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意识分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能切实有效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应用之间有机结合,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可见,数学教学中建模意识的培养能对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具有良好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意识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意识分析论文 篇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数学课程,特别是小学数学,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以及以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应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这样的话才能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不断培养以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只是把数学课本作为教学的核心,再就是把课本知识的积累当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方法探讨

 一、 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

数学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路人和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讲述,同时也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言传身教等等内容,要想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教师仅仅通过简单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一步一个脚印,从细微处做起,再就是,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而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以及体验到教师在用心教学,以及相信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这样的话,他们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上。这样的话,才能获取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已无法跟随时代高速发展的脚步,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的教学模式不仅要适应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拥有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在世界范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意义,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感受到数学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这样的话,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因而应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因而只有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述,多阅读一些課外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充实自己,当前很大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当前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以及信息知识,应吸收当前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

四、做好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将自身的眼光放长远,认真仔细把教学评价工作落在实处,注重给予学生发展性评价。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充分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整体的开放性,应积极主动地吸收优秀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同时应对教学平台进行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运用数形结合,培养数学意识,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而良好的数学意识有利于科学直觉的形成。具有良好数学意识和判断力的人对数和算术运算应具有敏锐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能用数学知识有意识地观察、解释和表达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潜于生活中许多问题所包含的数学特征。数与形的结合是根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定量关系可以借助图形的性质使抽象概念和关系直观化,而图形的某些性质则可以通过定量的测量和分析来严格化。通过抽象数学概念的可视化,使学生对数学信息的输入更加深刻。自然形成数学模型,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培养数学意识。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几点关于我自己的看法,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以及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主动积极地贯彻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华.回归学生生活 提高德育实效——对小学品德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22):11-12.

[2]马云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德育,2018(8):45-50.

[3]姜春华.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113-114.

[4]贺社明.小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26.

作者简介:

黄芳芳,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蕉城第一实验学校。

作者:黄芳芳

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意识分析论文 篇2:

数学教学中建模意识的培养

摘 要: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能切实有效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应用之间有机结合,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可见,数学教学中建模意识的培养能对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具有良好作用。本文将就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建模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基于数学建模的主要程序提出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建模;建模意识;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建模意识进行培养是现代教育革新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能充分有效的拉近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充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帮助其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并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就数学教学来看,其知识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对其有深入的了解,且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也忽视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总能给予及建模意识的培养充足的重视。

一、 数学教学的现状

就我国现阶段学生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的几点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限制。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加偏向于对数学理论知识及其内涵逻辑关系的教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对理论概念知识、数学分析、数学结果、数学逻辑性等内容教学的重视,而忽视了对数学技巧、精准核算、思想方法、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造成了限制,同时还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较大的限制。

其次,有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数学教学的表现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更加重视学生推理能力及理性思维的培养,而未针对数学的背景知识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技巧进行教学,这就使得现阶段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能对相应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現实问题的解决中。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讲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并未将其落实在现实的应用中,学生往往在思想意识中指导如何应用,而到了实际中却无法对其有效应用。

最后,有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造成了限制,不仅无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加以激发,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 数学教学中建模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是能有效促进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具有如下的作用:

(一) 激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数学教学来看,绝大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而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会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数学的课时往往相对偏少但教学的内容却很多。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建模意识进行培养能引导树立数学学习的动机,则能有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活力。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建模能有效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而这往往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知有着良好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对数学定义教学时,就可以以生活实际为导向来对学生引导,进而基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进而强化其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 提高学生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的运用主要是对相关的数学概念知识等进行讲解,但概念知识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种讲解方式的运用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且还可能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迷茫,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较大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能充分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内容与数学模型之间进行充分的结合以促进概念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一方式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而这种利用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知识内容的方式对促进学生自身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 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建模意识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能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综合应用到问题的分析中,以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其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不仅对提高学生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强化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且这一能力并不局限于数学层面而更多的是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能充分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这往往也能有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强化,并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基本策略

(一) 数学学习中建模的主要步骤

所谓数学建模指的是在数学过程中针对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现解题的过程。就数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情况来看,以其为导向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主要需要通过以下几项主要步骤:

1. 调研解析。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前,往往要求学生能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并形成模型的轮廓。

2. 问题转变。在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模型建立之前,学生应就问题所涉及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因素等进行分析,并明确各因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且具备相应依据的假设来有效促进问题向现实的转变。

3. 模型构建。要求学生给予实际的数学问题对其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因素等进行归纳与整理,并将这些内容构成相应的数学知识框架。

4. 问题解决。在模型构建完成之后就要求学生利用相应的计算软件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这要求学生对这些软件的应用流程有充分的掌握,且能切实有效的利用其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5. 结果验证。当学生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解决数学问题之后,往往还需就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与验证,以检验学生给予数学问题所建立的模式是否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要求相符合。

6. 模型优化。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就实际的数学问题针对相关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不断的优化。要求学生能以实际的数学问题为依据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有效的调整,并对一些未外现的隐性条件等进行充分的改进,进而促使数学模型更加的精准。

7. 实践应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其运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这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际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将其充分运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以确保在强化学生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方式

基于上文中对数学教学现存问题及对学生建模意识培养重要意义的探讨,针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主要可采用如下的几种方式:

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切实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就必须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探索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加以激发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充足的重视,并充分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确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就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进行举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加以激发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充分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等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这往往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融入数学学习中。

2. 基于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建模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建模理念,确保其能将这一理念充分有效的融入实践应用中。而要切实有效的对学生自身的建模意识进行强化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确保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的选择能与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相符合,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内容和问题有充分的理解。而这种与学生认知相符合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能有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并不断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模型构建的重视。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对教学语言进行合理的运用并充分将现代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利用建模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针对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也要求教师能充分将建模实例融入教学中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充分就建模实例所蕴含的思维和方式等进行讲解,进而对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建模意识培养的教学过程进行强化,来实现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重视对学习的方法进行讲授,确保将建模意识的培养系统的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建模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建模实例的应用,并给予对建模方法的指导充分的关注,确保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强化训练。而这种进行实例训练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4. 将建模意识的培养融入练习中

要在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建模意识进行培养,也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数学练习。一方面,针对课内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就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与思考,并合理的利用时间就问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探討,且在引导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将建模意识融入其中,确保在对学生的建模意识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得到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针对课外练习,教师可以充分将建模意识的培养充分融入课后习题中,这一方式的运用也能有效对学生自身的建模意识进行强化,同时还能有效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实验活动的组织,基于模型意识的培养合理选择实验活动的主题,进而提高对建模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意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数学建模作为能有效促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机结合的桥梁,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国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充足的重视,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对现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相应的提升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以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凤宝林.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的方式解析[J].高教探索,2017(06).

[2]杨忠选,王森源.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6(01).

[3]张涛,陈忠,秦超.基于数学建模的学生创新数学思维构建[N].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0).

作者简介:

林燕霞,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华侨中学。

作者:林燕霞

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意识分析论文 篇3: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的.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前,必须先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和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数学基础;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是由思考开始的,而思考是由问题引起的.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还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打好数学基础,那么在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是我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而问题是思考的根本,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1].所谓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通过数学问题引发的学习反思、知识分析及知识获取等一系列心理认知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基础更加牢固.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使学生通过有效探索和分析发现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开发,这样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就可以从更多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数学教学越来越灵活[2].以前学生记住了某个知识点,做这方面的题时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却不行,因为现在的数学问题都是相互结合的,学生只有深入地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在遇到问题时才能有效解决.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督促学生更加认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能有所助益,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

(二)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理论性较强,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要求,所以教学过程难免会枯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等不良情绪[3].但是教师如果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中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提升求知欲,那么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大增,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三)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数学教师的讲解过程,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即便有兴趣探究也没有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这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非常不利[4].但是,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全面的探索分析.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知识,从而使探究意识得到提升.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设计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然离不开教学情境.通常来说,教师设计和营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有两类,具体如下:

一类是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这种情境的真实体验激发问题意识[5].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平行线及其判定”这一课时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梯子模型,向学生提问:“这个梯子的两条竖着的边会重合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不会.”然后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梯子无限延长的话,它的两条竖着的边会重合吗?”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开始思考,然后依然得出答案:“不会.”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梯子的两条竖着的边不会重合呢?”这样继续深入了解下去,学生很容易在教学情境的带动下,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使这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深入,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另一类是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能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互联网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初中课堂基本上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得到提升[6].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更加抽象一些,教师让学生仅凭想象去理解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呈现圆与点、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了解这部分内容,并对其产生兴趣,然后再深入理解这部分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而且还能从圆与点、直线位置变化的动画中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提高问题意识.

(二)合理开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合理进行分组讨论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为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学生更容易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这样一来必然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7].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图形旋转,并在观看图形旋转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讓学生认识“对称中心”“旋转中心”“对称”“旋转”.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他们选择旋转的图形是三角形,最后得出了一个圆锥体,在区分对称中心和旋转中心时,有两名学生产生不同看法,引发全组学生的集体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如果遇到的问题在小组集体讨论后都无法得到解决,学生可以询问教师,在教师的讲解之下,将问题弄清弄懂.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应该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关键目标,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问题意识可以得到提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提高[8].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一些趣味竞答活动,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得以提高.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这一课时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前一个单元已经学过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三角形知识问答”的小比赛.让学生分成A、B两组进行PK,两组先通过猜拳决定A组先进行提问,B组答题.B回答正确B组记1分,回答错误A组记1分.然后,轮到B组进行提问,A组回答,直到时间结束.通过“三角形知识问答”这个比赛,学生不仅可以巩固上一个单元所学习的知识,还可以培养问题意识.另外,这种竞赛小游戏还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

(四)提供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虽然不需要像学习语文、历史那样记大量的笔记,但也是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重视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使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体系.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高水准、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有目的的提问锻炼找到提问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学会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数学基础更加牢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为学生日后学习好数学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數学教学,并在教学中多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合理开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学会提问.如此一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数学基础也随之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刘雪金.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9):68-69.

[2]孙齐超.在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0(36):152.

[3]李岚平.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4):48-49.

[4]栾鹏.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2019(2):7-9.

[5]杨素霞.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88.

[6]任艳艳.问题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J].中学数学,2020(20):83-84,86.

[7]孙祥.问题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90.

[8]周凤红.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29-30.

作者:戴翠云

上一篇:演示实验室分层次大学物理论文下一篇:剖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手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