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发挥中职德育的应有之义,贯彻人文关怀是关键。然而,当前中职德育中人文关怀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理念定位、教育体制、实践导向和学校管理四个方面探究深层次原因。关键词:中职德育人文关怀当前中职德育存在人文关怀不足的表现,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导向、学校举措和师生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德育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德育现状分析论文 篇1:

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德育是对學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的教育,在中职学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职德育的作用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职德育教育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作用;现状;改进策略

中职作为培养劳动技术型一线人才的教育机构,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中职德育教育应该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摆脱现行以课堂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树立大德育课观念。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作用

中职德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现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现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应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中职生多数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要全面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做事,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实践证明:德育是中职学校的生命,只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德育作为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进行精心打造,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使学校充满活力。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成为职业素质的核心主题,学生的敬业精神、团结合作、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等“软实力”成了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传统指标却成为次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而且更强调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达成德育目标。

二、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多数学生自卑,从而导致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

许多中职生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上高中,只有就读中职学校。既然不是读书的料,无论到哪里也学不好,于是缺乏自信,甚至有很深的自卑心理,从而造成了他们不够上进,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老师的频繁唠叨说教对这个年龄段的他们而言往往起的都是反作用。

2.部分学生纪律观念差,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的学生由“留守儿童”过渡到“留守少年”的不在少数,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过于溺爱又或疏于管教,而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只看重学生卷面成绩,却对学生课后行为不加管束,因而导致了部分学生态度恶劣、纪律观念差,法制意识淡薄的情况。学生既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一些学校暴力违法案件便层出不穷。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整个家庭围着他一个转,所有事情为他一个让路。学校教育中,又奉行“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式教育,只教会学生争取与抢夺分数和名次,缺乏团队合作式教育,学生自然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中职德育教育的改进策略

1.加强领导,配备专业的德育师资队伍。

中职德育教学何去何从,取决于学校领导人的重视程度,首先必然要从重视师资队伍做起。严格按照素质教育《大纲》要求,设置德育课程,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德育师资队伍不仅要吸收具备新型理论资源的人才,接纳新思想、新教法、新观念,同时要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增加德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真正重视德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课改活动。充分利用鼓励机制,激励德育教师的教学热情。

2.连结专业,特色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的一点便是职业性,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是我们应当努力探索的方向。利用学生厌倦课堂教育环境,渴望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办学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体验一名真正的职业人需要怎样的道德素养。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方面不同的需要。

这就要求学校充分与企业合作,不仅局限于就业教育,而将德育教育也与职业特色结合起来,让企业告诉学生,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德育教师也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学习不同的企业文化,将课堂理论要求与行业特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专业特色的教育计划,对学生进行特色德育教育。

3.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德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普通初、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必要、关键的一环。而在德育教育中,却往往承袭了以往的传统课堂中“一言堂”的模式。进行德育教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老一套的模式,把“导入——讲新课——小结——作业”这几个固有教学环节改为“今日我说法——学习新知识——课堂感悟——互动话题”的模块教育,让学生像在专业课学习中一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及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开展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在重实践能力的中职教育环境中,学生走出教室的机会较多,德育课也应充分利用此条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化整为零,讲深奥的大道理引用到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去。从军训时期开始,中职学校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接受各类实践活动,如各类讲座、社会调查、企业参观、社会服务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德育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德育教育中还可还不定期地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发表自己观点,评析时事热点,在相互的讨论和争辩中取得进步。这种做法做既丰富了德育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德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教育需要结合职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并学得投入。教师要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意志坚定、品质高尚,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8]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9]洗东红.中职德育课实施分层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作者:王朝旭 张小花

中职德育现状分析论文 篇2:

中职德育中人文关怀不足的现状分析

摘 要: 发挥中职德育的应有之义,贯彻人文关怀是关键。然而,当前中职德育中人文关怀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理念定位、教育体制、实践导向和学校管理四个方面探究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中职 德育 人文关怀

当前中职德育存在人文关怀不足的表现,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导向、学校举措和师生等方面。

一、理念定位之谬

对教师地位和职责的错误认识,致使教师无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在中职教育过于突出教育者这个中心,而忽略被教育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教育者往往只按照统一的教育计划、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一般性教育,以说教式、训导式、管束式和权威式理念开展工作。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教师对学生有天然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无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无法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尊重、关注学生。

对学生地位和权利的不恰当定位,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冷漠。以往教育观念中没有把学生当成法律意义上的人看待,仅仅当做被培养、教育、塑造的对象,漠视学生的权利,忽视学生的需求。学生应具有法律上的独立、自主,享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应该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二、体制积弊之误

学校领导管理,教师教育教学,领导与普通教师各自为政,导致领导缺乏与一线学生心灵沟通交流的机会,管理、政策难免与学生实际脱节,普通教师缺乏民主管理的权利,只凭借职业良心进行教育教学。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职德育评价方式缺乏多元化、针对性。中职学校德育评价方式主要有学期报告单评语和德育课期末考试,多数中职学校学期报告单评语均由班主任一人评写,评价维度单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鉴定较少来自其他同学、教师,甚至学校主管德育的部门。班主任评价内容多是“遵纪守法、团结同学”等一些较为抽象的话语,评价的来源多是日常印象,再结合学习成绩做出整体评价,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德育考试特别是新推行的学业水平测试,本义是提高德育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实际上将德育退化为仅仅是掌握知识的学科。

三、实践导向之偏

当前教育导向存在两大偏差。1.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的导向之偏。目前,劳动职业分工依然存在,随着生产系统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生产、服务、建设等一线领域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顺应形势所需应运而生,承担这个任务。这种社会客观需求急速膨胀导致中职教育片面强调学生的专业技术,忽视人文教育。技术和人文并不矛盾,传统技术是合乎人文的,它不是片面地为达到某一个目的的工具,“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也许带给老翁的不只是卖油养家糊口的技术,而是自身存在的意义,从这个维度上说,最初的技术是人文的。中职教育将技术和人文人为地分离,使中职教育沦为狭隘的、工匠式的职业训练。

2.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的导向之偏。对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是中职德育人文关怀不足的一个主观原因。社会将中职教育狭隘地界定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对中职学生的片面定位是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这种观念同样存在于中职德育中。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中,“德”排在“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位,“高素质劳动者”位于“技能型人才”之前,说明中职教育要更新理念,不仅应重视专业技术训练,而且必须重视文化素质、道德理念和个性品质的养成,从自身做起才能纠正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偏差。

四、管理措施之失

中职德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当前中职学校存在诸多有失偏颇的举措,如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质,重规则管理、轻情感交流,重职业规划、轻个体需求,这些观念的诟病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管理的僵化、理念的陈旧,致使学生对学校德育普遍持抵触情绪,重技轻德的错误社会导向导致学校和学生对中职德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

1.中职德育教师专业知识较欠缺。“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大多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主要来自于普教转型或者非师范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要么借鉴普教经验,要么凭靠‘灌输’、‘利诱’或‘威逼’,忽略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忽视中职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思想特征,造成中职德育工作实效不高,甚至适得其反的后果”。

2.中职德育课程特色不明显。德育课是中职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但是,长期以来德育课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可要可不要”的尴尬位置,然而,自2013年起德育和语文、数学、英语四门学科被列为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掀起德育应试化教育狂潮,德育课程成了为了考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把德育当成纯粹的应试教育。这样的德育课堂没有中职德育特色,没有“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有的只是考试。

作者:徐青

中职德育现状分析论文 篇3:

中职生德育现状分析与途径探究

摘 要:加强中职生思想教育,要多与家长交流,构建完整有效的学生德育网络;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知行统一,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途径

中职生的生源素质普遍偏低,不仅体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在思想素质方面表现也较为突出。为了将其培养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四有人才,加强对中职生的德育就尤为重要。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总体上分析,难以达到社会及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虽然中职生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不求上进,无目标,无追求。有的中职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上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行为上比较散漫,得过且过。第二,文化素质欠缺,存在厌学心理。有的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时迟到,玩手机,打瞌睡,精力不集中。第三,自卑心理强,缺乏探究质疑精神。部分中职生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评价,遇到问题,总是逃避,以失败者自居。还有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发生。

二、 中职生思想道德成因分析

通过对中职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原因。第一,家庭原因。目前,离婚率偏高和突发事故,導致部分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缺乏安全感,有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交流。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孩子交流机会很少,也会造成孩子上述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的过分强制,实施全方位监管,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第二,社会原因。当前社会,随着改革开放,一些腐朽思想也在部分人心中滋长,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随着社会上的文凭热,也使得有的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考名牌大学期望值很高,对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第三,学校原因。由于就业和升学压力,部分学校重视文化技能,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虽然开设部分德育课程,但离社会现实比较远,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对此类课程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第四,学生个人原因。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受各种环境的影响,有时对遇到的问题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做出正确的分析。部分学生喜欢用宿命论和个人私利为自己辩护,养成了享乐的心理。当面对家长的期望、就业压力和考试时,部分学生采取逃避的做法,不努力,不拼搏,自甘落后。

三、加强中职生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多与家长交流,构建完整有效的学生德育网络。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有的学生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进行的是实惠教育;有的家长对学生在校表现漠不关心;一些离异家庭、文化程度偏低父母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都会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先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生家庭情况。要求家长能对自己的孩子给出正确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步树立自信心。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表率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教学中,要贯穿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在讲授三系配套杂交育种时,给学生讲袁隆平如何育成杂交水稻,以及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的贡献。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感受到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和乐于吃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第三,知行统一,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此,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抽象的说教上,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第四,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学校应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我校开办了绘画、民间艺术等工作室,每年各个专业展示本专业学生作品,开展如乒乓球、羽毛球各类竞赛,适时举办各种主题班会、庆典会、报告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既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他们奋发的动力。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正视社会,提高学生对是非好坏的辨识能力,指导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正确践行。

四、结束语

总之,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出芬芳的桃李。

参考文献:

[1]王小琴.浅析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

[2]郑开锦.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路径选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3]谢兴洪.中职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12).

作者:张玉琴

上一篇:英语教材入门教学论文下一篇: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