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促进学生优秀思想品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班级管理效率提升与文明和谐班级氛围的创建。基于此,特联系实际,主要就日常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展开探究,希望能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篇1:

试论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国家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教育是学生启蒙与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修养和健康人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体制将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学校与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与品德的雙重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问题的应对措施,以此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德育教育成为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小学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德育,促进学生文化知识与道德品质的共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努力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效率依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未能树立正确地德育教育观念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一直比较低下,其关键性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未能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学校与教师虽然积极地提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于德育的形式,并没有注重德育的内容和效果,导致小学德育教育一直以来只是流于表面的基本教育模式,并没有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并没有充分发挥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学生基本观念的形成,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基本文化内容的学习,并没有过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一度的认为德育教育只是对学生的一种简单的素质教育,并没有纳入考核的范围。因此,导致很多教师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运用较多的时间,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导致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极大的阻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1]。

(二)教师未能采用合理地德育教育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并没有采用合理的德育教育工作方式,教师往往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制度要求,导致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产生畏惧教师的心理,极大的限制了小学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阻碍了小学生天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未能够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并没有按照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进行引导和教育,而是采用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逐渐养成自卑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小学教学阶段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会对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顺利的开展德育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积极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参加一些与小学教学相关的教研活动,充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方法,还可以自学相关的书籍,努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才能更好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提升小学教学的效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2]。

(二)教师要合理地在德育教育中与学生家长进行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教育力量,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学校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教师要合理地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有效的结合,合理地进行家校构建,与学生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分析学生的发展规律,例如,学校与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校共建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参加。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共同分析学生当前的发展状态,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与发展制定合理的规划,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学不仅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为目的,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小学德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基本的德育意识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真理,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都能够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小学基本知识的印象,使得学生潜意识的认识到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拥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之中,对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规律,合理对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玲.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6(29):000203-000203.

[2]余考明.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7):00067-00068.

作者:李匡明

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篇2:

日常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促进学生优秀思想品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班级管理效率提升与文明和谐班级氛围的创建。基于此,特联系实际,主要就日常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展开探究,希望能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班级日常管理;德育教育;渗透路径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83

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是尚未扬起的风帆、一张崭新的白纸,恰当的德育教育能引领他们驶向正确的方向、绘制出宏伟的人生蓝图。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利用班级管理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均有重要促进作用[1]。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有效的德育教育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与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从而实现良好班级氛围、文明班风的创建[2]。

(一)发展学生素质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受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学生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形成,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在以往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过于强调班级的纪律性,以小学生行为守则、班级管理规范教育、要求以及约束学生,教导学生成为一个遵守纪律规则的好孩子,但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团体意识、创新意识、思想价值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导致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受限,也给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负面影响[3]。因此,于小学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挥品德教育优势,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与习惯,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实现综合发展。

(二)培育正确思想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认知形成,智力得到发展,对于一些事物、现象开始具备自己的看法,同时自身的惯有思维也开始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尽管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提高,但小学生并不具备高水平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德育观念,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养,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认知水平、是非辨别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渗透现状

(一)德育渗透意识不强

在应试制度、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小学教育一贯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最终的升学考试服务,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纪律性,不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且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的认知与理解普遍不够深入,在推进、落实德育教育方面积极性不高,因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无法实现有效渗透。具体如在日常管理中,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安静,保持教室清洁,但却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德育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影响力有限[5]。

(二)德育渗透方式单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均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要求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形式,并立足小学生个性特征,积极探索实施新型教育方式,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教育培养。但实际上,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形式仍相对单一落后,除日常通过制度守则对学生进行管理、约束外,还有就是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且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要渗透途径也是班会,再无其他,渗透途径相对单一。在德育教育方法方面,以文章教育、口头教育为主,方法单一落后,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德育教育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一)建立完善班级内部的德育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推进均需要有一套安全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做保障,做引领。为此,在推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着意于班级德育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这种对规章制度进行硬性、具体的规定,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树立一个正面标杆,增强学生守则意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能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违规违纪的,从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自觉规范、约束自身行为,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二)注重细节管理,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班级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场所,班级的软硬件环境、班级文化、班级氛围,都会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纪律的维护,还要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布置等一些细节问题,并在将其落实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班级荣誉感,促进学生各项优秀品质的养成。具体而言,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于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等,通过无处不在的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与氛围中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文明守礼、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具体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建符合自己标准与心意的班集体。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可适当将班级管理权力、活动交给学生,如鼓励学生协作制定班级制度规范、选择班歌等,从而增强学生集体意识与班级荣誉感,让学生真正感到班级是自己的“家”,从而能自觉规范、约束自身,为班级的管理、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让自己的优秀品格在潜移默化间形成。

(三)开展多样化德育教育活动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要想实现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机渗透,仅通过班会、口头说教等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相关教育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思想、充分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与情境中亲身体验,从而实现对相关思想道德观点的正确认识与深刻感悟,最终促进学生优秀品格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如教师可合理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小活动,让学生做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小小保卫者,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植树、捡拾垃圾等活动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环保意识,在日常能做到不随手丢垃圾,不攀折花草,随时随地保护自然环境。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积极创新优化德育培养方法与模式,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灵活性与丰富性,从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

(四)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典范作用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度、认可度极高,甚至许多小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崇拜心理。这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行为规范会对小学生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要想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促进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渗透、落实,教师就必須不断完善自身,不断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确保一言一行均符合规范、努力让学生在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下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到行为举止有涵养、说话吐字有礼仪、衣着打扮整洁得体,同时职业素养高尚,不仅学识渊博且品德高尚,工作态度端正,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既能做学生的导师又能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德育理论知识,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同时端正自身的思想行为,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要不断反省自身,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班级管理方案与德育培养计划,进而促进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与渗透。

(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

在以往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过于强调班级的纪律性,但不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健康,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管理中应对学生的情感、心理状况给予关注,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情感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立足学生心理特点与学生生活中的困难,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引导与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之下感受道德与教育有机结合的融合感,同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之下培养学生品德、意志,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需立足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特点、德育教育要求,充分整合有利教学资源,积极寻找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点,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梁剑仪.学生自主管理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9(23):47.

[2]刘莹莹.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15.

[3]王文德.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7):32.

[4]李慧燕.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6):24.

[5]夏佳.如何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J].职业,2019(15):46.

作者简介:赵芳(1987.4—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作者:赵芳

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探讨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良好的德育教育质量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主要障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果能将其较好的应用到德育教育实践中,将大大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是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内容,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能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对提升德育教育质量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深入分析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育整合的重要性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有效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激发出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性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建立自信心,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实现教育有效整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二、当前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缺少明确的目标。

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存在缺乏明确工作目标的情况,德育工作过程也较为随意,缺少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一些老师以德育教育大纲为指导,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设计,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与教育目标相互偏离,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缺少启发性。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小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情况来看,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形式,过于追求工作进度和学生考试成绩,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生在这样的工作形式下,繁重的课业压力已经疲于应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也很难挖掘,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三、小学德育教育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

在当前的网络发展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知识充斥着整个网络,受此影响,当前部分老师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实施碎片化教学,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是片面性的,缺乏体系性理解,对学习效果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作用,应该注重辅导工作的系统性,并且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德育知识体系,缕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德育教育目标为主线,找出关键连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小学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和学习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積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为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小学教育改革目标。

3.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作用,老师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小学德育教育进行完美融合,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因此在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研究德育教育的自身特点,然后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个性化融合,不能一味的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柳琴珠.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J].黑河教育,2018(2):6-7.

[2]张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神州,2017(10):153.

作者:沈启妮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概预算控制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