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培养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顾名思义,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和积累的一种综合品性、文化素养和关键能力。早在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发展概念,并将其纳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之上。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美术教育培养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美术教育培养研究论文 篇1:

专科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以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分析对象,首先对专科美术教育培训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实践;学生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已经不再是单一人才可以满足的,而是需要不同人才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统一的整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大学生丢失了自我优越感,很多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不明确的现象。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实践活动是对理论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延伸,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1 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本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可以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课堂调研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当前艺术发展的认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日后毕业做好准备。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认知当前自己的学术水平,发现自己理论与实践衔接中存在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學生可以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为日后真正踏进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专科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开设大量的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有助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专科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经过几年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传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美术现象。但是,光有课堂的讲授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没有实践加以检验,学生们也很难知晓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通过加大社会实践的锻炼力度,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这也是学生回报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能使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三,有助于美术专业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于心,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可以解决学生在毕业后的运用问题,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使其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2 专科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理论和实践没有有机整合。虽然很多专科院校已经认识到了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是学生们并没有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甚至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没有达到实践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第二,教育理念和当前时代发展不符。当前,一些专科院校的美术教学依旧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课的方式也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们的思想,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如果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更是无稽之谈。

第三,一些用人单位并不认可学生们实践活动。专科院校美术专业在寻求实践机会时,常常会和企业交流,但是一些企业并不认可专科院校的实践活动,他们认为学校学生对于企业发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将时间运用于学生的培训是浪费时间,因此对于专科院校美术专业的实践活动并不积极。

第四,一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于实践活动都非常感兴趣,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想方设法逃避实践活动,他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采用走马观花的方式,甚至完全逃避,因此他们错过了了解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上存在劣势。

3 专科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一,学校应当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实践要求,专科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出面与政府部门和企业沟通,以学校的名义协商,为专科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商,了解用人单位当前对于学生实践方面的要求。为了说服用人单位参与实践,专科院校的教师可以深入用人单位内部,了解用人单位对于美术教育学生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受到单位的喜欢,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第三,加大对于学生考核力度。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培训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教育认知,同时对在实践活动中的弄虚作假现象进行严肃批评。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使专科美术教育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学校和学生本人都需要提高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学校应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孟阔.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6(2).

[2] 叶枫.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6(9):226.

[3] 刘苹.论中专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9):183.

[4] 徐军.关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3):162.

作者:吴志云

美术教育培养研究论文 篇2:

现代小学生美术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摘   要:顾名思义,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和积累的一种综合品性、文化素养和关键能力。早在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发展概念,并将其纳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之上。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位置,实施核心素养的培育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了深化现代教育工作的发展关键。而从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方向上看,如何把握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直接决定着我国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成效。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点。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变化,现在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础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课程不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美术感,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1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

现代小学美术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强调利用知觉来驱动创造力从而实现创新。但是这种教育在现实中遇到了许多障碍,主要原因是小学美术教育环境存在问题,这使得美术教育转型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此外,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多年,这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现代教学理念。首先在教师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是全日制班、实践班,主要是教学生绘画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使得这部分教师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感兴趣,只是盲目地传授课程理论知识,传统教学已经成为主要教学方法,这种固有的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其次,对于家长来说美术课通常被视为娱乐和休闲,并且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休闲课程,这使得家长很难将美术课与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最后,一些学生认为绘画仅是一种娱乐课程,这种思维方式使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狭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不足。总的来说,这种认识偏离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样的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不但难以发挥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1发挥艺术美感,构建高效课堂

在现代美术教育理念中,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思路和创造风格,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赞美。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针对学生的绘画风格,恰当地提出意见和建议。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艺术知识,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围绕现代美术教育中的不同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中西方绘画知识,具备坚定的艺术素养。通过传统文化进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积极延伸国画、剪纸、皮影等传统文化和美术课堂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对这些“文化瑰宝”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思想性格,通过多种举措帮助学生发挥艺术美感。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有图读物、连环画等形式,将艺术延伸教学融入日常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图画中的信息来了解画面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图像辨识能力,使他们能够对美术知识形成观察记忆,更好地了解美术基本构成的图案和图像意义。从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核心素养。

2.2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现代化教学

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对造型美的感知与理解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教学手段,除了以往的纸质文本,电脑、移动设备、校园智慧课堂等都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全新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电脑或其他设备直接为学生展示音频、视频、静态图片等各类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未知欲,特别是一些现实生活中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烟花、彩虹,某些特殊的动植物,等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直观感受事物的美妙之处,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3开展个性化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艺术能力来开展个性化教育。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为了创新,学生需要不同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想法相同,那么这种模式就不能称为教育,以前的传统教育如今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创新是个人解放的体现,创新只能通过发展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来实现,教师在培养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重点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正是创新因素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看到学生不同寻常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分配不同的作品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美术教师来说,除了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美术学科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更多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多项能力,形成积极、健康、全面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性,并且在未来的一生中进行不断的完善,确保美术核心素养成为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内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艺术特质,实施一系列高效的价值引导。尤其是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定制个性化美术教学计划,帮助小学生提高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度,进一步构建专业、高效、灵活、有益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化亭.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1):99.

[2]张艳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21.

[3]刘童彤.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8):133.

作者:彭燕

美术教育培养研究论文 篇3:

现代小学生美术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与其他考试型科目相比,具有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促进人格发展的特点及优势,美术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因此对美术的认知局限性较大。所以在提高小学生美术审美素养方面,教师应从多维度进行考量,促进该年龄段学生对美术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发挥其想象力,真正建立学生与美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在课堂教育方面,也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推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小学美术;美术素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79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在满足学生成绩提升的目标外,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美术作为人类审美培养的重要学习课程,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体验,能使人类感受到丰富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审美经验,在提升乐趣的同时,提升人的審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拓宽空间思维。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分析

新课改下,《美术课程标准》作为现代美术的学习准则,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给出了全新界定:美术学习是应具备科学且富有逻辑性的审美教育,在致力于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同时,还应提升学生的美术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全面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鉴于《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含义,现代小学生美术课程应从美术学习方式方法、教育内涵及目标出发,形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层次性的学习路径,突出其多元学科知识融合所需求的学科根本。

目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临摹教学是这一学科领域的主要内容及方式。该教育方法虽然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美术绘画技巧,促进小学生视觉等多个感官的发育、提升手脑结合的能力等,但也限制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在无法真正认知、理解事物的构造及形象、原理、意义的情况下,机械性地复制美术绘画,就无法发挥出创造性,对美术学习的本质及内涵领悟产生误区,美术学习的热情及参与性也会随之降低,导致美术课程教育成为一项只具其形、不具其神的小学教育内容。因此,强化小学美术教育意义,优化学科资源,构建多元知识体系,改变教育理念,是尤为重要的[1]。

结合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现状,现代美术教育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

(一)教学内容及方法趋于单一,缺乏连贯性

由于美术不是国家应试学科,因此在小学美术相关教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方面较为陈旧,新事物的更新速度较慢。当下,在时代科技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普遍提升下,小学生学习环境及兴趣点已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知识已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兴趣及能力需求。而教材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标准及载体,是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关键。传统教材在无法进行有效更新的情况下,只能依照过往版本反复实施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这样一来教育内容单调且没有新意,致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及兴趣度下降。同时,教师作为教育实施者,面对一成不变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师的教育激情也在逐渐下降。

另外,教材内容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兴趣点就无法实现有效的改变,会导致教育内容的枯燥无味。理论性的美术教育内容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兴趣,阻碍了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经验教学”明显

当前,我国在小学美术教师聘用上首先考虑的多为教师个人的绘画技术,其次才是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等专业性基础知识。虽然教师个人的高水平对小学生美术绘画技巧会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只注重绘画的技巧学习,忽视了学生审美学习的教育目的,对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不利。

另外,美术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依靠“个人教育经验”的教育特点明显。由于美术教育强调思想培养,素质提升,而非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因此,教学方法陈旧,导致艺术气息下降,使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这种艺术性的感知和创新[2]。

二、美术个性化学习领域划分研究

结合对《美术课程标准》理论体系的研究,我们可以将小学生美术教育下的学习领域范畴进行规划,形成系统划分,从而明确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及素养提升中的主体及教育层次,从多维度完善小学生美术教育体系。

第一,通过对美术学习的目的及美术学科本质的阐述,我们了解到美术的内涵及国家对小学美术课程设定的具体目标,结合新课改政策,最终提出“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开放性”的总要求。

第二,在明确目标及思想后,要认定学习主体,小学美术课程学习应该确立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地位,同时在现代美术课程中更应将美术教育素养划归到美术教育主体地位上去。这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诠释,也是对美术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发展的一种推动。其作用是在统筹分配美术语言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更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改善单纯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及以基础绘画为主的教学模式。

第三,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及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次关系明晰之后,应开始考虑从何种角度及维度出发,形成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方法及模式。

第四,要考虑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通过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美术学习的推动方向及动力。学生立场是划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学习领域划分的核心价值体现[3]。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且每一领域的学习都各有侧重,但又互相关联,循序渐进,最终形成了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同时,“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作为关键词,既表明了四个领域的不同重点,同时又将小学美术的学习紧密连系起来,相互包容,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性学习网络。因此,新时期小学美术课程的首要条件就是形成开放式的教学体系[4]。

三、构成有效的核心素养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推动任何领域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托及基础,在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育当中,评价更是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明显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能促进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和小学生审美及美术核心素养的成长。

有效的评价机制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学生层面,第二是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主要是在学生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基于积极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自信,使小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教师层面,对考试教学效果等给予一定的评价机制设定,一可以鼓励教师创新美术教育的模式,改善传统教育中因为美术非应试科目导致教师教育积极性低的情况,同时又可促进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提升。

四、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究

美术作为素质性学科,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修养。在小学阶段,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且主要具备两方面因素。

首先,鉴于小学学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必须具备多样化的特性。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好动且求知欲高等特点,因此,现代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动手实践与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间的内在联系需要不断强化提升。鉴于以上两点特性,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应选择更能适应小学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方案及手段。

(一)强化美术课程中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内在联系

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室内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外部美术教育信息的接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小学生单凭课本及教师语言的引导很难完成美术学习。因此,现代美术教育中首先应该改变美术教育的学习场景,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小学生多看多走,融入自然,感受山河魅力,完成美术素材的收集和美术思想的提高。

另外,鉴于当下学生动手能力成长较为迅速,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着重开发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思维。

(二)创新思维扩展与开发

创新力与想象力的发展都是以现实景象为基础,提升小学生现实美术基础的认知,可促进小学生美术思维的扩展。美术课堂针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设置相关引导内容,帮助小学生领略到美术的魅力,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堂绘画作业。要倡导艺术无止境的原则以及美术标准因人而异的核心思想,挖掘每位学生独特的美术创造力。

(三)强化课堂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与小学生间有微妙的关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既是教育的师长,也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构建师生交流的教学机制和新时代教育新模式,力求建立生动有趣的课堂,和学生保持密切交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味到游戏般的快乐。

美术世界丰富多彩,而绘画只是美术课的一项基础内容,在此之外美术课还包含手工、剪纸等相关内容,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另外,剪纸作品、手工艺品等可以成为家庭装饰物,同时还是民间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此外,小组合作完成美术作品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能够激发每位学生的独特潜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優化。

参考文献:

[1]闫隽.小议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64.

[2]王丽娟.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5):83.

[3]罗梓超,筱雪,吴琼,王晓迪,孟捷,张媛.学会青少年教育及科普探索——以国外化学会为例[J].学会,2019(5):55.

[4]吴动超.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元学科融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9):153.

作者:何宝来

上一篇:舞蹈课程设置改革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