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

2024-05-06

论文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精选6篇)

篇1:论文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

教师: 汪美静

摘要:

美术课是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作为美术教育第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就应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多动脑筋,利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常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多种形式来作画,重视观察欣赏,提高学生认识美和表达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更多的绘画作品来。

关键词: 美术 教育 兴趣

一、用语言感染学生,培养浓厚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就会热爱、崇敬教师,就会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那么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了。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信号和象征。兴趣是显示最初的能力。”所以兴趣是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稳定的兴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充分利用范画进行直观教学,激发绘画潜力。

范画演示是更为直观的教学手段。范画包括步骤范画、随堂范画和老师作品。利用步骤范画教学,能分解绘画难度,使绘画过程更直观简练,让学生感到易学。利用随堂演示范画,能把枯燥的教学内容激活。例如,在讲中国画——花卉的画法时,就在课堂上铺开宣纸、拿来毛笔、墨、颜料等工具材料作花卉示范画,让学生亲眼看到老师的作画过程,包括执笔用笔方法、线条的运用、颜料的调配一目了然。加上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把老师的作画步骤、方法都记在脑子里,同时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题。这样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气氛活跃了,许多难题也就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除止以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真正看到“原作”的真面目,使学生感到通过努力学习之后也可以绘出较好的作品来。同时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会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意,产生向老师学习的欲望,对于学习自然就越来越感兴趣,发挥更大的潜力。

三、美育渗透,培养持久兴趣

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对于培养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了重要作用。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影响的艺术气氛。例如,主题报、画展等,教学上诸如向学生讲解美术史知识、名人的艺术简历、名画的思想、艺术魅力,以促进学生对更高艺术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学校还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通过参观画展、举行书画比赛等,使他们对美的感受认识在有序的活动中,让他们走入真实正确的审美天地。同时,和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持续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持久和稳定的兴趣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力就是通过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新思想、新概念的能力,也就是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力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一)提供感性经验,丰富有关表象。

绘画需要观察、想象和创造,每一幅作品既是学生对外界的认识,又包含着学生的创作。因此,我们应当应从学生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体验出发,如主题画“未来的汽车”,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汽车的主要结构特征。如车身因功能不同而造型各异:为便于储水,洒水车的车身制成了圆筒形;为便于消防员站立,消防车的车身两旁留有站立的地方……在有了这感性经验以后,学生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形成表象的分化能力、联想能力和组合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造构思能力。

(二)培养绘画技能技巧。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智能技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绘画创作需要一定的智能技巧,有分析、组合、联想、夸张、变形、创造、幻想等。例如,从宇宙飞船联想到宇宙飞车、宇宙飞人、宇宙轨道等,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作品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四、采用电教手段,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提高绘画水平

学生的思维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直观教学可直接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不断升华,欣赏名家名作,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想,而且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绘画水平。

五、勇于运用先进科学设备,诱发想象力,提高创造力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是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形象思维对启发想象力有着特殊的作用,而电脑就能以它特有的声、形等手段及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形象思维,进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六、运用小结,巩固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各个环节的主次与时间,要根据年龄、心理特点安排设计各个环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合理公平地评价他们的劳动成果,要多看绘画的长处,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多鼓励学生用业余时间多练习绘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巩固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兴趣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心血和劳动。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稳定、不持久的。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开心、愉快。同时不断思考、探索,不断实践、总结,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从而迸发出对美的追求与热爱,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对于美术课来说,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动力。但兴趣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热情培养。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想方设法地运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电教媒体,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意境,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思维也应不断更新,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道路。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也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美术教学重在教师的学时与独特的见解,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

篇2:论文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

李汇洋(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中学高级)

课程标准中对于美术课程的特点论述为: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四个特性的实现,则要着力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美术学习的习惯。而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长期的功课。我们必须研究教学,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如何应适合学生接受、符合教学内容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入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们广大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因美术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它需要广大的美术教师不断付出努力,具备牺牲精神。

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反应:现在的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呢?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究竟如何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学段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我们就各年龄学段的学生对美术(画画)的学习兴趣进行的调查显示,非常喜欢美术(画画)的低年级约占98%,九岁约占65%,十二岁约占20%,十四岁以后约占5%„„这个结果相对客观反映了当前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一个趋势:年龄越小的喜欢美术的人数越多——“越小越多”;年龄越大的喜欢美术的人数越少——“越大越少”。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小学低年级

小学中年级

小学高年级

初中

从以上图表中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一、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几个原因

(一)教师工作态度的影响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对于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每一天的学习,以至于影响学生对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个主导要从你的备课、从你的精神面貌、从你的语言语气、行为举止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首先要认真的研读教材,准备精美的教学范画,制作的精良的ppt演示文稿等教具,从走入教室的第一步开始,就把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一个眼神,一副笑脸,一个动作,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觉,会调动他的积极地反应。任何一位学生都喜欢轻松愉快地学习,美术学科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在有情感因素和积极创新的氛围中去学习,所以我们不能把“人的情感”这一重要环境因素剥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我们必须重视人际情感环境因素,单一的谈物理方面教学情境是不完全的。学生们学习美术兴趣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学生兴趣取决于我们的教学态度。

我们的美术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的职业相结合,这是令多少人羡慕的事情。那么通过你自己的绘画创作,可以把你对美术理论绘画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与孩子们分享,他们可以获得最真实的绘画经验,获得更深刻得绘画体验,学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他们会受益终身。

我认为专家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二)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儿童涂鸦期过渡到概念写实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还显得幼稚,一般都以个人的想象思维来补充观察认识的不足。他们喜欢直接用鲜艳强烈的色彩,不会在意客观对象的自身色彩变化,自己认为好看就可以;任由想象,在画面中随意添加景物。他们喜欢大胆夸张地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注重情节性,往往由想象出发进行描绘,在简单的画面中蕴涵丰富的故事内容。

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与比较,只要表现欲望能得到充分的就会非常满足。从总体看来,他们往往把绘画当作了活动,兴趣点主要集中于绘画活动过程中,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满足。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接收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兴趣爱好取向有了多种选择,还有学校规范化的影响,促使其审美观念逐步趋向整齐、规律、写实等半成人化为标准。在绘画画面上,则是稚拙的儿童画特点减弱了,画面上显得拘束呆板。这个阶段学生的绘画技能跟不上知识,手跟不上眼睛,眼、脑、手还不能协调统一。他们想法很多,就是表现不出来。越画不“像”越不想画,越不想画就越不爱画,想的多画的少,就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作品的自我评价、外部比较与评价开始重视,他们的表现欲望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成就感逐渐降低,再加上不积极、不恰当的评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如果再不断地重复,致使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比以前就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

到了第四学段的学生,初一虽然还带有一半的儿童性,但到了初二以及初三则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身体的发育情况,注意点就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影响,转移到社会化的、趋同性的方向上去,还有许多素质教育之外的诱惑。美术知识与技能和自我意识的表达,得不到相应的统一,绝大部分普通学校的学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外部环境和评价的影响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因为这评价关系到审美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培养的方向,而且还关系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一点不论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是对于第四学段的初中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儿童画和学生作品,不少人缺乏正确的观念与态度。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过于娇惯,盲目夸耀,孩子不能受一点儿委屈;等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不同意见的时候,又不能够耐心的倾听、尊重他们的想法。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往往以自我的欣赏标准评价学生的作品——是否按照教师的示范完成作品。画画整洁,笔画清楚,造型具象的受到好评;画面奔放凌乱,用笔自由无拘无束、夸张变形的则是不合规范。简单的评价标准和非积极的评价态度对孩子们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相信长期包围在这类评价中的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思维创作上的自由,唯一的标准,就是老师的评价。自己的想法不能表达,作品得不到肯定,谁还会对美术有兴趣呢?

学生之间的比较,渐渐的也会影响对绘画创作的热情。他会看同班其他学生的绘画作品画得怎样,像不像,一旦画的不如他人就会自我否定,羞于与他人交流,不敢自我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一个班里就只剩寥寥无几的喜欢美术的学生了。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如果不受到限制的话,一般都有绘画的意识,都有绘画的能力。而我们的外部环境,没有提供给孩子们更好的条件,使得孩子们能够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享受和快乐。没有给他们炫耀自己的场所和平台。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千姿百态是学生美术作品的特征。但是往往写实具象表现的作品容易被人所接受,而相对带有表现性的作品,例如夸张、抽象、变形的作品,在理解和接受上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与我们接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就其作品美的价值来说,也各有千秋。从绘画心理看,写实作品倾向于人们的直觉反应,而表现性作品多倾向于思维反应,其实写实与表现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学生的作品往往与年龄同步,到了小学高年级再把圆的物体底部再画成直线,会被说成不认真观察;初中学生再表现性的把人画成正脸歪身子,会被说成太过幼稚。其实绘画作品的意义并不限于画的本身表层的现象,绘画形式的表达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和心愿,带有强烈的表现性,样式和特点千姿百态。

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学生们的作品时还应该积极听取他们对作品阐述,把是否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地挥洒个性,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儿童美术作品是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大画家研究的对象,他们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以至于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画面:毕加索以幼儿般的丰富想象将“立体派”艺术呈献给了世界,树立了学生绘画夸张变形的榜样;马蒂斯用儿童画的造型特点完成了一系列变形绘画杰作,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波洛克用孩子涂鸦般的抽象线条,奠定了表现主义艺术的基础,使我们的“糊涂乱抹”有了依据;卢梭的油画,给我们带回了童年,带回到了大森林;夏加尔飞在天空的新娘,把儿童般的幻想,带到了崇高的境界;国画家关良以儿童画的表现方式完成了一系列的戏剧人物作品,让我们的笔墨游戏更加自由自在。这些大师的绘画作品,无不是以儿童般的真诚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类的赞美。

(四)教学过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的设置的确是影响学生绘画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对教材必须熟读,加深理解。理解之后要加以再创造。没有重新的设计和理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不会有改变,就不会有新意。凡是绘画课,大家就一人一张小纸临摹;凡是设计课,就发一些资料照抄或稍加改变,对付完事;凡是欣赏课,大家就看书上的图片,你给读读内容介绍,他给念念背景资料,讲个故事,说说趣事,把欣赏课变成了故事会,有“鉴”没有“赏”,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课堂上缺少互动和交流,不拓展知识,不组织美术参观等等,要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缺少节奏变化;要么课堂节奏拖沓,教学实践没有明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不清楚,课堂上缺少激情。美术课缺少魅力,就自然没有了影响力。

当然教师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影响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兴趣获得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

美术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宰者,主动转换为课堂的主导者;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美术学习的引领者;从学生学习活动的旁观者,转换为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必须要以合作的姿态,放低身段,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作的立意、创作的构图、创作的方法和手段等等。以学生的理解去判断作品的思想,使得教师的指导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也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要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思考,不能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创意,束缚学生的手脚。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其他教师一样,那如何使得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感悟起到作用,使得你成为学生的榜样,渴望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呢?那就需要美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学上认真努力,绘画上笔耕不辍,言谈上幽默风趣,举止上大方得体,装束上高雅和谐,面貌上饱满热情,处事上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优雅风范,尽显作为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课堂上要像一位长者,像一位朋友,像一位伙伴,有着他们一样的欢喜,一样的悲伤,一样的爱憎,一样的得意忘形,一样的深情惆怅。在学生面前你就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用真情去关心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榜样,从而使学生由于亲近教师而亲近美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的责任。教师应通过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以及自己的绘画创作活动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识理解,理解对一件事情,只要是对的就该如何追求,就该付出多大的努力,身行胜于言教,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教师自身的绘画实践是对学生学习美术是最好的教育。美术教师的行为习惯会给学生留下效仿的痕迹,会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就是应为教师的影响最终学生选择了与教师一样的职业。

所以我们绝不能忽略教师与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对于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感染作用,教师没有对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的热情,态度冰冷,学生怎敢积极表达自己?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如果不清楚,可以说:“我们一起来探讨”,应该说教师也不是什么都懂,要留有倾听的余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岂不是更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应是丰富、生动而又有趣的。从内容的选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必须要创设生动的、有趣的、快乐的、丰富的教学环节,巧妙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学习,那么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美术教师都应该深刻体会到这种教学艺术的真谛。都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活跃,敢于表现,大胆创作,无忧无虑的轻松的学习乐园。

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能够体现教材精神的内容,重新组合,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科学运用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有效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使得知识更加流畅的通过教学过程在学生中传递。

(四)要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经过认真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因为学生的年龄的不同,根据自身热爱美术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一样的长时间的关注一件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事情。课堂作业设置要考虑梯次与程度不同的,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在现有的条件下,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还普遍被人们不重视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五)要给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正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喜欢。

美术作品的美是多样性的,我们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学生的作品。不应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不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致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学生的作品不管是夸张、是平淡、是细腻、是粗犷、是热情、是宁静,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美术批评。对待学生的作品要肯定其具创造性的一面。并且具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不足,与学生交换看法,协商解决的办法,使得学生的作品更加完善。学生就会有兴趣进行再次创造,这样做,同学们就会变得更加大胆、更主动地敢于使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主动的与他人交流。甚至敢于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教师真诚的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将会把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学生们会觉得美术表现的空间是自由和快乐的。

(六)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

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七)创造艺术氛围的影响

艺术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走廊、报亭、橱窗、教室墙壁、食堂餐厅等等许多地方,都可以成为美术作品的展览场所。都可以营造一个美的、艺术的氛围,耳闻目染,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快乐健康的精神影响的。

到美术馆参观、临摹画家的作品,与艺术家进行对话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在那样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聆听的艺术家的教诲既是学习也是享受。学生的这样经历,会使他们的美术学习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应该说艺术教育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在美术馆学习所感受到的艺术氛围,那种美术的崇高精神和艺术的魅力,是任何美术教室所替代不了的。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情景对人接受教学的影响。我们不能仅仅把情景教学局限在教室里,而要将整个校园学区以及社会公共场所,都纳入到教育的情境之中,纳入到教育的范畴,使环境成为潜移默化进行美育的大课堂。

三、要注重学生美术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由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人的某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在长期的培养训练中形成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变又很困难。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人获得成功的辅助力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他把人的习惯看的人的上帝一样,主宰着人的命运。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能把“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人生之基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会使他的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从小学就说,培养学习习惯。

因此,美术教育不仅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习惯养成要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要养成做美术课前准备的习惯。按所学内容要求带齐相应的学习用具、教师可以适当要求用具的摆放。具体实施措施:除了教师在事先提出要求外,要充分发挥课代表的作用,提醒学生将下一课所带用具记录在作业本中备忘。

我们的教师可以在学期末考虑下学期教学计划,就要考虑下学期教学所需的教学学具,列出条目,给出数量,考虑可能。做到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有备而来。以此养成学生在美术课上带好带齐美术学习用具的习惯。

2.要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美术课要做到宽而不乱、松而不散。采用各种手段,发挥教师的专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继而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没有别的东西超过美术的魅力,他就不会在美术课上玩学习用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围绕着中心学习内容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3.在美术学习中练就持之以恒、认真作画的习惯。在美术课上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认识,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诞生,是要经过不懈的努力,细致认真的工作才能成功。持之以恒、认真作画的习惯是所有美术绘画取得成功的保证。美术课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养成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们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会得到锻炼提高,学生要持之以恒认真完成作业。

4.重塑美术学习形象,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以往美术学习会给人一种懒散邋遢的不好印象。例如象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班集体的、个人的卫生,都要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特别是学习后,美术学习的废弃材料,要随手放在教师的收纳箱里,课后保持一个好的环境,这体现了学生们的基本素质。绘画过程中,注意不要将颜料涂抹到脸、手上,注意用眼卫生。环境卫生,保持地面、桌上整洁。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循循善诱多多提醒: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要避免絮叨啰嗦,亲切和蔼;对不同的学生,语言语气要有所不同,避免生硬粗暴不耐烦。

2.巧妙诱导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采用不同形式变着花样,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养成。

3.手段多样侧面提醒,自我约束:结合星级评比活动,利用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篇3:论文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

一、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主要因素

(一) 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

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和自身能力有限, 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可有可无, 或者直接认为小学音乐教育没有什么值得教授的内容和价值等, 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存在, 导致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仅仅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聆听音乐, 或者学唱歌曲, 这种没有教育高度的教学方式, 不利于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学习, 更不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学生学习主体的忽视

新课改要求中, 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切实开展教学活动。然而, 在众多的小学教育中, 尤其是音乐教育中, 教师往往突出自己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片面开展“以教师讲, 学生听”的错误教学手段, 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好奇心和兴趣度。

(三) 课堂气氛的枯燥性

一些音乐教师缺少创新思维, 缺少善于利于周边环境的有利因素进行教学创新的能力, 过分局限于课堂教学, 不能够彻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缺少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 不利于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积极的交流与互动, 导致课堂气氛缺乏活泼性与感染性。

(四) 改革步伐的缓慢性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 但现阶段音乐教育改革仍处于喊口号阶段, 缺乏有效的实际行动。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已出现各种不利于音乐教育顺利开展的因素, 直接导致了音乐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学生的音乐学习意识也越来越淡薄, 缺少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激发与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途径

(一) 改变教育观念, 提升教师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我在音乐方面的知识素养, 顺应教育发展潮流, 转变教育观念。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大力宣传教育改革理念, 采取有关措施对小学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再学习和再培训, 转变音乐教师的过时的教育理念, 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 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整体前进步伐。改变教育观念, 提升教育素质, 有利于学生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 增加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和学习兴趣。

(二) 转换主体意识, 重视学生能力

要把小学生作为音乐教育的灵魂人物, 以学生为音乐教育的中心教学, 树立小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勤于创新, 善于利用教学环境的各种有利因素来进行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仿若身处音乐殿堂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和领会音乐的艺术真谛, 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准。进而激发出更多在音乐方面的乐趣和兴趣。

(三) 丰富教学内容, 营造欢快气氛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性, 充满想象力和丰富性的课堂教学, 才能够有效的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授《让我们手拉手》这首儿童歌曲时, 就应该改变教学方式, 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让学生在音乐背景的前提下, 翩翩起舞, 边唱, 边玩, 边跳。让学生在唱、跳、玩的过程中既学习了音乐, 也陶冶了情操, 更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 加快改革步伐, 开展科学教学

学校要注重引进相关音乐教学设备, 完善音乐教学规模。配套齐全的音乐教学设备, 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这门课的艺术性质决定了, 音乐教育必须重视音乐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例如,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购置一些音乐器材, 比如, 吉他、电子琴、长笛等实用性强的音乐器材。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 感受音乐的巨大魅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总结

音乐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和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敬佩和对美的感悟之情。通过音乐教育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认识到生活的美好, 教会学生感恩生命, 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音乐魅力。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才能使学生领悟音乐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叶小芳.春风何时能度玉门关——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思考[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1 (06) .

[2]郭默予, 郭新微.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J].广西教育, 2010 (28) .

篇4:论文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55-01

小学音乐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其传授的主体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理论,而是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够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增强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领悟到自然、社会的和谐之美,从而带着积极的心态融入到以后的生活中。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音乐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音乐课程的开展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然而由于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所引用的音乐素材,大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仍比较传统和单一,因此无法满足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真正需求。并且教师在音乐讲授过程中,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法提起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技巧的训练和识谱能力,而忽视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情感的领悟,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无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阻碍了学生审美情感和音乐创造力的发展。

除此以外,由于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教育工作者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清晰,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领会教育的真正要领,更无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速度慢、质量差等现象,进而影响小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如何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

二、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改善学习环境及教学氛围

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与教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优美的环境创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首先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布置教室,在墙上挂满各种乐器和音乐家的照片及名言,也可在黑板或墙面相应位置设置一个音乐专栏,让学生每天在音乐专栏处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和信息,建立起学生之间音乐沟通的桥梁,使学生置身于有优美的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中,并对音乐产生一种由衷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1]。

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亲切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同时,还应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在团体融洽的氛围中,喜欢上音乐教学的课堂,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2、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大多初步接触音乐,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还只能停留在对音乐表面形式的理解,而且小学生上课过程中,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加以刺激,增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如运用录音机播放音乐的同时,教师对音乐进行示范演唱,并让学生进行模仿;亦可播放幼儿演唱和舞蹈视频,让小学生跟着音乐唱歌和舞蹈,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并可以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既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

3、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心智还很单纯,所以小学生普遍对听故事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歌曲与童话故事相结合,吸引学生对于音乐好奇心,教师在音乐的背景下,对故事讲授过程中,应该注意符合语境,并且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对故事加以阐述,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3]。教师也可在教授和灌输音乐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作者的生平故事以及创作歌曲的背景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音乐背后所蕴藏的内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美好的印象和情感。

4、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器乐教学

新时代的音乐教学,不能只依靠传统的听唱及视唱教学,更需要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学元素,例如在音乐课堂上引入乐器的教学,使学生不是被动的学音乐和听音乐,而是主动地演绎和创造音乐。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于乐器以及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乐器的指导教学,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喜好,给其安排不同的乐器,并在教学进行的过程,组织学生对多种乐器进行合奏,不但能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更能促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和对音乐学习的主体意识。

小学时期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需要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教育,小学音乐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从小养成用欣赏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以及从音乐的角度鉴赏世界的能力,可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改革小学教育理念和方式,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胡家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21):495-591.

[2] 周陶陶.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07(19):227.

篇5:论文 小学生美术教育与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想学、乐学、会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任务呢?我想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一个人课堂,而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做的就是听教师的讲解,记知识点,其教学活动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忙得不可开交。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学,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不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仰视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平视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与思维空间。当然我们提倡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忽略教师的地位,教师的重点在“导”上,要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序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更多的能力,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尊重并赏识孩子,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

在课堂上,教师评价学生要以表扬为主,不要随意批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话。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再给他一次机会,或鼓励他下次说好。表扬在英语学习中是一剂神丹妙药,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越来越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讲课时面带微笑,“good.Yes .ok .well.thank you .You are great.wonderful.”等词语可以经常用来鼓励学生。当学生说错时,教师可以说:“try again.Don’t worry.”当学生觉得很难表达而想放弃时,教师就要及时鼓励学生说:“Try your best.”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没有心理负担了,课堂上就会积极踊跃的发言。

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声乐好的学生教唱英语歌曲;让口语好的学生在班上领读英语;让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表演简单的动作,在他们的表演中捕捉他们的长处,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游戏、歌曲的恰当运用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就要想办法使这种兴趣能持久地巩固下去,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为了稳定学习兴趣,可以适当的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背小诗等。例如,在练习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写有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 is M?拿M卡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 your neighbour”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别说“thirty-six,thirty-seven,thirty-eight”,接着一起说:We are neighbours.通过唱唱玩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有“功”

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适时的激励性评价会给学生很大的信心,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相反,孩子一旦受到过多的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鼓励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从而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享受快乐的过程。

用音乐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是一种艺术,艺术有着陶冶情操的强烈的感染力和心灵的震撼力。在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潜在着音乐细胞,这也是小学生所最喜爱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音乐大胆地引入课堂,将英语知识的讲解与生动悦耳的音乐相结合,以音乐欢快的节奏、动听的旋律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我不是直接讲解英语有多重要,也不是直接进入英语的学习,而是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如此美妙的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美的享受,在美的刺激与诱惑下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自然会以高涨的学习热情与高昂的学习情绪投入今后的英语学习中来。在学习字母时我们可以教学生唱字母歌,边唱边做字母操:金字塔AAA,汉堡包BBB,小耳朵CCC……每次学习三四个,并加以及时巩固。先由教师带着学生做,然后再让学生轮流上台来领着做。

篇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十分有益。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呢?现阐述如下观点:

一、发掘学生优点,及时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学生身上的各种过错、缺点、失误,总是直接地进行批评教育,经常严厉指责,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改正错误和缺点,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最终导致不愿意看到这位教师、不愿意上他的课。有一句格言说得好,“要想除掉杂草,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哪怕非常微小,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适时鼓励,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鼓舞,让其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我所教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名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提问时总是答非所问,作业完成情况也是一塌糊涂。起初我总是用严厉的语言训斥加批评,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该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差,令我头痛不已。有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该生埋头在做着什么,这次我没有喝斥,而是悄悄走过去一看究竟。这一看我惊呆了,橡皮泥在他的手里被捏成了栩栩如生的灰太狼。虽然本节上的不是手工课,但我转怒为喜,借题发挥,好好地表扬了他一通,并要求全班同学今后上手工课时都要向该生学习,做出一件好的作品。通过这次表扬之后,该生对我的态度转变了,也愿意上我的美术课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件事后,我更加积极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上课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们都爱上我的课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动向,提高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学它干什么?我们又不想成为画家、美术家。学美术无用或无目标的心理致使许多学生上美术课时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毫无学习兴趣。这时美术教师就要扮演灯塔、路标的角色,以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为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启迪和诱导学生,指明学生学习的方向,让他们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发掘美、创造美,提高对美的理解与认识。学生总有自己喜爱的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喜爱的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喜爱,从中找出其所蕴含的美,加以引导。例如某女生最喜爱自己戴的发卡,我就问她:“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发卡?”“因为我的发卡上有美丽的花朵。”“那你为什么觉得发卡上的花朵美呢?”“我也说不清。”“如果把发卡上的花朵变成其它颜色或变成其它形象,你还喜欢吗?”“不喜欢。”我就与这位女生的对话在全班展开交流,最终使学生明白 “一切你所喜欢的事物都蕴含了美”的道理,这种美与我们所学习的美术学科是分不开的,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多次这样的引导,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把握学生心理,营造氛围,诱发学习兴趣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内在气质与形体语言的形象反映。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而微笑是人类无声而又最美好、最动人的语言,是产生积极情感效应的源泉和动力。微笑中有欢乐、有鼓舞,能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是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反过来,如果教师的教态不亲切、不自然、不大方,学生首先就会讨厌这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会不集中,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继而影响到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四、运用现代手段,触动感知,增强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例如,在给二年级学生上《童话城堡》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绚丽的色彩、造型各异的城堡,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热情油然而生,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启蒙者、引路人,美术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点燃学生的艺术火花,精心地设计课堂及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上一篇: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建工作调研组到我县调研下一篇:集团酒店人员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