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思索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教师在世界范围来看也以绝对比例和数量的女性为主,男性幼儿园教师的绝对数量和相对规模都非常低。我国幼儿园男性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2.21%(教育部,2019)。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思索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思索论文 篇1: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新时期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思索当前农村小学各个学科教育,从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学校充分重视体育教育,教授学生更全面、系统的知识,教师也能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体育训练等,相较于过去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已有明显进步,但教学面临困境,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困境;对策

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认清体育教育发展困境,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践行科学教育方式,能真正站在学生体育发展的角度不断探寻教育新路径、新方法,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体育教育,培育学生更健康的身心,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困境

(一)体育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学生体育学习与练习不充分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对体育学科教育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从体育知识教育与体育实践方面分析,农村小学在体育教育资源投入方面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由于小学阶段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多元,对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要求较高,很多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体育教学涉及使用的器械陈旧,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器材与教学并不匹配。加之很多体育运动需要相应的场地支持,如篮球,足球等运动,大多数农村小学是没有这样的教学条件的。因此,教育资源投入不充分是造成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

(二)教师队伍教育素养参差,亟待提升整体体育教师教育水准

我们不否认小学体育教师对教育工作投入的热忱,很多教师也不忘体育教育初心,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思想、经验等多方面多存在局限,同时教师队伍教育水准参差不齐,教师体育综合教育素养亟待提升。教师的体育教育水准直接关乎该学科教育效果,对学科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最为直接的。我们应当注重农村小学整体体育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给予体育教师教学更高的关注度,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出发点真正与学生的发展相匹配,教师不断突破自我教育局限,创新体育教育方式,推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稳步前行。

二、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对策

(一)体育教育融入信息技术,丰富学生体育学习认知

新时代背景下,应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困境,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信息技术,能深化学生体育学习认知,将体育课程更丰富、多元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营造热烈课堂氛围,强化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效果。

以小学体育教材中“武术”内容为例,学生学习武术的手型、步型,熟练进行转换,增强身体协调和柔韧度,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發展,领会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体育教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体育中的武术发展历史进行图文呈现,学生在观看中了解到我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学习武术能够强身健体,同时面对危险能自救与他救。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元呈现使学生明白学习武术的重要意义,将武术精神传递给学生。尤其学生在观看武术动作分解与比拼过程中会发现其非常考验人的反应能力,武术动作干净利落,就像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一样,要果敢前行。教师以信息技术做教育辅助,能使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有不一样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育体育综合素养。

(二)增强学生体育实践参与机会,强化体育技能培养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突破传统体育教育局限,为学生体育学习创造更多可能,可从教材内容及教育目标出发,适当增加体育教育投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育实践参与机会,进而强化学生体育技能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小学体育教材中“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例,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发源于百姓中间,蕴含着人民的智慧,同时不同的民间体育活动又展示出不同的运动风采。教师重视此方面的教育,尤其结合当地民间体育活动特点展开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热情,发挥体育学科教育价值。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民间体育活动器材,组织学生进行试炼比拼。如射箭、毽球、拔河等体育活动,不但强身健体,对学生力量使用、精准目测等能力培养效果显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间体育活动比赛,如拔河,学生分成势均力敌的两组,先由学生自主进行训练和比拼,之后根据学生表现进行针对性指导。拔河重在组内相互配合,使力量集中在一起,保持节奏感,这也是体育精神的显现。对于表现优异的组,教师要给予鼓励,通过丰富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实践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积累,增强体育训练,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增添一抹亮色。

(三)加强家校合作,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还应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使学生真正受益于体育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如利用微信等沟通软件进行体育运动健康打卡,结合体育教育内容,如学生学习篮球,就练习每次拍球一百次,按周或月记录打卡,锻炼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因为家庭的督促与支持,使得学生能够坚持体育学习与锻炼,强健体魄,更热爱体育运动。

三、结语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明确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方式,使学生能接受更科学有效的体育教育指导,发挥体育学科教育价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婵.在乡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体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4):206-207.

[2]李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田径,2020(11).

[3]文迎亚.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安阳县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07):146-147.

作者:高甜

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思索论文 篇2:

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体育教育特色课程模式研究

[摘           要]  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教师在世界范围来看也以绝对比例和数量的女性为主,男性幼儿园教师的绝对数量和相对规模都非常低。我国幼儿园男性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2.21%(教育部,2019)。试图基于供给侧改变,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幼师的培养策略,指出采用“积极歧视”策略,建立健全招生政策;优化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职业生涯引领;调整课程设置,增强男师范生职业认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专业学习自我效能感。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男师范生;体育教育;特色课程

学前教育领域中教师性别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也对幼儿园教师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男性幼儿教师缺乏、流失。基于这一问题,打破职业的性别隔离对于高校而言就需要从招生与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作出改变,增强男师范生的专业和职业认同,吸引更多男性从事幼教工作。

一、基于供给侧的探索——突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藩篱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在专业集体中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来讲都处于弱势群体。这种趋势若无法得到解决,会在专业认同、职业认同、社会地位等方面对男师范生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进而成为他们从事学前教育的障碍。这些少量的男师范生选择放弃从事学前教育,导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也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突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藩篱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基于供给侧进行探索和改变,从招生进口端口和人才培养过程、输出端口进行探索,采取“积极歧视”策略,建立健全招生政策;优化人才培养方向,调整课程设置,增强男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打破职业的性别藩篱,吸引更多男性从事幼教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专业课程现状

(一)专业课程的认知情况较好

问卷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认为专业开设课程符合期望,这一比例高达96.55%,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知道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对学习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仅有3.45%的男师范生对专业开设课程不了解,期望符合度较小。经过深入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分析得出: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有65.52%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是在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的认知上进行的专业选择,因此他们对该专业情感认同较高,其中有79.31%的男师范生表示比较和非常喜欢该专业。

(二)专业课程设置忽视性别差异

问卷调查显示,72.41%的男师范生表示在本专业开设的艺术类技能课程学习中存在困惑,有13.8%的男师范生指出艺术类技能课程不适合男生学习。分析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偏女性化,教学过于传统,忽略了男女性别差异。这一特点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开设的认同感较低。

(三)艺术类专业课程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差

问卷调查显示:有58.62%和44.83%的男师范生表示分别在幼儿舞蹈和钢琴基础课程学习中存在困惑;58.62%的男师范生认为在艺术类课程的学习中的困难会导致未来职业发展不自信,34.48%的男师范生表示艺术类课程学习状态较差,出现较为严重的学习困难。分析得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为该专业男生理论课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但是艺术技能类课程自我效能感较差,导致男师范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学习困惑和困难,亟须解决这一问题。

三、学前教育专业男幼师的培养策略

(一)采用“积极歧视”策略,建立健全招生就业政策

采用“积极歧视”策略和具有倾斜性的招生政策稳定男师范生生源,进行职业生涯引领。例如:(1)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免费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男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2)高校在招生时,对男师范生集中设单班招生和录取。(3)毕业后由省辖市教育局会同县(市、区)有关部门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岗位,在编在岗。通过健全的学前教育专业男士师范生招生就业政策,在职前教育阶段养成专业素养和建立职业认同。

(二)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职业生涯引领

早在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就印发了关于修订《陕西省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的通知,文件中就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做了修订,修订要求:男教师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5%(陕教规范〔2014〕17号文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已经从政策制度层面对幼儿园师资性别结构做了规定,这无疑是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

作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们要思索如何从娃娃抓起,把教育中的重头戏——体育教育演好。这就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现行课程体系与社会对幼儿体育教师培养需求脱节,现有研究并不能解决幼儿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

专门从专业融合视角研究幼儿体育教师培养,将学前教育与体育教育专业融合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是缺乏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将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幼儿体育教育方向,构建幼儿体育教育方向模块课程。这种复合型课程体系可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构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的课程体系。通过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对男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較好的引领。

(三)设置幼儿体育教育特色课程,增强专业认同感

现行课程体系与社会对幼儿体育教师培养需求脱节问题。在构建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确定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面向幼儿体育教育方向职业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开设多学科或跨学科的课程。重点是在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加入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幼儿园传统体育运动与项目、幼儿篮球、幼儿足球等课程,特别要增加的还应有幼儿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创伤与保护等。同时也可开设有利于展现男生自信心的弹性选修课程,例如:少儿街舞、少儿编程、户外运动、自然科学等,用于消除男师范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挫败感、无力感等学习困惑和困难。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专业学习自我效能感

(1)用学前教育领域的“伟岸”形象引领男师范生。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中,专任教师可以将男性幼儿园教师的形象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在教室和实训场所张贴和展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男性形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建议使用引领的学前教育领域的“伟岸”形象有: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我国近代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男幼师——张宗麟;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享有“南陈北张”之称的张雪门;中国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

(2)采取“积极歧视”,关注关爱男师范生,避免男师范生的流失。整体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师范生提供倾斜性的培养措施,避免男师范生的流失。建议高校从管理角度考虑为男师范生提供男性指导教师,关注他们的学习适应与心理变化;对男师范生集中编班,对其学习存在困难的艺术类课程进行“定制”式教学;在实习阶段与幼儿园、早期教育等机构联合实施“带薪实习”计划。

(3)注重体育教育课程与男性气质的联结,发挥男性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独特人格特质。尤其是要将户外活动等教学内容与模式与男性气质进行联结,解决学习艺术类课程对男师范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户外幼儿园工作更符合男性的总体兴趣,他们在户外工作感觉更舒适,地位也不同于普通幼儿园教师。为此,很多男性故意选择户外幼儿园工作,他们表示宁愿在户外工作也不愿在室内工作。男师范生更强调“身体工作和情感”(Body Work and Emo-tions)作为幼教实践和教学的一个扩展领域,并“为教师和儿童创造机会,以转变和重新配置他们所体现的主体性的各个方面”;男师范生能将在户外、自然或农场的游戏与活动中亲身体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带入幼儿教育实践中;男师范生可以在冒险游戏、户外游戏中提供趣味性和幽默的角色,这种“性别灵活教学法”的价值,对儿童来说显然是一种丰富体验,这也能够说明男性在幼教机构的存在可能具有拓展课程机会和互动范围的优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采用将体育教育课程与男性气质联结的教学模式能够为男师范生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乐趣、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这种模式也可以让男师范生摆脱传统学前教育中的照顾者“女性化”和“保姆化”的观念,而不仅仅是用来进行“性别平衡”。同时也可通过男师范生健康良好的人格特征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本文以将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面向学前教育男学生的课程体系为研究重难点,优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体现性别差异化课程教学内容。将男师范生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从人才供给端解决学前教育专业男师范生毕业后不愿从事学前教育,产生大量流失的问题;解决幼儿园教师性别及岗位结构严重失衡,急缺男教师的人才需求端问题。最终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幼儿体育教师,满足幼儿园男性体育教师的需求。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幼儿体育教师,必须对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两个专业有机融合课题进行研究,以便构建满足社会对幼儿体育教师培养需求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睿.教师职业中的性别不平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155-158.

[2]索长清,王元.突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藩篱:挪威鼓励更多男性从事幼教工作的策略探析[J].比较教育学报2021,02:134-1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职工数[EB/OL].(2020-6-11)[2021-12-15].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9/qg/202006/ t20200611_464798.html.

[4]李珊.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4):3-4.

[5]王国明,王冉.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21(2):58-66.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15)[2020-12-05].www.moe.gov.cn/zhengce/2018-11/15/content-5340776. htm.

◎编輯 马花萍

作者:郝柯羡 王盼

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思索论文 篇3: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仍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不顺,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可见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体育教学思想不明确,体育教学计划制订和教案的撰写情况较差,体育课程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形式单一,体育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很多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理念相对比较落后,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相关基础理论的传授及动作的掌握上。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方法的趣味性及系统性都没有太多的重视,这就造成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结构十分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创造性的启发,导致体育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3.教学不规范。农村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单一、不先进。多数教师无法教学新课程标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要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学状况,首先必须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2.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举办培训班;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条件好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提倡教师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如美学、音乐、语言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3.要培养体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氛围,才能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展开提供空间。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促使师生互动,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和愉快地接受锻炼,让每个个体都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和自信。“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标志着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人类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将成为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营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创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

作者:于冬连

上一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社会责任会计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