稳定,是否有潜在的战争危险,以及宗教纠纷、社会治安等。 若项目所在国局势动荡不定,可放弃此项目的承接,或是通过购买海外投资保险转移对战争、及项目所在国政府违约等风险。

J1风险为一般风险,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风险等级中等级最高风险之一,可采用风险接受策略,设计部门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实地考察,准确理解业主需求,同时做好日常的设计技术审查工作。

J2风险为微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转移策略,在和供货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中采用总价合同形式或约定设备价格最大变动幅度等方式把此风险或部分分享转移给供货商。

J3风险为较小风险,,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可采用风险接受策略,项目部门会同设计部门一起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充分考虑项目特点,严格执行编制规范,认真审查设计规范,充分听取设计建议等。

结语: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为当前中国工程行业的热点之一,其建设项目系统而复杂,建设时间较长,涉及主体众多。在工程设计、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方面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均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和风险。但这些风险的程度或微小、或较小、或一般,只要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应用风险对策,那么因风险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即可控、可减轻。

参考文献:

[1]李永福.EPC工程总承包全过程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9.

[2]牛新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韩翔宇.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设计风险探究[D].清华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璇,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日:1987年3月4日,籍贯:云南昆明,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作者:王璇

上一篇:银行员工操作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