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小学语文蕴含着浓厚的德育内涵,是素质培育的基础性学科,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德育思想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呈现出递进性、震撼性、共鸣性和融合性等特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摘 要:如今,我国教育法规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以德树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养的四有青年,要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且在义务教学阶段,学生的教育费用、教育资源都是国家提供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学的时候,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样样出色的好学生。在进行这些培育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社会教导出一个有抱负、心理健康、乐观的好少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发展;爱国精神;民族自信;乐观心态

德育与小学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当今教学内容的明文规定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是怎么做人。即使是一个成绩十分优异的人,若是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即使他再聪明,走上了歪路也是社会的毒瘤。因此,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走上正道是需要教师和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引导。本文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对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源流长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也是把中华民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民族的孩子,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信仰的加持,学习才显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怀。促进学生心智思想的成熟,做一个有民族意识、有国家意识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完璧归赵》这篇课文时。在讲解之前,我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主人公是靠着什么精神支撑,使自己在身处险境时,依然能够沉着冷静思考对策,为自己的国家拿回自己的镇城之宝。”我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是蔺相如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始至终支撑着他突破重重危险,拿回和氏璧。学生会带着崇敬的心情继续读这篇课文,也会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课文阅读时对这一精神更加敏感。教师需要着重强调课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学习的时候,始终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二、激发民族自信

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立足世界之林的能力和发展的前途具有的信心,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肯定的、积极的对于自我的积极认识和肯定评价。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不会倒戈,民族自信是基本支撑。对于祖国未来的花朵和祖国的建设者——学生来说,必须在学生学习伊始,便构建他们的这种自信。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民族自信与教學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能够正确地唤醒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更自豪地去面对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龙的传人》这篇课文时,我会引领学生去查阅,龙在我国的历史上和人们的观念里是有什么象征意义的?在古代龙被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而皇帝也自称是“真龙天子”。然而,在寻常老百姓的眼中,龙又是代表着自由欢腾,所以不管是古代中身份高贵还是平民眼中,龙都是吉祥的象征,而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自信,这与西方所持有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也要再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知道龙的传人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凝聚着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赞扬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民族自信以文化为支撑,文化中又蕴含着民族自信。因此,教师要在授课的时候,学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更好的学习。

三、培养乐观心态

乐观的心态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在学习时候的精神支撑。持有乐观的心态去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比以沮丧的心态去学习,要吸收的快得多,也理解的快得多。乐观的心态也是和人交流的基础,孩子们都喜欢和乐观的人做朋友,而在学校中有伙伴,有朋友才有欢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我会让学生总结晏子的外貌形象特点。学生们在预习完的课文之后会给我回答:其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后我便会问同学们:那既然他身材矮小,样子也不好看,他为什么能够在外交要与楚国联盟时,能够镇定自若并泰然处之,最后完成了齐王交给他的任务?学生们在阅读完课文之后,能够在文章中体会出,晏子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在对外出使中十分灵活,又具有原则性,从不以自己的外貌所自卑,这便是晏子的乐观精神。教师要在教授课文时,着重指出乐观的精神对一个人的巨大作用,指导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被任何事打破了自己的乐观态度。。。。。。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尤其是语文这一门与培养精神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师要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和乐观精神冗杂在一起一同教授给学生。新时代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健康的,只有知识没有信仰的人,不一定会走得更远,只有知识和民族精神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正直、正义、友爱的人。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作者:范晓敏

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2:

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思考

【摘 要】

小学语文蕴含着浓厚的德育内涵,是素质培育的基础性学科,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德育思想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呈现出递进性、震撼性、共鸣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把握这些特征,通过挖掘文本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以各种形式给予学生启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标准,从而使小学语文文化教育和德育相结合,潜在地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德育 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 途径

小学语文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小学语文文化教学提供思想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提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开辟各种途径不遗余力地进行德育教学,剖析文化背后的深厚德育思想,并使这些德育思想成为小学生践行的思想指南,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筑起思想保障的屏障。

一、剖析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1.是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阵地缺失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思想,且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先导作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阵地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德育的作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挖掘得还不够深、不够广、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小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还不能够转变观念,在教学方式上还停留在对教材进行僵化性教学,而不能够深挖教材背后的深厚思想主旨,加强德育思想提炼。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阻碍着德育对小学生言行的正确性引导,这就需要加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发挥其应有之功能。

2.是拓展小学语文内容、发挥德育教学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诚实做人做事、遵守公共秩序等基本的言行标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展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日常生活常识引导和安全文明教育等。从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是从思想层面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规划,但是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和践行。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已经显性或者潜在地包含着浓厚的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这些教材内容的设置,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直观性德育教学,使文化和德育教学相得益彰,促使小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探讨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1.课堂教学融入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些词汇、语句和教材背景都已经渗透着高尚的思想内涵,而这些思想内涵从属于德育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教材中包含德育教化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详细性讲授,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言行习惯。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人早早地站在长安街两边”“无数人悲痛”等句子无不深刻展示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而周总理的高尚品德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这就需要小学语文对这些语句进行思想拓展,进而引出周总理的一些事迹和高尚风骨,教师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向周总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以便于对社会对他人有用。通过这样对教材中重点词句隐含的背后意蕴进行挖掘,不但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扩展了小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促使文化和德育相互融合,以文彰显思想,以思想拓宽文本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引导,最终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德育教学的基础阵地。

2.语文课外活动贯彻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还包括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兴趣,更能够震撼小学生的心灵在思想上能够形成共鸣和相同的价值认知,从而能够使小学生的德育向纵深发展。比如:在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这些节日为主题的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绘画大赛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节日背后所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不但从思想上使小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继承发展光大,而且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促使小学生汲取积极的精神内涵、树立高尚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深化从而为小学生的言行树立了正确的标准。

【结 语】

德育是人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要素,它影响着人成长的长度和宽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起步和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包含着深厚的德育内容,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使文化和德育教学并重,从而为小学生的成长补充有益养料。

【参考文献】

【1】马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思考【J】.教师,2014(22)

【2】刘志明.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2)

作者:杨梅

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论文 篇3: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摘要:小学是教育系统中的启蒙阶段,语文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课程,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组织听、说、读、写教学活动,还需要利用教学内容中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以及民族精神等对学生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采取积极可靠的措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引言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之一。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要体现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利用语文这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课程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立足语文教材的特点,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德育品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自身终身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一)智育与德育的教育关注差异明显

通过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传输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因为德育教育内容与智育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并不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成绩出发判定小学生的个人素质不具备合理性,这是德育与智育教育的评价方法不同所致。可见,根据智育教育的知识转化效果,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无法收集更为可靠的教学数据,转变德育渗透方法,更无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会产生以成绩为标准进行教学判断的问题,进而使小学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波动,改变相关的教学策略,这导致了整个教学课堂缺乏德育相关的教育内容。可见,由于教育关注方向的差异,会产生教学课堂中德育教育内容缺失的问题,在教育中一旦忽视德育渗透相关的内容,就会降低学生思维发展的整体性,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中德育与智育之间的教学比重是影响其能力发展与思维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育教育脱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都有所不同,且涉世未深,对于生活和事物的理解较片面,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策略,用好语文这门工具进行德育渗透。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的德育渗透脱离实际,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经验结合起来,因此学生不仅难以理解教师渗透的德育内容,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消化,这导致语文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加,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实效性受到影响,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降低了,德育教育也因此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德育教育内容,根据中国经典的文化故事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同时,利用翻转课堂,提供更为丰富的视听学习体验,便于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的授课模式。当教师以此方法进行德育内容渗透的时候,可使小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得到大大的增加,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同时,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德育教育内容,通常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融合,为了在提取教材中具备德育教育价值内容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置换为小学生爱听的课题,教师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生活化的教学事例,以便小学生在精彩的教学故事中维持学习热情,提升个人素质水平。例如,挖掘《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时,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与理解程度,挖掘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的原因,帮助小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可完成德育教育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减少孩子在学习中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抗拒感,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人文思考。其次,教师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精彩的故事进行引导,并提取教育内核,可使小学生能够在文章写作情感的表达中,对德育思想进行充分的体会。可见,通过教学文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易于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文本人物的行为举止与思想情感中展开德育渗透,可以有效激发出小学生的德育思想,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德育水平提高。

(二)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对当代的小学生来说,实践活动和教育渗透是两个方向的教育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课堂的空间限制,教师需要利用实践活动,加强小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热爱,使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并赢得其他人的信赖。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内容,通常有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加强语文内容与德育实践的关联,另一个是利用积极向上的活动设计展示道德思想。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认知层面的提升,例如,为了强化《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可开展相关的环保实践活动,以校园环境的保护为主题展开活动内容,使学生在保护班级环境的过程中,还不忘整个校园,不忘生活在一个校园中的其他学生。以此帮助小学生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能够明白助人为乐的快乐。最后,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小学生通常会以教师为榜样,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兴奋的、积极向上的、更是听话懂事的好学生,这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带来的教育影响,也是德育教育在实践互动中取得培养成果的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成绩判定小学生的德育水平,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德育教育内容与智育教育内容的差异性明显。因而,为了在小学生的成长中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塑造出更为健康的品格,教师首先应在整个班级范围内,营造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并在语文知识的教育中,帮助小学生认识德育问题,最终在思维发展的层面,满足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素质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苗雨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58-59.

[3]李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學周刊,2019(6):105-106.

作者:李文娜

上一篇: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论文下一篇: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