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分重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同时由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局限性,致使小学生不能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感悟,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文章从简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体验的实施策略和实际意义,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改进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句子分析、段落大意的总结和概括。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高低也从侧面反应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同时,阅读还是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领读—分析—总结”的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猜测阅读;阅读教学;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带来教育教学新局面的同时,还为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的阅读基础,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学习是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学习方法,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辅助学完成阅读内容。

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阅读,如: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作者时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那些景物?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在初讀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细读,需要学生能够概述段落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做上批注,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自己的疑难句子、喜欢的句子等,为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对象可以是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心得体会。在激烈的讨论中,让真相逐渐露出水面,让错误越辩越明,让思维越来越宽阔。最后教师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阅读问题,以学定教,这样不仅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能力。并且这一阅读方法还可以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如可以让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对课外书进行泛读和细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凭传授阅读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让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猜测阅读

猜测阅读就是根据题目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根据文章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猜测后续内容。猜测阅读的最大优点是让学生边阅读边猜测,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就会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在学生认真阅读课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猜测课文内容。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意见:老屋怎么会倒不了呢?我猜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把老屋神化了,所以它才能永远倒不了。老屋不倒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许是的它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不能倒,也许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不倒……

在阅读课文第三段“等等,老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于是学生再次展开自己的想象,根据前面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想到:很可能是某个人急需在老屋里躲避风雨,心地善良的老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品尽浑身的力气支撑到天亮;还有的学生想到可能是某个小动物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了躲避黑暗,就请求老屋,同样老屋还是答应了……于是,带着这些猜测教师让学生继续阅读后续内容,看看猜测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合。就这样,在边猜边读中,学生的思维紧紧与教学步伐一致,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读写有效结合

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会写,因此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焦点,捕捉锲机,组织学生写,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些读书笔记,在不知不觉中它们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语感以及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文从字顺、言之有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改进教学策略,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南,结合学习内容,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陈艳.放飞思想 在阅读中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08)

[2] 管嫣菁. 绘本共读——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J]. 写作(下旬刊). 2016(10)

作者简介:

鲍秀秀(1985.08-)女,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汉族,本科,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单位:奉化区新城实验小学,邮编:315500

作者:鲍秀秀

第二篇:利用小学语文体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分重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同时由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局限性,致使小学生不能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感悟,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文章从简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体验的实施策略和实际意义,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学习;实施策略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已经得到了很多中小学校的重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中也有专门的阅读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是在运用传统的方式教学,教师主导授课,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对阅读文章的段落进行划分、总结主旨等。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体结构和作者的思想,可是,却违背了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不但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而,应该倡导体验式教学,通过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分析语境,正确体验情感

语言所处的环境会影响语言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语境不但能够限制语言表达,同时也能起到补充作用,人们在使用语言沟通和交流时,其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一个特定的语境,例如,“怎么回来这么?”这样孤立的一句话,因为缺少上下文,也没有现实的语境,所以很难理解其要表达的情感到底是爱护、责备还是其他。另外,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分析文章中语言所处的环境,明确语境后,结合全文深入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脉络,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而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小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时,教师应帮助分析语境,掌握不同语境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心体味在特定语境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感悟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文章的选材和编排除了重视语言的运用和文风的质量外,多数都是力求要为小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因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文章的内容,并以文章的主旨为依据,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切身感受文章中人和物,以及故事发展的情节等,使学生能够被人物的情感所感染,或被美景所吸引,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时,教师应该把握文章的主旨,为学生生动描绘销烟时的震撼场景,以及大快人心的热烈场面,同时,教师可以辅以相关的影音资料等,带学生“走進”销烟的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那壮观场面,这样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够受到文章中人物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形成情感对比,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文章体裁很多,其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情感豪放,而有的细致;有的高亢激昂,而有的温婉忧郁。还有一些文章会描绘精忠报国、宏伟志向、命运坎坷等,这些大是大非和人生的感悟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陌生,并且在简单的校园生活中是很难体验得到的。因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鲜明的情感对比,给学生的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让学生感受文章情感的波澜,加强学生的感悟。

例如,在阅读《虎门销烟》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文章的情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销烟时的大快人心,人们欢呼雀跃的场面;而另一方面,也该让学生想象到还一部分人可能是泪眼婆娑,更有甚者会放声大哭,原因是家人受鸦片的毒害,导致物是人非、家破人亡……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通过学生对销烟场面的真切体验,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销烟过程中的悲喜交加,更能够体验到主人公的壮举,进而深刻体会和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通过合作探究,增强情感体验

课程改革倡导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这一理念,积极展开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供给平台。与此同时,还应在合作探究中加強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加主动和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阅读《虎门销烟》时,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完相关的影音资料以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组内讨论对问题的理解,然后根据集体的合作和探究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能够将不同的想法和理解集合起来,使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得全新的体验。

五、朗诵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朗诵阅读就是让学生带着情感高声诵读文字作品,是一种能够表达出作品思想的语言艺术。朗诵涉及到多种感官,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朗诵阅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内心的体会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朗诵呈现出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展开朗诵阅读,不但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也要让学生用声音带动眼神、手势等,将声音与肢体语言结合,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开展朗读教学的方式,多给学生以指导和鼓励,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积极推行体验式阅读,不但能够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能够加强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弥补体验式教学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水献.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2007(05).

[2] 吴琼峰.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16(11).

作者:王林林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字信息,培养他们的文字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基本特点,选择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三种阅读教学方法,接着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生本理念的形成,让教师愈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也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重点。当小学生最初接触的阅读知识的时候,理解文章涵义的能力较弱,而且课上思维发散,难以将精神力集中在一起,进而导致整体的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各个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优化分析,及时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学生领悟文章核心思想的有效手段,有效的阅读会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所以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主动引导,采用读后感的形式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录下来,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狐狸与乌鸦》为例,文章主要讲述了狐狸从乌鸦口中骗肉的故事,故事从不同角度理解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如若只是让学生盲目的猜测,教师不给予提示,无法获得高质量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首先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乌鸦、狐狸的行为,接着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看法和心得,认识到读、写之间的潜在联系,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在深度理解阅读内涵的时候,写出的文章才具有哲理性,而且教师在恰当指导的过程中,不能一味依赖语文教材内的文章,及时向学生推荐课外的书籍,主动拓宽小学生的认知视野。阅读过程中根据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进行综合阐述,將阅读中总结的经验应用到写作中;又或者是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在笔记本上积累经典依据,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

(2)多媒体阅读教学

一个人的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形成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而且这也是阅读的一部分,要强化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教师借助对应的辅助设备,开始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同时,语文教师认识到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事物认知不够透彻,所以教学工作开始的时候,可以将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考虑在内,引导学生主动联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进行综合阐述,方便学生对课文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例如在《火烧云》的阅读教学中,如若只是让学生单纯从字面含义分析文章,很难理解具体的场景,对此,教师利用视频播放影片,放大某个场景,给予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生活、鲜活的画面内,同学们更为真实地感受到书中事物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样在强化学生认知能力的时候,也能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又或者是在《月光曲》的阅读学习活动中,文章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但是有人物背景和和时代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对此产生深刻共鸣,自然无法理解贝多芬的艰辛。所以教师巧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的时候,并让学生默读对应的锻炼,搭配上生动的音乐,让学生在心灵方面产生共鸣。最后,教师展示出相应的动态类视频,如月升、乌云和海面等,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对文章内容也会有深刻认知。

(3)生活化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懂得一些生活方面的道理,强化学生对外界的适应力,主动和周围人相互交流、沟通,而且语文中的阅读活动和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阅读是生活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要想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主动向其中渗透相应的生活理念,展开趣味性阅读活动,主动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一方面,注重课外阅读素材的积累,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和体会生活,分析作者的创作思路,并鼓励学生自行写作,着重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特点。另一方面,生活中阅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降低阅读教学的难度性,帮助学生尽早突破阅读瓶颈。例如在《落花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主动融入生活理念,这是一篇非常贴近现实的文章,也是作者童年时期所亲身亲历的事情,采用“借物喻理”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和现实的潜在关系。作者以“花生”为线索,阐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是略读,联系上下文想象“居然”一词存在的意义?接着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最后,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告诫学生:每个人身边存在的事物都能给人深刻的启示,也能从中学到道理,生活中诸多微小事物中都有自身存在的道路和含义。而教师组织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基于生活层面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意识。

2.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以兴趣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同最后的阅读效果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不能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自觉的阅读习惯,那么这样的阅读效果也是毫无作用的。小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个人成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在吸收的时候探寻生活前进的方向,如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孩童时期就开始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去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将喜欢的句子都收集起来,将书本看作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素材,这才创造出了如此多的佳作。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对于那些阅读兴趣浓厚的学生就可以稍加指导,对于那些兴趣匮乏的学生,就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兴趣的培养上。

阅读教学活动要具有艺术性特点,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结合他们的习惯、爱好推荐课外书籍,在知识竞赛、读物分享等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在读物分享活动中,当学生阅读完一本课外书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阅读经验,随着活动的推进,同学们也开始认识到分享会存在的意义,真正在情感交流的过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阶段学生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且他们非常喜欢阅读,教师应该做好恰当的示范工作,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开展一些家庭类的亲子阅读活动,在家长的监督下,一同写下读书心得。同时,教师也要制定一些实效性比较强的阅读规则,及时约束和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阅读的时候,应该安静,不要打扰其他人,轻拿书籍,有序阅读。

(2)教师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逻辑

语文教师的语言、行为对小学生具有深远影响,如若教师因为一些小事就批评学生,有些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会产生更加抵触心理,进而不听讲,对语文产生厌恶的心理。因此,教师一定要起到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文章作为范文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在强化学生感悟能力的时候,也能发散他们的逻辑思维,突破阅读中的疑难点。教师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并非是让学生进行放飞自我,而是当学生处于疑惑阶段时,教师给与适当点拨。自主阅读的时候,部分逻辑思维差的学生,容易陷入到阅读困境,甚至部分学生会从心理层面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阅读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和教导,保证学生可以正常阅读,并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少年闰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懂得这篇文章的重难点,情感表达方法等,而不是毫无目的地阅读。接着是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中人物的个人形象,将重点放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短时间内找准关键信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章体裁,采用的训练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古诗词阅读教学,则是认识到文字的灵活性;散文阅读则是记录优秀句子,并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3)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常規式”阅读活动,一般是让学生熟记和复述课文,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较为被动,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难以真正文章知识。而课外深度阅读的存在,则是需要学生融会贯通,将个人的思想情感、经历带入其中,探索探究文章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一方面,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如教师推荐书籍《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童年》和《朝花夕拾》等,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检验,无论是在格局构思、语言表达,还是在思想理念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面上,对于发散学生的文学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借助影视资源,如学生在阅读课外童话故事《沉香救母》的时候,教师推荐学生观看《宝莲灯》,在没有教师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就能理解大致内容,而且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也能理解课文中不明白的部分,并达到复述要求。此外,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一份完整的阅读计划,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罗列出阅读中寻找到的关键信息,并在自由表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长期积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和体会文学作品精髓,还能提升他们的写作和分析能力,达到双重优化的效果。

从上述的分析而言,阅读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渗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内涵,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逐渐分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体会和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为日后的听说读写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雪丽.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8(15):123-124

[2]赵胜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37):186

[3]许德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8):51

[4]黄晓形.小学中段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缺失与培养策略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006):89-93

[5]吴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024):195-195

[6]陈红霞.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实效性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7(005):202

作者:吴美珍

上一篇: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下一篇:安全问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