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20

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进行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ESP需求分析,构建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运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 篇1:

体育类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人文植入之必要性研究

摘要:高等体育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许多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如何培养高层次的体育人才,如何让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这不仅需要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配置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合格的教师。本文将主要从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等进行探讨,目的在于阐述体育类研究生人文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人文:植入

体育院校的学生一直被认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学生。这种说法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于一些体育院校的学生身上。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要反思之外,作为体育院校的教师也应该反思一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职责和义务。

1.引言

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探讨如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植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让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向前走”的同时,更让他们“往上走”,也即获得“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激荡人的道德情怀”。因为研究生毕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更成熟,更理性,更有抱负,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就是说,他们对事业和课程学习更执着,更有期待。这就要求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知识积累和教学钻研,让英语教学和人文知识的输入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提高体育类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人文修养。

2.目前体育类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靠自己,任课教师应该是先行一步的长者、智者、引路人,恰到好处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文秋芳,2008:418)。但是,教与学之间首先应有一种默契和信任,有统一的目标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研究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和启发下实现知识、道德、精神、情感的提升。归纳起来,目前在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问题一:学生学习英语功利性强,教师难以拓展教学思路

体育院校现行的学位授予制度明确规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所有学科的成绩必须合格,同时英语成绩还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才能顺利获得毕业证。因此,英语成了大多数体育研究生最大的“心病”。一进校,研究生们就特别“关注”英语,但这都只是为了能尽快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对绝大部分研究生来说,英语教学就应该为英语考试服务,基础英语、或其他相关外语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与教学要求与他们无关,讲题、练题才是他们学习的目的,而最终通过学位英语考试也成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动力和压力。于是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任课老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可总有部分学生要么拿着一本学位英语词汇书在忘我地死记硬背,要么低头做题,对教师的上课完全置若罔闻。老师除了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字词句篇章的学习外,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等要素根本无法顾及,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因此被淡化,最终形成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教学质量和学习动力日渐下行。

问题二:学生英语水平“贫富差距”大,教师难以因材施教

近几年来,体育类研究生的生源呈多元现象,有的学生来自体育院校,有的来自综合性大学且本科阶段的专业并非体育。相对来讲,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语言能力相对较强,而本科阶段专业为体育的学生语言水平相对较低,这种语言能力上的“贫富差距”为教师实施教学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体育院校,因研究生的人数还达不到分级教学,尽管任课教师能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但始终不如分级教学效果显著。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中学有所获: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如坐针毡,不知所云。这些给教师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进度的掌控等方面均带来了诸多困难,对英语课程进行拓展的想法也仅限于纸上谈兵而已。

问题三:教师储备不足,教学反思不够

笔者认为,教师面对的研究生群体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有些教师的备课仅仅限于语言本身的解读,通过语言看世界,透过语言学文化,借助语言提升并丰富精神等方面较薄弱。教师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够,上课时难免吸引不了学生。

笔者认为,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不是要备课时才开始积累,积累与储备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最能得到实现。无论结交什么样的人,无论阅读什么样的书刊杂志,无论经历什么样的事件,甚至看电视、看电影、上网、听音乐会、看美术展、观赏戏剧、舞蹈演出等,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都可以转化为一种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因此,教师应该是一个用心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感悟的人,“这些储备会帮助教师成为一个丰满的人,一个厚重的人,一个有情趣、有品位、有思想、有深度的人:这些储备还会在授课过程中变成灵感的火花、情感的碰撞,成为课堂话语中的闪光点”(蓝纯,2009:69)。其次,“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师所秉持的个人信念以及教学反思的力度、深度和广度(ibid.68)。”因此,教师不仅对自身在专业方面要有更高的要求,而且还应该成为研究生们的知识传播者和精神引领者。

3.人文植入的具体措施

3.1改变教育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目的

对于绝大多数学习体育的研究生来说,自己的专业才是他们进体育院校的目的,至于文化课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被认为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体育学子们也许早已经忘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混淆了职业培训和大学教育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中国绝大多数体育院校里,当前学生教育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专业训练与人文教育如何平衡和协调。而对于高水平、高素质、高追求的研究生来说,他们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专业技能上提高,以便将来能改变命运,找一份理想的职业。他们同样认为文化课学习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也忘了,体育院校是大学,绝不是一个职业训练中心,它的职责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做什么,更要培养他们将来能成为什么,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与其他大学是完全一样的。在体育院校里,“教育的主要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发现、培养少数的精英之才,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人文水准的提高。只有在明确了这样的大学教育的目的之后,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大学的本质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时东陆,2007)。由此可见,体育院校的大学教育与职业训练是绝然不同的。“训练的效果是短时的,技能的,会失去的:而教育的结果是一生的,心智的,永远的。训练是准确可测的,标准统一的:而教育是不可测的,风格多样的。许多基本训练(比如技术和工艺)是外在的,不涉及个人成长的,非个性的:而教育是内在的,直接关系个人成长和个性培养的”(ibid.)。英语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牢记这样的观念,其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拓展定会以学生

为中心,以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和陶冶为目的,英语教学将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讲解,而是与文化与人文精神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英语教学给研究生和任课教师所带来的快乐将是巨大的。

3.2开设多样化的英语拓展课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人文素养

为了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级体育人才,让体育类研究生具备“睿智灵魂和健全人格”,目前体育类研究生的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进行较大的调整和充实。现在学界普遍认为,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培养情感智能的完善体系。因此在体育院校,笔者认为下列课程对培养研究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比较有针对性,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也能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例如体育英语视听说、美文赏析、英语原文原著选读、电影英语、欧美风情等。这些课程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首先,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各个层面,充实他们的知识储备,博古通今,最终提高他们的认识和文化素养,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文化解读能力。其次,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熟悉、了解,再通过比照他者文化,学生们就能不盲从、不迷信,而是客观地、勇敢地、挺起胸膛去关照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加以运用。再者,这些课程也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和表达能力。最后,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英语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脑、眼、耳、口、手等各个器官调动起来,让研究生们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思考。

4.人文植入的意义

体育院校的研究生除了自己的专业,对其他学科,甚至相关的体育专业基本上知之甚少。为了让研究生在知识结构、知识宽度和广度上得以改进,上述拟开设的课程可以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入和熏陶,让学生比较完整系统地了解与体育专业相关的知识、技巧、风格、历史、文化、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拓展他们在历史、文化、哲学、戏剧及其他相关体育领域的知识面。虽然这些课程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为学生打开许多扇窗。通过这些窗口,他们可以看得更远,看得更多。宽泛的知识面、良好的人文修养、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学生们今后在体育道路上的成长异常有益。

5.结语

体育类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植入既是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手段,又是实现对体育类研究生进行全方位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培养“文感、语感、情感”,研究生可以在整体上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更深刻地思考与认识主客观世界,感悟心智,明辨是非,净化心灵,完善自我,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文秋芳,2008:402 403)”。将人文植入这个目的纳入英语教学内容,研究生们学习英语将不再变得功利、乏味、痛苦,学习英语将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快乐的事情。通过语言载体和教师的人格和性灵的展现,同时再辅以考试形式的改革,体育类研究生才有可能了解浩瀚的世界人文知识,树立批判精神,健全道德情怀,成为社会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体育家。

参考文献

[1]时东陆.大学教育的目的[0L].

[2]文秋芳.文秋芳英语教育文选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00 418.

[3]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音乐笔记续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218 219.

[4]赵林.西方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IV,V.

作者:王珏

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 篇2: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进行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ESP需求分析,构建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运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国际间体育赛事的增加,体育人不应仅局限于自己的体育技能学习,那些既精通体育又熟练掌握英语的体育人才,是新形势下炙手可热的人物。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块黑土地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英语教师在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合格体育人才,却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人们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总体性认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黑龙江省体育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相关设计和实施策略等实际操作问题,深入研究和促进其相关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为今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差

体育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都以体育训练为主,文化课学习为辅,高考前参加的术科考试对其能否进入大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们“重体轻文”。这种情况在英语学习中更为明显,因此造成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2.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积极

态度决定一切。体育生面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总是提不起兴趣,觉得这样的课程枯燥、难懂,也不知道今后他们到底要怎样使用英语。

3.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没有目的的学习是盲目的,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对体育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进行调查后发现,90%以上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大学里体育生实现考试及格的目的不难达到,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的心思很少。而少有的愿意学习英语的学生也只是兴趣使然,说到学习目的也不是很清楚。

4.学生英语学习环境不理想

人总是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在体育生的群体里那些喜欢学习英语的学生常被同学们看做是另类。这样的情况在体育专门院校更为突出。长期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愿意学英语的学生也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了。

5.体育生的课程设置特点对英语教学产生冲击

体育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比较特殊,突出的特点就是术科课多。学生在上完某项专项课后再来上英语课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累得精疲力尽,这对英语教师的授课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以上问题的出现,都直接导致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呈现了恶性发展的态势,学生得过且过,考试及格万岁,教师按部就班,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行。

痛定思痛,我们的教学出现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为什么开设英语课?我们到底要培养体育生的什么英语技能?怎样培养?ESP教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三、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ESP需求分析

1.什么是ESP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简称。20世纪50年代提出,我国对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进展也较缓慢。最早的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1978年,杨惠中教授发表了《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和《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两篇论文,文中对ESP的概念进行阐释,并推荐了当时在国外流行的有关教材,如English in Focus,Nucleus等。

2.什么是需求分析

上个世纪70年代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开始应用。外语界对需求分析理论的含义研究可归纳如下:

第一,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期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学习者希望经过一定的外语学习后要达到什么样的外语水平;另一个是学习者希望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外语教育,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制定、教材的选用等。

第二,社会对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技能需要。主要指外语学习者在社会活动中应该具备怎样的外语技能才能满足特定社会活动的需要。

3.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ESP需求分析

通过自省、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ESP需求,目的是了解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的ESP需求,同时也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有理论上可行的依据。

笔者从事高校体育生的英语教学十几年,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体育生在大学期间用两年的时间,200多学时都进行的是通用英语教学,而很少涉及体育专门用途英语。体育生的培养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而体育生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很明显,就是从事与体育有关的事物。因此,无论从学生自身对英语的需求来讲,还是从社会对体育生的英语需求来看,体育生除了能进行日常的交流外还应该掌握足够的体育专门用途英语,否则体育生的特点怎样体现?又如何从事与其专业相关的外事活动?

从对一些体育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访谈,笔者得到这样的信息,用人单位在招聘体育生时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体育英语专门知识。例如,能看懂体育器材的英文使用说明书,能用一定的英语进行体育知识教学等。

笔者向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三所高校的体育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3份,从百分比数据分析上明显看出受调查者的英语需求,结果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并不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不浓,学习的目的认识有偏颇,他们也不是很明白什么是专门用途英语,但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作为体育生除了应掌握日常交际英语外,更多的还是应该掌握与体育有关的英语知识,这就是ESP。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ESP教学不仅切实可行,更具有其深广的意义。ESP教学是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生英语教学“按需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1.课程设置

2013年2月25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其附件1《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用)》中,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要求试点院校将英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两种。并解释“通用英语是一种除打语言基础外并无特殊目的的语言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是为学生专业学习需求或为未来工作需求服务的语言教学。根据使用目的不同,专门用途英语又可分为职场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职场英语是具有岗位培训特色的英语教学,学术英语则是一种在高校层面上为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撑的英语教学。”

以上海的文件精神做支撑,按照体育生自身的特点及体育生的ESP需求,构建如下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该按照学生的入学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

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进行基础英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调的规范,语法的梳理等。大一的第二学期主要进行体育通用英语的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以交际英语为重点,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课程,内容可以是指路、问路、订宾馆、订票等。大二的两个学年进行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在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体育专项的学生对体育专业英语需求的差异,分专业展开。例如,滑冰专项的学生应该学习与冰上项目有关的英语,而篮球专项的学生则应学习与篮球相关的英语知识。课程侧重于体育英语的词汇、句法、语篇、体裁的教学,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的英语教学设置为必修课。

大三和大四进行体育学术英语教学,主要是广泛的开设各种选修课,教学生如何听体育学术讲座、查阅体育文献、进行体育报告展示、学术写作、学术讨论等。目的是培养学生通晓体育专业国际规则、掌握体育学术交往中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和沟通的技能。

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省去基础英语教学,从大一第一个学期就进行体育通用英语教学,第二学期进行按专业的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大二一个学年开设体育学术英语教学,这些都设置为必修课。大三、大四学生按照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选修各种体育专门用途英语课。

3.教学方法

体育类学生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他们有体育生专有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同时要特别注意将兴趣教学法、激励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运用于课堂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

五、结束语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工作顺利实施并在实践上运用,能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顺应新时期要求的新教学模式,以培养既精通体育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体育人才;对教师本人而言,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能帮助广大体育英语教师在未来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区区几千字的研究报告不足以穷尽所有研究结果及设想,要想构建完善、合理的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还需在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及探讨,如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和编写体育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如何评价体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效果?体育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如何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解决。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争取早日使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趋于完善,加快其运用于实践的步伐,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吕建国.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05).

[2]马烁.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对策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3]刘传江,焦培慧.ESP教学理念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10).

作者:徐雪婕

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 篇3:

任务型教学在体育类学生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摘 要:基于对任务型教学在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必要性的分析,结合体育类学生的特点,从任务的准备、任务的导入、任务的实施、任务的评价、任务的延伸等五个方面,探讨任务型教学在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1964年,Halliday在他的著作《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首次提出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此后ESP作为英语语言学教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受到了大批语言学家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学习者的极大兴趣。专门用途英语是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1]的英语, 例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体育英语等。

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举行、体育文化合作日益紧密,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2]。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英语教师在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从事与其体育专业相关的英语活动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然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不同,体育类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活泼、好动、爱说、爱玩,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如何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体育类学生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值得每一个英语教学者思考的问题。

一、任务型教学在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任务型教学”指在教学中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是以集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就的活动[3]。由此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它不仅重视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结果,更重视在完成过程中的交流与参与,其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而并非对语言进行简单而机械的练习。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特定学科及特定的职业进行教学,对体育类学生来说,就是针对体育学科及体育赛事、体育管理、体育媒体等职业进行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但体育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项训练是他们的长项,英语确是他们的弱项。而作为第二语言的ESP教学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困难程度。但是他们热情、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交流和参与,因此将任务型教学应用于体育类学生ESP教学中非常必要。

二、任务型教学在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步骤Willis提出的三步任务框架,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即任务前阶段,任务环,任务后阶段[4]。课题组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Willis的任务学习框架为依据,结合体育类学生的特点,提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共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任务的准备

1任务的选择

任务的选择要遵循真实性、兴趣性、可完成性、可参与性的原则,保证所选择的任务能够顺利的实施。

(1)要选择真实性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要求在语言环境下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通过语言的实践习得语言[5]。因此,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教学活动或任务要在正常的交际中发生。比如,买运动服、看比赛、当教练、面试球员、采访体育明星等。

(2)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体育类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不同,在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课,比如英语、马列、中文、运动生化、运动生理、计算机等,同时又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比如滑雪、冰壶、体育舞蹈、足球、游泳等。因此,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兴趣点,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利用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利用兴趣克服学习上的种种不利因素,并成为支配学生战胜困难,完成学业的力量[6]。

(3)要选择可完成的任务

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一定的目标,或提高听说能力、或扩大词汇量、或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因此在选择任务时,教师要考虑这个任务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任务过重,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任务过轻,学生就会不够重视,进而无法完成任务所设定的目标。

(4)要选择学生都能参与的任务

所选择的任务不仅要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还应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因此要选择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任务,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免任务难易不当,使学生尴尬,气氛不和谐,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2任务的分配

(1)学生分组

依据不同的任务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比如在运用头脑风暴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组,分组时避免将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在一组,一个组里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有所不同;涉及到表演这样的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将性格外向、表现力强和性格内向、不爱表现的同学搭配分组。

(2)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要合理、科学。简单的任务分配的时间要短;需要详细讲解或分析的任务,应分配的时间多一些。

(二)任务的导入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整堂课的学习创设气氛,把学生巧妙地引入到教学任务中,而不漏痕迹。因此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导入主题,比如针对话题的讨论,运用视频、音频材料学生谈感想,对网上下载的图片进行讨论等。如,在讲授《体育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单元Olympic Games时,先播放各届奥运会开幕式集锦,由此导入新课。

(三)任务的实施

1任务的呈现

本阶段是任务型教学最关键而独特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明确本堂课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一整堂课学生都处于需完成任务的氛围中,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体育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单元Olympic Games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任务的实施阶段完成如下任务: What do you know about Olympic Games? Try to make a list of them. Divide them into several groups. After discussion, each group tries to report. The more they mention, the high their score will be.(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挖掘,同时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热烈)。

2语言知识的学习及语言技能的训练

语言知识学习指的是常规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的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指的是听说读写译教学的训练。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与下达的任务相关联,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是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依据“任务的呈现”部分所下达的任务,就《体育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单元Olympic Games的语言学习应涉及以下内容:a.词汇:Olympic Torch(奥运火炬),Olympic Flag(奥运会旗), Volunteer(志愿者)等;Opening/closing ceremony(开/闭幕式)...;b.句型:As far as...be concerned...,in one珡 opinion...

3知识的运用

以任务为依托的语言知识的学习目标是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在本环节,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仍然以《体育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单元Olympic Games为例,任务可以设计为: As a student from sports major, what spirit can you learn from those who win/lose the match in Olympic Games?(此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学生,在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可激发学生对自己专项学习的信心)。

(四)任务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的结果应该使学生有完成任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使教师发现任务的不足之处[7]。对任务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任务结果时,不能仅凭借一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就判定其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的掌控能力等,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体系。第二,学生自评和互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学生自评要求从英语学习任务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互评要求学生客观而公正地对他人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ESP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师生互评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对其进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任务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使任务更加适合学生。

(五)任务的延伸

任务的延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外活动,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地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有联系的语言实践活动[8]。比如,在讲授 《体育英语基础教程》第14单元Short Track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与短道速滑相关的知识,如比赛规则、著名运动员、国际冰联、冬奥会等。在学生完成相关的信息查询后,要以个人、小组或者全班的形式整理、分析、整合任务,以演讲、讨论、辩论等方式在课堂中展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语言的信息量。可以说,任务的延伸是信息的延伸,课堂问题的延伸,更是作业的延伸,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专门用途英语有一系列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在内的特殊教学理论体系。任务教学法在国内外课堂上的运用也已经日趋成熟,它的优越性已经充分地体现出来。将任务教学法运用于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还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懠瀀瀀爀愀椀猀愀氀, in M.Tickoo (ed.). ESP: State of the Art[M].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3]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2,(7):42.

[4]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拠愀猀攀搀 Learning[M].Longma Addison Wesley, 1996.

[5]袁玲玲.论英语任务型教学及其任务设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41.

[6]金兴玉.体育学院英语课教学兴趣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2007,(1):66-67.

[7]吕京.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6):53-55.

[8]陈琳.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课外延伸[J].当代教育科学,2012,(8):63-64.

Exploration of Task拠愀猀攀搀 Language Teaching in ESP Teaching for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JIN Xing秠甀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China)

Key words:task拠愀猀攀搀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ESP teaching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作者:金兴玉

上一篇:课堂教学教育学论文下一篇:混凝土价值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