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会计电算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成了现代化企业必备的软件,帮助会计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工作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者更好、更快地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之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电算化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也必须与时俱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教学会计电算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院校教学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1:

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研究

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财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广大财会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电算化 教学软件 教学方式 考试方式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raining Teaching Research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Ping

(Accounting Department, Huashang College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software; teaching mode; examination mode

有关专家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会计工作逐步由纯手工化转向了电算化,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在会计工作中也显得日益重要。使学生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运用理论知识于会计电算化操作中,同时还要拥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最核心的问题。然而,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何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出大量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就成为高职院校财会教师亟需解决的课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保证学生能运用财会理论知识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保证。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就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索与改革。尤其是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1 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纵观现阶段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七点不足。

1.1 教学定位不准确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定位应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会计软件及相关应用软件具备较强应用能力和维护能力的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实务型,主要侧重于培养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学习的重点以系统讲授计算机操作和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使用为主,熟悉和练习操作技能等;另一种是开发型,主要侧重培养会计软件的开发人才,除了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还要掌握会计流程,并应用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以针对不同的企业编制相应的软件,学习的重点是根据会计流程和逻辑编写会计电算化系统。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讲,第一种培养目标太低,应该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第二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来说,实现起来是极其困难的。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几乎不可能同时兼顾会计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编程两方面的学习,尤其是在两种知识差异极其巨大的前提下。目前的高职教育主要集中在培养实务性人才。开发性人才的培养几乎均是针对计算机程序专业的学生。

1.2 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等职业教育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选择的随意性也较大。符合高职特色的“对口” 教材缺少。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操作手册式教材,编写者主要是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公司,内容着重讲述软件的操作过程,这就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只会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导致了会计理论知识的缺失。另一种是偏理论介绍式教材,编写者主要是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专家”, 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其内容以满足课堂教学的理论阐述为主,这有导致了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去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更无法和实际工作无缝对接。这两种教材都不符合目前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真正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够在结合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专业操作技能的教材却很少。

1.3 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合理

根据所选用的教材不同,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比例就不同。有的偏重理论性的知识,理论课时的比重就偏多。而有的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操作,实验课时的比例就偏大一些。这两种比例均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养目标。

1.4 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单一

目前我国最大的两个会计信息化软件商为用友和金蝶,他们的财会软件大量用于我国各行业的会计电算化领域。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配套的教学软件严重缺失。作为高职院校不可能购买大量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授权许可来进行教学,这是金钱和维护成本上不可能实现的。而社会上的一些通用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却无法完全覆盖着两家公司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导致了即使学生学习了一些通用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立刻熟练使用各种商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1.5 实践课程缺乏体系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重视实践课程,通常做法是老师提供几套案例操作资料,在计算机上演示一下操作过程,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不明白的地方直接问老师。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仅做到复制机械操作,只要将老师演示的和给的资料照葫芦画瓢完成即可,并没有联系到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真正理解会计核算的流程,没有理解数据背后的东西。同时实习资料五花八门,内容比较随意,没有按照会计核算的流程操作财务软件,学生学完后感觉凌乱,这样就自然无法达到很好教学质量。所以实践课程没有系统性是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

1.6 教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教师很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或者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改行过来,甚至是其他专业教师改教该专业,很少有实际从业经验,对于电算化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了。

1.7 考核模式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考核模式主要分两种类型,传统的纸质试卷型与纯操作型。两种方式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2 《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分析

第一,教学定位不准确。导致这一点的原因主要是各个高职院校对高职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者理解失误造成的,尤其是有些学校只有一个对专业的总体的教学目标和定位,可是对单独课程却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分析。

第二,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合理。导致这一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编写相关教材的“专家”很多还是原来本科院校的教师,他们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没有做到充分了解。尤其是对于高职教学和本科教学的区别,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区别,高职教育的目标和本科教育的目标的异同没有做充分的分析。

第三,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合理。主要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排课人员和撰写培养目标的人员并不是教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专业教师,缺乏认识和理解,自然就会导致课时比例的失衡。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内很多的高职院校是处于财政支出之外的私立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经济的原因,对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无法和很多本科院校相比。计算机机房的缺少也导致了实践课的减少。

第四,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单一。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各大会计电算化软件商主要着眼于商业市场,而忽视了高职教育对其的重要,无暇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二是各大会计电算化软件商不了解高职财会教育的特点,即使推出了教学软件,也常常是对其他种类的教学软件的复制,无法起到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要。

第五,实践课程缺乏体系。主要是由于教授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老师没有充分沟通。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软件的操作方法就可以了,忽视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只是机械地按照实践教程的章节来教学,没有串起来,让学生有个全面充分的理解。

第六,教师素质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而强调实践是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最大的一个区别。

第七,考核模式不合理。传统的纸质试卷型和纯操作型考核均有极大地缺陷。纸质试卷型常常只能考核到学生的“记忆”理论知识的能力,即使考核到了实践部分,也出题机械,只要求记忆,甚至于很多试卷出现了要求学生一定要记忆下每个菜单等,这一点实在是有悖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初衷。而纯操作型考核主要是强调对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操作,考核学生的题目常常是平时各个小模块练习的变化,甚至没有变化。这样的考试无法真正考核到学生的能力素质,只要学生把平时的机械练习记下就可轻易通过,很多学生学完了也无法真正独立完成一整套会计操作的编制。所以理论和操作的两个方面均要重视,掌握二者的联系尤为重要。

3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笔者上面提出的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同时结合笔者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经验。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拙见。

(1)不仅仅要对整个专业做出一个清晰的专业定位,同样对于每一门课程都要做出各自独立的课程定位。

(2)综合利用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行业专家的实际工作经验,使多方面都参与到教材的建立过程中,一起创建合乎行业标准和符合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好教材。

(3)根据笔者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经验,课时和实践课课时比例最好能达到到1:1.5。

(4)同行业专家合作,开发出能体现行业特色同时又能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的专业教学软件。

(5)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最好是同一个老师或者老师之间要做好沟通。

(6)各个学校不能只满足于教师上好课, 通知要注意对教师的持续培训;教师本身也要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

(7)理论和操作的两个方面均要重视, 要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要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考试模式, 不能仅仅通过考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应该遵循教育本质, 要多考核能力理解方面的知识和理解后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希杰.浅析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刘钢.发展九种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J].高等教育,2002.

作者:陈平

高职院校教学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2: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成了现代化企业必备的软件,帮助会计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工作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者更好、更快地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之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电算化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也必须与时俱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存在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软件更新速度慢以及师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将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职业院校要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合理的后勤保障,不断地更新会计电算化软件。

[关 键 词] 会计电算化;高职教学;问题;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落后于实践,而法律也具有滞后性。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認为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传统手工记账;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成本较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导致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要么没有按其作为核心课程安排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要么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强调其重要性,导致学生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仍然以其他课程为重点,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校内机房实训为主,即教师通过操作平台先演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跟着操作步骤自己实训。通过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实训内容可以看出,现在的实训软件都是纯文字的经济内容,没有把实训案例直接与企业实际的原始凭证来展示经济业务。随着市场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经比较成熟,正向全面企业管理软件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已紧密融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以企业不仅需要懂会计电算化操作,还需要更高层次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电算化主要是为了考证,没有让学生去研究和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所以教学目标从学生刚开始进入专业学习就不明确。

(三)教学设备不足和教学软件更新换代慢

学校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中,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善和软件更新换代慢,首先,机房电脑不足,电脑设备配置低,导致学生在使用中死机影响教学进度或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系统落后,新的电算化数据库安装无法兼容;再次,学校所采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要用5年到10年,所以学生学习的电算化系统落后,导致进入企业,不能熟练地操作软件,还要接受培训,增加企业的成本。

(四)师资队伍业务素质能力不高

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具备计算机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会计专任教师,缺乏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都是一直从事理论教学,缺乏企业实践,对企业的需求不了解,导致教学缺乏实践性。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对策

(一)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的进步,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首先,高职院校要制定好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再次,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学时和安排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最后,从学生开始接触电算化课程就强调其核心课程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明确其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电算化教学要改变只为专业考证和只局限于实训室实训的教学目标:(1)学校结合企业实践制定一套电算化人才培养计划;(2)让学生转变观念,学习电算不是为了专业考证,而且通过软件的操作,去研究、去改进、去开发软件,让软件不断更新顺应时代的需要;(3)教师结合企业实际,在企业案例设计上采用更为真实的企业凭证来替代文字,让教学仿真度更高。

(三)高职院校加大资金投入

为营造好的电算化教学环境,学校应投入资金:(1)电脑设备更新换代,软件系统及时更新,让学生顺应时代的步伐。(2)实训室不只是简单账务处理核算,要将电算化结合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ERP 相结合的一个综合实训室。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现代电算化教学的需求,必须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会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和钻研电算化软件;其次,教师必须深入企业、会计事务所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要不断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最后,高职院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到学校担任实训师。

会计电算化作为高校的核心课程,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各高职院校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复合的师资队伍,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曲玉芳.我国会计电算化教育急需改进和发展[J].科教文化(旬刊),2007(4X).

[2]周喜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沂州师范学报,2011(2).

[3]许久霞.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12).

作者:王飞

高职院校教学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3: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向信息化网络时代迈进,科技的发展也进入到新的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来说,计算机以及软件的便捷性,让一些工作由繁变简,不但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减少错误的出现率。电算化就是会计记账方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改革,相对于传统手工记账来说,其具有高效率、高能力的特点,也已经渐渐普及到了各个企业中。应市场需求的改变,高职院校相应的教学方式也发生着改变。而研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的策略,将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电算化 教学模拟 方法和对策

一、引言

职业教育,从出现至今,对于我国专业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会计人才也是专业人才的一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引发了电算化这门科目的出现,特别是对于会计人才来说,除了要保证进行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还需要注重工作的效率。而了解会计电算化,可以让他们充分运用这门技术,简化以往手工工作的复杂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更加需要实践教学积累相应的经验。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任务驱动教学,保证教学的实践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即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同时了解任务中的内容及问题,最后由问题创设出学习的情景以及目标,最后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简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即是一种引导教学的方法[1]。例如: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任务发布具有现实意义,不宜太难,相应的教学知识要在任务中体现,然后引发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发布任务时可以采用“技能树结构”,即要求任务环环相扣,具有层次性,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点查询,最后进行整合。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资源,例如图片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以及音频资源,学生通过这些资源利用课堂时间、业务时间甚至一些闲散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学习,例如了解一些操作视频的操作流程,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问题重现”的过程及解决方法,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调整学习方法,添加个性化学习或者层次化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又减少了出错率[2]。

三、案例课堂教学,体现教学切实性与个性

会计电算化,本身就是一个以应用性为主的课程,而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课程知识后,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就要保证教学的信息对等性与实用性,而案例教学的优势性也由此体现。即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首先需要教会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然后最大限度保证教学是自由度,即让每个学生独自完成一套会计资料的操控,即凭证的输入、过账乃至报表,均需要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完成分步掌握,教师根据以上学校情况,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划分,然后教师将一些教学常见或者易错的问题进行记录,然后汇总,作为巩固教学的案例,但是区别与传统的正面案例,这种案例将被作为反例,而学生从这些例子中主要需要了解的是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正的方法,避免实际操作中发生同样的错误。例如最典型的案例:以财务类软件进行业务时,如果出纳员无法对业务的凭证签字以完成出纳操作,则需要分析不能签字的原因,而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知识点贯彻到案例中,增加教学的深刻性,即出纳如果要对业务凭证签字,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是否与软件的初始设置存在关联;如何对软件的初始设置进行调整?而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尽快将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也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正是案例教学个性化的体现。

四、项目合作教学,保证学习的合作与沟通

相对于前两者来说,项目合作教学除了包含更强的实践性以外,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教学的主导者或者引导者,而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则需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师生携手完成整个项目的模拟、创建以及项目目标的确定,而教师则根据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项目合作教学前,教师首先根据小组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项目的大小,以能力较强的小组为例,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采用大的项目,即将项目进行细化划分,分为系统管控、账目建立、账目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收支款项管控、工资分配、固定资产管控、财务报表等多个小项目,然后每个项目落实细化规定,制定项目涉及的科目、月初月末、记账凭证方法以及报表涉及等阶段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训练,此外还可以将项目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巩固复习的方式,即教师将教学时间定在期末复习期,然后根据学生所学以及复习的重点,将复习资料进行筛选,将各个知识要点贯穿,整合成一个模拟的“项目”。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毕业期间,开展关于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将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最后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了解手工完成业务与计算机完成业务方面的异同点以及优劣处,有效提升他们采用不同方法处理业务的能力。此外,项目合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对等的,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探讨解决之法,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语

与传统的手工记账教学相比,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现出的是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理念体现,所以教师也需要在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这类新科目,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陈惠兰.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08):61-64.

[2]赵妍.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完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0(10):49-52.

作者简介:苏黎(1969-),女,辽宁盖州人,学士,副教授。

作者:苏黎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文化指导建设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