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现状分析会

2022-11-09

第一篇:德育课教学现状分析会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了面向新世纪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并就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改革 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公共课已成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体育的主要课程,倍受学生的欢迎高校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成熟和完善的时期.这期间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及其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如何,对未来乃至终生都有很大影响。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网络,书籍查阅近几年来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利用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对

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作了比较大的改革。一般都有普通课、基础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专项提高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类型,应该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个学科群,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方面,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2.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不强,学生的选择余地小。目前各高校有的在一年级开设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基础课和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也有的是在一年级就开设选项课,二年级开设专项提高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由于现在的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张,所谓的选项课一般没能打破原教学班级,大都是“平移式”地进行,因此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选项班因人数不够停开而让这部分学生的选择落空;二是选项班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3.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还存在“竞技化”的倾向,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被各个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所代替,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没有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最大需要。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1.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改革,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高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可塑性,是有着不同个性的群体,因而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必然要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男生和女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要求,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多样性。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选修课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同时。要设置社会开始流行且易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项目。高年级学生可以选修国外的体育项目,起到传播中西方文化。高校体育可分为大一体育必修课,大

二、大

三、大四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三种课程设置。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选修。选修课可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加强体魄,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2.实行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免会使一些学生出现挫折感,这往往对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习惯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和快乐的教育。我国学校体育以崭新的面貌迎来21世纪,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学校体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被人们接受。在对学生的体质测评发现,总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下。如按一般学生的教学进度,势必使这一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受挫折感。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学生集中教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并教授达标技能,使大部分不达标的同学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达标及格,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逐渐赶上来的同学会因此喜欢上参加体育锻炼,并在健身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自信,从中找到参与体育的乐趣。

3.体育场所设施的改革,实施体育锻炼小发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围着操场跑是经济实用也是最为枯燥的增强人体心肺功能的手段。为达到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发明体能锻炼走廊。设有各种障碍,学生需要攀越檑木屏障、组合双杠、连跳障碍、V型坡沟、组合云梯、梅花独木、翻越板墙等人为障碍设置,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内单方向前进,一方面方便老师对学生锻炼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增添“跑”中的难度与乐趣。集结较为优秀的多元化的体育教练,多元化的教练组合必然会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战术思想和理念。

4.体育教师个性教学、教学方式改革,避免教学简单化。我国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课程学分较少,设置单一,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常常照本宣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现状,使得教与学脱节;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即使有所发挥,也只是以一些题外趣闻使学生一笑了之,有时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详尽解说,学生却置之不理。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分数的制度,使学生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语音语调、举止言行、仪表风度、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进取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5.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体育教学工作也应服务于这一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好坏,不能主要用运动成绩来衡量,而应将评价标准向社会标准与个人综合标准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考核次数、项目应适当减少,不同对象应有不同考核标准,考核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素质发展。对主观因素较高的评分项目.实行多名体育教师评分,任课教师给定平时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不同体育水平人进行不同评分标准。建立相对个人成绩的评分规则。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重新构建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

五、结论

课程改革是国际性的趋势,我国在这一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本着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本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目的,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全面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目前所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和效果。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唯一的方法只有面对,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化解。依据我国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以及全民健身计划对大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质量,高校应从长远目标做起,认真研究体育师资各方面的条件和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六、参考文献

[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基本理论教学改革-自主化、指标化、计划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钟静 体育学刊 2001年 卷 002期

[2]. 高校公共体育课与"健康第一" 张华 王明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 卷 002期

[3]. 陈水生主编.高校健康教育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4]. 普通高校体育课实行选项教学模式探索 孙青山 刘永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 卷 0S1期

第二篇:学校德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学校德育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人们对它普遍寄予无限的期待,期待它应该承载最多的德育权利与义务,期待它把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送进学校,出来时是一幅锦绣前程的名画。虽然这个期待不切合实际,实现它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因为期待是对我们的信任,期待是对我们最好的评价。

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时,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贯彻到办学和教学整个过程中,并不断地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的感染力,并增强性、实效性。然而,学校德育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并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人心思钱,人心思玩、人心浮躁、人性冷漠、独生子女、隔代养等突出问题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境外,这无疑给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无论在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上、还是工作难度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学校管理者或教育者除要勇敢面对之外,更要深入调查分析现实德育工作的针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有效途径。

(一) 学校德育现状及分析

1、德育内容上,存在假、大、空现象。

①德育内容停留教材上。虽然新教材要求课程生活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还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考的层面上。全省一面、千人一面的教材,造就出全县一样的教案、造就全县一样的练习册、造就全县期末统一的试卷,这些运用教材的做法,怎么能为孩子创造适合的环境,这怎么能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教材与生活两张皮,教材与生活相脱节。

②德育内容陈旧,停留在过去的和现存的东西,没有针对性。一是几年共一教 案,几年共一讲稿,几年共一活动设计:如:国旗下的讲话,是去年的,今年再讲;难道今年的开学、放学典礼人与物跟去年是一样的吗?二是次次用别人的东西。德育会议上的讲座,全是下载的或翻新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稿偷梁换柱,班主任总结也是千篇一律,心得体会更不用说了,雷同的大有人在,三是德育内容停留在框框条条之中,没有做到与时倶进,没有将传统教育赋予新的育有作用

1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毫无意义。如果现在搞“福娃进北京”活动会怎么样?

③德育内容大而全,无可操作性。如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题目对小学德育活动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教育,无论你搞再多的东西,操作是困难的,并且没有好的结内容。试想象一下,这教果。(其实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分解成小题目、小的活动去做)

2、办学理念、德育观念上。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唯分数论。

开学时,学校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而班主任真正按学校要求做的人不多,政教处发的《好习惯歌谣》,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检查的结果仍然有三个班不能背;班会、队会被占用的现象大有人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更不现实,教师怕耽误教学进度,影响学生考试;殊不知如果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耽误的时间更多,遇到的麻烦更大。其实真正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办学理念出现偏差,教师德育观念出现偏差,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出现偏差。

3、德育形式上,表现单一。重形式,轻落实。德育形式不能总是停留在一种形式里,诸如发一份文件,开一次会议、开办一次讲座、开展一个活动、搞一个启动仪式、举行两次检查;或是单一的说教、批评、交流、评价。这些单一的陈旧的模式,其实是造成德育现状的根本原因。德育形式应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多元的改变;德育的效果很多时候取决于德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我们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特点是需要德育形式常换常新的,好奇是他最基本的条件,接受新奇的事物的应激反应是学生根本的表现。实践证明,越是新奇的教育方式,越是新奇的德育形式,学生越是好奇,越是容易接受。当然只有在接受的前提下,才有希望进行下一步的行为改变和意识升华。

4、学校德育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地被染化、软化和同化。当前,有极少数学校教育者存在轻松思想,不是自己的事,坚决不做;是自己的能避就避,尽量不做,留给别人做,留给爱做事的做;升旗仪式不到场,班会、队会不开或三言两语就结束,想学习的人很少,有时间就进行娱乐活动。当前在管理者、教育者中,也存在着为评职而工作的现象。只要有利于评职的事,无论是备课、讲课、听课还是写论文,都毫不犹豫地接受,评上后却不同

了,学校安排其做事,却判若两人。评上中高的教育者更不用说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存在,学校德育环境不坏才怪。

当前,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原因,学校德育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行政化”的影响,校长无法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如:晋升、评职、评模、进人上不能完全、正常地按公正的程序走下去,这大大地影响教育者乃至管理者的积极性,要知道教师是实践德育的主体,是将德育多样化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德育形式的创新和操作取得效果。如果失去了积极性的教师、校长,那他还有激情地去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吗,不可能。只能是按照原本的教育方式,采用说教、语言评价、单一指导等简单、粗俗的方法去做,当然这将对德育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直至德育教育失败。

(二)学校德育应对策略

1、找准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治理卫生环境为切入点,以少先队阵地为依托,建立学生文明监督岗,实行“星、卡”管理机制,开展“文明月”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加强学生卫生意识的培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路队、文明教室、文明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乐在其中,乐有所获。这为学校文化建设真正起到实质作用,更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

2、抓住德育工作的基本点。作为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有两个:一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德育的全过程。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德育要求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乃至日常言谈举止上都始终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尊严,学生才能听其言,信其道。为此,必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师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把它放在队伍建设的核心地位,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来抓实抓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建立一支具有爱岗敬,业、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尽心尽职、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抓住德育工作的平衡点。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把握教师道德与教师利益、教师责任与教师义务、对教师制度管理与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对等和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能调动实践德育的主体的创造性。在抓学生养成教育时,要把握学生心理需要、成长需要与品德讲授要求的平衡点。

4、 抓住德育工作的关键点。一是强化选拨、管理德育队伍机制。班主任应通过自我推荐、辅导员推荐、学生推荐、学校审核来聘任,一经聘任后,再由班主作任邀约其他教师,除此之外,应落实教育部制订的《班主任新规定》。同时对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拨也要严格按科学程序进行操作,只在打造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知识过硬、能力过硬的德育管理干部,那德育工作效果就十分明显。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德育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用贴近学校、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社会趣味性的故事,真切地反映出少年儿童的喜怒哀乐,巧妙地引导他们认知学理,语言富有儿童情趣,使用他们感到亲切、事迹真实,象在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做事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榜样的激励下成长进步。三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品德是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结构,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导致认识结构的发展。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规范、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一种以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进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中去体验,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为体验情境,让他们感受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得出有益的心理准备,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 “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

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第三篇: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分析

草窝滩龚家湾小学:苟正源

自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大多数独生子女都能健康成长,但仍有少数未成年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及以后工作的打算。

首先谈谈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学校五年级有一位在一年前转到我校就读的姓董学生,已经15岁了。董某他家在吉水,到高陂以后父母不在身边,由亲戚监管。他表现出哪些行为特点呢?

1、是欺负弱小,

2、在教室、宿舍自称“老大”,拉帮结派,

3、 热衷于上网,还会抽烟,喝酒。

4、见到漂亮的女同学就写纸条,说自已喜欢上人家。„„这让老师头痛不已。

当然,这个案例在我们学校只是一个个案,但董某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现在众多学校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表现出来的问题。纵观这些孩子,他们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取向错位。现在独生子女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集体主义淡化,结拜兄弟、姐妹之风盛行。

2 、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更有因没达到父母定的预期目标而自杀的等等。

3 、行为习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养成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作风,稍有不顺就大动干戈。二是谈情说爱。现在学生谈恋爱正在公开化、低龄化,十

二、三岁写情书已不足为奇。三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攀比之风盛行,现在学生中小偷小摸的现象屡见不鲜,四是上网成瘾。可以这样说,网吧生存的半边功劳是学生建立的。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演变成让家长揪心、学校忧心、群众担心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也为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切就决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任重而道远!

面对这样严峻的德育形势,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又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

一、德育为首,只是名誉上的。

我们强调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政绩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的往往教学质量。例如:每年的高考或中考,媒体总会报道一系列考风考纪的问题,有的还是从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再到老师,最后到家长联合起来的寻私舞弊,这充分说明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这部分人忘记了道德影响。正是全社会都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使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

对于老师来说,由于学校评价机制的问题,评优树先进职称很大程度上决定 于老师的教学成绩。因此老师把分看成是自己的命根,那对德育的认识也是忽视的。

因此,在现实的压力面前,一句话——德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二、德育,在前进中还不够完美

1 、对道德核心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让师生感到不可及。 我们倡导的道德核心与现实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比如:说到师德高尚,立即就会跟“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以牺牲自我利益,甚至献出生命为准则。再说对学生的教育吧,我们动辄给学生灌输人生意义、价值目标、境界等大道理,往往让孩子一头雾水,可望不可及。拿英雄模范做榜样,常常树立雷锋、抗震中的英模等等高大全式的典型,这种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的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兴趣索然,也就不想学、不愿学,干脆当作拂面清风。任你滔滔不绝,我自岿然不动。

2 、道德教育的形式较为生硬。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常见的方式是校长或政教主任讲话,请先进人物作事迹报告,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刊出黑板报等等,这些形式并非一无可取之处,但大部分孩子特别是小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教的方式,这就很难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及道德行为。

3 、道德教育注重表演的东西太多。

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除了主题活动之外,还有一些如:辉煌六十年,民主精神月活动,义务植树,学雷锋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挺好,但迫于主题多,任务重,有时候自然而然表现为应付,演变成一种表演。现在各种各样的签名活动也是越来越多;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远离网吧签名,阳光体育运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在孩子中间也搞个签名等等,这样的签名有在学生当中建立印象的作用,但是不是一个签名,问题就解决了,学生们就自然而然地内化为自身素质了呢?

4 、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落后

在对学校工作的综合评价中,现在都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而这种方式对学校的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考勤、教学质量等工作情况,有较为完备的考评细则,都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我以为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精神、气质,是附着在校风、学风这些载体上的,如果在考核评价时只查有无德育制度、能否背诵《规范》,那是反映不出德育工作的好坏,达不到对德育工作的评定和督促激励作用的。

面对着目前学校德育种种问题,怎样才能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为有效呢?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1 、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这一切都说明教师人格的表现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把师德教育作为开展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组织各种学习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 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二、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 首先,德育教育的内容应可行而可及。如:这几年县教体局主持开展的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都是针对当代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开展起来的活动。由于切入点、起点和要求符合实际,这类活动蕴含着极大的活力,深受师生和广大家长的欢迎,成为我们各校德育工作的大趋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其次、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 中国古代最富有智慧的思想家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对信息化社会一代少年儿童进行德育教育自然是大事和难事,只有变大为小、化难为易才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明智选择。如: 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看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让我很受启发,对学生的感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应生动有趣,方法宜灵活多样,诸如:可以与学生通信;在学生生日那天,给学生一个惊喜;与学生一起吃饭郊游,在彼此近距离接触中,走进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发动全班学生一起关心,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同学无私的帮助;对于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的学生,不是空讲人生的理想,长大后的追求,而是让学生阅读一些名人成长的书籍,激发其斗志等等。

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如何应对,我想值得研究与探讨,我们应该把这两个内容作为德育课题来探索。

三、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 要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少先队主阵地的作用,办好“校园广播站”,通过播出爱国主义、诚信守法、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等方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好理论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广泛开展读优秀书刊,看优秀电影、电视,唱优秀歌曲,做优秀小公民活动,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

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 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社会是个大课堂,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现在很多专家都在探讨“5+2= 0”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一个星期有5天在学校接受正面的、规范的道德教育,然而,教育成果在2天的双休日就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冲刷殆尽。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孩子常常会对一些社会现实感到困惑,社会上的道德失范,黄赌毒沉渣泛起,社会诚信出现危机,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留下阴影。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必须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德育网络,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互补作用,争取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德育面临的形势充满着挑战,学校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但我们相信,只要学校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全体教师心存一颗关爱孩子之心,有一份为国育人之情,学校德育教育必将开出“爱之花”,结出“善之果”。

第四篇:高一体育课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要: 通过对泉州市部分中学199名高一学生对体育课认识调查,了解高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找出影响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并提出高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一体育课

体育是增进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而且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今天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从学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和主动适应学生终身需要出发,实现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体现“社会需要”与“主体需要”的协调;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层面推进,体现“学技”与“终身受用”的和谐发展,这是新世纪学校体育教学正努力探索的教改方向。

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本文对高一体育课的现状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从而提出高一体育课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泉州市部分学校高一学生199名。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为92.6%。 访谈法:通过与部分高一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所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高一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体育课是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校体育新大纲中又鲜明的指出:“学校体育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发展。”所调查的各学校高一体育课的现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对体育课内容,时间安排的认识

表1对体育课内容,时间安排的认识

人数 男生101 女生98

认为内容都已掌握

60.3% 37.9%

认为时间安排合理

51.5% 52.8%

由表1可见,60.3%的男生,37.9%的女生,认为所上的体育课内容都已掌握,没必要再重复,基本练习太多,不实用,体育课的时间安排较合理。据调查大部分高一学生喜欢课的安排在上午的的第四节和下午的第

一、第三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与高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时间安排,另一方面,要考虑与学校其他课程和其他班级体育课安排的协调。

2.1.2高一学生对安排体育课必要性的认识调查表明,有6.5%的高一男生和9.8%的高一女生认为没必要,这说明大部分高一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是必要的,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喜欢上体育课,有小部分学生不大乐意上体育课,认为可上可不上,个别往往躲在教室里学习或借故病假,有的上课了也敷衍了事。

2.2高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经调查,11.6%的男生、37.2%的女生表示不喜欢上体育课。 2.2.1喜欢上体育课的理由

表2喜欢上体育课的理由

理由

人数

有特别兴趣

男生101 女生98

6.6%

28.5%

23.6%

2.6%

1.2%

4.3%

2.1%

13.7%

17.7%

14.1%

24.4%

21.7%

2.5%

1%

7.5%

2.1%

13.5%

13.2%

学习

身体

气氛

成绩

对体育

调节

锻炼

取得好

扬和鼓

项运动

育老师

有趣的比

“玩”

技术好

受到表

从事长

喜欢体

进行自由

大家一起

从表2看出,高一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和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对体育特别感兴趣、可以进行许多自由有趣的比赛(游戏)以及跟大家一起玩,心情愉快。这说明高一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是明确的。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合理安排体育课是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欢迎。而其他理由,如因为技术比别人好、可以取得好成绩可以从事自己的长项运动、喜欢体育教师和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等理由,显然对高一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影响不

大,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是因为体育课比较自由。 2.2.2不喜欢体育课的理由

表3不喜欢体育课的理由

理由

和不愿

认为上

人数

影响学习时间

认为身体好

不喜欢老师

基本练习太多

不喜欢的内容

不喜欢不得不做

考试

课没意

要求

男生

1.2%

101 女生

2.5%

98

1.2%

5.3%

14.2%

19.8%

18.5%

10%

17.5%

7.3%

2.4%

1.3%

6.8%

8.8%

13.5%

26.5%

20%

12%

11.1%

起上

术不擅

的人一

师嘲笑

学的技

意上课

怕被老

从表3可见,高一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有自己不喜欢的内容、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不喜欢的练习也不得不做、认为上课没意思、不够有趣、基本练习太多、运动强度太大、很累,影响下节课情绪。在教室上课上得很累,体育课是很好的放松时间,长期处于学习中,一来到空旷的操场,就会兴奋不已。如果体育教学中利用这种心理趋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广泛的空间进行相对性活动,使其获得一种空间的解放感,更有利于高一学生体验运动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大部分简单技术动作高一学生已掌握但仍要反复练习,这严重影响了高一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由于考试的要求而不得不上,不喜欢体育教师的因素男生8.8% 、女生5.3%,这说明体育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3%的女生认为所学的技术不擅长,由于女生喜静的特点也是不喜欢体育课的另一个因素。有一小部分女生认为会影响学习时间,还有因为和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同学一起上,影响情绪,极个别同学认为自己身体不好和怕别人嘲笑。6.8%的男生1.2%的女生认为自己身体好,无需锻炼。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高一学生对体育课的主观态度是积极的,而造成了不喜欢体育课的是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如:教材、教法、教学条件等各方面。 2.3高一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表4高一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项目

人数

篮球

男101 女98

22.8% 9.5%

排球 4.5% 8.1%

足球 19.7% 2.8%

田径 4.4% 1.9%

体操 1.4% 4.5%

武术 5.9% 6.7%

羽毛球 10.4% 20.0%

乒乓球 14.7% 17.8%

游戏 8.6% 13.7%

游泳 8.9% 7.9%

舞蹈 0.3% 4.5%

跳绳 1.4% 2.6%

从表4可知,高一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游戏、游泳等项目,女生主要是羽毛球、篮球、游戏、乒乓球、游泳、排球等项目。这说明高一男、女生都比较喜欢比赛性、合作性、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调查结果还表明,高一学生特别强调多一些有趣多样的自由活动,男生主要侧重于篮球、足球,女生则比较喜欢羽毛球、乒乓球,大部分女生反对健美操,更喜欢于时下流行的较随意的街舞等健身舞,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2.4高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身体反应 2.4.1体育课后的身体感觉

表5体育课后的身体感觉

人数 男生101 女生98

身体感觉

轻松 32.9% 22.3%

稍累 57.9% 66.9%

很累 9.2% 10.8%

由表5可见,大部分高一学生体育课后感觉稍累,这说明体育课的强度基本合理,相当一部分身体素质很好和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感觉轻松,而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感觉稍累,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缺少锻炼和本身身体素质较差。 2.4.2运动较激烈时的不良反应

表6运动较激烈时的不良反应

人数 男生101 女生98

不良反应现象(脸色苍白、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晕厥等)

经常 3.5% 2.7%

偶尔 50.2% 56.4%

从不 46.3% 40.1%

从表6调查结果显示,高一男女生在进行较为激烈的运动时不良反应的比例基本相似,部分学生偶尔有不良反应,有46.3%的男生和40.1%的女生表示从未有过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现象,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有不良反应。从整体上说明,高一学生的身体状况是良好的,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宜的、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体质,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 2.5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表7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

人数 男生101 女生98

参加的情况

经常 39.8% 16.2%

偶尔 51.5% 64%

从不 8.7% 19.8%

从表7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一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超过半数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男生比女生经常,这与男生更喜欢体育活动有关,少数高一学生受学习影响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女生的比例偏高,究其原因时由于女生喜静性格和对待学习的态度与男生有差别,以及当前的教学条件的不足的影响。

3结论 3.1结论

3.1.1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不断加深,高一学生对体育的价值有较高的认识,态度较积极,但对健康知识贫乏,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 3.1.2大部分高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为主的目的明确。

3.1.3影响高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基本练习太多、课的内容单调,体育器材缺乏,不够自由、有趣。 教材内容设置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存在“多、繁、深、旧、难”问题,被动体育项目较多,学生无兴趣,教师不满意,体育教学往往技术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造成被动体育人口比例偏大。

3.1.5高一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以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居多。 3.2建议

3.2.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活动为主,强调“身、心、社”整体健康,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锻炼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3.2.2高一体育教材的制定更应体现现代化、健康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实用性、针对性。

3.2.3部分学生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上课纪律涣散,对此应加强教育,严格要求。

3.2.4由于场地器材、学生体质状况、师资力量、师资水平等多种原因,有些课程在某一学段或某一学校无法完成,要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置换”功能,提高课程内容选择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进行互换;同时应当注意以学生为本,按照课程目标要求,合理制订体育教学计划,适时选择好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以便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达成课程目标。各学校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应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3.2.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各方面提高自己,因材施教,提高体育

课的有效性。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3.2.6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4 参考文献

[1] 王广虎.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2] 刘春燕.等.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9,1. [3] 夏峰.王媛.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反应时代特征[J].中国学校体育.2000.4. [4] 李卫平等.山东省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1.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2.

[6] 许世岩等.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五篇:中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教育措施

内容摘要: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日常行为极不规范。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大氛围,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科学教育,还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按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生动的事例,达到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为未成年人成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二)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三)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二 、形成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绝大部分学生家长最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却又不知采用何种办法。他们只会:

1、重视分数。当孩子学习好时,家长喜形于色,把子女的成绩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当孩子成绩差时,常常埋怨有余,指导不足。往往只在考试结束之后“你怎么考得这样差了事”。不会与孩子一起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忽略了对子女的习惯、性格的培养。

2、溺爱有加。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学生的爷爷奶奶想到自己过去的苦难,对自己的孙子孙女溺爱有加,他们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或者怕自己说错话,怕媳妇埋怨,因此明哲保身。而孩子的父母又因为只有一个子女,放松对子女的要求,以致学生养成不明是非的坏习惯。

3、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学生从小养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心理,导致学生要么上课不专心,认为自己已经学过了,要么有反正还有家教的心理,养成了学生散漫的习惯。但,他们只满足于子女物质上的需求,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感情投资少得可怜,不能走进子女的内心,不明白子女需要什么。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不当。百年树人,重在教育。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忽视中等生。分数高,一好百好,分数低,一错百错。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教室、宿舍、食堂,成为学生在校生活的全部。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听到更多的是批评声。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逆反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造成学生悲观、失望,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三)社会原因: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不健康的网吧、网站、书刊,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猎奇,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不正常心理。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一)从家庭教育开好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父母、监护人,共同生活的长辈等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查期望值,教育孩子多与周围的孩子沟通,快乐地生活在现实当中。首先,要求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做好表率;其次,改善家庭环境,改进与孩子的关系,减少夫妻间的摩擦,避免家庭破裂,建立和睦、健康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亲情的呵护下成长;最后,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征,结合孩子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家长要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和理解,学会平等对话学会讲道理,学会劝说和批评,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百般溺爱,更不能放任不管,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心,也要让他们懂得不能逾越社会规范。

(二)、强化学校教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时间更长且更加规范,学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广大学校、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采取疏导、启发、鼓励的方法,必要时还可建立家长学校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解答家长及学生的困惑。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不应灌输过多的政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学校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发展的眼光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初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政治课和班会为主阵地,逐步构建文明礼貌教育系列、劳动教育系列、良好品格及习惯养成教育系列。初二,对未成年人的德育不能忽略性道德这个方面,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结合生理卫生课这个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性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心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帮助青少年了解自我,恰当处理与异性的交往,同时抵制校园暴力,防御未成年人犯罪,帮助青少年学生顺利渡过“朦胧期”。初三,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道德培养和科学意识、自主管理能力的渗透和提高。由政教处负责,政治教师和班主任参与开展科学人生观与先进世界观教育、网络、人生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调整身心各方面的考试疲惫及学习紧张,疏导考前紧张心理,帮学生顺利走出考前焦虑。

另外,不要因安全问题可能会出现,就减少集体活动。要知道,在集体活动中最能培养学生的尊重、理解、合作、团结精神,养成社会生活的好习惯。中学德育就要使学生在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信念、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能力的高效德育教育系统工程。

(三)、加强管理,净化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净化文化市场,加强社区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暑期全国上下对网吧、文化市场的专项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地区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依旧严重城管、工商、文化部门应长期关注校园周边开设的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成年活动场所,设置明显标志,严禁未成年人出入,并定期审查。社会应大力创作健康向上、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图书报刊、影视作品,充分利用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将未成年人的过剩精力引导到欣赏、创造等有意义的文化生活中。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探讨,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上一篇: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最新下一篇:党员培训开班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