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微型德育课程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P市3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课程设置理念滞后,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特色,课程整合与开发不够,教师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建议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凸现职教课程特色,加强课程整合与开发,加强和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职微型德育课程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微型德育课程论文 篇1:

中职微型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德育模式已不适应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德育路径,开设微型德育课。中职学校开发微型德育课程,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陶冶道德情感,增强职业意识,提升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微型德育课程;构建;实施

一、中职微型德育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改变消极德育目标的需要

中职学校汇聚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使学生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维护稳定、保持平安,“管住学生”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不出事为第一要务”,治标不治本。现阶段,中职德育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滞后于中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中职德育还没有真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职德育工作还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二)改变单一德育方式的需要

中职学校传统德育方式主要是以说教为主,辅以奖惩。这种德育方式是问题解决式的,具有显著的训斥、惩戒特征,容易受到学生的抵触,实效性不高。其他德育方式效果甚微。班会课大多沦为学生批评大会,教师过多地指责学生的过错,却很少借机进行相应的教育;学校组织的德育专题活动大多成了教师和学生应景的“任务”,活动的形式大于实际的教育意义。

(三)改变空洞德育内容的需要

当前中职德育内容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德育内容以空洞的说教为主,用空洞道理、法律条文、校纪班规以及陌生的人和事教育学生。选择德育活动主题和内容时,也存在根据上级要求,围绕社会运动和口号转的现象,甚至将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现实需要,也无法及时反映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出现了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严重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四)改变封闭德育实践的需要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成长于E时代的“95后”,他们习惯使用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新兴媒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接受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学习知识、接受信息、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手段较传统有明显的差异性。然而,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却是关起门来进行,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够,这必将导致低效学校德育。

基于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和德育现状,亟待创设一种针对某些品行现象的春风化雨般的“化育”情境,以提高德育实效,微型德育课因此应运而生。

二、中职微型德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课程设计微型化

微型德育课的视域和切口都比较小。其一,时间短。无论是播放德育视频,还是师生互动,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其二,切口小。一个文化片段、一个职场故事、一次心灵选择、一次自主创新、一次随机教育……针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立足“小”,围绕“点”,进行德育渗透,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二)课程内容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微型德育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集知识、思想和趣味性于一体。校级微型德育课,可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事热点、家乡文化、职场案例、技能状元等内容。班级微型德育课,可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学生校园生活选取内容。同时,学生工作部门要组建微型德育视频制作社团,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题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课程特色职教化

经历了“应试教育”的中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漫无目标,缺乏动力。因此,微型德育课主题确定、内容选择、实施方式都要融合职业教育特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微型德育课要开发职业素养系列模块,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信、自律、敬业和乐群的道德品质。

三、中职微型德育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微型德育课开发策略

学校层面微型德育课,主要是反映某一德育核心内容,通过校园电视台或者网络媒体等形式播放15分钟德育视频,让学生同时收看,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的多方位渗透的多功能校本课程。校级微型德育课由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实施,每周三次(周一、三、五的下午第四节课),围绕“文化欣赏、职业指导、五自教育”等三大主题,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

1.开设文化欣赏课,培养爱国爱家情怀。

扬州,风景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学校应充分发掘扬州文化资源,寻找教育依托,开发出民间艺术欣赏、非遗艺术讲座、家乡名人介绍、扬州名胜介绍等系列文化欣赏模块,将扬州烹饪、评话、弹词、扬剧、玉雕、剪纸、漆器等非遗艺术引进课堂,将鉴真、秦观、阮元、史可法、郑板桥、朱自清等扬州历史名人引进课堂,并按年级分学期,每周一个专题,介绍扬州文化,使学生认识乡土,抒发乡情、追随乡贤、增强乡誉,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之情。

2.开设职业指导课,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校级微型德育课程应着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开发出以“走进职场”为主题的系列模块:(1)“生涯讲座”,聘请校内外教师或职业生涯指导专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2)“走进职场”,开发省、市“就业创业明星”资源,引入央视“职来职往”、“致富经”等专栏节目,让学生感受职场氛围,激发学习动力;(3)“校友风采”,宣传知名校友、优秀毕业生事迹;(4)“企业文化”,介绍知名企业的文化建设。

3.开设五自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自教育即道德自尊,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人格自强。学校围绕“五自教育”开发系列模块:(1)“曝光台”,通报学生不文明行为,让学生辨别是非,纠正自身错误行为;(2)“荣誉榜”,介绍表扬获得“校园之星”、“技能高手”、“单招状元”的学生,榜样示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3)“志愿者”,宣传学校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师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4)“邗职讲坛”,学校领导、学科名师、社团干部、校园之星、企业骨干走上讲坛,介绍学习方法、做人道理、求职技巧、创业经历等。

4.加强管理评价,提高育人实效。

学校应加强对校级微型德育课的管理评价,由班主任负责。学生每周写1篇微型德育收看笔记;班委负责微型德育收看交流讨论活动;学校团委负责微型德育视频“收看感言”评奖交流活动。学生处把各班微型德育视频收看课堂表现、交流讨论情况、收看笔记完成情况等纳入“红旗团支部”、“文明班级”的考核。

(二)班级层面微型德育课开发策略

学校要求各班级每周开设2次微型德育课,每次10—15分钟,时间主要选择在晨会或下午放学前,遇突发事件时可随机开设。班主任针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也可灵活地利用时间——晨会、班会、大课间、自习课,选择合适的地点——教室、实训室、企业车间等场所,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传播道德观念,纠正错误言行;积少成多,持续强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内容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班级微型德育课主要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而开设。内容确定的原则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以是时事热点、纪实专题、法制教育、卫生常识等,也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疏导、行为规范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班级微型德育课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时事类,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如《中越南海争端,你怎么看》。二是训导类:规范学生言行,疏导学生心理,培养学生习惯,让学生内化于心,外修于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如《谦让是美德》、《弯下腰,捡拾文明》、《寻找校园好声音》。三是创编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感悟,由知转行,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燃烧的薯片》,教师首先讲解零食配料里有很多添加剂;然后点燃一片,顿时就会出现一团团腾起的黑烟,一阵阵刺鼻的气味,一个小小的薯片燃烧的时间竟有一分多钟;接下来的讨论就非常热烈了,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尽量不吃零食。

2.组织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微型德育课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引领,发挥好主导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育过程充满“自主性”、“开放性”。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气氛活跃,思维碰撞“激烈”,在教育过程中会生成许多德育资源。微型德育课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活”,没有固定课堂模式、条框的约束,开放性强。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增强自主意识,养成自觉行为。如《位置如何排》,班级要调整位置,多数学生申请坐到三四排,这时班主任提出四种方式;(1)女生在前、男生在后;(2)矮的在前、高的在后;(3)抓阄;(4)大块移动,个别微调。学生经过比较分析和热烈讨论,选择了第四种方法。这说明,微型德育课开设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3.实施方式——及时引导,创新形式,知行合一。

微型德育课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和不良行为在第一时间当场进行教育纠正。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针对部分学生不爱惜粮食状况,可以及时在食堂把学生召集起来当场开课。微型德育课自由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班主任可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形式。如《心怀感恩》,可采用听音乐、演讲、朗诵、讲故事、看视频、亲身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微型德育课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道理,内化品行。如《我还可以更文明》,班主任用照相机到教室抓拍学生不文明的现象,把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辨别是非,主动纠正行为。

微型德育课时间短,切口小,形式活,便于组织,针对性强,实效明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那种仅靠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传统模式。没有教师空洞的说教,有的是情与理的渗透;没有学生的逆反和执拗,有的是启迪和领悟。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本真情境中,其道德情感得到了陶冶,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定,鞠晓斌﹒微型德育课:中学德育新亮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9(11)﹒

[2]陈庭,陈再新﹒在生活中培养学生[J]﹒中国德育,2013(19)﹒

[3]袁其才﹒上好微型德育课[J]﹒河北教育,2013(Z1)﹒

[4]於春光,田纯亚.中职德育收视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J]﹒职教通讯,2012(10).

[5]朱亚玲﹒中职学校“三创”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J]﹒科学大众,2013(12)﹒

(责任编辑:张志刚)

作者:倪福疆

中职微型德育课程论文 篇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P市3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课程设置理念滞后,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特色,课程整合与开发不够,教师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建议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凸现职教课程特色,加强课程整合与开发,加强和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指为学前教育机构培养保教人员而进行的课程设置,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但从近几年幼儿园等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普遍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实践操作能力差,培养的人才不能做到即出即用,实现“零距离”就业。课程设置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对课程设置问题进行研究成为促进中职学校专业发展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P市3所中职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表进行分析,对2012、2013、2014届共15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课程设置结构、课程内容、实习制度等几个方面。共收回有效问卷145份,回收率96.7%。对30名行业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共收回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93.3 %。另外,对3所学校课程设置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作为补充。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课程设置理念滞后

在对3所学校课程设置负责人的课程设置理念进行访谈时了解到,在课程设置时仍都依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育人理念,借鉴或照搬三年或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而对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以下称《意见》)中倡导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的育人要求均没考虑。由此可见,这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2.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表进行分析,发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1)综合素质课程比重偏小。表现在文化课比重偏小。语文和数学两门工具课程只开设一年,个别学校干脆不开,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长;德育课、军训课被忽视,就业创业教育缺失,现代信息技术课比例偏小,有的只在二年级开设两节课。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会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水准低,就业创业能力差,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不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而中职学前教育不仅肩负着职业教育的任务,更要完成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学历教育的双重任务。然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存在着是普教教学的影子和学历教育不达标的现象。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对 2012、2013、2014届共150名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53%的毕业生认为专业理论课比重偏小,授课时间偏短,内容偏难。31%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课中理论内容比重偏大,实训内容偏小;12%的毕业生认为实践课少,应多开设实践课;4%的学生认为问题不大。为此,毕业生提出应该调整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边实践边理论;专业技能课中减小理论学习内容比例,增加实践操作部分的内容。

(3)教育实践课开设不合理。

首先,学生实习制度不健全。由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表进行分析,P市3所中职学校教育实践课缺失或安排得很少,均把最后一年或最后一个学期作为顶岗实习或教育实习时间。由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8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见习、实习机会太少,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或教育实习缺乏有效的校内与校外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制度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一些学校学生多,实习基地少,幼儿园很难一下子接纳大批量的学生;二是一些幼儿园并不认可学生的实习活动,甚至认为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活动会影响幼儿园正常活动的开展;三是由于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内容多,很难更好地安排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

其次,课外活动设置不科学。由访谈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得知,该校倡导“以活动促教学”,每月每周班级都有活动,活动频次多,但活动质量不高。因活动训练而导致有些室内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艺术类活动的开展,只有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却成了活动的“边缘生”。

3. 课程内容缺乏职教特色

(1)文化基础课程带有明显普教痕迹,职教特色不鲜明。P市3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使用的文化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以及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课程,而这些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主,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严格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并且偏重定义推导、学术训练等内容, 难以体现中职生对于综合知识、技能的多样需求,与中职学生的生活和专业缺乏联系,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2)专业课程复制或翻版三年或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课程,缺乏中职课程特色。由调查3所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发现,均使用的是三年或五年制幼儿师范类学校使用的教材,只是在设置时课程门类减少了几门。艺术类课程设置时缺乏对中职学前学生艺术素质规格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的起点水平与培养方向;与幼儿园工作及艺术教育活动不对接。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时也是简单复制或翻版幼儿师范学校的“三学”“六法”。而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对象范围在扩大,包括了0~6岁的所有儿童,甚至涉及了胎教研究。相关方面的早期教育的新理论、观点在课程内容中没能被及时采纳与补充。

3. 缺少特色课程

3所被调查学校只有一所学校有所谓的特色课军体课,另外一所学校仅通过减少综合素质课程、多开设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来体现特色,最后一所学校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是幼儿师范学校设置课程的缩影,没有体现职教特色的课程。

4. 课程整合与开发不够

中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定性在教育,定格在中职,定位在民办幼儿园,那么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性质、学生特点、幼儿园需求来设置具有整合性质的课程。由调查3所学校课程内容发现,在课程设置时都过于强调学前教育专业职业和岗位要求,各学科的系统性强,学科之间缺乏纵横向联系,课程内容重复严重,缺少符合中职学前教育特点的校本课程研发。

5. 教师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由调查教师的来源可知,3所学校的教师80%以上都是由普教转岗而来,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用普教的思维模式认识中职教育,认为中职教育是一种不合规、不合格的教育,没有认识到中职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从思想上对教学不重视,降低了教学质量的标准。另外,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授课仍是普教的授课模式与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上述结论,可以很好地印证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入职适应期长。

四、研究的结论

1. 更新课程设置理念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要综合《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参照《意见》,结合当前新课改以及学前教育前沿发展的趋势,根据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考虑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尤其在《意见》颁布后,要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这就要求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学前教育领域师资短缺的问题,又要重新审视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活动工作能力和创造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幼儿教师”。

2. 调整课程结构

(1)开足开够文化课程。根据中职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意见》,中职课程需开设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文化基础课程,包括工具性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及体育等学科,也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现代教育信息素养课程。

(2)加大专业理论课程比重。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保教人员,必须具备教师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课程设置应包括教师教育理论类课程、学科教学类课程、教学方法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

(3)加大专业技能课程比例。专业技能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课程比例应占总课程的一半以上。一是要增加学生了解和观察学前儿童的保健、心理发展的知识,专业基础技能知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方面的知识;二是加大幼师生职业技能训练课比例,如“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写一手好字、画好儿童画、测算好身边的数形关系(掌握好常见的科学常识)、弹奏好一件乐器、唱好儿歌、跳好舞蹈(组织好幼儿游戏等活动)、使用好幼儿常见玩具、做好幼儿园简单教具(操作好计算机)、掌握好幼儿的护理和保健技能(掌握好幼儿身心健康的保育常识)’”。

(4)增加实践课程,组织社团活动。实践课程主要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以及模拟教学等课程。这样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实践时间应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比如,定期组织学生教育见习、实习活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前培训;举行幼儿园及企业供需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有重要意义。组织多样化的社团,如“朗诵、唱歌、讲故事、写作竞赛、环境布置、儿童剧表演、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升。

(5)设置模块化、微型化课程。由于中职教育时间短、课程门类多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素质、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模块化设置,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设置目标;另一方面,要改变课程设置时间长、范围广的问题,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要求,适当设置时间短、要求灵活的微型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中职教育存在的学时短与课程多的矛盾。

3. 凸显职教特色课程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因其定位幼儿园、定性是教师、定格是中职,所以在课程设置时要凸现职教、教师职业以及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可以按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3类课程设置。文化基础课在设置时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做到文化知识够用,又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在专业理论课设置时要以能满足学生职业的需求为标准灵活设置课程;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时要以专业技能过硬、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求、又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目标。

4. 加强课程整合与开发

当前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远不能满足人才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对课程的整合与开发。文化基础课可以按照中职教育发展的目标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删繁去难整合课程,课程设置做到开满、开足,满足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专业理论课程从内容选择上要考虑专业、职教特点及幼儿园的需求,删除过深、重复、陈旧的课程内容,补充专业前沿理论、职教特色以及凸现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部分。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根据本校的实际、专业实际进行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但绝不是抄袭或照搬他人的内容而重新出版,要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5. 加强和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职教质量的高低,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务之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从数量上来要求与认定,而是要严把质量关,并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总之,通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更加明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更规范,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伟.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与学生流失关系的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由显斌.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4-147.

[3] 陈雅芳.中职起点三年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6):117-120.

(编辑:秦俊嫄)

作者:卢巧真

中职微型德育课程论文 篇3:

探究微课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运用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除专业技能和知识外,德育也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德育在课堂的教学非常无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在德育教育课的教学中引入微课,这有助于提高中等职业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在充分理解微型课程的内涵和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微型课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德育教育;微型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现代科技教育的应用,微课作为新型教育方式在我国各阶段、各科目教育中广泛应用。微课具有柔软性、对应性和丰富性。教师的教育活动,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微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只要教师熟练地使用微课,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而且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本文将详述微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的意义和原则,分析微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微课实践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微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的意义和原则

(一)微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是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通过视频记录形式解释特定课程的知识点(通常是基本知识或复杂知识)的全过程,其实质是教学的一部分。微型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录制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10分钟,最好控制在5至8分钟,并且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在播放过程中随时暂停或恢复。由于微型课程的持续时间短,因此微型课程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主题,清晰的方法并强调课程的主要或困难内容,其次,具有灵活性和用户友好性。微型课程以易于保存和下载的视频的形式提供,以便学生可以将其内容下载到手机,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中,并可以灵活地学习课程内容。

(二)微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需要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微课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扩宽德育教学的范围和广度,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丰富课堂教学的层次。但是在实际的德育中,教师需要注意微课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是以提升德育的质量为目标的,如果德育内容仅仅使用文字、语言或者图片等手段就可以阐述地很好,那么教师就不需要使用微课技术。而用文字或者图片不足以描述清楚德育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展开教学,提高德育的质量。

2.科学性原则

微视频的内容一定要符合科学事实。教师绝不能过于追求微课内容形式上的“高大上”而忽视了科学性,而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去辨认内容的真伪,挑选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内容去完成微课的设计。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及时地更新原有的知识,提升微课内容的正确性。

二、微型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复习期间微课的应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德育知识,第一个是复习。要学习知识,必须首先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然后将其制作成微型课程视频进行传播。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通过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生活等,可以创建一个微型课程复习视频,以简要介绍所涉及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策略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了解课程的组成,并充分指导学生获得知识。

(二)微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微课应该创新,生动,有趣且形式和内容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更感兴趣。因为更熟悉,更容易理解。因此,在设计微课时,中等职业教师应尽一切努力选择对学生熟悉和理解的生活内容,从而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之后,不仅能够对课程内容有基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切实体验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形成德育意识和观念。

(三)编写和设计微课脚本

根据调查,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而完善的课程不仅有益于提高微课视频制作的效率和制作水平,而且有益于改善整体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和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撰写较为全面的微课内容。此外,脚本(如以特定描述性语言和格式编写的执行文件中的脚本)通常包含视频的组成,链接,内容和持续时间,可以更有效地完成相关微课程的开发。因此,在优化课程设置时,教师还应注意脚本编写。

(四)微课的发展应致力于德育教育的目标

微型课程是教育和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概念。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必须追求课程的目标。职业教师使用微课程来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内容,需要明确的一件事是:微课是正规的,其主要目标是教学生德育内容,道德和法律问题,以发展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实践型人才。例如,在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时,在组织微课程之前,教师需要找出通过微课程实现的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对德育正确的认识以及行为标准等等。让学生了解:不当行为会造成什么损害?如何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一旦明确了微课德育的教育目标,就应该在牢记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微课的设计。教师可以编辑一些显示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视频,以使学生事先了解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某些典型情况下,提供的视频可以使学生了解不适当的行为和习惯会造成怎样严重的伤害。通过微型课程,向学生展示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按照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实际应用

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在考虑到教学进度的情况下,使微型课程适应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例如,当教师解释“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责任”这一主题时,可以首先使用微课作为向学生展示有关非法和刑事案件并了解在德育教育课堂中引入新课程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使用微课程,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重新观看微课视频以实现课后复习,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和体验重要而复杂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继续思考相关案件,更清楚地了解和理解非法犯罪的危害,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理解力。

(六)課后申请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微课不仅可以在教室中使用,也可以在教室外使用。放学后,学生使用微课不仅可以有效地进行复习,还可以扩展知识。例如,在《职业德育与权利的职业德育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讲解案例外,教师还指导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分析视频中反映的非法行为。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然后检查违法行为的危害并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自律能力。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德育教育确实是一个强大的思想,理论和教育的课程,在德育教育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性。在德育教室中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任务,进一步推广信息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德育教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静.浅谈微课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03:190-191.

[2]邹小花.微课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7,07:103-104.

作者:袁梓舜

上一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下一篇:精益化实验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