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程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年来,媒体会经常报道全国各地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事件令人震惊。这些暴力事件无疑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当然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应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德育课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职德育课程教育论文 篇1:

新形势下中职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做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主要渠道,也随之发生变化。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教学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也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在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对中职院校德育课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主要对目前德育课程教育改革的弊端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第二部分提出了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改革;中职院校;思考;做法

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的人才。

1 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职院校的德育课承担着教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的重要使命,促进德育课教育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只有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的学生才能够在社会上承担起责任。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德育课程的改革更是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和引导。笔者以自身德育课教学实际经验为参考,对于德育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就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对于课改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進行了归纳和总结。

1.1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德育教学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来说,更应该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只有教师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面对学生,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热情,才能够很好地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是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能力。

中考落榜的学生,或者是初中辍学的学生,年龄都普遍较小,在学习和能力方面也有所欠缺。所以在德育教学方面,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参考,要时刻鼓励学生去自主寻找以及发现新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德育课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清楚的定位,让这一阶段的学生不能够产生厌学情绪,要寻找各种办法是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真实性,能够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并与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共赢。时代性指的是德育课的教学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对于德育教师来说,必须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使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主动学习,而不只是被强行灌输的对象。

1.2 当前德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分析

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流露出的弊端,势必促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而在笔者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德育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2.1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决定的教学水平的高低,而目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来说,德育课程教学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中,地位明显落后与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学校的德育教师团队缺乏专业性,且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以兼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德育课程教学缺乏专职的德育教师,使得德育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且大部分老师都去缺乏一种创造性的思想和理念来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效率,所以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于德育教师的要求,必须要在师资力量方面有所改革。

1.2.2 教育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所以在学校的定位上,学校管理者特别注重对学生文化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德育教学在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的研究程度较弱,久而久之,整个学校对于素质教育在思想意识上就容易模糊,所以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必须要得到教育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必须要有正确的思维导向,而学校的德育课无疑对于学生的三观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对于德育课程教学的研究力度,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中职院校面对的学生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所以教师必须以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参考,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中职院校德育课堂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 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做法

德育课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创新,无论是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必须实现创新,这样才能够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促进德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提高。在这一部分,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2.1 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新的媒体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引进。所以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授课方式,把握住新媒体的作用,对于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数字科技进行大量的引入,使得德育教师能够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对自身能力的训练和提升。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互动教学、激励教学、课外教学等,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德育教育的影响,这对于推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转变和创新,对于德育教学来说,是理论层面的改革。

2.2 改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

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促进对于德育教师的培养。只有拥有一批专业性能力较强、思想素质较高的德育老师,才能够使得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实现根本的提升。在这一方面,学校必须要引进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只有将这些新鲜的血液吸收到德育教学团队中来,才能够为德育课程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其次学校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也要跟随着社会的发展,所以针对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可以加强他们与一些重点的中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师资队伍的优化。在教学模式方面,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单一的、机械的进行知识的接受,整个课堂的教学处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之中,学生们在这种学习的环境之中,思维无法获得突破和创新。所以在德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感受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这个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各个领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分析能力。

2.3 突出德育的职业教育特点,挖掘德育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普通中高等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决定了他们在教育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特征。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必须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运用到所需要的领域中。所以“认识、应用”是职业教育的二维目标。德育教学也必须要参照职业教育的二维目标进行,特别注重挖掘德育教学资源。等于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围绕着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德育教育必须进行多方面资源的开掘,情绪,态度,价值观资源的开发是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源。所以德育教师在开发德育资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优秀毕业生、对口的用人单位或者某些著名的企业家来进行与学生交流,让优秀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这不仅显示出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更具有操作性极强的特点,教师们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多维度的开发,使得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资源能够优化组合,显示出德育课教学的资源优势。

2.4 实现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德育课改的推进

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多个纬度,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从而促进德育课改的推进。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所以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融入到课堂中来,有问题大家通过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形成和谐的关系,师生可以在交流的同时有成功与收获。

3 结语

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对德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进行了思考,并对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主要探索德育课程改革应施行的方法,希望通过德育教育改革,能够凸显出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征,积极地促进德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东.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及出路[J].科技资讯,2009,(04):200.

[2]陈秀.新媒体环境下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7):97-98.

[3]张开暗.浅谈中职德育的有效性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165-167.

作者:余春赐

中职德育课程教育论文 篇2: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效果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媒体会经常报道全国各地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事件令人震惊。这些暴力事件无疑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当然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应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防止学校欺凌的发生,使中职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天堂。

关键词:德育;预防;校园欺凌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校园欺凌中经常发生暴力事件,事件的过程令人震惊。这些带有暴力倾向的事件无疑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严重威胁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也削弱了中职学校的教育成果,应该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1校园欺凌的定义

国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起源于北欧,挪威的Obis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个学生长时间反复欺凌一个或多个学生。英国政府將校园欺凌定义为在校园内故意造成伤害的持续、故意或重复的行为,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视为针对偶然事件的欺凌。台湾学者陈慈星对校园欺凌的定义是:为了达到特定违法行为的犯罪意图,对学生、教师、学校和校外闯入者进行暴力、破坏和侵犯生命、身体和财产的行为,旨在通过胁迫威胁的手段,压制受害者的反抗和意图。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副秘书长童立华认为,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对学生身体或精神的攻击。

校园欺凌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直接欺负是指被欺负者直接实施欺负,间接欺负是指被欺负者通过中介被排除在某个群体之外。

2防止校园欺凌的必要性

学校欺凌会对受欺负的学生产生心理阴影,惊慌失措,害怕学校被滥用,造成身心伤害。因为受到欺负,有些学生不得不住院。一些学生造成了精神障碍。有些同学性格变了,沉默不语,性格怪怪的。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还没有树立起充分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欺凌事件如果持续下去,不加以有效预防,就会扭曲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破坏对自己主动性和奋斗正确性的信念。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会在心理上感到压抑。学生的心理逐渐扭曲,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甚至是欺负别人以自豪的乐趣。过去,一些学生终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遏制学校欺凌日益增长的势头,尽量减少和防止学校欺凌现象的出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3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渗透策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当代中职学生,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也影响中华民族能否在世界民族中壮大自己。因此,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探索和实施学校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防止学校欺凌行为的发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3.1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防止校园欺凌

“孟母三迁”是一个关于环境选择的著名故事。历史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化至关重要,学校应努力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例如,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士气的重要教育模式,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情绪、塑造学生美丽心灵和塑造正确世界观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使学校能够在校园走廊、楼梯台阶或室内走廊的两侧设计突出、谚语和艺术作品。还可以在校园一角设置适合教育需求的健康教育报纸、知识栏目、荣誉总数、黑板和书籍。总之:校园里的每棵树,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美丽的供给,美丽的香和美丽的教育。每天,学生们都生活在一个通过沉默促进健康心理,从而防止校园被支配的环境中。

3.2注重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防止渗透。

学校课程规定,课程应在提高道德、健康、精神和科学文化、弘扬和促进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中职学校注重教学,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语文、数学等文化教学上。因此,通过法律和心理健康伦理规则以外的学科的教育来渗透学生的伦理教育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作为德育课程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努力摄取营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可以进行代表性的文学,如“我不是最弱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弱者,不欺负任何人。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简单的课堂调查等方式,在课堂上活跃教学,明确课堂上受压抑学生的人数,并告知学生不喜欢以他人为目标;融入音乐艺术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鼓励学生融入社会,不要欺负自己;在一个结合实际情况的精神病课程中,使用PPT、视频等直观的表格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他们才能明白,骚扰不是一件光彩照人的事情,有关人员必须正确捍卫自己的权利。此外,笔者认为,学校在评估教师培训的成功与否时,不能以成绩为主。除了教师的基本培训知识和控制课堂的能力之外,还取决于他是否在教学目标中渗透了道德、态度和价值观。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欺凌现象严重危及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明确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采取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管理体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场所,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佳,刘芳.中职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德育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1).

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1300

作者:刘伟英

中职德育课程教育论文 篇3:

探究挫折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中职德育课程不同于普教政治课,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挫折教育教学活动如果脱离了其他学科是很难进行的。中职生面临的问题不少,中考失利、社会偏见等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的信心,迈不过坎成了他们在中专日渐消沉的重要因素。因此,将挫折教育同中职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成了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突破点。

关键词:中职德育;挫折教育;运用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挫折教育”,是指让人接受如何面对挫折的教育。中职生自嘲是“失败者”,他们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以提高对今后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耐挫力、抗压力不能仅仅依靠德育讲座,更要将挫折教育的理念深入德育课程,让学生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得到锻炼。

一、挫折教育与中职德育课程的关系

挫折教育与德育课程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挫折教育与中职德育的范畴、性质、内容、功能不同,但是这两者的教育目的、教育环境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虽然挫折教育与德育课程之间有种种不同,但是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而且良好的品德素养是人在面对挫折时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两者的教育环境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因此挫折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融入德育课程教学之中,德育课也能够服务于挫折教育。

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评价大多是理论知识点多,而且内容比较深奥。从教材修订后情况来看,德育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感受生活。比如“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有关于消费的知识,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属于“月光族”,当教师讲授这课时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真实例子来讲述消费这个理论,让理论变得有可理解性。以此类推,“哲学与人生”的许多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运动中的物质,可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分析所面对的现实,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决定。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其理清思路,协助其找到解决的方法。

德育课程能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社会,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看待世界。这一点与挫折教育有共同契合点。因此,政治教师可以说是挫折教育的生力军。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授课。比如,在讲授典型任务案例的时候,可以运用说故事的表达方式来突出人物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精神品质。在叙述这些案例时,因为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所以语气和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在讲案例的时候,教师的语气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故事直击学生内心,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现实,无形中也开展了一次挫折教育。

二、挫折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

1.认识挫折。挫折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人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活中总会遇上磕磕碰碰,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事。因此,在德育课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他们积极地面对挫折。挫折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段不如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挫折有时候也会是一种机遇。很多人往往是在遭遇挫折后才奋发向上最终取得了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回顾历史,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很有可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阐述人生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勾践卧薪尝胆,终报仇雪恨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贝多芬耳朵失聪但是谱下了《命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做好可能遇上挫折的心理准备。今后,如果学生遇到挫折,因为有了教师教育作铺垫,才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恐惧、自卑、烦躁等等较为极端的情绪,才能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

2.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与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常常出现的过客,而且这个过客又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挫折,而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如果采取不反抗的状态,产生畏惧的心理,那么学生就肯定无法跨过挫折这道坎。人应当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告诉自己挫折并不可怕,自己可以勇敢面对,这就是战胜挫折的信念。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使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比较乐观的精神,再大的挫折与失败也会逐渐远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要时常告诫学生,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因此,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这一点在整个挫折教育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

3.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但是光有信心还不够,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调节。这个时候应采取一些自我安慰式的心理调节方式,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甚至可以采取阿Q精神胜利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为面临挫折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不至于因为紧张及压力过大而陷入崩溃,导致不良的后果。学生调整好心理之后要好好反思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其实这一步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导致他们遇到困难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进行反思才能够将事情看清楚,才能找出正确的前进方向。而“反思”在于看清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不会被复杂的情绪困住;“反思”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反思”也是幫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反思能够发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做出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调节心理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反思,帮助学生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充满信心。

4.锻炼学生的耐挫力。中职学生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法正确地面对,大多采取逃避迂回的策略,这样的态度是错误的,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以及人格塑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锻炼学生的耐挫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预设情境是挫折教育中的一个普遍的教育方法。预设情境的优势在于形象化、立体化,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有它的缺陷,其情境预设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逻辑,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情境预设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社会实践、军训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逐渐熟悉实践任务,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这个过程使学生既了解了社会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挫折教育。而军训锻炼的不只是身体素质,即身体的忍耐力,还有心理上的忍耐力。军训时,在家里养尊处优的学生必须听从教官的教导,经历着他们从来没有受过的苦。军训能培养学生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其以后能够勇敢地克服困难。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面对生活、学习时最基本的一种态度。因此挫折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挫折,更应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失败。在此处强调挫折的重要性主要是防止挫折教育过“度”的问题,毕竟这是教育的过程而不是磨难的过程,掌握好度的问题对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是培养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经常对学生说“你很棒!”“做得很好”“我相信你可以”之类的鼓励话语,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能有很好的自信状态。这一点也可以防止挫折教育过度的风险,防止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因为面对挫折而产生一蹶不振的心理。通过创设失败、艰难的情境,再加上教师的语言鼓励,从两方面来完善挫折教育过程,使其成为成功的教育而不是无效的。

三、结语

认识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观念,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锻炼学生的耐挫力,其实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业、生活等都能保有一颗自信的心。因此,中职德育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敏.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7):10-11.

[2]吴文菊.论挫折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6):14-15.

[3]惠艳艳.批判与反思:挫折教育的内涵[J].基础教育研究,2009(13):6-7.

[4]户东启,杨帆.浅谈挫折教育的误区[J].教育探索,2008(12):128-129.

[5]李冬云.浅谈思想政治教师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21):20-21.

作者:吴静妮

上一篇:语文阅读品质分析论文下一篇:医院门诊药学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