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农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升。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揭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一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健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三农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三农经济管理论文 篇1:

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摘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三农”问题是否能够根本解决,所以,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结合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建立科学课程体系,培养出既懂农村经济特点,又懂得管理知识的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3+1”教学模式一、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是农村管理、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积聚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涉及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国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一部分高职高专近几年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单向性,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所以适用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夠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国家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所以应全面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如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财政与金融(农村)等。

(2)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该掌握农村政策外,还应该能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了解农作物特点等技术知识,能够及时解决一般的农业技术问题。做到上能写字做文章,下能指导种田插秧,提升农业的管理水平。

(3)必须具备经济管理知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的开展,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能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财政与金融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村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将本地资源产品加工推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根本解决农民的生活水平。

(4)具有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要能解决农村融资和财务管理问题,做到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的建设。

所以,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全能型复合人才。

二、独立学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构建的“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五大模块”, 即基本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和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政治人文体育模块和基础知识及信息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基础、农业信息、农业政策、就业和创业指导等课程。基本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共性”能力问题,即学生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和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准确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交谈技巧等基本能力。专业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中“个性” 能力问题,体现了专业特色,是针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而设置的,它由专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素质技能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乡村社会学、植物生产技术、畜牧概论、水产概论、设施农业概论等课程组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农业产业中基本的技术问题;其中,专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农村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主要课程统计学、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学基础、农村投资项目评估、农业推广学等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是解决人才培养中“应用”能力问题,主要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模块来实现,即校内专业实训类课程和校外课程实践环节。主要课程有“农村投资项目评估”、“ 农村会计学”仿真性模拟实训等,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建立“班村共建”农村、技能比赛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培养全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农村人才市场对多元素的要求,才能够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2)设置 “技能化”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农村生产经营、实际管理相结合,在体现“农”的专业特色基础上,课程设置的顺序、时间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一一对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和农村经济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即三年课程教学和实训加一年社会综合实践,共设置45门课程,其中基本素质类课程15门、专业素质课程19门、课程实训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6门,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英语、数学、体育、农村政策、农村应用文写作、礼仪规范。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网络技术、英语、数学、体育、农村信息、微观经济学;专业技能课程: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实训:植物生产技术实践。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时事政治、农村法律法规;专业素质课程:乡村社会学、农业管理学、农业推广学;专业技能课程:设施农业概论;课程实训:设施农业实践。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农村经济常识;专业素质基础课程:农村产品营销学、农村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农村财政与金融;专业技能课程:农村会计学;课程实训:农村会计学全真模拟实训。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专业技能课程:新农村规划与科学发展、农村干部领导艺术、水产概论;课程实训:农村财务管理。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专业素质课程:农村投资项目评估、税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农村经济纠纷处理、畜牧概论;课程实训:电子商务。

第四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其方法可采取专题调研和分析、农村市场调查与预测,并撰写毕业论文。

科学的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服务“三农” 经济管理人才,既能做一名农村生产技术人员,又能当好一名“村官”,解决农村一些现实问题。

(3) 突出“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既是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每学期对核心专业课和技能课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形成“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①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应用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三方面内容;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建立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为核心内容演练,如投资项目分析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等内容;③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寒暑假回乡公益活动”、“走进千村万户,回乡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等系列调查活动。

三、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1. 突出专业特色,解决好农村管理课程与经济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專业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在增加农科类课程的门数的同时,使农业技术与管理各门课程与经济类各门课程学时比例合理,突出其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提高和拓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经济管理素质、知识与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进行系列课程优化与整合。

2.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是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放在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学中,可以借鉴东北农业大学的经验,即“班村共建”的措施。东北农业大学是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个班级和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对接,学生通过义务支教、担任村主任助理、为村委会建网站、办信息报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注:本论文为湖北省课题《服务“三农”独立学院培养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体系研究》支撑材料,课题编号:201113303

作者:冯庆梅 吴有庆 王巧霞

农村三农经济管理论文 篇2: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升。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揭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一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健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从而减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虽然现今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好转,但是在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

一、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不能与时俱进。有些村干部长期以来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思想意识滞后,靠老经验、老办法处理新生事物。部分农村领导人对于自身的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端正工作态度,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工作当中没有将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而是专门靠拉人、拉团伙,搞“圈子文化”。因此,便会忽视经济管理,忽视抓经济,把经济类的事务放在一边,有了任务就疲于应付,态度消极,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迟缓,多年没有新起色。

(二)农村经济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村民理财、民主监督和外部的审计监督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具体情况是:在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当中,有不少地区、不少环节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是:村民理财形同虚设,民主监督流于形式,乡镇政府没有专门机构履行对农村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机构;有的即便有兼职机构履行相应的审计监督工作,也往往是由于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深,导致审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够,存在走过程的现象,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和薄弱环节,被一些不法分子从中钻了空子,出现贪污挪用、假公济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经济信息不公开、不披露。在一些村,两委成员是“一大家子”组成的“ 家族式”兩委,对一些经济信息不能及时让全体村民都有一个明白账和放心账,干群矛盾激化;有一些村缺乏正常有效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不及时,有的披露内容过于简单,村民看不明白。同时,一些村民缺乏一定的维权意识,不能通过正确的方式、正常的渠道来维权,使村务管理产生矛盾隐患,上访现象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就显得更加艰难。

(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执行乏力。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没有太多的经济管理经验,也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致使在实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方法滞后、管理手段陈旧,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运作程序。一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强有力的执行力,有时即使村民想要积极的开展经济活动,发展当地经济,也不能引起村两委的足够重视和支持,有意不作为;有的甚至冷嘲热讽、人为打压。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乡镇党委政府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和指导职能,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前提。近些年来,国家农村政策陆续出台,农村经济形势发生着快速变化,但是在农村一级的领导干部身上,由于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影响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在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自觉沉下身子,立足农村实际,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选好人、带好队、指明路,引领农村干群的思想意识进步,促进新型科技在农村经济中的推广应用,以此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二)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第一步,首先应该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实践中根据工作需要和社会形势的发展,适时组织培训新知识,为这些人员提供充足的精神给养。第二步,挖掘和吸收更多高素质的经济管理方面人才进入农村,加入到农村经济管理的行列。各地农村应该加强对于人才招聘的力度,通过发布招聘信息、与高等院校签约、定向招录、委培等形式,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到农村进行工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步,重视和加强对财务账目的审计监督。对村级财务账目的审计监督主要是由乡镇政府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或专门成立的审计机构来承担。第四步,提高村民的维权意识,使广大农民充分享有知情权。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到农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宣传等活动,并向村民普及正确的维权方式,使广大群众在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自身的权利维护、保障自身权利的同时,增强群众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监督。第五步,提高农村财务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各地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应该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办法或意见,应在村内设立公告栏,于年初列出年度理财计划,每月度或季度公布财务运营结果,于年末列出本年度财务报表,接受村民的监督指正。财务公开情况应作为考核评价农村干部的一项主要指标之一。

(三)强化群众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的监督权力

民众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监督是最好的监督。应该重视和增强民众的监督力量,打通监督渠道,设立信息反馈方式,使民众在发现问题时能够随时与上级监督部门取得联系,更加快速地解决相关的问题,防止问题愈演愈烈,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促进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人民政府)

作者:张娜

农村三农经济管理论文 篇3:

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在基层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基于此,论述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村发展

1 农业经济概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国家历来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等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我国农业收入稳步提高,尤其是在一大批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农村非农结构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9年超过15 000元。不仅如此,直播带货、乡村旅游等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也促使农业产业更加多元化、可持续化。在这个过程中,为确保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1]。

2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学谋划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升级服务体系,优化管理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拟定合理的奖惩措施,确保经济管理能够稳步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涵盖农业经济活动的制订规划计划、组织开展工作、协调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2]。

2.1 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对“三农”相关资源进行更精确、更合理以及更高效的配置。可以将农村区域的生产资料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地域发展目标匹配资源,做好统筹,避免生产资源浪费,更大限度提高对于地域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区域潜能,从而更好地带动经济和产业发展。此外,农村也要放弃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绿色转型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开发新的合作项目,不断促进农业产业增值。

2.2 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产业获取经济收入,一些地区过分追求提高农产品产量,依赖农药和肥料,采用过度消耗土地可持续能力的办法来获得收益,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投资增加、农产品质量下降,进而使得农业收益降低。同时,农药和其他化学用品的使用还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损害当地农业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思路,采用绿色种植手段科学种养,在增收增产的同时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地区长远发展[3-4]。

2.3 规范农村经济活动行为

做好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完善管理制度,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就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实际情况而言,还缺乏完善系统的管理机制,农业经济发展仍存在问题。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吸引农民改变农村经济面貌。

3 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建設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农业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治理水平提高,需要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建设,消除信息屏障,打破信息壁垒,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国际化、现代化的数据和科学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技术共享。1)加强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地方政府应继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覆盖,实现村与村、户与户、企业与农业资源共享,搭建现代化沟通和交流平台,积极推广新型发展模式,有效利用直播带货、农业电商等模式为农产品打开销路,为农民和农业企业发展打开思路。2)配套完善的信息化设施。政府应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积极招商引资,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升级设备,完善信息化配套设施,迅速了解新技术、新理念。3)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课堂直播、培训讲座、网络红人现身说法、农产品带货达人现场介绍等多元化的形式,让信息技术走入农村,深入寻常农民心中,植根于农业经济现代化的理念里,促使农民从被动了解转变为主动学习,认识到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

3.2 挖掘特色农业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应进一步挖掘自身特色,采用个性化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经济增长新途径,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农业。1)充分利用乡村特色生态资源。每个地域的生态、旅游、文化都具有不可复制性,相关部门可以深入调研本地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从文化习俗、绿色旅游、生态开发等角度入手,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乡野体验项目,做好产业研发,形成特色产业,打造品牌和名片,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多元创收。2)打造特色产业,做好品牌管理。地方政府应对美丽乡村建设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从农业部门、文化旅游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规划资源部门、媒体宣传部门选派工作人员,整合队伍,指导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并积极招商引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延伸。农村地区应以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利用网络进行广泛宣传造势,严格把关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元素,刺激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扩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吸引农村劳动力投入建设队伍中,不断创新思路,改变农村旧貌。

3.3 加强农业财务管理

做好财务管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要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账务混乱不清等问题进行重点改进,积极推动农业财务管理改革。1)健全财务体制。农业部门要规范所有农村、农业产业、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迅速、及时进行账目结算,严格把控各类开支,尤其是非生产性方面的开支,让财务工作运行在制度的框架中。2)做好财务公开。所有农业企业、农村部门要做到财务公开,广泛听取意见并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的监督,让财务管理阳光化,及时回应外界质疑。3)严格控制集体债务。各级机关尤其是农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集体债务的规模和数量,科学使用每一笔经费,统筹规划,维护农村经济秩序,对于债务问题要及时解决[6-7]。

3.4 加强指导培训,完善人才储备工作

农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1)加强组织保障。组建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并建立后备人才库,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后备力量。重点关注财务管理和会计审计人才队伍组建,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班强化现有财会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与会计事务所、高校或财会院校等专业机构对接,成立业务指导组织,确保农村财务和经济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和会计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打造一支既熟悉农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财会队伍。同时,农村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拟定人才吸引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各类农业信息系统研发,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5 促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农村大量土地和劳动力转移,土地承包规模有限,交易成本過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要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保证用人单位平等对待农民工,尊重和保护农民就业权,改善农村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应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区域农业优势,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4 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对促进农村经济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必须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挖掘农业特色资源,建设特色产业,搞好农业金融管理,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为促进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莹.农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研究[J].财会通讯,2019(07):35-37.

[2] 赵变霞.对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农村财务会计,2020(01):26-27.

[3] 张春.农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18-19.

[4] 王虎.对农村经济管理委托代理制的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9(04):75-77.

[5] 李娅.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7(05):48-49.

[6] 牟洪凯.农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J].农技服务,2015,32(12):225.

[7] 段月琴.试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3(01):10.

(责任编辑:刘 昀)

作者:王永鑫

上一篇:外资企业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设计农网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