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效能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困境、心理健康状况的不佳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决定了培养其职业自我效能的必要性。培养途径包括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贫困生驾驭未来职业的信心;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其获得成功的实践经验;开设职业心理学课程,纠正其择业过程中的非理性观念;将主体性教育贯穿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中,保证其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英语专业效能培养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英语专业效能培养管理论文 篇1:

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感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的关系

摘 要: 以听力自我效能感和听力策略量表为工具,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这两个因素对听力成绩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与听力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听力自我效能感和听力策略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成绩有着显著的回归效应;听力自我效能感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成绩的影响大于听力策略对其成绩的影响。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听力自我效能感 听力策略 听力成绩 关系

1.引言

近十年来,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已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并取得了重要结果,主要认为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习成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A.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其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主要通过个体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四个信息源形成;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困难条件下对活动的坚持性。Zimmerman & Martinez Pons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成就息息相关,而且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组织、评价、计划、目标设置、控制等学习自我监控行为都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可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指出:学习策略作为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但纵观与自我效能、学习策略相关的文献,探讨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是鲜见报道。本文综合听力自我效能感和听力策略这两个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成绩的重要变量,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达到帮助英语专业师生提高听力学习成绩的目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全体大二学生共128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名学生因时间冲突未参加问卷调查环节,因此实际研究对象为110名。

描述详细点本文共采用3个研究工具:听力测试样卷、听力自我效能问卷和听力策略问卷。其中听力测试样卷是为了测试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成绩,是在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张玉琴的帮助下在题库中抽取编制而成,共有35道题目,其难度相当于专四水平。听力自我效能问卷是为了测试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该问卷是根据边玉芳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量表改变而成,将听力自我效能感分为“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两个维度,共15个项目,采用五分制评分,其Cronbach系数为0.781。听力策略问卷是为了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听力学习过程中使用听力策略的情况。该问卷以O’Malley和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和Vandrgrift对听力理解策略的分类为基础,将听力理解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个维度,共26个项目,采用五分制评分,其Cronbach系数为0.857。

3.结果与分析

表1为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听力策略和听力成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由表中数据得知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3.33333,大于中间值3,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较强;其中基本能力感的得分为3.48571,大于控制感的得分3.20000,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感比控制感强。听力策略的平均得分为3.39301,大于中间值3,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元认知策略的平均得分3.61250,大于认知策略的平均得分3.28896和社会情感策略的平均得分3.31818,表明听力策略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而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成绩的平均得分为23.8818,满分为35分,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成绩较好,但有提高的空间。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表2为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与听力策略及其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得知,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与听力策略的相关系数为0.408,达到了显著水平。同时,听力自我效能的两个维度中基本能力感与听力策略及其三个维度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371、0.372、0.107,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控制感与听力策略及其三个维度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0、0.359、0.258、0.170,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听力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的学生使用听力策略的频率越高。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表3为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由表中数据得知,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与听力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80,大于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07,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大于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

4.讨论

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我效能感与听力策略使用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听力自我效能感越强的英语专业学生,越能够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相关研究表明,有些学习者即使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使用这些学习策略的频率也很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学习者对运用学习策略的效能感的缺乏,即对自己是否能成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的怀疑,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情感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是个体作用的中介机制,它以控制情感、调节能力、选择和设立目标、个人努力等主题的机能活动等间接方式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班杜拉认为,个体除了对其行为有着结果期待之外,还对其行为具有效能期待。效能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意味着个体能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实施达到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具有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时,就拥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去进行该活动;并且,个体一般是预测到自己拥有完成某活动的能力时,才会努力去实施该活动。当学生意识到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可以提高听力学习成绩,并且感到自己拥有在听力过程中使用听力策略的能力时,就会产生高度的听力自我效能感,这种高度的听力自我效能感又会影响他们运用已经习得的听力策略的动机,从而在听力过程中积极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环境及其行为活动的选择。个体一般选择自认为有能力有效控制的环境,回避认为无法有效控制的环境。在听力过程中,当学生面对听力任务时选择哪种听力策略,受到学生对运用听力策略的自我效能的控制和调节。在本研究中,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都具有显著正相关,其中听力自我效能感与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系数最高,这表明,听力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自身的认知行为进行思考,并制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在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对学习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听力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能力、对听力策略的运用能力具有较高信心,因此常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同时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要求作为自己的听力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地对听力学习任务进行组织。计划、选择适当的听力策略,敢于正视听力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听力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相反,由于对自己成功进行听力学习行为的信心较低,对听力学习和听力成绩产生一种不可控制的心理,对自己的听力行为缺乏监控与调节意识。因此,学生仅仅学会使用听力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使用相关听力策略的听力自我效能。当学生认识到听力策略运用的价值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正确使用这些听力策略时,才会更积极地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有效的组织、评价、计划、调节并监控自己的听力学习活动并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

同时,本研究在分析听力自我效能、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相关性时发现,听力自我效能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大于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这表明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在努力掌握听力策略以提高听力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听力自我效能以便更好地提高听力成绩。

5.启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听力自我效能高的英语专业学生能更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听力自我效能和听力策略都与听力成绩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听力这些效能感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大于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这些结论表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是增强听力策略使用成效,提高听力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师生而言,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进行听力策略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

5.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功的体验能帮助个体建立稳定有效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听力策略运用和听力学习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从而让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得到发展提高,以达到更加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取得更好的听力成绩的目的。

5.2外部强化

班杜拉指出,在个体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恰当运用外部强化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与增强。首先,外部强化有助于促进任务的完成,鼓励个体努力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其次,外部强化过程中外部提供的信息促使个体更明了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产生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学生反馈,多采用正面强化的手段,如表扬、肯定等;少采用指责、批评等负面强化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3自我强化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不仅仅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还受到自我强化的作用。自我强化指以自我鼓励、自我奖赏的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行为过程。培养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帮助个体设定合适的标准。标准过高则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标准过低则不利于激发个体的努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其学习标准是通过学习内化而来的。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立合适的标准,并通过逐步设定较近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来达到标准。较近的目标更容易达到,因而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听力自我效能感。

5.4归因训练

归因对个体的情绪、期待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的归因,能影响主体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诊断出学生的归因倾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把听力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足。这种归因倾向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听力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学习成绩。

6.结语

通过本研究得知,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及其各个维度与听力策略及其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听力自我效能与听力成绩呈正相关,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呈正相关;同时,听力自我效能感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大于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随后本文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及前人的相关研究,对英语专业师生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使用听力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提出了几条建议。

参考文献:

[1]Zimmerman,B.J.& Martinez-Pons.Construct validation of strategy model of student self-regulated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8,(80):284-290.

[1]班杜拉,A著.张小春,李凌,张小林,井世洁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董奇,周勇.论学习的自我监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4).

[4]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2,(6).

[5]刘志华,郭占基.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心理科学,1993,(16).

[6]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有效感的研究.心理科学,1996,(19).

作者:朱 莉 周晨晖

英语专业效能培养管理论文 篇2:

论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培养

摘要: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困境、心理健康状况的不佳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决定了培养其职业自我效能的必要性。培养途径包括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贫困生驾驭未来职业的信心;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其获得成功的实践经验;开设职业心理学课程,纠正其择业过程中的非理性观念;将主体性教育贯穿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中,保证其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

关键词: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职业自我效能

职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职业自我效能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如职业决策、职业寻找、实现行为目标等相关能力的信念;二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如该职业所需教育程度等能力的信念。

职业自我效能的建立主要依托四种信息源。第一,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成败经验。在这些经验中,主体成功的行为经验对提高职业自我效能关系重大,是最有力的影响因素;失败的经验,尤其是连续多次失败的经验往往导致职业自我效能降低。第二,替代经验,即观察榜样或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经验。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在某项职业活动上获得成功能提高个体对该职业的自我效能;相反,目睹相似人物的失败遭遇会降低职业自我效能。第三,社会说服,指来自社会的鼓励和劝说。父母、教师、权威偶像、重要他人的鼓励都有助于个体职业自我效能的提高;但如果劝说者把对个体的职业能力信念提高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会导致个体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失败,并由此损害其职业自我效能。第四,生理及心理状态。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状态有助于职业自我效能的提高;疾病、身体不适或焦虑、抑郁等身心状态会降低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职业自我效能培养的必要性

良好的职业自我效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业成就、拓宽择业范围和提高职业兴趣。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困境、心理健康状况的堪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使得他们职业自我效能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

专业学习上的困境首先,英语专业贫困生的学习基础大多差于非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几乎没有条件参加各种英语学习班或兴趣小组,造成他们学习起步晚。进入大学后,他们的专业学习水平和信心大多低于非贫困生,尤其在口语方面。其次,贫困生沉默内向的性格特征不利于专业成长。有研究表明,交际恐惧是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扰,使其在口语训练中畏首畏尾、怕出洋相、丢面子,从而妨碍了其自身专业进步。

心理健康状况的堪忧有调查显示,西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5%,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艰难的生存环境与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使得贫困生多表现出明显的高焦虑、高抑郁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就业压力就是其中之一。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人才供给量加大,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不能一次性就业,这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贫困生通常被家庭寄予改善经济环境、分担家庭压力的责任。无法就业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更与家庭命运息息相关。因此,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获得就业机会的心情更加迫切。对就业的担忧和焦虑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加强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指导他们求职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提高个人实力,增强他们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他们成功的几率。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于20世纪末,由于起步晚、基础差,致使普及面窄,发展水平较低。有研究表明,目前贫困生生涯规划知识缺乏的情况相当严重,比如很多人对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明确;不会科学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感到迷惘、困惑甚至焦虑;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缺乏全面了解等。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培养途径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是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摇篮。对于贫困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培养应与其未来职业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师范特色。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课程为突破口,将其与职业自我效能建立的信息源结合起来,注意在课程的内容、类型、实施、评价过程中培养贫困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驾驭未来职业的信心职业自我效能不仅包括职业决策和职业寻找,还包括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即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信念。成功的高师教育和职前培训应该使贫困生获得足够的个人能力和认知性效能感,使他们相信自己具备英语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我国目前的高师英语教育存在明显的重专业学习、轻学科教学论学习的状况,再加之教育见习与实习的时间短,使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脱离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难以获得较高的职业自我效能。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够激发贫困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以致用,促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职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应当增加英语学科教学论在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比例。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一方面,邀请中小学校英语名师对贫困生进行技能技法的辅导,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更多的模拟教学环节、试讲环节,加强对贫困生英语教学能力、技巧与方法的培训。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实践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与培养英语教师直接相关的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亲身参与,从实践中获得认识的源泉,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获得成功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须注意两大问题。第一是课程必须紧抓中小学英语教学,充分体现实践性。如课程目标应以英语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为中心;课程内容从语言技能、学科知识、教学理论与技巧、现代教育技术、背景知识和科研知识与能力六大板块对贫困生进行培训;课程实施方式以实践为主,通过小组备课、说课、试讲、评课、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再现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第二是在课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帮助贫困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体验的获得不仅与贫困生本人的素质相关,更受任务难易程度、个人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活动进行之前,指导教师要与贫困生一起讨论并制定适度的活动目标,保证目标是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让目标在贫困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同时要做好动员工作,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付出最大努力。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认真观察、记录,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帮助贫困生解决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在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帮助贫困生正确归因,加强贫困生的成功体验并淡化失败经历,同时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

开设职业心理学课程,纠正择业过程中的非理性观念恰当择业是职业自我效能的重要内容。在择业方面,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贫困生常见的非理性观念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均可通过开设职业心理学课程,教授相关知识将其消除。一方面,低估自己的职业能力,因为信心不足而阻碍自己选择该职业。如部分贫困生认为,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不是一门专业学问,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同样能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具备职业竞争力。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强化,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消除他们在归因过程中的自我轻视心理,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避免把失败归结为自己能力或专业的缺陷。还可以请成功创业的贫困毕业生讲授自身经历,介绍贫困生中成功者的创业事迹,或请他们回到学校做报告、与贫困生一起讨论谈心,使贫困生感到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能力盲目乐观,但实际并不具备胜任该项职业的能力。有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是社会上的热门语言,掌握英语就等于毕业后进入外企做“白领”,享受高工资、高福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指出其中的失败事例、分析与之情况近似的人的不太理想的从业经历等,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避免他们做出不适当的职业选择。当然,在此过程中,指导者要注意客观分析贫困生的能力,并以不伤害其自信心为准则。

将主体性教育贯穿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中,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自我效能理论特别强调效能信念是通过主体作用机制来影响自身的,这意味着高师院校贫困生教育应该是主体性教育。只有在充满着尊重、理解、鼓励的人性化环境中,贫困生才能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从容应对职业挑战。首先,教师应该从观念上信任贫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和判断是贫困生职业自我效能建立的重要来源。教师应看到贫困生身上具有许多可贵的心理品质,如自尊、自强、坚韧等,对他们的成长充满信心。只有从观念上充分肯定他们,教师才能在课程实施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正面评价。其次,以课程内容吸引贫困生,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课程中。传统高师英语教育重知识习得,轻实践锻炼;重应试技巧训练,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重应试,轻基本功;重输入,轻输出。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以贫困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吸引他们的亮点,如英语案例教学、英语朗读技巧、英语演讲、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游戏活动等,能够增强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课程实施方式应多样化。目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中仍普遍存在,以静听、记笔记为主的学习模式屡见不鲜。课程实施方式的多样化,就是要把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主题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吸纳进来,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让贫困生参与其中。最后,课程评价应体现发展性。发展性课程评价要求做到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即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也要重视贫困生的能力、信念、创新精神等;评价工作要日常化,即不仅重视考试的结果,更要关注贫困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在细节中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他们更多的积极评价;评价工作要纵向化,淡化贫困生与基础较好学生的差距,着重肯定他们自身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狄敏,等.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5):22.

[2]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3]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5(5):133-134.

[4]刘圣明.交际恐惧、自我效能感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实践的研究[J].大学时代,2006,(4):77-79.

[5]廖全明.西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J].教育评论,2006,(6):82-84.

[6]何谨,樊富珉.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28):79-84.

[7]肖红新,徐秀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27-31.

[8]周琴.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5):164-166.

[9]谢爱林.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日常渗透[J].江西教育科研,2007,(5):87-89.

[10]周围,李佳,赵霞.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11]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12]王建卿.高师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专业化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25):53-54.

[13]李明琳.中小学英语教师知识基础的建构——高校师资培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7):84-88.

[14]董彬,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10):98-99.

[15]汤岩.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高师英语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33-134.

[16]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4.

作者简介:

王彬(1981—),女,四川射洪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 彬

英语专业效能培养管理论文 篇3:

新媒体时代目标管理理论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呈现参与性、流动性和智能性的特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符合时代要求,改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如何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新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亟需改革的要求。在分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以目标管理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确立、展开、实施及考评,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建设了可供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目标管理;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DOI:10.16315/j.stm.2016.04.018

新媒体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交流呈现参与性、流动性和智能性的特征。参与性是媒体发展的结果,新媒体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方便使,自身成为媒体的一部分,反映在媒体内容的原创性上,传播内容由使用者直接控制。流动性是指以“新媒体为表征的网络社会是流动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交流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智能性是指新媒体确立的全球网络不是简单的电子网络,还构成了统一的经验场,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活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具在硬件层面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然而,不确定性无疑是新媒体时代无法规避的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旧有的能力目标及思维模式,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需要管理思维的指导。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管理理论之一,目标管理理论既强调整体又重视部分,既力求有序又看重动态,能够整合统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英语语言类人才培养的步伐,使其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

1理论综述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1967年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发表的一份电子录像,其中第一次使用“新媒体”(new media)一词。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最初是指以电脑、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具有互动性和多媒体功能的资讯与传播技术。新媒体代表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它的巨大能量缔造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认知模式。根据中国知网期刊检索,在2000年以前,与新媒体相关的研究不满百篇,而从2010年至今,相关研究年均过万,并呈逐年上升之势。对于新媒体本身的研究已日臻成熟,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新媒体时代对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而专门针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多为研究新媒体环境下英语人才培养对于教师作用提升的要求或就英语教学的某一方面研究等。国外关于新媒体方面的研究历史久,成果多,为我国学者研究提供了借鉴及帮助,但把新媒体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相联系的研究还未发现。

另一方面,目标管理理论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创造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关于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也十分丰富,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从宏观上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梯度、分类目标管理的创新模式或从微观上探讨如何正确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如徐光霞的《论高校人才培养梯度和分类目标管理》,高瑞龙的《基于目标管理的大学教学管理创新思考》,彭宣维的《融“批判创新”的目标管理理念于教——研究生“系统功能语法精品课”建设及其启示》等。而在国外,目标管理理论广泛应用于不同阶段的教育。

从现有情况看,国内外学术领域在新媒体、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目标管理理论作为单独个体的研究比较丰富,而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力求应用目标管理理论解决在新媒体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遇到的新的问题,以更好地完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使命。

2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传统语言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复习、记忆,教师再通过测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过程来进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逐渐暴露出弊端,未能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语言人才的教学目的。具体来讲,包括如下3方面:

第一,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脱离。传统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和方法,保持对语言长期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强调记忆力。然而新兴技术提供了电脑存储和网络搜索工具,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信息,单纯记忆力的加强失去了原有魅力。学生更需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推动自身语言能力的加强。单一课堂式教学在语言应用和创新方面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的愿望。

第二,知识搜索与系统化学习脱离。面对新媒体时代各种技术及信息的数级倍增加,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获得大量语言知识。由于这种知识的获得可以自发即时完成,缺乏指导性,呈现出碎片化、无秩序化、准确性无法保证的特点。无老师的指导,学生们易于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第三,教育体系与社会实践脱离。教学方式没能完全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较单一,教材更新速度较缓慢,对新时代新生语言现象及用法涉猎较少,学生一方面对课程内容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在语言实践方面的知识需求无法满足,不能自如应对生活及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所学内容与现实需求存在鸿沟。

然而新媒体时代的高科技手段为语言教学注入活力,在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在知识搜索与系统化学习,教育体系与社会实践等方面,为高校语言类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第一,新媒体的参与性使用户可以任意生成个人作品,并通过媒体与他人即时交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释放创造力的平台。一方面带来了教与学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打破课上课下的界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第二,新媒体的流动性,可以通过转向数码呈现的模拟媒体,允许不同终端仪器随机访问,使得各个数字编码媒体可以无限制地复制而不失真。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被打破,通过师生间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监督、督促及指导,学习效率增强,并沿着系统化方向发展。

最后,新媒体的智能性使各种高科技产品成为人类的聪明助手,帮助人们处理各类信息,提高生活及工作效率,建立人类智慧交流的平台心]。学生对于知识及信息的要求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得极大的满足,教师可以更及时地采用实用性强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教材的更新频率增加,从而消除所学与所用之间的鸿沟。

新媒体的参与性、流动性和智能性特征在硬件方面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机遇。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步改进为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共同合作的语言教学模式。新媒体是时代的发展趋势,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仍然需要管理思维进行整合统一,使之以灵魂贯穿成为有机的整体,而目标管理理论作为当今组织活动应用最为广泛的管理理论,完全胜任这一工作。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组织活动,可以实现目标管理理论与英语教学跨界合作,将为新媒体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改革提供有力地指导及支撑。

3基于目标管理导向的英语人才培养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发明的有效管理方法,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强调“参与管理”的管理科学,由机构内部管理者和成员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并进行自我控制与自我评价以增进效能的一种计划与考核管理的方法,是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既是一种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管理思想。

目标管理是一种制度,主要体现在2方面。一是从管理的活动看,目标应该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从管理法规看,要围绕目标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是因为以目标指导行动是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所在。目标指导行动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使所有成员明确自己的目标,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改变上级管理下级服从的观念,强调全员协作,共同参与,民主管理;实现目标具体化,有利于自我控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构成了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

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思想,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有一系列的规则制度与行为准则需要遵守,即是目标实现的过程。一项管理活动的开展是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进行的系统过程。由目标确定、目标展开、目标实施和目标考评4个环节构成。管理就是知识创新,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教学就是教学法的创新。针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新媒体时代目标管理理论,应用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由以下4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目标确定。目标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诱因”,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个体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概率越大。因此,设置的目标要合理、可行,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总目标是完成一项工作总的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个复杂的过程,需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把总目标分成若干个阶段性目标,通过实现几个阶段性目标来实现总目标。每个阶段性目标都有具体的质与量,以及状态要求,有利于衡量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

根据目标管理系统导向的特点,目标管理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也有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即是根据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而为完成此总目标,英语专业教学设计了听、说、读、写、译5方面的分目标,每个分目标通过各个不同的课程完成,并按难易程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层分布。

以本科教育为例,可把总目标按四年学制8个学期细化为8个层次,每个学期都有具体需要完成的教学质与量。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有效完成各个阶段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可设计更多符合新时期学生特点和兴趣的课程,如“英语配音”、“翻译工作坊”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并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

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整分原则,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把握整体,没有整体观不成系统。总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整个人才培养方向。科学分解更有利于明确各个要素的关系。组织综合是指经过分解的系统终将回归整体。近年来,在总目标不变的基础上,英语专业教学内部不断进行着各种改革,对总的目标进行越来越科学有效的解读、分解、整合,以便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是现代管理的主要特征。整分观有利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设,使其具有大格局的同时不放松对于细节的重视。

(2)目标展开。目标展开首先要明确完成目标的个人以确定责任。确定责任的目的是清楚地说明组织中每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以尽量减少混乱,或出现真空地带。接着,要设定目标完成的期限、预定计划表、日程表。只有时限的目标才可以拟制相应的行动目标。设定目标完成的具体时间表有助于体现工作进度,便于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任务。

根据目标管理具有参与导向的特点,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管理者与成员共同制定目标,目标的实现者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管理者是教师,成员是学生,教学目标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的实现者也是目标的制定者。

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依靠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根据教学目标的细化,可把教师按照不同阶段目标的特点、教师的专业水平、特长及爱好等分教研组。每个教研组设负责人,组织该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保证每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新媒体时代教学计划的推送更加便捷高效,学生可通过手机应用及其他各种客户端获得学习任务计划及日程表,并把自己的意见、建议等随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校,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为下一轮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目标的展开体现了相关性原则,揭示了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是系统的基础,没有要素,系统即会瓦解。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中需要分析和观测要素的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要素的变化,创造软件、硬件的有力条件,发挥教师及学生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协调发展,才能收到理想的成果。同时相关性也强调外部条件对于目标实现的影响,更有利于指导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新时期的顺利开展,事半功倍。

(3)目标实施。目标实施是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措施、手段、方法来完成的。实现目标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要有针对性,与时俱进,有的放矢;要有效力,切中要害;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实行目标管理,必须明确规则,实行分权管理。给予一定的人、财、物支持及授权是完成目标责任的基础,是调动部属积极性的需要,是提高部属能力的途径,是增强应变能力的条件。

根据目标管理授权导向的特点,目标管理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由于语言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除了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外,在课外需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

新媒体时代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方便,更有利于教学法创新,保证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在课堂授课部分,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特点,酌情减少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模式。语言教学讲求应用性,翻转课堂就是一种在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型授课形式。在课下,教师还可借助各种新媒体工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如慕课的使用。

在新媒体时代,语言教学形式灵活,给教师更多发挥的空间。但是这种灵活不代表任意或随意。与此相反,教师的责任更重了。在翻转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起着指导学生学习方向的作用,只有教师对所教内容具有精准广博的理解才能够给予学生提纲挈领的点评。新型语言教学对于教师课堂控制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慕课教学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外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分析、评判,并即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为了使慕课内容紧贴时代,教师需要大量涉猎各种题材、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英语材料及相关教学科研材料,并具备一定的媒体编辑、使用的能力等。以上均需学校给予一定的资源配备和授权,如无线网络覆盖,对教师额外工作量给予奖励,并定时开展新媒体使用培训等。在学生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则要求,保证教学目标完成,如严格遵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等。

目标实施体现出有序性原则,主要揭示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序性包括空间有序和时间有序2个方面。空间有序方面,目标管理理论能够帮助英语教学协调好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关系,时间有序方面,能够帮助理顺课上教学与课下互动的关系。同时,为了保证系统内部良好秩序,需要制定规则、考评标准及检查、控制办法,不但保证目标体系的有序性,还要重视组织机构的有序性。有序性对提高管理绩效有很大影响,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高效实施的保障。

(4)目标考评。在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对其成果做出客观评价保证了目标管理的完整性。目标成果的考核内容包括目标项目达成度,承担目标项目个人之间的协作情况等。对目标成果考评结果进行奖惩是目标管理的最后阶段。奖惩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广大成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根据目标管理结果导向的特点,目标管理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同样注重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够用英语清楚表达观点,能否形成自我批判性观点完成有效沟通,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成果质量的重要检验指标。

学生的成绩是评判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成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单指期末考试成绩,还包括学生平时学习的各种表现。由于学生生源水平的差异性、教师教授学生的流动性以及其他各种客观因素,单从学习成绩评判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是不全面的,还需参考多种指标从横向到纵向综合客观评判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当前英语专业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若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可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如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等;若教学目标完成欠佳,所谓“惩”即是对于出现的问题以包容的心态不断修正,为教师创造更多学习及观摩机会,增强教师教学创新的信心和耐心。至此,完成了完整的确定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实施、目标考评的过程,每个学期每个教研组可进行经验分享及总结,不断修正完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证顺利进人下一轮教学目标管理

目标考评体现动态性原则,是发展变化的观点在系统研究和运行中的运用,它主要揭示了系统的状态和时间的关系。动态变化是绝对的,因此要重视把握状态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加强战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样需要动态的目标体系,及时调节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引导相关教学稳步前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动态性原则指导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4结论

新媒体时代赋予了社会的多元化特征,同时信息的大量涌入又带来了复杂性。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可以克服新媒体时代中的无序与芜杂。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改革所迎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构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体系。目标管理理论的整分原则、相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及动态原则能够帮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进行目标确立、目标展开、目标实施及目标考评。在各种新媒体工具手段硬件支持下,目标管理型教学体系从管理思维上能够指导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系统,不断修正问题、完善不足,从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更好地完成培养新时期英语语言人才的任务。

作者:徐蕾

上一篇:学生引导教学高中政治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法制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