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分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南京市第九中学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实践中创建了多种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分享交流、互助合作、共同成长,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效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分析论文 篇1: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 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 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教师教育质量,同时也关乎国家教育的命运.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阐述,以期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专业发展

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施行,数学课程的改革促使对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数学教师如何走上专业化道路,特别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自身的强烈愿望,也是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主推能量. 而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与发展需求与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息息相关.

一、农村教师职业认同

1. 职业认同

“认同”是一种心理行为过程. 在不同的资料当中,对认同有不同的解释. 但共识是人向他人或其他团体的行为、观念、意识、感情等的认可,既是一种内化的“认识”,又是一种社会行为.

职业认同没有规范的定义.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人对从事的某一职业的价值观. 职业认同需要在从事职业前有对职业的认识了解,以及长时间从事这一职业的过程中对职业进行评价,职后对职业反思三个层次.

2. 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的职业认同可以解释为教师在职前和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以及职后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评价. 在宋广文、魏淑华的研究中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殷晓静,文进荣在研究中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职业目标的心理基础”. 可以发现,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个人内在认知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是对职业认同作出了明确的限定,有特定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方向. 目前,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的研究比较少,并且仅局限于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对参加2010~2012年“国培计划”——吉林省农村中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147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职业认同情况调查,发现影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可分为职业认识、职业理念、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五大方面;同时发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普遍不高,处于中等水平. 特别是在职业情感调查结果中,年龄在30~40岁之间,有59.61%的教师反映有明显的职业倦怠情绪. 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农村教师的职业态度,调整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研究者指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的专业化理念、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情意不断发展、不断增强的过程,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然而,要实现教师教学专业化,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还要有教师自我的发展意识和有效的培养模式. 教师自身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

近几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比较广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深化学习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目的到内容,再到评价,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与职业期望,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被淡漠处理. 但是,没有教师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的对职业的主观认同不可忽视.

2.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迈向专业化的标准要求,但是距离教师专业化还有一段差距. 特别是我国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研究能力较低,对于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掌握较差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已经向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无助,具有针对性的、长久性的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往往都放在关注教学环境恶劣、教学条件落后、信息资源闭塞等因素上,其实,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的专业需求,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程度又取决于教师自身对职业发展的规划、认识和努力程度. 只有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活,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在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不足,10.38%的教师真正专业并非是数学,学历也参差不齐;5.32%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现状非常满意,缺乏持续发展和继续提升专业能力的动力,这也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 只有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

1.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动力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就说明教师对该职业有切实的职业认识,只有教师自身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乐趣,真正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农村中学的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才能保证教师把职业需求转化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就说明教师对该职业有积极的职业情感,有坚定的职业意志,有明确的职业理念. 通过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感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中,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明确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职业情感,协调自身在工作、生活、社会中的多种角色,将有利于坚定教师的专业精神,从而教师把关注多投入到对学生和教学中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就要求教师对该职业有扎实的职业能力. 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活动也高度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课程. 所以,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自身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领悟、反思,达到重新认识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充分体现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主要趋势.

2.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认同的能量来源

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研究中,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形式、模式等角度观察,或多或少地存在对教师主观需求的忽略. 调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迷失”状态,为教师的持续性发展给予能量正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价值的体现. 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价值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内在价值恰恰是坚定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的意义.

面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及时更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这些都可归结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任何职业的认可程度与该职业的专业化程度都是成正比的. 只有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从而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注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个人状态,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这些都与教师的职业认同息息相关. 只有善于从职业中获得幸福、实现理想、不断发展,才能得到职业认同,这是一名合格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加项目: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重点课题“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实践——基于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视角”,本文是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80.

[2]殷晓静,文进荣.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53.

[3]卢乃桂,钟亚尼.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 (2).

[4]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苦难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 (11).

[6]李壮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8).

作者:郑晨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分析论文 篇2:

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探索

【摘要】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南京市第九中学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实践中创建了多种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分享交流、互助合作、共同成长,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效能。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习共同体;校本特色

【作者简介】沈伟,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教科处主任,高级教师。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每一所学校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可以分为“自然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独立成功观以及学校或其他教师采取的不干涉主义的态度)和“外控”模式(常依赖“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等强制的行政手段来实现)。然而,有些教师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有些教师处于受支配、被动应付的状态,这都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学者们普遍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共同体”对突破旧模式的局限、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效能的研究,并达成共识:学习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基础,合作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行为方式,发展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我校(南京市第九中学)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路径研究”为引领,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找出阻碍发展的因素,变革学校的管理理念,优化各项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本校独有的校内外优势资源,激发每个教研组的创造力,改变了原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传统的、松散的教师群体模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打造了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找到了一条多渠道、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一、名师引领,内外联动

专家、名师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与专家、名师的交流中真诚寻求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能大大减少实践过程中的蛮干和迷茫,解决和改进教学和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点燃教学研究的激情。

1.依托校内名师资源构建学科专业学习共同体。

我校现有南京市玄武区挂牌设立的“中学物理李俊成名师工作室”,于是区内初高中物理教师在工作室中组成了专业学习共同体,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从问题到课题,做真课题、真研究。近几年,工作室承担了多个省市级规划课题,形成了成员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工作室成员有计划地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工作室先后邀请多位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校外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专家和成员保持良性互动交流,将自身的学习方法、研究经验、论文写作方法等传递给成员,许多专家还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开设同课异构示范课。工作室各成员间也经常进行课堂展示、主题交流等活动,在成员与成员间的对话中实现同伴互助,激发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兴趣,挖掘潜力,探寻并领悟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实现个人专业发展。每位教师不再是孤单前行,而是在名师工作室这个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共同成长。

两年来工作室成员共开设各类讲座、公开课近50节,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8篇)。倪凤老师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张宁波老师获江苏省优课评比二等奖,郁志芸老师获得“江苏省人工智能竞赛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我校被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评为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物理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2.融入校外名師工作室获得专业发展。

我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外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因为这是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不仅能感受到名师引领的灯塔效应、同伴合作共赢的激励,还有身为一个学习者从学习共同体中源源不断获得能量的自我效能感,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不断进行专业提升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以我校的市优秀青年教师、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李净老师为例,近年来她多次参加省内各类名师工作室组织的活动,聆听讲座、上课评课、撰写教学心得和教案论文,收获颇丰。在工作室团队的支持下,2016年6月,她作为点评教师受邀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新课改“精品课堂”展示活动。在活动之后,她将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成论文《融会知识明悉学情贯通方法——以“极坐标系”一节为例谈深度备课》发表在《江苏教育》上。2017年3月,她参加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获得数学组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并获得多位教授、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的当场点评与称赞。在教学设计研究方面,2017年11月,她应省教研室邀请,来到连云港参加“名师团送培”活动,开设省级公开课“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受到广泛好评。在解题研究方面,她于2018年3月13日在南京市开设高三解题示范课“等差等比数列中的不定方程的求解”,作为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就“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这一模块展开解题研究,并多次面向全市开设解题讲座,带动整个研究小组乃至南京市的高中数学教师关注新课标、新高考。

二、基地孵化,辐射带动

我校在2019年成功获批“江苏省LEAD英语课程基地”,在基地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创新“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形式,探寻促进不同层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方式,尝试寻找适合本校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实践路径。通过构建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充分激发英语教师的内驱力和自律性,变过去的“被动消极应对各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为

“主动寻找交流合作、共同成长的各种机会”,营造教师合作文化和氛围,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效能,形成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LEAD英语课程基地创建任务共同体,发挥基地自身优势,借助我校是东南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两所大学附属中学的优势,与省内外其他高校、英语学科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英语专家指导中心;基地利用丰富资源和辐射效应,承担全市、全省优秀教师的培养任务,推动建设张茹芳名师工作中心;基地结合我校跨学科联席教学活动,结合我校省音乐课程基地、篮球中心的相关活动,推动建设骨干教师阶梯式发展中心和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同时,英语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科研需要,自愿地形成教师兴趣共同体,定期举行博雅讲堂、教师行走、碑亭夜话等活动。通过搭建这些发展中心,推动英语教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使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LEAD英语课程基地通过“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立足课堂—开发课程—研究课题—探讨交流—提炼成果—展示推广—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优势,通过课题研究及开展各类培训和教学教研活动,建设成为优秀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教学经验成果的共创共享地,进而带动共同体内成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思想理论境界的提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逐步成为教坛新星、区级(及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后备力量。

三、立足实践,跨界融合

我校“联席教学共同体”成立于2016年9月,是由多个有思想、能钻研的教师主动跨界组成的教师共同体,他们围绕共同的知识、具体的问题、项目化任务,共同完成资源整合、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和反馈。联席教学共同体的教师是多学科的,研讨的是跨学科的内容,课程整合过程中要运用跨学科的视角,让整合的课程具有跨学科性。

联席教学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了联席教学法。创设联席教学法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当前普通高中分科教学造成的学科壁垒和知识割裂问题。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回归知识本源,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解读,形成全面的、完整的认知是联席教学的宗旨。虽然联席教学共同体是非正式的教研组织,但是共同体每个学期都会有两次集体的研讨活动,推出联席教学主打课程,邀请共同体内的所有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联席教学课程呈现的形式是多维的,课堂教学是主要形式,还需要制作配套的微课,撰写相关的教学设计、叙事和论文,力求以多种形式展示联席教学的成果。联席教学共同体对授课教师提供微课制作、论文写作方面的技术指导。

联席教学共同体在实践中摸索出这样一条实施路径,可以推动联席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它由知识梳理、确立主题、重设课程、联席教学、评价反馈、反思改进6个部分组成(见下页图1)。

联席教学共同体的建立,在学校汇聚了一群守正创新的课改“弄潮儿”,通过联席教学的尝试,共同体内的教师切实提升了跨学科素养,也影响了校内其他教师,有更多的教师因为跨学科问题而主动加入。在联席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交流、亲密合作,融洽了人际关系。联席教学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本实践路径。“联席教学”成为我校的特色品牌,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四、项目驱动,分层优化

为了贯彻我校“创造适合城市学生发展的高质量教育”的办学思路,滿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自主成长特别是对未来职业规划、理想规划等要求,2016年开始,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生涯工作室合作,学校生涯规划项目正式启动,成立了“前方”生涯工作室,通过不断推进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建设,在导师们的专业引领下,扎实有效地开展系列生涯规划活动。经过科学测评、生涯课堂、职业体验、生涯大赛以及大学嘉年华等活动,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即对生涯规划项目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

学校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由学业导师(其他任课老师)、成长导师(班主任)、生涯导师(“前方”生涯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共同构成。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建设采用了分层培训机制:对学业导师采取“通识培训”,以公开课观摩、沙龙旁听等形式为主,让他们接触和了解生涯规划;对成长导师进行“专题培训”,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顾雪英生涯规划发展工作室”合作,将外出培训与送教到校、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让班主任全部接受初级生涯规划培训(聆听一次专家讲座,参加一次沙龙活动,组织一次短期培训,观摩一次生涯课,开设一节生涯示范课),另外还有多位教师参加了中级、高级的生涯规划培训(培训导师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学校积极选送生涯导师参与省市级系统的专业生涯培训,使之成为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生涯规划师”。在分层培训机制中,生涯导师也承担培训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的职能,于是在共同体内部实现了良性互动、教学相长。

在生涯规划项目导师共同体的带领下,学校生涯规划项目得到了完整推进,产生了良好效果。2019年12月,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普通高中新型生涯教育研究与实验”合作实验学校。2019年8月,学校申报的项目“砺行敦省的青年理想信念在场行动”成功立项为江苏省2019年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作者:沈伟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分析论文 篇3: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行,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精神和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内在动力,但是当前在我国农村小学中,数学教师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在专业成长中较为茫然,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农村教育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教育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存在缺少交流平台、师资输入不合理、培训机会少、发展意识差、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以及年龄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对小学数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形成了阻碍与制约。为了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化,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促使教师的专业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成长,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给予教师专业培训以高度重视,构建学习型教师的队伍,促使教师不断的更新和吸取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学手段,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1课堂效率较低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依然沿用以往的固化模式和手段,即灌输式以及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程度不高,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应用,导致课堂效率较低。

1.2培训机会较少

受到教学资源、学校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鲜有外出培训学校的机会,加之对新课程教材和课标缺乏研究,导致教师没有认识和领悟教材编写特点与意图,在教材理解和教材处理等方面存在困难和不足,对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3专业素养不高

当前,虽然我国社会对农村教育更加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较差,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在学历方面虽然达到了标准和要求,但很多教师并非示范专业毕业,在教学中缺乏专业素养和数学底蕴。

2.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2.1教师培训力度不足

受到农村地区教学观念、经济发展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力度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经费投入较少,在缺少经费的支撑下,学校难以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导致教师的思维意识、教学理念和教学视野无法得到扩展,对其专业发展形成制约;其次,校本培训缺乏重视,校本培训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途径,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对校本培训缺乏重视,培训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2.2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教学环境较差,一些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对现状存在不满,思想倾向于大城市发展,对个人专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尤其是年级较大的教师,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对其专业发展带来了制约和影响。

3.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分析

3.1加强自主学习

专业发展是教师毕生追求的职业目标,尤其对农村教师而言,想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主学习。首先,加强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将教材和课标烂熟于心、了如指掌,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接触当下权威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观念,不断丰富以及完善自身专业能力,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数学教师要积极向名师学习,利用外出培训和网络平台等途径,走进名师讲座和课堂,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理论,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讨、展示课、观摩课以及教学研讨等活动,少走一些弯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实现专业快速成长;最后,数学教师要做到勤于探究、勤于思考,尤其是年轻教师,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动脑动手,向老教师虚心请教和学习,主动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设备,以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

3.2开展教学研究

教师想要实现专业成长,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识和能力,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备课能力进行研究,只有高效备课、精心备课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在备课中要以“高效”为核心,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和多边交流;其次,教师要注重对评课和听课能力进行研究,评课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提升其业务水平的关键途径,评课听课是构建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通过评课听课可以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经验,起到共同进步、取长补短的作用;最后,教师要注重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促使其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中,要对教学理论加强钻研和学习,通过经验总结,促使其具备睿智前瞻的目光,以超前的意识开展教学。

3.3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自省,通过思考对教学行为进行修正与改进,起到优化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加强研究,积极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规范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其次,教师要采用多种反思方式,包括反思学生建议、反思同行意见、反思学生收获、反思教学效果以及反思教学设计等,通过反思促进专业发展;最后,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随时将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并且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反思笔记,在思考中实现专业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农村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农村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以专业发展为核心不断升华自身思想认识,端正个人的作为和心态,将专业发展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追求,在发展的道路上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善于研究、勤于实践、不断学习,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勤华,吕松涛,杨贞贞,张硕.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学习需求分析——基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一次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19(02):35-40.

[2]蔡建华,徐彩虹.农村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现状实证研究——基于对M县教师的问卷和访谈[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57-60.

[3]胡海燕,张拥萍,杨正飞.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市农村小学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03):200-201.

[4]陈艳珠.基于心理契约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发展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20-21.

[5]宋雪梅,李艳琴.团队蹲点教研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03):80-84.

[6]张艳萍.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调查分析与思考[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4.

作者:朱存刚 巴富森

上一篇:物流公司成本评价经济数学论文下一篇:农村三次作业初中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