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思索论文

2022-04-3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战略部署,这一阶段要努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民主包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这也是实现我国亿万人民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思索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思索论文 篇1: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战略部署,这一阶段要努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民主包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这也是实现我国亿万人民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作为国家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主渠道,面对国家、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和挑战,职业教育应发挥什么作用,采取什么发展战略?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思索。社区学院教育对象多元、教学方法灵活等特征及美国努力通过社区学院实现美国梦的一系列改革战略都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同时,美国社区学院近年来在教育体系中日益分化、弱势学生居多等问题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警示作用。

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从政策发展的角度来说,追溯美国近年来社区学院政策发展,自2009年奥巴马总统执政以来,一直特别关注社区学院的发展,特别在白宫召开历史上首次社区学院峰会,启动“为了21世纪技能行动”,强调发挥社区学院在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针对此,2012年,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发布《重新实现美国的梦想——社区学院及国家的未来》,鲜明提出通过社区学院培养美国的中产阶层,实现美国繁荣的梦想,2013年发布《缩小高等教育的分野——加强社区学院、重新实现美国梦》,2014年4月进一步发布具体的改革方案《重新实现美国梦想——社区学院及国家的未来:实施指南》。这表明,美国一直从整个国家发展振兴的角度规划社区学院的改革发展。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也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出发,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制定与经济、社会、就业、环保、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战略,以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改革学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拓宽职业教育的职能范围和服务对象

根据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最新数据,学生群体多样化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整个学生群体中,约75%的学生属于非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走读制学生,这些学生要么有全职或兼职的工作,要么已经建立家庭。而相比之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以传统全日制学龄学生的就业前准备教育为主,没有把各种形式的技能提升培训作为重要办学职能,在学制和课程安排上仍然比较传统,不利于向多样化的学生群体提供服务,也不利于发挥自身在提升全体公民技能中的作用。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进一步拓宽办学理念和思路,引入全面的市场化办学机制,全面推行学分制,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向各个年龄阶段、有各种学习需求的群体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全面发挥职业教育在提升全民技能中的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社区学院教学点遍布各种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区域,注重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培训服务,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和办学优势,加强对农村或城市边缘人口的技能培训,促进其尽快融入城市。

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建设实力的基础上,鼓励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和个性化建设

目前,我国分别以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一批高等职业院校增强办学实力和水平,这一制度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水平。但与我国不同,美国分别针对社区学院发展的不同方面设立了若干不同的奖项,如领导力、学生成就、员工创新、校企合作、多样化、示范管理等方面,这有利于促进社区学院在某一方面的改革创新,突出特色。我国可以在这方面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在目前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管理、学生学习、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不同侧面,加强对特色学校的评估宣传,鼓励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创新求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塑造。

全面改革高职教育课程及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从美国社区学院2012年提出的转型框架来看,其改革转型涉及到教育理念、评价方式、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方方面面,旨在全面提高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从我国高职发展来看,近年来,高职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也一直是我国高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我国高职多年来的实践来看,虽然近年来一直实施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改革,但大部分教师都是缺乏实践工作经历的理论性教师。因此,为全面提高社区学院的教学质量及其所培养人才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我国应注重从师资、课程、教学等各方面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从其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入手,探讨改革创新,以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全面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各层次类型教育特别是四年制高等教育的衔接,为高职教育学生提供完善的生涯发展路径

从美国社区学院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多年来,美国社区学院一直坚持以两年制副学士学位教育为主,而并没有升格为四年制大学。近年来,虽然部分社区学院也提供学士和硕士学位教育,但这主要也是通过与其他四年制大学合作开展的。其近来改革的一个关键领域就是“发展清晰、连贯的学术或生涯路径,确保社区学院的课程、证书和学历顺利实现向大学的转换”。

当前,根据我国的政策议程,改变职业教育断头教育的现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本科及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我国提出了通过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思路。根据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总体来看,这一模式是非常可行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在现有的专科层次高职教育与应用技术大学间建立灵活、密切的衔接机制,实现两者间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以及学分的互认,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完整的生涯路径,这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

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系列保障制度建设

从美国社区学院的具体改革策略来看,为确保社区学院所培养人才的质量,相关改革提出要发展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发展并运用共同的学生成功指标”,“建立全州范围的数据体系,对从基础教育到社区学院、学士学位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追踪,从而为社区学院提供全面的学生发展数据”,“加强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等等。由此可见,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有效发展,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标和数据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也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短板。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策略,我国应尽快建立职业教育发展数据收集体系及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制度,从而为职业教育政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改革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治理能力

为减轻社区学院在教育体系中的分化及不平衡发展,美国社区学院改革策略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改革社区学院拨款模式,加强问责制度。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主要采用生均经费拨款模式,外加重点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而对于高职院校具体办学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管理薄弱。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经验,我国应对高职教育逐步采用绩效本位拨款模式,并加强学校办学的问责制度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治理能力,提高经费运用效率。

本文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赴美国考察社区学院基础研究报告;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范式的案例研究》(FJB070508)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思索论文 篇2:

中国梦与职业教育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战略部署,这一阶段要努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民主包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这也是实现我国亿万人民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作为国家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主渠道,面对国家、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和挑战,职业教育应发挥什么作用,采取什么发展战略?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思索。

从国际视野来看,面对经济停滞、气候危机、人口老龄化、高技能人才短缺、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纷纷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谋划职业教育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如欧盟日前发布的《重新思考教育:加强技能投资,实现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指出,对教育与培训的投资是实现社会发展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教育与培训必须努力培养积极的公民素养、提升公民就业能力、实现个体发展和幸福,应对经济增长下滑、人口老龄化及青年失业率上升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在经济、社会、科技、人口、劳动力市场等迅速变化的背景下,技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努力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概念、管理、供资和组织进行深刻变革,使其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多重需求。近几年来,英国政府发布多个技能战略,提出通过技能发展实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流动性,进而构建“大社会”的理想。美国2012、2013年初接连发布政策报告,强调通过社区学院的振兴和改革发展实现美国梦。2012年,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发布《面向所有人的技能:实现更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经济发展》。这一政策指出,无论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来说,技能都是现代经济保持活力的源泉以及实现更繁荣未来的关键。澳大利亚必须加强对技能培训的改革,以帮助个人通过学习新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发展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建立更强大、包容和公平的经济。

总体来看,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成为世界各国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和理想的重要举措。借鉴国际理念和趋势,我国也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出发,制定与经济、社会、就业、环保、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同时,关注、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企业和个人的需求,通过职业教育的技能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促进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梦想,发展壮大并实现,旨在获得最大效益的企业梦想及追求职业成功与生涯进步的个人梦想,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发展旨趣与意义所在。

作者:李玉静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思索论文 篇3:

体育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思考

【摘 要】本文从体育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出发,结合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对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思索,对以体为本和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办学理念

我国目前独立设置的体育高职院校有12所,均为服务于竞技体育的中职学校升格而来。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体育高职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平均只有1000人左右,形成了从普通小学、中学和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以及运动员终身教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办学格局,而且多数学校还要承担繁重的比赛任务。虽然近年来体育高职院校坚持以体为本、体教结合,认真落实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与其他行业的高职教育院校相比,在办学理念上缺乏深层次思考。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教育举办方和教育主体在办学和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可作如下界定:它是指对体育高职教育办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办学思想,应包括体育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的发展方向、目标。

一 体育高职院校自我定位的理念思索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发展体育职业教育是满足社会对体育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是巩固业余训练,扩大后备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体育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运动员,面向体育特长生……各地要疏通体育运动学校与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之间的生源输送渠道,适度扩大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职业(技术)院校的规模和数量,有条件的省区市体育部门可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创办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各类体育职业院校既是向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主渠道,又是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输送基地”。这为体育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等方面规定了基本理念。

1.办学类型定位

高等院校办学类型定位即是确认自己的“身份”,明确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我国创办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和根本目的主要是以体为本,解决运动员的升学和就业问题,为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2.办学特色定位

创出办学特色,有利于体育高职院校树立独特而良好的公众形象,取得“人无我有”、“舍我其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利于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体育高职院校要加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多种方式融入社会,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把社会关注与学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多途径办学的模式。体育高职院校的生源特色是拥有体育特长;面向特色是为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服务。因此,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应具有这方面的明显特征。

3.办学指导思想

体育高职院校应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因校因地制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技术,提高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为国家输送更多高水平的体育竞技精英;以市场为导向,以体育产业和服务为依托,为地方乃至国家的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体育文化建设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4.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体育高职院校应围绕地方乃至全国体育文化建设,以竞技体育为基础突破口,积极探索“院校化”培养优秀体育竞技人才的模式和机制;遵循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规律,改革和创新“训练课程化”的教学和训练方式;结合地方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兼顾普及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体育服务人才。

二 以体为本的思索

1.以体为本内涵的思索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体育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运动员,面向体育特长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体育技能教育需求为目标,坚持以体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围绕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以提高运动员和各类体育职业院校学生体育职业技能水平为目标,同时兼顾为各类体育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体为本的内涵有以下两点:

(1)体育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运动员、体育特长生和有体育技能教育需求的人民群众。

(2)体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运动员和各类体育职业院校学生体育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为各类体育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2.以体为本不应仅局限于体育

体育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包括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也包括退役运动员,同时还包括有体育技能教育需求的人民群众,即普通人民群众和普通高考生。对于普通人民群众和普通高考生,应该满足他们对体育技能的需求,设置体育类专业;而对于退役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来讲,未来从事的职业并非全部是体育职业,因此更应该满足他们的需要,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在专业设置上不应仅局限于体育。

3.坚持以体为本,办出学院特色

坚持以体育为本,凝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办学特色。加强高职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使各阶段教学密切联系,逐步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体育知识素养和教练员队伍的文化素养,加强教学部门与训练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完善教师和教练员的协调机制,增强教师对运动训练的了解,提高教练员队伍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训教双方共同培育优秀人才。探索开展课程化训练和落实训练场实训,促进训练和教学效果同步提高。把体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为训练提供智力和品德的支持。把育人理念纳入技能训练之中,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增强文化学习的毅力和动力,逐步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体育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以进一步凝聚和深化体育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

三 体育高等职业院校规模的初步探讨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第七条中规定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应在4年内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000人的基本要求。

1.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均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办学规模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站在体育看体育,不识庐山真面目。人们常常将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与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对立起来。竞技体育是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体育高职院校的基础和根本,在全国12所体育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认为扩大规模会占用更多资源,从而对竞技体育造成冲击。虽名为体育高职院校,在资源分配上仍是以竞技体育训练为主,“体教结合”并未有实质上的内涵进展,实际上举办高职教育成为辅业。

(2)认为以体为本就是仅仅局限于体育。这种观念忽略了退役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未来从事的非体育职业的需求以及普通人民群众、普通高考生对体育技能的需求。这样一来,从专业设置上局限于体育专业,就业渠道上仅仅局限于体育行业,生源上主要来源于普通高考生,规模自然无法扩大。

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各类体育职业院校既是向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主渠道,又是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输送基地。发展体育高职教育,能够为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运动员创造新的学习条件,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疏通体育运动学校与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之间的生源输送通道,适度扩大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职业(技术)院校的规模和数量,有条件的省区市体育部门可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创办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从文件精神来看,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是了解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拓宽思路,树立先进的体育高职办学理念,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2000人的基本要求。

2.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适度扩大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

(1)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做好学院的生源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

(2)正确理解以体为本的内涵,跳出体育看体育,以市场为依托,以服务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为宗旨,以生源面向和服务面向为基础,做好学制研究,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充分落实教育部就业导向的原则。

(3)教育部门应该协同体育部门,给予体育高职院校以相应的招生和就业政策;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在就业率上下工夫,以促进报到率的提高。

(4)体育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其适度规模应在2000~3000人。

四 结束语

体育高职院校,是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体育部门的运动员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而成立的。由于办学历史原因和体育行业的特定性质,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也一直处于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随着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体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笔者相信只要树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体育高职教育就一定能够办出特色,进而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高职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1)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5]卢仁华.论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丁世民 邹联清

上一篇:多形式案例教学的内科护理论文下一篇:新医疗改革措施会计电算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