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2022-04-22

摘要: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是建立在公立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教育技能型学校中间,是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操作的高等学府,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强化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因此提升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尤为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办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办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1:

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其生存。本文分析了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普通院校 改革

一、引言

我国许多普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但能否得到社会和会计教育界的认可,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相应的发展战略定位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这一问题已受到我国会计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早在教育部2007 年1 号文件已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增加实践教学在总学分中的比重。目前关于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作为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沟通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的最有效途径。普通院校通过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能够正确定位为社会培养新型会计人才的目标,有利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提高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利于形成各专业方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能够发现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培养目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管理思想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需要;能够在学校、企业和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输入、输出机制,有利于普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因此,普通院校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 一 )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 目前大多数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通常以校内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来代替,校外实习的社会实践环节建设方面却很薄弱,其课时安排甚少,甚至不予安排。虽然某些普通院校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安排的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但学校并不能够很好地统一组织安排,大多实行的是“放羊式”管理,放任学生自己安排实践的方式和内容。大多数学生因为很多方面的因素,并不能好好地把握机会或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竟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就算有些学生自己找到了实习单位,但实习单位往往以会计部门的特殊性为借口,不给实习学生接触实际业务的机会,或者只能够看不能够实际操作,学生根本不能接触到会计专业的实质内容。

( 二 )实践教学时间不合理 在普通院校中,实验课程大多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但授课时间的安排情况却错综复杂, 有的效仿公办院校采用实习周或小学期,但大多是采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实验类课程。特别是像ERP沙盘等实验类课程的安排一直是普通院校头疼的难题。根据目前普通院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这类课程大多只能安排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但这样会在师生之间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一是占用教师过多的休息时间,教师的劳动强度加大;二是占用了学生的周末和自习时间,学生心里不乐意,自然会影响到教师的评教成绩,也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奖金。而在普通院校中,一般上实验课的教师大多是担任两门以上课程,工作量加大,但又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自然心情就会郁闷。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 三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差 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会计教师都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又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未曾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环境,到企业锻炼也仅是参观或旁观者。多数“双师型”教师也仅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故大多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指导经验,在教授模拟实验过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验指导,与实际会计业务情景相差甚远,致使“实验”成为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 四 )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大多数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简单,涉及面较窄,缺乏特色和创新。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实践教学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激发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出社会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目前大多普通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较落后,基本是手工模拟企业经营或用会计核算软件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业务环境尚有较大差别。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经费投入等问题。

( 五 )缺乏综合考评体系 由于普通院校的教学体制还不完善,教学计划每学年都在不断地调整,实践教学的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需要不断的磨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秉承教育部重视实践教学的精神,不断地在增加实践类课程,但每增加一门实践课程,其考核体系就需要调整,就需要上签呈文件让领导部门核批,非常麻烦,也给各院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作者调查周边兄弟院校的情况大同小异。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

三、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一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多年的教育经验证明,会计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普通院校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阅历浅、社会常识、生活经验都很欠缺,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如一味地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更何况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因此,普通院校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引起相应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抓好“一个中心”,搞好“两个课堂”,实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以期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 (1)“一个中心”,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各普通院校要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强调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物理和电子沙盘软件,通过实践与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两个课堂”,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个课堂。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大多普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行而有效的校内实训形式,建立了手工核算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力求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民办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不理想。如果要保障“两个课堂”的成功实施,建议提供学生专业实习机会,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另外,会计系(学院)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在人才培养、工作量计算等环节,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增加学生专业实习机会。由学校出面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基金,带领学生到机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参观,让学生切实了解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真实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了解社会,加上初步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带着理解与收获去感受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领域的现实状况,对会计行业有初步与大体上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和会计生涯规划打开思路。其次,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増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普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普通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采用仿真资料,但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学生在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是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普通院校应增强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方便让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进行顶岗实习,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阶段,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真正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社会交际、与人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技能。最后,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一直是普通院校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问题。这和普通院校发展历史短,积淀不多,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一般都是选取由公办高校教师编写的,但这些教材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普通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普通院校应鼓励会计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的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特色对教材进行的编写,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目前,作者所在学院的ERP沙盘实验课,就是采用了自己专业教师编写的实训报告手册,进行授课;但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实训效果,相关领导已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正精心编制ERP综合实训教程。(3)“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只有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才能使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若想突出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特色,可以考虑尝试建立并实施实践教学的“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即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四级实训教学体系。这四级实训教学体系分层递增,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随课分散实训。结合会计专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应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目前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已采取了随课分散实训。随课分散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针对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管理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二是分课综合实训。分课综合实训可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职业技能。分课综合实训是针对会计核心类专业课程在该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2-3天的实训、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一周的财务会计实训。作者所在院校会计系的基础会计采用就是4+1的教学形式,即大约一学期安排18个课时进行实训,目的就在于让初入会计大门的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和把握。三是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到单位岗位实习之前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时间可安排两周,大约54个课时。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实训情境,组织、督导、考核学生的实训活动,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前面手工核算实训,后面会计电算化实训)、ERP 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其内容涵盖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系统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四是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一般结合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进行撰写,进而提高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尝试实习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授课时间。真心希望普通院校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做法:比如北京交通大学是每学期安排的有“小学期周”,实验课程就安排在“小学期周”集中上课;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是每学期安排“三周实习周”,集中上实验课或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如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在未来5年规划中拟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安排两周的实习周。压缩学院的期末考试时间,两周改为一周;再压缩平时上课时间一周。实习周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这样学生心理负担较小,教学效果会更好。

(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院校会计专业若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教师却缺乏实践经验,这无疑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故其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实践教学的改革谈何容易。要立足自有,挖掘内部资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本校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丰富多彩,才会更和社会接轨。要拓展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力争外援。普通院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也可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相关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校企合作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针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对于主要核心课程除了安排随课分散实训,还应某课程结束之后单独进行集中性综合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结束以后在岗位实习之前进行一些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拓宽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宽,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撰写企业创业计划书等。如作者所在学院开设了ERP沙盘综合实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在这些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培训学生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身体体能、团队协作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缓冲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不适应期限。

( 三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基于体验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将“企业搬进课堂”,由教师设计一个体验场景,提供一个企业经营的仿真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比如ERP沙盘实训课程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详见图(1)。(2)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由教师使用问题引出讲授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难点,最后也是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可以这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详见图(2)。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作者认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非常适合普通院校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以“问题”、“体验”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将“企业”、“市场”搬进教室,寓教于做、寓教于惑、寓教于乐。

( 四 )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要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考核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考评体系必须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成绩中,贯穿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综合考评体系需要考虑课内实践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四方面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必须注意以过程为中心,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少用或不用卷面考试,设计根据学习与实践过程综合打分的考核体系。及时更新设备,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实验室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和措施,即要多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以期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四、结语

如何培养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创新型、复合型会计人才,推动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永远不能回避的问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应是努力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环境仿真、内容仿真、过程仿真和结果仿真,做到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会计人才的需求。总之,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道路还很曲折,需要考虑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文中提到的问题和措施仅仅是作者在多年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仅供同行参详。作者仍会在未来研究中不断总结,也愿意与同行一起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把个人思路变为集体智慧,努力把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更好。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度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三本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GGJS-229)及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科研基金项目“三本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YJ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许平彩、叶陈毅、魏玮:《我国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经济》2010年10期。

[2]张晓岚、邬展霞、沈路:《高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思考》,《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9期。

[3]丁江贤:《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年第1期。

( 编辑 聂慧丽 )

作者:吕永霞

民办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2:

浅议提升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

摘 要: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是建立在公立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教育技能型学校中间,是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际操作的高等学府,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强化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因此提升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 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民办高校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高等学校教育是国家鼓励的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会计专业是研究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的一门专业学科。由于各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不同,办学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点,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业务处理熟练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民办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应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突破传统局限,对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通过校内实验、校外实训、假期实习等方式,培养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实践技能型会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可從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一、增加课内实验课学时

增设《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中课内实验环节,同时调减理论教学学时,具体为:

1.《初级财务会计》教学计划设计为16教学周,周4学时,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1周,共44学时;实践教学12-16周,共20学时。

2.《中级财务会计》是专业主干课讲授细致,设定为两个学期完成。包括《中级财务会计1》和《中级财务会计2》。《中级财务会计1》教学计划设计为18教学周,周4学时,共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14周,共56学时;实践教学15-18周,共16学时。《中级财务会计2》教学计划设计与《中级财务会计1》相同。

3.《税务会计》虽然是专业限选课,但因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最为密切,用途较宽广,因此调整课程设计为:16教学周,周2学时,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伴随理论教学需要穿插于其中。

二、选择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进一步训练,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民办院校会计学专业更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

1.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初级财务会计》20学时的实训课程,采用手工与电算相结合的方式。初期教学时可随教学进度适当融入实务展示、电算演示、手工模拟操作;理论教学结束后,可结合正本教材做电算实操,增强学生基本理论的动手能力。

2.会计电算化实训。《中级财务会计》两个学期各16学时的实训课,由于是专业主干课,且在《初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已经进行了手工实训,因此这里按理论教学内容分学期进行电算实训,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融合到实践操作之中,让学生毕业就能进入会计实际工作岗位。

3.纳税软件实训。《税务会计》6学时的实训课,利用软件学习金税系统的报税环节,包括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抄税、报税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过该课程后能够独立到企业担当起报税相关工作。

4.双重模拟实训。《会计双重模拟实训》开设在大四第一学期,共80学时。其中手工模拟会计实操为64学时,完成整套手工实训后,按相同会计资料利用软件进行电算化实训,此部分操作为16学时。两种方式对同一种资料进行会计操作实训,结果是相同的,能够互相印证,给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操作基础。

三、扎实落实校外实训

1.专业认知实训。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在《初级财务会计》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加入专业认知实习,带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认识生产型企业的生产流程,从而为接下来会计基本理论的学习建立感性认识,建立实务操作与理论知识的桥梁,提高学生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

2.专业操作实训。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在《中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学习后,带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操作实训,为学生安排岗位实训。请企业的专职会计人员带领学生参与实际会计工作,让学生对具体的会计工作由最初的感性认识,结合专业知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积累实训经验,顺利开展会计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深入开展假期实习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假期,要求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请家人帮忙联系会计岗位实习,目的是认识会计工作,重点在于观察和体会,写出实习心得。对刚刚学习完的专业基础课《初级财务会计》进一步深入体会实践工作,为后续专业主干课《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建立感性认识。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共四个假期,每期都要求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内容在第一次实习的基础上,学习填写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写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实务操作,建议学生在企业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参与会计具体工作,并在实习后写出实习体会。这部分专业实习会指派指导教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教师将随时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大学四年级安排11周时间进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以企业真正工作人员的心态开始会计工作,在企业允许并对企业商业机密保密的前提下,参与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为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提升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对策中的头等大事,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在理论授课中穿插实践技能的内容,使理论教学更加生动、鲜明,同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讲授实践教学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资格证书。 鼓励给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考取会计专业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师、国际内部审计师等。对获得证书的教师给予一次性奖金、课时费上浮等奖励办法。通过政策引导,加速教师队伍的提高。

2.带薪到企业挂职锻炼。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到工作单位进行真实会计工作的操练,不是纸上谈兵,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将给工作单位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非常有帮助。通过挂职锻炼,让教师先体会会计实际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真实性、可靠性,并将这些真实感受带回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影响。而允许教师带薪参与此项学习,使教师在学习期间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更加安心到企业挂职锻炼,能够收获更好的锻炼效果。

3.参加校外高质量实践课程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校外高质量的实践课程培训,通过专项学习,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实践操作课程的授课技巧,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很多同行,可以相互交流,进一步增长知识,快速前行。

作者简介:徐言琨(1980—),副教授,硕士,长春财经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项目“提升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5D309)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徐言琨.

作者:徐言琨

民办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3:

学生社团与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 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现实困境: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知识有限;会计实验方法单调、呆板;实验课时有限。而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种种不足,民办高校应大力支持与发展学生社团,完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 学生社团;民办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9. 06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本科院校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要承担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形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会计本科与专科的人才,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也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1 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不少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的目标都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但目前来说普遍还存在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想增加实验课时受限制

教学管理者都意识到实验课对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各民办高校在制订培养计划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增加实验课时,实验学时提高到占总学时的8%~20%。但由于整个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是受限制的,理论课时也很重要,如果继续提高实验课时,理论课时就要被压缩,那就影响了专业理论基础,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想通过增加实验课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就受到了限制,面临两难境地。

1.2 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知识限制

会计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会计实验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目前民办高校招聘资深教师本身就有困难,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刚招聘到的财会老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未曾系统地从事过实际业务,对企业整个会计业务流程不熟悉,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时提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有点不切实际,难以实现。

1.3 会计实验方法单调、呆板

实验课的质量与学生应用能力提高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会计实验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演示法”,即教师讲授完毕后,学生根据会计练习资料、模拟材料被动地、反复地进行演练。而主要的操作方法就是“全岗法”,即由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业务,从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到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过程都由一个人承担,很少采用实际工作中按会计岗位分工的实验形式。这种单调、呆板的实验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实验课质量不高,效果不强,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

2 学生社团活动对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它比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丰富更灵活,更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对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能创造的人才具有独到功能。

2.1 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

学生社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激发灵感,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社团这种形式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会计协会组织在报告厅听会计领域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学生会学习部组织在多媒体教室看点钞真人示范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会计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把教材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与职业生涯联系起来,与人生成功联系起来,无形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更深刻,补充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也弥补了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知识限制以及会计实验方法单调、呆板的缺憾。

2.2 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大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契机,充分利用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们竞争向上、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意识,为大学生自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契机。例如通过会计技能比武、会计电算化比赛和点钞比赛等这些与会计学知识应用相关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学习,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在比赛中平等地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大学生们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合作,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这些活动弥补了会计实验方法单调、呆板 ,以及增加实验课时受限制等不足。

2.3 社团运营能造就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

高校社团活动面临的两个困难是经费和场地。社团成员为了保证自己的社团活动能够举办成功,必须将自己的社团推向市场,通过精心筹备有质量的活动向学校申请拨款、向社会寻找赞助。这就要求对活动的支出做一定的预算,比如服装、器材、场地、交通费等,如何达到收支平衡,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如哪些钱可以不花、哪些钱非花不可,奖品是否可以通过赞助等获得,考虑一个最具经济性的活动安排,以此达到少花钱办大事的效果。为了社团的发展壮大,避免社团出现财务危机,学生成员需要运用学到的会计学专业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才真正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过程。

2.4 社团活动对培养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作用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寸金学院2006级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在回收的240份问卷中,在对“社团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兴趣、自主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以及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等问题的回答中,90%以上的同学认为有很大作用和一定作用。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是否参加竞赛且是否获奖”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担任班级、社团以及学生会干部的比率达到63.1%,比没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高出26.2个百分点。其中,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中,获各种奖励的学生达到17.78%,比没参加社团的高出7.65个百分点,这说明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3 民办高校应大力支持与发展学生社团,完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一般而言,高校对社团的态度基本上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处于放任的状态。民办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依托专业,强化指导,形成培育体系。

民办高校不仅需要在思想上给予支持,更需要提供切实的硬件支持,包括建立物质和人力保障支持体系。对前者来说,学校要为社团在场地、经费等方而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为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后者来说,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依托学校专业优势,为大学生社团配备会计资深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积极邀请知名会计师尤其是事业成功的校友担任社团顾问,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校也应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权,在与学校教学管理精神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合理放权,保障学生社团的自主性。总之,要精心培育呵护这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苗圃,为社会培养造就更多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勇灵,田莉.论大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5):146-148.

[2]董艳.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1(4):47-50.

[3]严薇,刘鸫根.依托学习创新型社团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33):65-67.

[4]何越磊,石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新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z1):66-67.

作者:肖斌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计算机教育论文下一篇: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