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5

摘要: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高质量闻名于世。比较一下英国的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我们会在许多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本文从入学标准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毕业论文要求几方面对中英两种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和反思,进而寻求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硕士办学水准的有效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1: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笔者从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于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培沛(1981-),女,汉族,鄂州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鄂州职业大学2018年校级科学研究课题《鄂州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和鄂州职业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YB67。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有学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四大要素—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范型”和“式样”。

一、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在国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推动下,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渐创新和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没有适应教指委《英语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我们在实际调查发现,在许多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以培养学生考试获得高分为主要目的,没有严格按照《英语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来转变教学理念,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

2.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和单一。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课堂灌输式教学为主,没有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虽然使用了PPT课件,但是课件内容不够新颖,没有充分结合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来接受知识,对于英语教育实践操作方法缺少了解,学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3.师资力量薄弱,无法适应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的需要。由于开设复合型英语专业的院校众多,又缺乏方向引导及质量规范,有的高职由于办学条件不足,师资水平难以达到英语专业所要求的人文学科培养模式,便将教学集中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上。英语教育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教学质量滑坡现象。

二、探索多元化的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课程设置,构建高效、适用的课程体系。在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中,必须以岗位核心能力要求重新优化和修订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需要重点培养英语教师的职业修养、教学能力、英语口语和普通话能力、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及英语书写能力等。在选修课程设置中,要充分结合《英语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安排实践机会和活动,采用案例教学、评课以及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思考,不断进行反思。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出发点,并兼顾现实可行性。语法翻译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听说法适合于以提高听力和语法句型熟练度为目的的语言训练,情景法和直接法比较适用于具体而实用性强的授课内容,近几年开始推广的开放课程(OCW)和幕课(MOOC),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便捷、更加充满个性化,给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变化。

(2)教学模式的转换就是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更深层次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新形势下,专业英语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英语专业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促进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同时,外语教师也应该是“创造者”,确立新的教学范式,与学习者建立一种相互学习、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

(3)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英语教育专业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基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求,通过课内外实践、校内外综合实训和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三种平台。在第1-5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模拟仿真方式进行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及各种相关的课外活动(如粉笔字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英文口语比赛、试卷制作比赛等等),观摩小学优质课大赛录像,邀请小学高级英语教师做专题讲座,多渠道、開放性地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第5学期主要为教师职业微技能实训,见习基地一般为市内小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教学的实际环境与流程,将理论转换为实践。在第6学期,引导学生到小学教师岗位上,或与就业岗位群相关或相近的学校或行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参与班级管理、教学实习,逐步熟悉教师行业的性质与要求,进一步推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夯实所学的教师职业技能,推进学生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

3.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在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多元化的学习效果评价模式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我们要不断组织学生参加评价活动,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结合教学过程和结果来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讨论、考试测评结果以及实际训练成果,来评价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2]江晓红.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高校英语专业教育走出困境之路[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5):101-105.

作者:杨培沛

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2:

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摘 要: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高质量闻名于世。比较一下英国的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我们会在许多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本文从入学标准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毕业论文要求几方面对中英两种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和反思,进而寻求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硕士办学水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国;MA TESOL;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教育要发展,教师需先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无法担当起国民素质提高的重任。我国自199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教育硕士,这标志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到2006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正式宣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结束,转向正式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不仅是调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完善我国学位教育的需要,还是加速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优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截止到2010年9月,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共有83所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开设19个学科专业方向;15所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院校,开设3个学科专业方向。[1]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框架已初步形成,培养出来的几万名学科教学的教育硕士纷纷走向了基础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成为各学科教学中的骨干力量。这些拥有专业学位的教师在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显现,但对于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来说其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谈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时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肯定和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培养专业硕士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因此在许多方面我们尚处在摸索阶段。2010年11月23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47所院校的代表和专家对于我国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道出了一些困惑。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本文将对英国的TESOL专业学位和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进行比较,意在寻求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下面将从两种专业学位的入学标准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入学标准及培养目标比较

我国目前培养的英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大多数是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近1-2年少数院校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尝试招收的双证专业学位研究生除外)。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招收对象是具有学士学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中学、中等师范教师和管理人员,经过招生单位联考入学。如以中学英语教师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教育硕士学位称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的学员采取在职兼读的方式,毕业后仍回原单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英国的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专业学位是面向全世界招生的,培养的是对非英语国家学习者实施英语教学的硕士,毕业后可以从事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一般大学在入学条件方面都要求申请者具备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雅思总成绩达到6.5-7.0分或者托福成绩550-600分、2-3封专家推荐信和个人的入学申请书。总体来看, 该专业没有全国统一的入学要求,入学条件比较灵活。另外,学校招生的入学条件不同,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一些大学要求入学者具备2-3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一些大学则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一些大学要求入学者具有英语专业学习背景,另外一些大学则允许跨专业、跨学科申请。

二、课程设置比较

课程设置是具体体现培养目标和落实诸教育原则的实体。[2]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育硕士课程一般包括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英国TESOL专业学位课程一般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另外还向国际学生免费提供第二外语和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课程供他们自由选择。从学制上看,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一般为3年,第一年许多学校采用的是脱产方式进行学位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回原单位边工作边从事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三年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在英国,TESOL专业的学制为1年。有些大学把一年分为三个学习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即获得相应的证书:修毕第一阶段的研究生课程可获得研究生课程证书(Certificate);修毕第二阶段的课程则可取得课程硕士的文凭(Diploma);第三阶段论文通过则授予硕士学位。以下我们以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课程为例对此作一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硕士开设的课程较多,一些课程属于指令性的,如马哲;另一些课程内容与本科阶段所学内容重复较多,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二语习得、二外、外语教学论、翻译、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等。英国TESOL专业开设的课程虽然较少,但基本上包括了一个高层次专业语言教师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二/外语学习理论、英语教学的原则和实践、TESOL语言学和实践教学)、语言学习和研究方法(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作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自身语言素质的培养课程(EAP课程)。

三、教学方法比较

近些年来,我国有些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院校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既重视系统讲述,又辅以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命题作业等方法,并在案例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受到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仍有相当一批院校在有关课程的教学中照搬理论型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依然是纯理论探讨,与中学教育及其改革实践的联系不甚密切,学生以听课、记笔记为主要学习任务,教学方式主动活泼不够,教学进程不够规范,讲到哪算哪。[3]另外,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了节约成本,许多学校的学位基础课程都为大班授课。相比之下,英国TESOL专业的所有课程均为小班授课。每门课程开课前都给学生发了一本该门课程的《课程说明书》。该说明书对于课程的目标与期望、教学安排、每个章节的内容提纲及其相关的参考书目、课程论文具体要求、课程成绩评定标准等都作了详细和清晰的说明。课堂上教师经常组织讨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以“二/外语学习理论”课程为例,教师在介绍了一个语言学习理论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该理论的贡献及应用价值同语言教和学的实践联系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必须指出每个理论的局限和不足,借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EAP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法灵活多变,在针对英国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学生们的语言基本素质得到充分训练,加之一年多在英国的生活体验使这些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以幅度的提升。

四、课程评价和论文要求比较

我国目前英语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学完一门考一门;二是评价内容上重理论而轻实践,无视受教育者的“实践性”目标取向。评价的方式大多采用试卷来考查受教育者对于知识的记忆。在英国,TESOL专业的课程除少数采用试卷外,大多采用的是课程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受教育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课堂观察和评价、课件制作(project)和专题发言(presentation)等形式,意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毕业论文的要求方面,我国的教育硕士和英国的TESOL专业硕士也有较大的不同。我国现阶段几乎所有院校都规定,受教育者必须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论文的前提下才有资格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许多学校对于毕业论文采用英语还是汉语撰写、内容是否与英语教学有关等要求不一。在英国,无论是攻读硕士还是博士学位都没有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必须公开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他们把对于学生学术水平的考量全部放在毕业论文本身的质量上。

五、启示与思考

综上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中英两类硕士学位培养的是外语教育领域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但在培养的理念、模式、方法和要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一部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英国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但更多方面则是由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主观因素决定的。两者的比较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应思考如何去学习和借鉴英国教育的先进办学经验。综合起来,笔者认为,未来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该层次人才的质量。

(一)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和入学标准

英国大学在招收TESOL专业的学生时除了一些基本的条件(如第一学位和语言成绩)外,对于有无教学工作经验和职称等要求都是因校而异,各校在招生问题上拥有自主权,不存在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我国则实施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或本专业招生全国联考,划定统一的录取标准,招生管理统一规范。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可以借鉴英国大学的做法:求大同,存小异,即每所大学可以在教育部教育硕士培养的总体目标框架下制订个性化的培养目标。目标制订时需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自身的办学优势,如原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课程和教学条件;二要考虑受教育者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在既定的目标下确立相应的入学标准和相应的课程设置。“只有因地因人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多样性与差异性,我国教育硕士教育才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4]我国目前少数院校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必须体现出与其他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受教育者的不同。

(二)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英国,每一所大学的TESOL专业都会依托自身的师资优势,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提供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模块。英国的许多大学会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选修课程,相当一部分大学免费向学生提供一些第二外语和EAP 课程供他们自愿选择,这从一个侧面支持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在英国的TESOL专业课程设置中“几乎找不到独立设置的‘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些课程的原理、规律、技术、方法已被有机地结合到所有其它课程中”[3]。二外作为选修课程,对受教育者没有硬性要求。EAP 课程极大地提升了从事语言教学教师的语言技能,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另外,在他们的课程计划中很难找到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相重复的课程,这无疑给受教育者的学习带来兴趣和挑战。相比之下,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课程尚需进一步优化,避免那些重复的课程内容,削减那些纯说教的枯燥内容,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精选一批选修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转变教学方法,凸显能力培养

如上所述,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全部采用小班授课模式,一个班只有几名到十几名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育环境(教学设施、图书馆等)、优质的师资队伍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课堂内外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每门课程的《课程说明书》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详细的安排和指导;图书馆24小时对学生开放,馆内的藏书不仅量大而且新书上架快,特别是英国各大学间的馆际借阅(inter-library loan)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由于小班授课,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发言、参与讨论、质疑教师观点的机会。教师更是把学生的参与作为课堂讲解、问题探究、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我国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必须改革旧的以传授知识、讲解理论为主的学术气味浓厚的课程实施方法,强化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教授释疑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加强课堂教学的双边互动;同时借助教育硕士已有的经验激发其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教学的创新能力,使其掌握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5]

(四)改变课程评价方式,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方式不同对于教育教学的反拨作用就不同,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都会相应地产生影响。英国TESOL专业的课程评价除了少数采用限时测试(TCT: Time-Constrained Test)外,主要采用课程论文、课件制作和专题发言等形式。如课程“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方法”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1篇3000字的课程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必须要采用一定的调研工具(如问卷、访谈或课堂观察等)采集信息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再让每位学生就自己的论文利用PPT做一个专题发言(presentation),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利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的不光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是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撰写毕业论文做了重要的训练准备。再如课程“英语教学的原则和实践”结束后,则要求学生去课堂听课,然后针对授课教师的上课情况结合一定的评价因素进行评估,写1篇2500字的论文。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就明确了写作要求,包括分几个部分以及每部分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使得每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本质的提升。由此可见,我国的英语教育硕士在课程评价上也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摈弃单一的考查学生知识记忆量的做法,使我们的评价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高层次的英语教师,应该把英语作为完成所有专业课程论文的唯一使用语言。

在英国,作为最终获得学位重要依据的毕业论文占了MA TESOL专业总学分的1/3。几乎所有大学的该专业都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即论文中必须使用问卷、访谈、实验或观察等工具来采集资料。这种基于职业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取向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我国各大学对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要求不一,特别是在使用英语还是汉语撰写上存在着分歧。一些学校认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差,一方面用英语很难贴切表达,另一方面研究成果不便于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我们认为,这种放松要求和急功近利的想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作为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另外,我们可以考虑取消毕业论文前学生必须公开发表论文的做法,使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能集中到毕业论文写作上。当然,毕业论文前的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导师指导和论文写作后的评阅等方面的工作也必须认真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名单[EB/OL].

中国教育硕士网,http://www.edm.edu.cn/news/listys.jsp?id=667&space=read.

[2]刘知新.再谈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J].化学教育,2001(6):10-12.

[3]袁锐锷.中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3):26-29.

[4]傅松涛等.中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4):56-60.

[5]陈宗波,周世中.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若干前置问题探究[J].社会科学家,2009(8):80-83.

(责任编辑 陈志萍)

作者:曾必好

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3: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专业“2+I”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应用“2+I”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2+I”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实际角度出发,分析推动“2+I”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育专业;“2+I”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建立长效学习成果认证机制,通过学分制度改革调整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英语专业要从新看待目前的英语教学方式,从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入手,探索教学创新的对策。

一、“2+I”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进入到新时代,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影响日益加深。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型对于人才培养方式的影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对目前的英语专业“2+I”教学模式进行系统调整,不仅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无限的可能,也可以适应目前的教学发展与方向,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形式,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方式调整与系统改革。

从目前的教学形式发展情况来看,开展这种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对于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来说,可以增强教学的流动性,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拓展英语专业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具体应用,融合与创新、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系统方式,为更多的教学增长相关数据提供教育资源。

二、互联网+背景下英语专业“2+I”教学模式创新的要点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软件应用在专业英语教学当中,对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时代下,各种适应信息网络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以互联网为基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不断的改变。在新时代,学生始终是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中心,只有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意识。

尤其是进入到新时代以来,学校不断地抛弃唯分数论、唯学历论为专业论等等,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及扎实系统的专业英语基础智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不断构建教学核心体系,因而高校在进行“2+I”教学模式调整与改革的过程当中,要接受构建主义理论,系统指导理论等等,对终身学习系统进行重新构建,通过模拟教学方法与情景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加系统的学习环境。

三、“2+I”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对策

进入到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空间与学习状态、学习阶段,灵活的调整学习的内容、方式方法。统筹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证书考试等不同教育内容与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学习的根本任务,并通过灵活的转换方式衡量教学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教学学习管理制度。例如,上海市推出的学分银行制度,天津市推出的学分货币制度等等,这种方式适应了目前互联网形势下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学生可以自由的兑换一些教育服务,通过积累教学成绩的形式,促进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其他指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种教学改革统称为“2+I”教学模式改革。

(一)构建“2+I”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应制度基础

构建新时代的英语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两个要点:

一是采用试用目前教学基础的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学分为基础,设置现代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始终根据互联网+教学时代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对于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技能知识、英语拓展知识进行相应的课程模块设计。

二是教师要根据相应的课程改革体系,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和相关拓展知识教学。例如,上海市某高校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拓展知识、实践知识,课程比例调整为5:2:2:1。并根据这种新的课程调整方向,建立培养改革机制,从高校层面、学院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四个维度进行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

(二)调整学分评价的标准

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人才模式调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

首先,高校在进行叫什么是调整的过程当中,要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的探讨,通过开展专题实践,调查过去培养过程當中的相应体系,对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途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保障措施,进行相关的系统性考察,结合专家学者的相应教学观点,对于培养途径进行一体化探讨。

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英语专业教学调整的过程当中,通过开展联动“2+I”教学模式,掌握高校专业教学必须进行的相关课程体系调整,帮助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能力进行相关的判断,掌握英语元学习能力与英语专业教学能力。

最后,教学评价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根据这种培养途径进行相关互联网+教学知识的准备。例如,黑龙江省某高校在进行教学调整的过程当中,将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纳入到了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当中,增设了微课教学知识、蓝墨云班课教学知识等等。

(三)拓展英语语言知识技能

从目前各个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式可以看出,进行相关改革,要始终以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尊崇基础知识教学的相应基础,打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园本课程体系,也就是英语教育专业制“2+I”课程模块体系。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获得学士学位之前,必须修满180个基础学分。

另一方面,在拓展阶段,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占有的比重,大概为整体学分的50%,这类课程要突破原有的选修课体系,改为以必修课的形式,加入到学生的“2+I”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能力课程占总学分的20%。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拓展英语技能知识的相关公共课程、毕业论文、实践课程、操作课程等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的提高这类课程所占的比重,通常来说占比要超过10%,整体衡量学生的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能力,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教学基础。

例如,北京某高校在进行“2+I”教学模式调整的过程当中,在基础知识部分:英语听力课程学分为6,课程学时为108,兑换学分为6,英语口语课程学分为4,课程学时为72,兑换学分为4,英语阅读课程学分为4,课程学时为72,兑换学分为4。英语写作课程学分为4,课程学时为72,兑换学分为4,英语音标课程评分为2,课程学时为36,兑换学分为2,英语词汇学课程学分为2,课程学时为108,兑换学分为4。

在英语语言技能拓展方面:英语国家概况学分为4,学时为72,跨文化交际学分为2,学时为36,英语语言学学分为,4,学时为72,英汉翻译学分为4,学时数为108,同声传译学分为6,学时为108。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学校要对英语教育专业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调整,就要基于基础知识和拓展能力,完善相关的“2+I”教学模式。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2+I”教学模式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推进,有利于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教学方式的改革,因而,我们要加强对于课程体系的研究,提升改革的精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郭尧驰.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创新实践[J].高教学刊,2019(13):22-24.

[2]邢娜.新时期下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措施[J].智库时代,2019(25):73+78.

[3]蒲洁.多元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途径探索——评《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05):101.

作者:张佳佳

上一篇:优化工程管理农田水利论文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