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1

摘要:首先介绍了目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信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面向地方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工程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设置了灵活的专业方向,建立了基于“CDIO”思想的信息系统开发类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两个工程类课程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1: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信管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信管专业为例,介绍了该校如何结合贵州大数据发展浪潮及学校财经类特色,加强学生的商务数据分析能力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企业和社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数据化转型。

【关键词】信管  人才培养  课程

【课题项目】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综合类项目,课题号:2019JGZZC03;贵州省科技技术项目,课题号:黔科合基础(2019)1045号。

一、现状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贵州财经大学(以下简称“贵财”)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大学。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该校的信管专业创办于1986年,是学校较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也是省级示范专业。近些年来,随着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对于大数据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作为与大数据应用有关的信管专业,也应抓住这个机会,结合贵州对具有数字化应用、转型、创新意识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策略

一個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方案表面上看关乎这个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和质量,但深层次看直接关乎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兴衰,是一件非常重要和严谨的事情。如图1所示,我们在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但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还要思考其方案的逻辑合理性。要从培养目标设定、毕业要求制定,课程体系设定及培养方案的评价与持续改进四个方面着手。

三、培养目标的设定

按照前文介绍的人才培养修订流程,我们首先充分调研了本专业毕业的发展情况,并根据调研结果评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出口的契合度。在2021年7月向本专业毕业5年左右毕业生171人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119份有效问卷,有效样本率占69.9%。调查问卷涉及毕业生当前工作学习状态,工作地分布,所属行业、单位级别、性质,目前所处岗位职务、职称,年薪,学历,对本专业的意见建议,对本专业的满意度,对本专业所开课程的建议等。通过调研发现,86%的毕业生选择在贵州就业,67%的毕业生都在党政机关,各类事业单位、科研教育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与信息管理相关的工作,其他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大部分为信息科技、软件、通讯等行业。薪酬方面年薪超过6万及以上的占76%,年薪超过12万的占26%。整体来看毕业生的发展情况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很高,毕业生的薪酬、满意度等都不错,但是在专业能力需求上,很多毕业生都提到希望再加强数据分析、实践、商务分析方面的建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调研近3年来人才招聘网站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相关的岗位能力要求,同时充分和本专业毕业生所涉及的就业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当前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尤其是其优秀的或有待改进的专业技能。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使得对人才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结合贵州大数据发展的这股浪潮,统筹学校“经管特色”,通过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专家论证会等,确定了在原有的专业培养方向上增加以“商务数据分析”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特色,并将其写入2021级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

四、毕业要求的制定

毕业要求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之间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衔接作用。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而言,从设计的角度看,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设计的主要依据[1]。结合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精神,必须分解、细化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的素养、能力与课程及实习实践内容相结合,设置合理能力达成底线。

以贵财信管专业为例,首先要从培养目标中梳理出本专业的能力需求领域,如图2所示:学生应具备数理能力,系统涉及与开发能力,商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领域、项目管理能力领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领域、经管思维能力领域、人文及人格心智素养能力领域、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领域、自学及创新能力领域。并将分解的10个能力领域再逐一制定毕业要求,以及对应的二级观测点。而观测点中的能力要求则由对应的课程体系去支撑。

五、课程体系的设定

课程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学习单位,学生通常在该学期选择几门课程,通过课程评估后,获得成绩和学分。每一门课程都要制定课程的目标。课程目标需要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支撑全部毕业要求。课程目标需要分解细化,并能够落实到相应教学环节,确实让教师和学生“能懂”,确实可以判定是否达成,并以教学大纲形式固化,从而保证执行的规范化。毕业要求的达成,完全依靠课程体系的支持。因此,从内涵上,课程体系要通盖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从而与毕业要求相适应。

以贵财信管专业为例,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体验、儒魂商才第二课堂综合素质训练等模块。总学分为 176 学分,其中课程教学环节142学分,实践体验模块24学分,儒魂商才第二课堂素质10学分。课程教学环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20学分,通识课 52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 29 学分,专业课 41学分。专业课的实验实践教学学时占该类总学时的36.48 %,实验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26.96 %。课程教学总学时为 2556学时。

在毕业要求与课程匹配方面,以“商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领域”为例,如图3所示:由该能力领域分解的毕业要求下设3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都有对应的课程体系支持。

六、培养方案的评价与持续改进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要做到能动态的持续改进。以贵财信管专业为例,一方面,通过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布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综合报告;与毕业生建立回访机制,周期性调研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随访用人单位的评价和反馈等方法测评专业培养方案的长效影响。对反映出来的和专业契合度不紧密,专业课程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能力不符或欠缺的要及时调整优化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也注重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控制以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等等。该专业已建立了较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成效显著,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通过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体系考核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教学过程管理,针对本专业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水平和效果等整体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监督、评估、分析、咨询展开,注重“督”与“导”结合的原则,通过“校-院-系”三级督导机制,结合教师听课、学生座谈、教师座谈、学生评教等多渠道,了解把控教学情况,引导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发展。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进度的合理有效,并将教学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要求任课教师及时提交改进措施,并通过下次听课予以检查相关意见的落实和改善措施的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期刊,2014

作者简介:

喻曦(1987年-),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

作者:喻曦 安冯竞 曾筝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2:

新工科背景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首先介绍了目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信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面向地方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工程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设置了灵活的专业方向,建立了基于“CDIO”思想的信息系统开发类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两个工程类课程群。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CDIO;课程群

1背景

2017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指出新工科的建设目标为:建设新工科,应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新工科高度重视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Ⅲ。通过近五年运城学院校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70%学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web前端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又因运城学院信管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同一系部,学生在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分析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于2017年将信管专业的授予学位由原来的管理学学士变更为工学学士。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作为地方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同质化,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2)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不清晰,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不够,导致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难以学以致用;3)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在学时方面有所加大,但学生在工程能力的训练方面明显不足。近两年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以“面向中小企业信息管理需求”为指引,建立以“工科”为主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为核心,推进了课程群的建设。

2建立以“工科”为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明确定位培养目标

信管专业是个交叉性极强的专业,根据我校办定位和办学方向,结合本院办学条件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立足运城,面向山西,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重点在于掌握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和运用。

2.2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以提高信息管理领域的知识为起点,强化工程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拓宽基础,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突出系统开发、数据分析与挖掘特色,产、学、研结合,强化“3+1”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其总体思路:课程设置要体现教学内容精简优化、课程规格小型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强化职业教育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程结构体系在纵向层次上按“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爪性培养)”三大平台设置;在横向分类上按“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两个层面设置,新的方案具有以下特点:a.增加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b.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实践,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由原来的24.1%增加到25.9%;c.强化了大数据分析方向的课程:增加了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python语言等课程,强化了学生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的能力。d.调整了信息系统开发的课程开发工具:由vb.net调整为C#和java,加强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环节,强化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与维护的能力。

2.3专业方向定位更加明确,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更加灵活科学

紧紧围绕着企业信息化的社会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设置特色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为目标,分别设置两条主线课程: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和数据分析及信息管理课程。并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了当前企业应用,如为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分别设置了能适应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的.NET开发工具和能适应大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J2EE架构的开发工具。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编程能力。

3建立基于“CDIO”标准的工程类课程群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将实践与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研发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工程方法和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系统的生产和运作能力。目前信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和数据分析及信息管理两个方向。在此方向指引下确定两大课程群:

3.1信息系统开发类课程群

从开发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项目流程出发,选取Web前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开发、软件测试技术6门课程作为信管专业信息系统开发类课程群,如图1所示。这一课程群以开发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为原则,Web前端技术完成一个项目的前端页面设计,作为一个软件的构思,数据库原理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两门课程完成软件产品的设计:包括后台数据库的设计,系统规划、系统分析以及模块功能的设计,Web系统开发和软件测试技术两门课程作为产品的实现:包括代码的实现以及系统各项功能的测试,最后依托企業,学生用两周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一个企业真实的项目的实践,此过程由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来完成,可以视为产品的运作翔。

3.2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课程群的构建

目前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步骤一般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开设对应的课程,并不断探索课程之间的连接和内在联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1)数据采集,着重培养学生从网络爬取数据的能力和数据存储的能力,可以用Pvthon语言对数据进行采集,数据的存储可以采用大型数据库Oracle。2)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可以在大数据技术这门课程中完成数据的预处理,统计学课程提供数据统计方法。3)数据挖掘:需要掌握数据挖掘的经典算法,掌握Hadoop中Map Reduce程序的编写,掌握Python中Pandas库中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和Python这三门课程实现。(4)数据可视化:使用Python语言中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包,掌握matplotlib和seaborn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总之,地方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需要克服同质化,要有自己的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原则,设置合理的工程类课程群和灵活的专业方向,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课程目标,在系统开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贺玉珍 张海江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3:

基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需求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主要在大数据智能化类产业发展背景下,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背景入手,分析信管专业的专业建设及管理机制创新,总结现有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协同育人平台、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基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需求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信息管理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的要求,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全面提升高校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培养能力,重庆市政府开展《重庆市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满足重庆市高校培养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可需人才能力的要求,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2014年开始新增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培养目标,着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向智能产业的课程体系,形成有特色、可复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背景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驱动着各国大数据智能产业的发展。信管专业作为与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最为接近的专业之一,以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为重点关注对象,旨在解决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研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与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逻辑思路一致。因此,信管专业转型培养大数据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专业建设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2.1  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细化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信管专业從2014年开始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细化为数据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商业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3大类,如图1所示。

2.2  着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协同育人平台

大数据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高,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挖掘等实践应用都需要落实到具体行业中去,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应运而生。校企、校校、校政联合培养成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信管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目前,信管专业先后与重庆本土大数据智能化类企业、市内外两所高校、合川本地信息安全管理产业发展部门联合培养,形成多方位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医疗、智能建筑、信息安全管理等所需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综合能力[1]。

2.3  完善大数据实验室建设,形成校内外联合实践体系

为满足大数据人才培养需求,校内建设了大数据实验室和商务智能分析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偏向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大数据商务智能分析实验室偏向行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对接多个合作企业,开展行业大数据研究。校外则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大数据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培养大数据人才。

2.4  优化大数据师资队伍,构建教学科研团队

信管专业按照大数据能力分解并组建了5个大数据教学科研团队:以专业建设人为中心组建学术科研团队;以“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中心组建实践教学团队;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背景为中心组建大数据技术教学团队;以管理学、经济学学科背景为中心组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教学团队;以校外师资为中心组建创新创业专家团队。实践证明,这样细分的教学科研团队效率高、专业性强、成果突出,夯实了信管专业建设的师资基础。

3    基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需求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信管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设计上,确定以“按需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针对数据处理与应用的能力,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将数据处理与应用的能力再次分解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与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4阶段的能力,每个阶段开设对应的课程,并不断探索,注重能力引导型的课程组织及实践能力培养[2],以“按需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图2所示。

在信管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两门课程为特色课程,以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为目标,对原有课程内容、重难点知识、教学手段与方式、实践应用进行重新调整,启动课程负责人制度,以课程负责人为首完成课程建设,以专家评估为考核标准,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契合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需求[3]。

4    结语

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新时代,信管专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人才挤压的巨大挑战。为此,探索信管专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信管专业抓住机遇,大胆转型,立足于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直接面向大数据产业链上各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秀丽,田军,迟彩霞.产教融合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2):177-178.

[2]刘贵容,王永周,秦春蓉.信管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路径分析[J].科教文汇,2018(12):98-100.

[3]夏大文,张自力.DT时代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191-196.

作者:王哲 刘贵容 彭润亚

上一篇:激励机制科研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共部门薪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