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思索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西南联大学生管理制度,是西南联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南联大之所以被称为奇迹,不仅因为大师云集,名家荟萃,还倚靠严谨严格且人性化的管理体系。西南联大学生管理中的惩戒措施,更值得研究和借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阅读思索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阅读思索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初探

[摘要]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创新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是高校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在价值选择上要实现由客体约束向主体自律的转变;在管理机制上,要加强规范导向与自觉习惯的渗透;在团体构成上,要促进组织性社团与自发性社团的融合;在活动创新上,要实现群体互动与个性完善的交织。

[关键词]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国高校管理的落后,集中表现为自我管理体系建设的落后。纵向看,上世纪至今的改革,已经造就了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开放中国,却没有造就自主发展的高校。横向看,世界一流高校的学生管理早已实现学生自治,我们却还在收放两难之中徘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我们从价值选择、自管机制、团体架构、活动模式等主要关节点上,创新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价值选择:客体约束向主体自律的转变

价值选择,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思想基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要在校园环境中,通过学生群体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动态过程,在管理系统中尽可能大地发挥学生自律作用,使整个管理系统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自我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在价值选择上的重大转变。在这一价值视野中,学生既是发展主体,又是管理主体,启动主体自觉和主体自律,追求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1.自我管理的趋势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存在两个管理维度,一是通过外界客体的约束,如权力、规章制度等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要求;二是通过大学生主体的自律,以自身素质、情感和意志等学识和心理品质为工具去管理自己,在自觉塑造自我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情绪、行为和认知。前者建立在否定人的主观自觉性基础上,后者则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肯定人具有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具有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潜在能力,这为高校管理的学生主体化创造了主观条件;把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独立、自我管理、提高做出聪明决定的能力,有利于防止高校行政化倾向,精简机构(有的高校早已出现“校级干部一课堂、院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的状况),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化、学生管理的民主化,逐步推进党团领导下的高校学生自治。总之,高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大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式。

2.自我管理的内容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管学生,即群体的自我管理;二是学生自管,即个体的自我管理。

(1)学生管学生,就是大学生在正式群体(如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等)和非正式群体(如自发组织的科技小组、书画协会、文体组织、报刊社、登山队等)中发挥骨干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导向作用,协调群体内外部各种关系,运用权变理论,结合制度与人本管理方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群体正常运行,成员在其中得到发展。

(2)学生自管,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体的自我管理,使自己的生理、心理、品德、气质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其他管理者提供客体,使处在一定管理系统中的人更好地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智能,增强管理功能。学生自管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管理中由他律到自律的内化和转变。

3.自我管理的要求

在高校管理主体自律的价值取向引导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一个由客体约束逐渐向主体自律即主体约束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主体约束的内容应体现学生健康的成才需求。目的决定内容,内容体现目的。主体约束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健康成才,而非“为约束而约束”。约束的内容要保障学生的合理需求、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主体约束的设计应当建立在对学生身心发展、成才需求充分了解基础之上,体现“服务”宗旨。

(2)主体约束的组织应由优秀学生当主角。优秀学生是自我管理的先行者、示范者、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选用优秀学生当主角有利于提高亲和凝聚力、感染渗透力、文明行为的普及率。需要说明的是,优秀学生的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德、智、体、美全面优秀,也包括某一个方面特长出众。

(3)主体约束的效果应以学生自律程度为评价标准。“自律”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形式,“主体约束”是达到“自律”的重要手段。因此,主体约束的效果不是看是否将学生“管乖”、“管听话”,即被动(被迫)服从,而是将学生的自律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学生自律程度,又分为“自律”,即自我约束、遵守纪律;“自主”,即目标明确、言行规范; “自觉”,即习惯良好,“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阶段)。

二、自管机制:规范导向与自觉习惯的渗透

自管机制,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运行动力。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并非放弃约束的放任自流,必须建立相应的自管机制,实现规范导向与自觉习惯的相互渗透,即外在约束与内在自悟、群体规范与个体自觉的交互运动。

1.自管机制的标准

在他律的管理模式中,规范的制定往往立足于管理者认定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的是标准的设定,即以问题来衡量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以不出问题为导向;在自律的管理模式下,规范的制定不仅仅思考标准的问题,而重在反思问题的标准。换言之,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反思标准的导向性、实效性、可行性、时代性和激励性,应当体现对学生主体的人文关怀,而非一味地以官方、校方的标准,将学生束缚在狭小的发展空间内。它顺应人才成长规律,是以多出人才为导向。

由此,高校学生行为标准的制定,应当坚持学生自律的主体定位,采用集体对话、集体审议的方式,赋予学生制订自律标准的权力,真正实现人性化的、主体性的自我管理。

2.自管机制的内涵

与群体的自我管理和个体的自我管理相对应,高校学生的自管机制,理应包括群体规范和个体自觉两大体系。

(1)群体规范体系。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需要一定的规范来保证群体的良性发展。群体规范有显在规范和潜在规范,显在规范以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潜在规范是在群体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不言自明的、共同认可的、对成员行为有约束力的规范,如时尚、舆论、惯例等等。

(2)个体自觉体系。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是群体的基本单位,也是自我管理的主体。个体自觉主要强调从

个体的心理、道德、意识、觉悟等方面挖掘个体的自觉意识,提升个体的自觉水平。个体自觉体系建立的前提是承认人的主体性、可塑性、能动性,是自管机制的最终落脚点。

群体规范和个体自觉体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共同致力于实现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管理从他律到自律的根本性转变。

3.自管机制的动力

建构群体规范和个体自觉体系,都必须配置动力系统。就群体规范而言,在团体动力学、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应当充分发挥团体在个体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以舆论引压推行群体规范,即对积极因素大力引导(热压),对消极因素加以抑制(冷压),形成显在和潜在规范共同作用的有强大影响力的群体规范体系,达到“良性造势”、“良性从众”、“群体文明”、“蔚然成风”之效果。就个体自觉而言,其约束的对象是个体,因此,应当挖掘个体内心“向善”的动力,从情感、需要等细微处人手,以良知感化促成个体自觉,达到“以情动人”、“引心向善”、“启发主体能动性”等效果。

群体规范体系的建立必须以良好的舆论导向为前提;个体自觉体系的建立则要以个体的自觉意识为前提。因此,自管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更是一个整体的文化氛围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过程,以自管机制的建构带动一系列教育机制的创新,才能实现自我管理机制的良性运作。

三、团体架构:组织性社团与自发性社团的融合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管体系的主力团队。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是个体化的群体行为,必须寻求社团的支撑和推动。学生社团较之其他组织机构,有较强的自立、自发自管特征与同龄亲和凝聚力,是自管机制的天然基础。构建高校学生自管体系,应以学生社团改革为起点,“自下而上”健全高校学生社团结构。

1.高校学生社团的改革

学生社团,主要是指校园非正式群体。它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因共同志趣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团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当前学生社团的突出问题是官办色彩过浓,官定人选过多,官命活动过滥,自主权利过少,青年特色不浓。另一方面,社团内部的管理又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化倾向,在组织结构、权力分配、活动开展、效果评估方面,照搬党政组织的行为方式。在贴近青年群众、贴近青年生活、贴近青年实际,贯彻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和三个代表宗旨方面,缺乏创新活力。

学生社团的改革必须协调上述两方面的矛盾,既让社团具有自我管理的权力,赋予创新的空间和条件,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整体的指导和监督。改革的方向则是以民主制NGO淡化官办色彩,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让学生社团向NGO发展,首先要建立民主的社团组织结构,分清权、责、利;其次要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保障社团的良性运作;再次,要积淀社团文化,坚定成员的社团信念、突出社团的行动特色;最后,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社团打造成充满人性关怀的大家庭,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和社团的凝聚力。

2.高校学生社团的架构

学生社团的高效管理和运作,需要以明确社团的架构为前提。总体而言,社团架构应保持组织性社团和自发性社团的平衡与合作。即以共青团、学生会为政治主体,以知识性、技能性、兴趣性、心理性四类自发社团为群众主体。当前,既要提升政治主体的先进性和凝聚力,更要大力发展自发社团,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的平台。

(1)组织性社团。组织性社团的建立、发展沿“自上而下”的成长模式,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严密性、思想性、任务性,主要表现为以共青团和学生会为主的政治主体。

(2)自发性社团。自发性社团走的则是“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体现出相对自由性、广泛性、参与性、全民性、自治性等特征。自发性社团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知识性社团、技能性社团、兴趣性社团和心理性社团,各类社团因社团宗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而吸引不同的参与人员,满足成员的不同需求。

组织性社团与自发性社团并非完全分离,两类社团在成员上有重复性,在活动上有交叉性。因此,寻找恰当的切人点,形成两者的合力,共同致力于成员的发展和组织的建设,是整合资源、高效运作的关键所在。

3.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

学生社团的管理同样也是一个他律和自律相结合,最终落脚于自律的过程。具体运作原则是:

(1)依法设立。把好“社团设立”这一关,有利于为社团的高品质发展提供保障。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依法对社团申办进行严格考核,对符合标准的团体予以设立。设立的标准主要涉及社团宗旨、组织机构、发展规划、活动计划、骨干成员的综合素质、社团的新颖性及发展潜力等。

(2)章程自律。每个社团都应当建立本社团的章程,以使社团的管理和成员的发展有章可循。如前所述,章程的制定不仅是考虑约束的标准,更应当反思标准的价值,逐步实现章程从“客体约束”的角色向“主体自律”的角色转变,在得到主体认同的条件下,内化为主体自身的行为准则。

(3)公众评议。学生社团以NGO为发展方向,因此,社团的评估也应当淡化官办官评色彩,改变过去单一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模式,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公众特别是社团成员成为评价的主体,赋予公众评议的权力,真正落实自我管理。

四、活动创新:群体互动与个性完善的交织

活动创新,是高校学生自管体系的生存方式。大学生是在各类活动中成长发展的。通过群体互动与个性完善的交织来实现活动的创新,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当前的突出问题是:高校学生活动的节目化、说教化、形式化倾向依然明显,发动面、渗透度、感动力严重不足。创新活动,呼唤新认识、新主题、新模式。

1.活动新认识

在开放式高校体系中,活动逐渐成为组织与个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必须重新认识活动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活动是组织生存的方式。活动是组织的本能和存在方式。组织在活动中成长发展,活动展示组织的价值和功能。没有活动,组织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也就没有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组织的存在以活动为标志,组织的创新以活动的创新为重要渠道。

(2)活动是群体与个体互动的中介。个体与群体的发展相互依存,只有实现两者的互动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活动将个体整合为以群体目标为行为动力的主体,活动的全过程就是个体与群体互动的过程。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学习智慧,群体因个体的完善发展而优化整体功能,活动成为群体与个体互动的中介。

(3)活动是青年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高校的组织与社团活动,应尽可能放手让大学生自主策划、自主发动、自主筹办、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不断提高活动的发

动面和教育面,真正把大学活动办成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

2.活动的新主题

活动创新的前提是活动主题创新。当前,大学生活动的主题应当紧紧围绕解决“三观”来设计。

(1)成才观。成才是上大学的重要目标。新的成才观要求青年大学生,在努力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又不断地丰富生活世界;在强调个体价值的同时又注重对社会的关切;在力求使事物科学化、技术化的同时,又不要忘记了人本化、人性化;在关注现实利益的同时,又不要忽视了终极关怀。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多样化,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独木桥”并非最好的成才之路。更新成才观,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才是最佳的选择。

(2)就业观。就业是上大学的最终归宿。当前,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存在着重个人、轻社会,重经济、轻发展,重三高(高收入、高地位、高层次)、轻奉献的倾向,严重压缩了就业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怎样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示个性、报效祖国”,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课题。通过活动,启发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功利观、苦乐观、敬业观、竞争观和创业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3)荣耻观。荣耻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荣耻观不仅在道德层面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激起大学生的责任心。正确的荣耻观成为大学生思想和行动的价值标准,以此来衡量和协调自己的行为,使大学生产生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体现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活动的新模式

活动的创新要建立在新的活动模式基础上,在自我管理的理念下,策划组织大学生活动,可以借鉴改造以下三种活动模式:

(1)“网络博客”模式。“网络博客”模式的最可利用之处,是以广泛而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引发思索、学习、争论,激发人们“求真”。网络博客是一种数字生活的新时尚,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无线等,尽情展示自我、分享感受、参与交流。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资料,2006年初国内博客总数已达到1642万人,而且少儿博客也开始红火。博客的精神是自由表达、开放宽容、个性张扬和专业精神。“网络博客”模式就是以个体之间的群体交流、分享的方式开展活动,逐步形成一个“稳定面”,开展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信息交流。大学“网络博客”活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活动的健康性、思考性、启发性和稳定性,力求保持较宽的引导面和持久的影响力。

(2)“感动中国”模式。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最可借鉴之处是以平常人的非平常行为故事感动人心,激发人们“求善”。“感动中国”模式引人大学生自管体系,要充分依靠所有学生,精心选择感动主题,尽心收寻动人事件,适时发动“面对面”信息交流,不断掀起“动人”、“动情”、“动行”的层层递进之涟漪,引发大学生感动校园、感动家庭、感动社会的连锁效应。

(3)“超女”模式。“超女模式…的最可升华之处是以全民竞技塑造平民明星,激发人们“求美”。“超女”的成功在于大众的高度参与,在于最大限度地了解到大众的参与需求,并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适应“表现自我”的大众需求。“超女”模式倡导活动的“参与面”、“表现度”和“艺术美”,适应了当前中国人需求层面向上发展的愿望。把“超女”模式引入大学生活动,理应作“泛化”设计。比如,超越性别,既竞选“超女”,又PK“超男”;超越项目,既比赛歌舞技艺,又比赛发明专利;超越内容,既提升“演业”,又提升“学业”、“就业”和“创业”。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创新,是高校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它的建立和运行,不是要脱离党政领导,而是要在党政组织的全力领导支持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自觉、引导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成为振兴中华的创业人才。这一重大变革,要求高校党委要改革领导方式、高校行政要提高执政能力、高校团委要健全民主机制,给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

(责任编辑:尹 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周志荣

学生阅读思索管理论文 篇2:

西南联大学生管理特色研究

摘    要: 西南联大学生管理制度,是西南联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南联大之所以被称为奇迹,不仅因为大师云集,名家荟萃,还倚靠严谨严格且人性化的管理体系。西南联大学生管理中的惩戒措施,更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研究西南联大学生管理特色,以西南联大惩戒制度为重心,从反面印证和阐释西南联大之所以人才济济的原因,总结西南联大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学生管理    惩戒制度

一、引言

“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不久,平津沦陷。北方三校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长沙,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继续办学。随后,南京沦陷,战火危及长沙,临大被迫迁至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在滇八年,先后在联大就读过的学生有8000余人。共培养联大学籍的本科毕业生近2500名、专科生约200名,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学籍的本科毕业生1280名、研究生74名,总计约4000名,是当时全国毕业生最多的高校之一。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教育成果,能够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优秀人才,与其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阐述西南联大学生管理制度,特别是奖惩制度和措施与西南联大人才培养的关系,揭示西南联大学生管理特色与西南联大人才济济的内在原因。

二、西南联大学生管理惩戒制度的特点

西南联大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依托《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教务通则》《西南联大借读生改正式生办法》和《西南联大旁听生规则》《西南联大图书馆阅读指南》《西南联大图书馆指定参考書管理规则》《西南联大图书馆阅览室规则》《西南联大学生征调充任译员办法》及《本大学学生壁报管理办法》等一套健全而严谨的规章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严格与尊重相结合。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其制度的严格性不可小觑,并且在整个西南联大的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教务通则》注册及选课一章中规定,学生必须在规定注册日期内进行注册,逾期注册不请假者,每逾期一日,以无故缺课两小时论处。若在开学后两星期内都未进行注册又未请假者,以休学论。西南联大在昆时期,有一部分联大学生来自沦陷区,战争时期,逾期注册又无法请假的情况无可避免,但西南联大八年来却一直严格执行此项规定,如西南联大第195次常委会决议:“本大学一年级生注册日期定至十一月二十九日截止。但在十一月十七日以后始到校注册者,应令减修学分如下:十七至廿二注册者,准选30学分—32学分,廿四至廿九注册者,准选26学分—28学分。”又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教务通则》注册及选课一章中规定,学生选修课程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改选课程须在学期开始后两周内完成,逾期不得增选或改选。这是一条针对学生选课的规定,对选课时间、更改和增减课程均有严格规定,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同时,对更改和增减课程及逾期改选或中途退选的处罚也有明文规定。此外,西南联大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还对“选系及转系”“学分及成绩”“缺课及请假”“休学及退学”“毕业及学位”有相应的严格规定。由此,其严格的治学和办学特点可见一斑。此外,西南联大所有学生的处罚决议均由校常委会做出,并在全校张榜公布。

在严格制度的保证下,西南联大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学生、挽救学生的原则,将严格的制度与尊重学生相结合,体现了严格制度中不乏人性化处理的特点。西南联大极其注重学生的悔过态度,若学生犯错后能够及时悔改,出具悔过书或主动承认错误,及时修正,且态度较为诚恳,则可由联大常委会决议减轻处罚。例如,1938年9月,西南联大学生在云南省学生集中训练中纠众包围队长,拍案叫骂,云南省学生集中训练总队部致电学校,请求学校处置。西南联大第87次常委会针对该学生的越轨行为做出决议:“×××查即系本校学生×××①。准函前由,该生似此越分滋事,碍及校誉,着即开除学籍。〈通知、公布〉”在此决议做出后,该学生具书悔过,态度诚恳,随后,在第95次常委会议上,西南联大常委会又做出决议:“经本会第八十七次会议议决开除学籍之本校学生×××,具书悔过,情词恳切,应准予恢复学籍,减轻处分,该记大过二次。〈通知〉”如此例子在西南联大常委会对学生处罚做出的决议中并不鲜见,足见西南联大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

(二)尊师与爱生相结合。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都是教育的主题,西南联大也概莫能外。任何时期的学生都存在侮谩教师的情况。西南联大继承北大、清华和南开严谨的校训和校风,对于尊师重教极为重视。但凡有涉及侮辱教职员工,毁坏课堂,扰乱教学秩序和学校日常管理秩序的学生一律进行惩戒,并根据学生的过错大小、悔过态度。给予大至开除学籍,小至记小过的不同处分。在1938年—1946年期间,共有19人因此问题被校方给予程度不同的惩戒。其中,有4人被开除学籍,1名毕业生被校方注销毕业各项证件,有1人记大过两次,1人记大过一次小过两次,10人记大过一次,1人记小过两次,1人记小过一次。从处罚力度上看,记大过以上的学生占了90%以上,可见处罚力度大,处罚较为严重。

西南联大一直高举“自由,民主,科学”的旗帜,平等是西南联大学生管理中的特色,西南联大不仅重视学生尊师重教品格的培养,还教导学生相互友爱、遵守秩序。西南联大的教师本着爱护学生的原则,在严格的基础上给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准许学生随自己兴趣的发展自由选择专业和人生道路。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和谐友爱。在学生相互关爱方面,在1938年—1946年期间,共有21名学生因殴打、攻讦同学等问题受到校方处罚,其中,1人被开除学籍,5人记大过两次,4人记大过一次小过两次,10人记大过一次,1人记小过两次。处罚力度同样既有力又较重。在教师关爱学生方面,西南联大学生只需满足一定的成绩,均可自由选系、转系;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旁听相应的课程;可自由组建兴趣社团,选择自己心仪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等。因该方面内容不是本论文重点,在此不再详述。

(三)严谨与细致相结合。

西南联大学生管理制度严谨细致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制定较为严谨。例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休学及退学”一章中第五十六条规定:“学生如有品行不端,或违犯规章者,给予小过、大过或开除学籍之处分。小过三次作大过一次算;积满大过一次者,于一年内不得当选为学生会社职员。积满大过二次者,休学一年。积满大过三次者,开除学籍。其开除学籍者不予发给转学证明书或修业证明书。”此条例详细严谨地规定了西南联大学生处罚的各个层次和计算办法,同时是学校惩处学生的主要依据。二是每次做出对学生的处罚决议极其谨慎。西南联大九年间共召开385次常务委员会,其中有105次会议涉及学生惩处决议,且每次惩处决议都由联大常委会主席梅贻琦先生或联大常委会代理主席亲笔签字确认。其中,在1938年8月15日召开的第116次会议上,常委会就联大一学生辱骂教师,强取文件一案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决议,梅贻琦先生在该决议记录后亲笔批示了“此事缓发表,琦”的字样,并在随后的117次会议上依据学生的悔过态度做出了改判。可见西南联大对学生的惩处决议是慎之又慎的。三是对处罚的学生名单进行严格细致的核对,有错必改。例如,西南联大第183次常委会上曾作出决议:“本校学生×××(等13人,原档案有名字)擅自迁住教室,妨碍秩序,经军事管理组屡戒不悛,除应由训导处严令该生等即日搬回宿舍居住外,着各记大过一次。〈通知〉”随后在第184次常委会上,训导长查良钊报告:“据军事管理组报告,本校学生×××等十三人擅自迁住教室妨碍秩序,屡戒不悛,业经第一八三次常委会决议着各记大过一次在案,兹经复查,受记过处分之×××,实系学生×××之误,请予更正。”在这次常委会上,根据这个情况又重新作出决议:“前因军事管理组之疏忽,至将应记大过壹次之学生×××误报为×××。前经决议×××应记大过壹次,着即取消。学生×××应记大过壹次。军事管理组应予申诫。〈通知、公布〉”能够做到如此详尽细致,绝不随意冤枉一名学生,也绝不轻易放过一名犯错学生,严谨程度可见一斑。

(四)注重培养学生品行与责任感。

首先,西南联大是一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战时大学,其对学生爱国情感和国家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更深入,对学生的要求更严格。其次,学生的品行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西南联大57名开除学籍的学生名单中,因为品行不端、行为鲁莽越轨及规避应征受训两项原因被开除的就有31人,占了近60%的比例,可见在这两方面,西南联大的惩戒力度相当之大。

学生读书,品行比才智更重要。这就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西南联大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和道德责任感,对于行为不端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坚决予以严惩,同样的,对于缺乏爱国热情,缺乏基本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学生,同样予以严重的惩罚。

三、西南联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启示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自由、民主、科学”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下培养了一批新中国的奠基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才能,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它留给后人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

针对西南联大学生管理特色,可以看出任何学校都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并一直贯彻执行下去,适当地使用惩戒措施,使所有学生接受、认可并自觉地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从而使学生成为品行优良、富有责任感及使命感、具有民主平等及自由思想的、有爱心的合格公民。西南联大很好地做到这些,使惩戒发挥正确的作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都具有一个优秀公民应有的品德。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制度严谨,管理严格。

某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已经成为挂在墙上、写在书里的摆设,不再是学生记在心里、挂在嘴边的规则。某些学生的错误会被教师忽略或无形地放大,给予学生过轻或者过重的处罚,造成学生生出侥幸或者叛逆的心理,处罚不再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手段,反而达到使学生尽力规避或者反抗的负面效果,失去惩戒的真正作用。

西南联大的学生管理制度是一个健全的体系,主要依托《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教务通则》,综合以社会道德准则、图书馆管理规则、学生管理规则等各个方面,成为一套丰满的管理体系,通过每周一次的校常委会,严格依照这些规章制度,本着教育学生、爱护学生、挽救学生的原则,认真细致地做出每一次学生惩罚决议,让学生知道,犯错一定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规章制度不是空壳,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打消了学生的侥幸心理,使学生渐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正确的,从而逐渐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以得知,制度是需要学生内化的,它不是表面文章,不是摆设,应该成为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从内心认同的秩序。惩罚是手段,不是使学生惧怕它或者反抗它,而是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因此,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严谨细致,在执行时要严格有力、不偏不倚。这样才能发挥制度和惩戒的作用。

(二)民主平等,尊师爱生。

从古至今,师生关系都是教育中时常探讨的一个问题,怎样正确合理地处理师生关系,一直是每一代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现代学校提倡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既尊师又爱生,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在对学生惩戒时也是如此,处罚要么过轻,要么过重,错误偏小,教师往往会忽视而不教育,不给予应有的适当处罚。如果错误超出教师的忍受范围或超越道德底线,教师做出的惩罚往往又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悔过态度,从而伤害学生,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适得其反。

西南联大在民主平等方面堪称楷模,尊师与爱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做每一次處罚决议的时候,都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悔过态度,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这些决议充满人性化的光辉,并不生搬硬套规则,但也不脱离规则限定的范围,老师们细心地把握着惩戒的尺度,不随意宽容任何一个犯错的学生,哪怕他的错误再小,只要违犯了制度,就给予应有的惩罚;也绝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的错误再大,只要能够认识和及时更正,就一样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空间和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用心把握尺度。孔子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代教师应该遵从这句话,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过小就不及时予以教育和惩戒,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任何一个小的错误经过积累,都有可能酿成大错。反之,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会在成长轨迹中有所偏离,需要教师认真耐心地发现和纠正。教育就是让他们脱离偏差的轨道走上正途,因此,不能将学生一棒子打死,对于犯了大错的学生,更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只要他们愿意改过,态度诚恳,就应当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四、结语

西南联大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不仅因为学术水平高,培养人才多,大师云集,名家荟萃,还倚靠其严谨严格又人性化的管理体系。惩戒是西南联大学生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从反面印证和阐释了西南联大之所以人才济济的原因。人才不只需要智慧和能力,首先要是一个道德高尚、操守良好的合格公民,西南联大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以适度的惩戒辅助教育,以严格的制度辅助管理,以严谨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尊重的方式内化学生,使惩戒发挥极致且正确的作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对社会有用的优秀公民,西南联大的光辉和其教育特点在身上充分彰显,并留给后人启示和借鉴。

注释:

①原档案有名字,因受处分不宜公开其姓名,遂将姓名予以隐去,以×××代替,下文亦如是。

参考文献:

[1]西南联大研究所,编.西南联大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9.

[2]郭建荣.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10.

[3]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4]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一)总揽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

[5]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二)会议记录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

[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三)教学、科研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

[7]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教职员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

[8]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五)学生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

[9]北京大學,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六)经费、校舍、设备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0.

作者:吴丹

学生阅读思索管理论文 篇3:

灵动的数,智慧的学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生错题管理的必要性及错题管理的操作方法,说明了错题管理的相应策略:记录策略、分析策略、纠错策略和运用策略。重点阐述了师生如何运用错题管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错题管理策略 记录 分析 纠错 运用

李金蛟老师曾做过一个实验,将有明显错误的答案张贴出来,两天后调查发现,只有两个学生研究过答案。一周后,对不及格的学生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仍然重复上次的错误。可见,学生对待自己的错题比较冷漠,没有主动管理自己错题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也可能比较重视纠错,但大多数仅仅只做到对错题进行订正,对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较少。然而,是学生就会出错,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导致了他们解题时容易出错。我们要容忍学生学习上的错误,给他们尝试错误的经历,让他们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认识错误,并自我纠正。出错本身就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关键是如何对错题进行管理。

错题管理策略是一种在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学习策略。于是,我就此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研究,让学生通过建立“错题本”进行错题管理,尝试构建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浪淘沙,慧眼识珠巧摘录—记录策略

1.记录内容个性化。

数学解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有知识缺陷造成的,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造成的,更有其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正因为出现错误的形式多样,对于各类错误,我们学生不能一一记录,也无必要一一记录,重要的是要识别重要错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记录,体现记录内容个性化。例如,1吨35千克=(?摇?摇)吨,学生很容易错写成1.35吨,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属于改写方法未掌握的问题,或是改写方法是正确的,但在移动小数点时出错的问题,而有些学生则纯粹属于粗心大意出错。如果是知识、方法方面的问题,则必须记录,如果只是粗心出错的,要是第一次,则不必作记录,要是连续出现此类错误,就应作记录。作为教师,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错题的特点作个性化的记录。

2.记录方式多样化。

错题单单是记录就需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学困生,错误率高,出错类型多,往往需要记录的也就很多。更何况有些学困生平时动作就慢,完成其它作业所需的时间也比别人要多,再加上记录错题所花的时间,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致使他们对学习更失去信心,那样则得不偿失。因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做到弹性设计,体现层次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寻找记录方法,对错题记录的方式要多样化,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错题管理的实际意义和效益。

记录的方式可以根据错题的来源不同分别采用摘记式、剪贴式、标注式等。例如,课外作业本上的错题,一般采用摘记式,即将原题目和错误的解题过程纪实性地摘录下来,形成性检测卷、单元测试卷上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比较简单的错题,一般也采用摘记式;卷上的作图题、解决问题等摘记较麻烦的题,则采用错题剪贴式,即将练习纸上的错题部分剪下来粘贴在错题本上;课堂作业本、期末复习提纲等上的错题可采用标注式,即在错题后直接写错题成因并订正,然后在错题本上记录错题的出处。将课堂作业本、复习提纲及错题本一同收藏,以供后续的复习用。

二、见微之,洞察秋毫巧辨析—分析策略

错题管理的第二步是对错题进行归因,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从错题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加以巩固,从而加深对该题的理解。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各项的作业、测试在教师批改后,暂不公布答案、不作分析,让学生先自行审阅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

刚开始,多数学生不会分析出错的根本原因,一切归因“太粗心”,尤其是学困生。例如判断“大于90°的角是钝角”。尽管在平时的上课、作业中时常提醒,并与“钝角是大于90°的”进行比较,用举例(特别是举反例)的方式进行辨别判断。但在独立作业时出错的学生仍然很多。分析错因时,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太粗心!没看仔细!读题不认真!等等。班中的部分优生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①混淆了概念,以为是“钝角是大于90°的角”;②没有根据钝角的意义去理解,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缺了小于180°,思考问题不全面;③方法不对,应举例,找反例,180°的角是大于90°的角,不是钝角而是平角......当学生未加思索地把一切错误归因于粗心时,则完全失去了错题管理应有的价值,只有当学生认真进行反思分析,找到错误的本质原因,才能真正获得理解,促进深刻认识。同样,将一切归因于“太粗心”,既存在着思想认识问题,又存在着分析能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把握分析的方法,形成分析的策略。

首先,引导学生看错题回顾自己解题时的思考过程,接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①结合认知态度去分析,即学习习惯:审题不认真、计算粗心、抄写错误等;②结合知识点、方法分析:知识概念、公式混淆、计算方法未掌握、数量关系理解错误,运用方法不当或方法运用偏差、解读信息能力弱等;③结合思维、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定势思维干扰、思维不缜密,思考问题不全面、以偏概全忽略特殊情况,不会运用思维有序性、转化等数学思想等。例如:将846800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摇?摇)。有较多学生写成847万或847亿,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归因于“审题不认真,粗心”,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的思维不缜密,受定势思维干扰,即一看到大数就想当然地用了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的方法。又如:画出下面图形底边

就应引导学生归因“未理解梯形的高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明确何为梯形的高,该怎样画出梯形的高等。

学生只有理性、正确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才会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也才能更积极地应对,获得知识、方法等各方面的提高。

三、春满园,红杏枝头春意闹—改错策略

当然,归因后要适时跟进纠正的相应措施:明确正确的知识点、得当的方法,归纳解题策略、思路等。不同类型的错误采用不同的纠错策略。

1.直接纠错,反思体会。

如果是纯属于粗心造成的错误,在分析错因后直接写出正确答案,后可写出自己的反思体会或决心。例如一学生写到:由于太粗心而出错,太可惜了,下次一定要认真等。

2.先学后改,实现掌握。

如果是属于知识、方法方面的错,应引导学生先翻阅课本、请教同伴、老师或家长,明确知识点和方法后再进行纠改,然后归纳解题策略、思路,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点、方法的掌握。

形的高的方法后再进行纠错,画出正确的高。最后归纳不同图形画高的一般策略:画哪条边上的高,三角尺的直角边就放在哪条边上,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对应的点或边上的点画垂线段。

3.先改再拟,以此类推。

如果是属于思维,思想方法方面的错,引导学生纠错后自拟引起思维干扰的对比题,突破思维定势。例如将846800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摇?摇)万,先订正原题,再将84680000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然后归纳改写、省略“万”、“亿”后面尾数的方法。

因错而学,由错及对,借对促思,相得益彰,实现学生学习之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四、返璞归真,纸上得来巧运用—实践策略

建立“错题本”,有了错题记录、错因分析与纠正,各种类型的错误就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师)生面前,一览无遗。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运用,才能达到错题管理的最佳效果。为此,我与学生共同探讨,摸索出了一些运用的方法。

1.举一反三,系统把握。

在错因分析与纠正后,还应及时跟进思考:这种错误还有可能在哪一类型的题目中发生;就此错题自拟相类似的题供自己练习、巩固。例如一学生的记录错题:

分析错因并订正后,自己设计了四题:85÷3、850÷30、840÷30与8500÷30,计算之后并写了自己的心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时可以将被除数、除数末尾去掉同样多个数的0,用简便计算,但是有余数时,特别要注意余数,当被除数与除数末尾的0个数不同时,应以除数末尾的为准。举一反三,以此类推,充分发挥了错题管理的效能,寻求到了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方法,促进了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与拟题能力。

当然,这对学生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学生可能做起来较顺利,初始阶段,不作统一要求,允许只需对题目稍做改动。

2.查漏补缺,完善认知。

要牢固地掌握并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是不够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但在自己没有反复琢磨之前,往往印象不深,作业中出现差错,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善于抓住出错的机会,并认真、细致地分析,这样既弥补了知识上的缺陷,又强化了记忆。因而,学生建立“错题本”后,在日常复习时可以翻阅当天或近段时间的错题本上的内容,扫清认知上的障碍,为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抑或是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单元复习时引导学生除了复习课本外,再就是翻阅错题本上的单元内容进行复习。知识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刍”和“回炉”,学生通过正误对照,逐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消化得更好,由此更加完善认知结构。

当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浩瀚的题海中努力“拾贝”时,当让我们的学生在浩瀚的题海中奋力“作战”时,请别忘了,多不见得好,最好的资源就在你我的身边,就在学生走过的真实足迹里:蓦然回首,那题就在灯火阑珊处。

错题管理,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清数学学习中产生错误的类型、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纠错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的高效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籍此寻找有效引导学生纠错和完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的优化教学或为自己如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而苦苦思索与探寻时,何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有效的错题管理呢?由此,我不由得想起名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科研,2006.10,总地227期49-51.

[2]刘儒德,江涛,李云芳.高一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网络).

[3]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谷华

上一篇:服饰体现文明分析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规律提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