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舞弊论文

2022-04-17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给会计业务处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益,同时,因会计电算化舞弊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与日俱增,而且,在常规审计活动中,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很难被发现。根据ARCPA最近的一项统计发现,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的舞弊金额是手工数据处理情况下的3倍,而常规审计活动只能发现其中的18%,严重危害企业乃至地区的经济安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电算化舞弊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电算化舞弊论文 篇1: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舞弊问题研究

摘 要: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负担,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舞弊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中小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会计电算化舞弊,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的非法活动,是利用计算机来骗取钱财,盗窃计算机程序或机密信息。通过分析会计电算化舞弊及防范措施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会计电算化舞弊形成原因,如会计软件自身的缺陷、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不力,提出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的具体策略,如加强组织控制、加强操作控制、完善操作权限的制度,规范管理、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操作权限;电算化;舞弊;中小企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及相关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的舞弊

计算机在中小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效益,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会计电算化的舞弊等行为而引起的损失也与日俱增。因会计电算化所引起的损失主要有三种:由于灾害事故或电源中断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因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错误和疏漏所引起的损失;因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而引起的损失。

二、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表现

(一)对会计数据直接篡改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输入环节在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从国内外计算机舞弊案件来看,大部分作案人员都是在输入环节上做文章,利用输入环节控制薄弱点来达到非法牟利目的。如果输入的数据是虚假的,以后处理环节再正确,也只能输出虚假的会计信息。篡改数据文件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数据文件,从而达到舞弊目的的一种手段。

(二)操作输入中的数据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以达到舞弊目的。例如:(1)虚构业务数据。操作人员虚构经济业务,通过输入虚假的数据达到其个人目的。比如操作人员虚构假的验货单据并输入计算机,造成财务报告中的存货总额增加,借此实现某种意图。(2)修改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可以对已有的业务进行篡改,达到个人的非法目的。比如对工资数据进行修改,以期增加自己的工资。(3)删除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将输入到计算机内的数据擅自删除。如删除个人应收款项。

(三)对计算机的程序文件修改

篡改程序是指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达到某种不法的目的。比如国外有一种称之为“意大利香肠技术”,案犯在处理大额资金结算交易款项时,每笔“削下”不为人注意的“一小片香肠”,也就是说采用一种“取零技术”,每次都将交易的零星小数(并非小数点后之尾数)从总额中扣下,存入一个自设的非法账户,这样,每次作案的金额相对交易之总额而言很小,不易察觉,但日积月累,往往可达到一个可观的数额。此法需要较高的编程技巧,而这些技术仅少数程序设计员或系统维护员拥有。审计人员要想发现此类舞弊很困难。

(四)其他舞弊手段

如只以破坏计算机系统为目的的毁坏计算机设备;出于非法意图,通过网络远程连接,监视计算机系统的变化获取会计信息。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分析发现,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一般采用篡改输入方法的居多,也有采用篡改输出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他如盗窃、破坏等。

三、会计电算化舞弊形成原因

(一)会计软件自身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中小企业使用的软件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二)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未结合本部门会计核算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致使会计人员未按规则操作计算机,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

财务人员分工模糊,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实行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职能划分、责权关系等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而不少单位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加以约束,使未经授权或可能超越权限的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中小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四)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软件不断升级,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会计电算化培训却少之又少,致使会计人员更新计算机知识的速度缓慢,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为会计电算化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组织控制

完善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组织、开发、操作、安全等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首先,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政策和制度,它为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其次,要完善应用控制,规范业务操作。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进行,可以在购置会计软件时选择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建立操作日志制度。再次,机构和人员的控制要严格。单位领导应当重视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同时,利用财务软件权限控制功能,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组织控制系统。一个完善的组织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二)加强操作控制

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储存安全性、数据操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在中小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络接口处设置访问控制系统,即“防火墙”,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又不影响正常工作,从而为中小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服务及开放性影响较小,是保护信息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和防止电子窃听的首选方法。

(三)完善操作权限的制度

首先,从会计硬件入手,硬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基石,中小企业要不断优化硬件配置,要根据中小企业组织的特点和业务的需要,严格硬件设备的管理,非操作人员不得越权接触硬件设备。中小企业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对硬盘上的数据定期备份,选择性能较好的磁质介质,系统发生问题时能将损失降至最低。其次,在软件方而,要以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会计核算软件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增强会计人员岗位及权限设置功能,防止舞弊。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制定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通过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以明确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加强操作密码的管理,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完善操作日志制度,防止各种非法人员上机操作。建立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候海涛.谈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对策[J].企业导报,2013,(1):13-15.

[2] 李天月.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J].现代管理学期刊,2012,(20):31-49.

[3] 郑丹.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其防范措施的问题探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21-28.

[4] 朱丽萍.中小企业浅谈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07,(8):10-13.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马源 臧建玲

会计电算化舞弊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策略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给会计业务处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益,同时,因会计电算化舞弊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与日俱增,而且,在常规审计活动中,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很难被发现。根据ARCPA最近的一项统计发现,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的舞弊金额是手工数据处理情况下的3倍,而常规审计活动只能发现其中的18%,严重危害企业乃至地区的经济安全。因此,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策略研究,成为审计人员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方法

会计电算化舞弊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其舞弊的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篡改输入。该方法是通过在会计数据录入前或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篡改来达到舞弊目的。包括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行为。会计数据要经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相关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

(2)篡改应用程序。该方法通过对应用程序的非法修改达到舞弊目的,如通过对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或暗中加入隐藏程序。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录入到会计报表的生成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产生错误或被修改,计算机就会以错误的方式处理所有业务,一旦系统被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后果不堪设想。

(3)篡改输出。指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报表送给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行为,从而达到作案目的。

(4)其他舞弊方法。如违法操作,即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就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或通过物理接触、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

对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评价内控制度,关注舞弊环境。内控制度是控制舞弊的有效措施。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点,确定被审单位可能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技术性审查和取证。其次,审计人员应关注容易引发舞弊的途径,确定审计重点。由于会计电算化舞弊者主要通过输入、输出、程序等途径入侵系统的,审计人员应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特点,采用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及策略对舞弊的高发地带进行重点审计。

二、系统输入类舞弊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输入环节是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的入口,也是舞弊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当被审单位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比较明显时,比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接触控制不完善、无严格的操作权限以及系统自身缺乏核对控制等环节,就可能出现下列舞弊行为:舞弊人员将假的存款输入银行系统,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额;将企业账号改为个人账号以实现存款的转移;消除购货业务凭证,将货款占为已有等等。

审计人员应重点收集输入环节的审计证据,以捕捉舞弊迹象。如原始数据文件和业务中有疑问的数据记录;记录有关数据的介质,如磁盘、光盘和磁带等;系统运行记录,如修改的审计线索记录、日志记录、异常报告以及错误运行记录等等,并采取以下实质性检查方法:

第一,应用传统方式审查手工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合法性。首先,审计人员应抽查部分原始单据,重点使用审阅法确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判断原始单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其数据有无被篡改,金额是否公允等。其次,采用核对法,将记账凭证的内容和数据与其原始单据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核对,审查计算机处理的起点是否正确。

第二,将人工控制审查和计算机自动校验审查相结合,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审计人员模拟一组被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输入,使该系统在审计人员的亲自操作或者控制下,根据数据处理系统所能达到的功能要求,完成处理过程,得到的数据与事先计算得到的结果相比较,检验原来数据与现有数据之间有无差异,并且输出差异报告。

第三,对输出的差异报告进行分析,核实例外情况,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或涂改行为。

三、程序舞弊类的审计

程序审计是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此环节舞弊的隐匿性极强,舞弊人员通常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精通计算机。常用的手法是采用截尾术、隐藏逻辑炸弹、活动天窗等,对系统的破坏性也极大。当被审单位电算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分离不恰当,如程序员兼任操作员;系统开发控制不严,如用户单位没有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没有详细检查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被留下“活动天窗”或埋下“逻辑炸弹”,系统维护控制不严,如程序员可随时调用机内程序进行修改;接触控制不完善,如操作员可以接触系统的源程序及系统的设计文档等,表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弱点,极有可能为舞弊者提供便利,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审查程序编码;核对源程序基本功能,测试可疑程序,如果是非法的源程序,就是被埋下了“逻辑炸弹”和“活动天窗”。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程序的设计逻辑和处理功能是否恰当、正确,以检查是否存在“截尾术”舞弊。

第二,进行程序的比较。将实际运行中的应用软件的目标代码或源程序代码与经过审计的相应的备份软件相比较,以确定是否有未经授权的程序改动。

第三,使用特殊数据进行测试。审计人员应采用模拟数据或真实数据测试被审系统,通过系统的处理来检查系统对实际业务中同类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以及对错误数据的鉴别能力。审计人员要根据测试目的确定系统中必须包括的控制措施,检查其处理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第四,追踪非法编码段。使用审计程序或者审计软件包,对系统处理过程进行全方位或某一范围内的跟踪处理,得出的结果与系统处理结果相比较,以判断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并追踪那些潜在的可能成为其他目的所利用的编码段,追查由此可能获取的收入。

四、系统输出类舞弊的审计

该类舞弊的主体除了内部用户外,大多为外来者。他们主要通过拾遗、破译密钥、篡改输出报告、盗窃可截取的机密文件等手段作案。当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以下弱点:(1)输出控制不健全,如对废弃的打印输出信息没有及时送到指定的人员手中。(2)接触控制不完善,如无关人员可随便进入机房,无专人保管系统输出的数据磁盘,或虽有专人保管但无借用手续。(3)传输控制不完善,如网络系统的远程传输数据没有经过加密传输,容易被截取。此时应该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警惕,并采取以下对策审查输出类舞弊:

第一,检查无关或作废的打印资料是否及时销毁,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是否还残留数据。

第二,审查计算机运行的记录日记和拷贝传送数据的时间和内容,了解访问会计数据处理人员,分析数据失窃的可能性,追踪审计线索。

第三,向计算机重要数据的管理人员了解原始备份文件和拷贝的内容,分析特殊的舞弊线索。

综上所述,通过将传统审计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及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入侵环节实施重点审查的审计策略,可以有效防范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隐患,揭露犯罪行为,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维护企业、国家、社会的经济利益。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作者:汪永兰

会计电算化舞弊论文 篇3: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越来越关注于信息处理的质量与速度,会计电算化就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它能够有效地迅速便捷地处理财务信息,在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在普及电算化的过程中,计算机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对电算化的有效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方法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切实的改变电算化舞弊现状,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舞弊;方法;原因;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产生于多个学科,是以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基本目标。在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和不断完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深入发展,为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然而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舞弊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阔,产生的危害愈发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方法研究

1.1篡改输入

这种舞弊方法操作简单,因此也较为常用,主要是不法分子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在数据的录入及加入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如对业务数据的修改、删除或者是虚构。

1.2篡改文件

即对数据进行修改,主要是利用终端或者维护程序来进行。

1.3篡改程序

即非法改动程序,以此获得非法利益。例如,逐渐地积累小笔的资金,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段将之纳入于自身的私人账户。

1.4非法操作

相关人员在上机操作时并未经过有关方面的允许或者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操作,对计算机的执行路径进行篡改。例如,部分系统人员擅自对现金支票的签发程序进行启动,然而却没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或人员的批准,以此来套取银行现金。

1.5篡改输出

即对报表做出非法处理,泄露或窃取相关的机密信息,来达到获得非法收益的目的。

1.6其他

即通过拍照、译码等手段进行的舞弊行为。

2.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原因分析

2.1软件自身的缺陷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还不完善,安全保密性工作还未取得成熟的成果,很多方面的智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很多企业在选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及系统时,并没有充分全面地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同时对软件以及系统也缺乏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导致软件不一定适用于企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难做到如臂指使,两者的契合度较低,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低。除此以外,信息的保密性低,相关的保护措施还不全面、到位,不法分子很容易就能通过网络获取或者破坏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和资料,损害公司的利益,造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瘫痪。

2.2内部控制不完善

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制定和健全自身的内部规章制度,导致电算化系统的操作模式和流程不规范、难以真正实现统一,最终造成操作工作缺乏秩序,计算机舞弊现象更加严重。另外,很多企业一岗多职,人员职权混乱,权责不明,导致无序操作,也为舞弊操作提供了可能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

2.3人员素质待提高

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缺乏具备会计电算化技能、财务管理知识和系统处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很难保证这些人才具有遵守纪律法规的意识,能够自主的进行自我约束,能够始终坚持自身的职业道德。

2.4内部监管仍不足

企业内部审计的成功与否与审计的严格性和及时性息息相关。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对数据的非法处理引起的,会导致监管力度缺失。除此以外,对于外部监管而言,急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强有力的震慑以及约束计算机舞弊的不法行为。同时,监管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相关的法规,以有效地维护监管成果。

3.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治对策

3.1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

企业在市场上选择财务软件时,不仅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还要遵循国家的规定,软件要具备一定的成熟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软件时还需考虑一些关键性的因素,如软件的保密性、安全性以及权限设置等。购买软件之后,还应谨慎地试用一段时期,一旦发生任何异常情况要与商家及时地联系进行沟通协商,使系统更加完善。

3.2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要从根本上防治电算化舞弊行为的发生,就要严格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而言,要减少或杜绝一岗多职现象,对岗位职权、权责做出明确的规定,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在进行内部管理时,要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权限指引等程序,让员工更加熟悉相关工作内容,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另外,企业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风险的措施,如会计系统控制、权限审批等,将其控制在企业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3.3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第一,企业要不断地加强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对会计信息系统更加熟悉,更好地运用于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另外,要注重培养不同级别的电算化人才,全面的普及和提高电算化的应用。第二,要不断普及法律知识,使会计人员加强对自身工作的约束,同时,对于企业而言,要大力宣传正确的三观,使会计人员形成对价值的正确认识,通过这些方法全面的提升人员的道德素质,这也是防止舞弊现象发生的根本性方法。

3.4加强外部监管与内部审计

首先,国家应根据会计电算化舞弊手段的特点不断地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注重立法工作,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法律上的漏洞。其次,企业也要不断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及审计力度,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展开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完善电算化审计。另外,资金雄厚的企业也可以设置计算机舞弊审核师,与审计人员共同分担审计风险,更好地展开内部审计工作。

4.总结

总而言之,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水平,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杜绝电算化舞弊现象,不仅需要国家的努力,不断地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电算化工作的展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的秩序,更需要企业和个人长期的坚持,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只有这样,电算化才能更高效、便捷以及安全地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作者单位:河南鸿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邢晶然.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89-89.

[2] 范业燕.浅谈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对策[J].消费电子,2013,(22):199-199.

[3] 陈靖.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及其对策[J].财经界,2014,(29):136-136.

作者:常继明

上一篇:新经济环境思考论文下一篇: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