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技能高等成人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仍大有作为,但存在一系列挑战。国家为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指出要优先解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矛盾,如政府主导打破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藩篱,推进制定高等教育资历框架,高校、社会、行业、企业广泛协同。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历技能高等成人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历技能高等成人教育论文 篇1:

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初探

【摘要】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因部分机构办学目的不明确,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目前还存在着缺乏管理,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办学机构还需要更新观念,加强监管,科学运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人教育 非学历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是指针对已经具备中等教育水平的、不再参与全日制正规学校教育的成人所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教育。它既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也包括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以及职后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危机,自2004年以来全国成人学历教育出现结构性的萎缩,成人教育陷入困境。为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发展危机。这里面既有普通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历史遗留的学历补偿渐趋完成与各类成人教育形式的不断丰富等外因,也有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人们只重学历教育而不重非学历教育等内因,使得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1 缺少社会支持,疏于行政监管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创造出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之路,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的人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仍然缺少社会的强力支持,尽管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知识的人才,但在观点上还没有转变,大都认为只有学历高等教育才是需要的,这种非学历高等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因而学习时间、学习费用不能保证,学习环境得不到改善,学员经常无法处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学习和工作都处于两难的境地,使得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受到极大地制约。

我国的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主办单位多且杂,地方各培训机构,对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投入非常少,将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当作他们的“摇钱树”。办学各自为政,无人管理,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无法实现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制定的教学目标。

2 专业设置不合理,忽视实践教学

部分办学机构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盲目追求大而全,设置了许多不强不特、趋同趋热的专业,导致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加深,限制了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用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与提高学员基本技能、应用水平、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参加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大多是因为工作需要而来,或多或少带着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看作学历高等教育的延续,更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重视应用技术与科技开发能力的培养。

3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不到位

由于以利益为目的,存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在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中,专职教师不足,临时聘请离退休教师或在读研究生代课,或在外校聘请兼职教师,使教师的整体素质下降。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热情,认为成人教育就是简单应付的教育,难免在教学中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教学内容理论的东西较多,实际操作、可行性的东西少,不符合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应变能力强、灵活性强的特点要求。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施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二、发展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几项措施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要求不断完善自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这使得发展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管理监督体系

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须,一种必然,使终身学习这个理念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和学员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个公民发自内心地愿意参加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健全的成人教育法律法规,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非学历教育的性质、地位、权利和义务等,让人们按章办事,守法办学。

2 坚持市场运作。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

坚持市场运作,要求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项目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教育内容要从经济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出发,不断调整教育目标,使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切实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者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服务。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为非学历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在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上,诚如美国成人教育大师诺尔斯(M.Knowls)所说:“成人教育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实用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生活为中心,成人教育所依持的是社会目标取向。”因此,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设置要正確处理质量与数量、长远与近期、传统与创新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专业设置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发展的命脉,教学管理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要选好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起着主导作用,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成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诺尔斯强调“每一个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的与直接的使命,便是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要,帮助他们达到目的”。因此在选定教师时,要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聘请既有智能素养,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师管理问题上,要进一步规范成人教师的管理,提高成人教师的相对稳定性与积极性。其次,要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要加强教学监管。规范过程管理,制订课程提纲,细化课程要求,重视学生评教的作用。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效的进行教学监控与评估。促使教师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 洪

学历技能高等成人教育论文 篇2: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摘 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仍大有作为,但存在一系列挑战。国家为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指出要优先解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矛盾,如政府主导打破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藩篱,推进制定高等教育资历框架,高校、社会、行业、企业广泛协同。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并向教育强国迈进。2015年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教育目标。2015年10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2017年公布了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学科,高校更是把办学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与办学绩效上,主要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绩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则不断边缘化,甚至被部分高校放弃。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在党的十九大开创的新时代下,更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或架构。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学历教育与网络教育并行发展

以函授、夜大学、业余等学习方式为主的传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曾经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满足了人们在职学习的需求,解决了众多领域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求学者的广泛认可,网络教育迅猛发展,并逐步与传统成人学历教育比肩。

网络教育始于上世纪末,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高等教育序列,教育部只批准60余家办学单位,2003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2004年之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04年~2016年招生规模基本呈线性上升,年均规模163.74万、标准差47.16万,2016年首次超过传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模;传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起步早,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稳定,在2000年~2016年间呈平稳发展态势,年均招生规模 213.26万、标准差27.13万,近年有减少趋势(图1)。网络教育与传统学历教育齐头并进,预计今后两种类型学历继续教育将呈胶着发展态势。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担当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学历补偿的重要角色

网络教育虽然快速发展,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专科教育比重偏大,2005年~2007年,专科比例分别是54.1%、55.0%、59.7%;2008年至今,专科比例超过60%,在62.1%~66.6%之间(图2)。传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科比例虽然不及网络教育那么高,但仍然超过50%(图3)。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尤其是专科教育,为大批未能进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的学子提供了重要的求学通道,解决了“有学上”的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及普及化的进程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0年-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和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规模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最高年份比最低年份规模分别增长798.65万、528.01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11%、40.11%;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年度之间有起伏,最高年份比最低年份增長306.37万,年均增长率37.86%,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35.3%~47.4%之间(图4)。2016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其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1299.3万 ,占比35.1%。所以无论招生规模还是在学规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担当了重要角色。

(三)新时期对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发展是显著的,新时期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两者偏一不可。2016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率达到42.7%,“有学上”的矛盾看似解决,但图2、图3、图5 显示,无论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比重都比较大,如果不重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大批高校,特别现在举办网络教育的高校及双一流建设高校会放弃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有学上”可能也会成为问题;“上好学”的需要更是目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大量的专科毕业生、高中后毕业生有进一步学习和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愿望,即便不能进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继续教育也应该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公务员报考政策都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带来发展动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新时代仍大有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新时代应以提高质量、发展内涵为核心,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二、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失衡发展带来的挑战

基于两种类型学历教育的入学方式(主要是考试方式)不同及入学后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差异,传统学历教育的生源在不断丧失,加之办学单位众多,平均每家办学规模偏小;网络教育年招生规模在200万徘徊,其办学单位只有60余家,平均每家办学规模很大,有的办学单位兼办两种类型的学历教育。无论是偏大或偏小都会产生办学质量问题,如规模偏小,办学成本必然偏高,质量则难以保证;而规模偏大,单位办学成本虽然低,但管理工作量巨大,难以做到全程化管理,质量亦难以保证。这种失衡发展必然在社会上引起负面效应,从而降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声誉,阻碍其健康发展。所谓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是系统要素,打破这一平衡会造成发展的不稳定与不可持续。

(二)学历继续教育分层发展带来的挑战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6]7号),该文件的初衷是“促进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协调发展”,但由此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只有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不能举办专科教育。由图2、图3可知,不论是网络教育还是传统的学历继续教育,专科比重均在50%以上,且现批准举办网络教育的高校大部分都不举办普通专科教育,意味着大量的专科教育的办学任务转移到少数开放大学及部分省属高校。笔者认为此政策不利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尽管2017年教育部临时发文允许本科院校2017年仍可以继续招收专科学生,但这仅是权宜之计。

(三)学历继续教育必须与本校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相同的政策带来的挑战

普通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有继续教育特色的办学专业,但随着教职成[2016]7号文件的发布,“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须在本校已开设的全日制教育本、专科专业范围内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表示原有的有继续教育特色的专业将不能再招收新生,教育部的本意可能是认为高校举办的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有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可以保证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须不知,两类教育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其内涵有所不同,继续教育虽然也注重基础理论培养,但更注重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训,师资大多来源于社会,而不仅是本校。如此一来,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历继续教育先是专科教育被砍掉一大截,然后又因专业不符被砍掉一大截(图5),普通本科院校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同雞肋。

(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带来的挑战

虽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占有较高的比例,但并没有得到社会相应的认可,无论是报考研究生,还是就业,都会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是出于对质量的担忧。这种担忧确有其道理,因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越来越边缘化,在国家层面缺乏继续教育立法、缺少经费投入、缺乏必要的质量监控与评估,在高校内部地位不高、体制机制不顺、重效益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在社会层面缺乏公众有效监督与行业积极参与。学历继续教育形象不佳,从业人员底气不足,部分高校已经放弃学历继续教育,有的高校对继续教育的底线是不出乱子。

(五)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结构失衡带来的挑战

继续教育不仅具有人才培养属性,亦兼具社会服务及市场属性,特别是市场前景好的继续教育热度高。全国学历继续教育显示,各单位规模排名前10位的专业高度重叠。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十二五”期间,传统农学学科(农林牧渔大类)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不断萎缩,招生量仅占总规模的21.8%;涉农学科(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土地资源管理)招生量占总规模的18.3%;非农学科招生量占总规模的59.9%。2014年-2016年全国农学学科(农林牧渔大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量分别占总规模的2.21%、2.22%、2.14%年。虽然2017年教育部允许高校可以继续举办专科教育,但必须是本校的特色与优势专业,而农林高校的普通高等教育优势与特色专业招收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数量非常少,不能通过教育部的专业备案审核。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一)国家指明了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目标与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均提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从“大力发展”到“积极发展”再到“办好”继续教育,是一种从数量扩张到数量质量并重的发展道路,是解决“有学上”和“上好学”的科学之路。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指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办好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融合发展,资源共享、成果累积与转换是办好继续教育的重要路径。

(二)政府主导打破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藩篱

分层办学及办学专业的不一致不是当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为筑起的各类型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资格的壁垒。60余所举办网络教育的高校承担每年200余万的办学规模,不可想象其办学质量如何保障,而大量的传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举办单位平均每家每年只能招收千余学生,又如何保证办学质量,又如何调动办学积极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皆为全日制学校教育后的高中学历、专科学历或同等学力人员;虽然入学方式不同,但全国统考的报考录取率高达85%,入学考试被淘汰的比例不高,“宽进”是两类教育的共同特征;两类教育皆可通过在线教育实施,各类网络资源可以方便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实际上,既办网络教育又办传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校,基本统一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已经达到“实质等效”。既然如此,教育部应首先将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归一化,统一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取消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所谓函授教育、夜大学、电大、网络教育等,这样每个高校的办学规模既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平衡。

(三)政府推进制定高等教育资历框架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庞杂,既有普通教育,又有职业教育,又有继续教育,既有全日制教育,又有非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又分为多种类型,同一层次的高等教育学制又不同,且不可突破,管理多头,质量参差,各类型教育的参照度差。教育资历框架可以衔接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同时也是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澳大利亚教育资历框架将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中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并将实践工作资格与学术资格都融入了这一体系中,打破了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边界。中国香港教育资历框架分为7级,该架构对拥有各级教育资历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描述性界定,包括“知识及智力技能”“过程”“应用能力、自主性及问责性”“沟通能力、运用信息科技及运算能力”等四个方面,令主流教育、继续教育及职业教育的资历可以在级别和水平上的相互衔接。广东省2017年发布全国首个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地方标准。教育部应成立相关委员会,出台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资历框架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标准,以此指引各单位自主办学,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建设,实行完全学分制,打破刚性的学制限制,国家与社会依据资历框架开展评估与引导。

(四)广泛协同确保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

政府层面开展继续教育立法,确保继续教育应有的地位,将高校继续教育纳入国家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学科水平评估及双一流建设等范畴;成立继续教育各类委员会,开展继续教育标准制定、培养方案与课程制定、开展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开展基本条件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继续教育研究会功能,加强继续教育问题研究,特别是实地调查研究,为继续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加强继续教育学科建设,确保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先进性。各办学单位主动履行继续教育办学职能,调动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积极性,加强过程监管与目标考核,確保继续教育出口质量,各办学单位间加强资源共建共享。行业企业主动介入高校继续教育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建设,推选实践经验丰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师资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社会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满意度进行评估。

(五)定位准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目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统筹推进6类人才队伍建设。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12类经济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包括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5类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包括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各类人才均包含不同等级学历比例要求,因此每所高校都要结合本校发展定位,选准学历继续教育的重点领域与重点层次,如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可以定位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业”的各类实用型人才和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使继续教育与学校整个教育体系有机统一,浑然一体,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发兰,康国光,陈啸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之困境思考[J].继续教育,2017(5).

[2]杨健明,张伟远.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香港的经验[J].成人教育,2009(2).

[3]严继昌.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J].开放学习研究,2016(3).

[4]杨健明,陈东山.终身教育的立交桥:香港资历架构的体系和实践[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5]董秀华.教育资历框架的比较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9(3).

[6]沈洪.促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学习型社会广东发布全国首个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地方标准[N].中国质量报,2017-5-25.

作者:秦发兰 康国光 王春 陈啸 徐跃进

学历技能高等成人教育论文 篇3: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问题与对策

[摘 要]教育的信息化冲击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给继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就是对当今信息化对继续教育冲击的一种积极回应。相对于学年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试行中存在着学分银行建设相对滞后、网络课程资源供给动力不足、学分学费收取难以确定、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建设尚未完善等相关问题,为了能使弹性学分制落地生根,需要建立学分银行、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制定学费标准、建立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弹性学分制;信息化

On Flexible Credit Systems Used in Continuing High Education for Qualifications: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Chen Yicang ,Kong Min ,Ding Shixiang,Liu Meizho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Key words:Continuing high education for qualifications; Flexible credit systems; Informatization

信息技術的发展,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长期实行的学年制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对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学习服务,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才能从提供的优质服务中获得自身的新发展。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中,尝试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宽进严出制,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进行学分转换,建立学分银行,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1],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既是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作出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一种新探索。

一、弹性学分制的含义

所谓弹性学分制是相对于传统的学年学分制而言,指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既实行学分制,也同时实行弹性学制。是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权,学习时间和毕业时间有一定的伸缩性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一种管理新模式。“它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演进而来,是学分制的特殊形式。弹性学分制的最大特点是毕业时间的伸缩性(毕业时间既可提前、也可延后)”[2]。其二是学习内容的弹性。由于学习者的专业取向多样性,故在其接受继续教育时,选择的学习内容亦不相同。学习者要选择符合自己工作需要或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学习内容,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或培训。第三是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由于学习者主要时间用于工作,而用于学习的时间及精力均有限,学习者一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业余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或培训,这样工学交替,两者兼顾。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又对工作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这样工学矛盾特别突出,从而使原先的那种学习者脱产一段时间来学校集中面授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变得日益困难。此外,由于存在着路径依赖,现有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仍然沿用学年制管理模式,致使许多学习者不能严格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进度来学习,也不能按照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来学校学习,而放弃了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2]。有的学习者即使被相关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录取,但由于存在着与上述同样的原因也被迫放弃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学历和工作技能提升需求,以及学习者为了满足自身兴趣爱好而学习的需求,高等继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有利条件,挖掘网络资源潜力,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而高等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原先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不足,能够使学习者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能够使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各领风骚,这对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势,抢占先机,为己所用,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潜力,使自己在当今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力图得到发展壮大。同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之优势,与终身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拓展自身功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继续教育将会猛虎添翼,焕发出新的生机。

尽管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实施弹性学分制有诸多的优势,但在弹性学分制的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与之密切联系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分银行建设相对滞后

弹性学分制的实行,意味着学习者学习年限的长短不一、学分的获得期限跨度不一。不同的学习者所获得的学分是逐渐地累积起来的,由此,学习者获得的学分需要进行存放的地点,而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较好地解决此问题。由此可知,学分银行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存储,是与弹性学分制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的重要载体,学分银行的完善程度与弹性学分制的顺利实行息息相关,学分银行建设的滞后必然影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弹性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同时,学分银行也是进行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之间的学习成果存储、认定、积累和转换的重要支撑。

早在2017年,安徽省就出台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尽快“建成功能完备的教育学分银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乃至不同教育类型间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3]学分银行建设的滞后,既有教育理念的原因,也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更有技术操作的难题和经费支持的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考量加以解决。

2.高校网络课程资源供给动力不足

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者,由于其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多种多样,因而也需要高校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且需要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才能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信息化、远程化教育教学模式下,优质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从实际情况看,网络课程资源供给不足是各高校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施弹性学分制的制约因素之一。网络课程资源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网络课程的投入成本高而收益小、课程建设周期较长且建设的工作量大、技术要求也比较复杂,这些均导致网络课程建设主体对于网络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各高校有一些网络课程,也主要是供本校使用,外校的学员无法访问和学习。由于各高校的网络课程相对独立,没有与其他高校的网络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而无法实现网络课程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也不能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网络课程的重复开发。

3.学分学费收费的制约

在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弹性学分制的过程中,如何收取学费是一个关键问题。

从政策层面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分学费标准的确定问题。200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 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学生当年所交纳的学费可根据选取学分所需的费用收取”[4]。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通知》,对高等学校的收费行为进行规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分制收费设置标准,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分制收费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监督制度。

从具体的收费单位来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费用结算也是顺利开展弹性学分制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对网络课程的成本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者能承担的费用分担政策。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降低网络课程的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于网络园区的投入,尽可能地降低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成本,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更多的潜在的网络课程学员,实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4.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建设滞后

畅通不同类型层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校内教育与校际教育之间转换通道,实现学分互认和转换,是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诸多制约。如一门课程多少学时折算成一学分,学分绩点如何规定,尤其是实验实训课时如何落实等等,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还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各高校、各专业之间课程学分的互认[5]。

而学分认定和转换的关键元素是学分、课业负荷量和学业等级。即学分要统一、课业负荷量和对学员的学业的考核标准要大致相当。但现实的情况是:首先,各校没有建立统一的学分标准;其次,各个高校的同一门课程的课业负荷量也不一致;其三,各校的同一門课程的考试难度不一,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衡量也不一样。这三大因素导致学分认定和转换的困难,这也是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难以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各高校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还没有完全实行学分制,以及“不同高校(教育机构)在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实际操作中,也没有统一、灵活、详细、可行的指导性规则。”也是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建设滞后的原因[6]。

三、问题解决之道

上述问题制约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为此,需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可能使弹性学分制得以顺利运行。

1.尽快建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银行

要建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银行,首先要明确建设主体、清晰功能定位和服务面向;其次要加大技术研发和经费保障。可以利用现有的安徽省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在网络园区中,建立安徽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学习者基础信息库、共享课程“超市”、自主选课子系统、学习成果库、学分认定子系统、学分转换子系统,实现学习者的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7]。同时,要制定学分银行运行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当学习者向高校提出课程学分认定和转换申请时,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则可以依托该学分银行开展继续教育的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并将结果反馈给学习者。

就学分银行的具体建设来看,首先要建立学分银行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至少要满足“门户网站、网络课程超市、学分信息库和学分信息查询”等四个板块。

门户网站要展示学分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公布学分银行的学分认定标准,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服务导航和开户等服务[8]。

网络课程超市主要为学习者提供所要学习的课程,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课程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或考核,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学习者可以申请将所获得的学分存入该学分银行,且其所获得的这个学分永久有效。在学员需要该学分时,学员可以随时调出,或者学习者的学分可以供其他有关学校或部门查询以证实该学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学分信息库则记录学习者所学习的课程名称、获得的学分以及获得学分的时间等。“各级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行使用户查询以及学分查询、添加、删除、更新和统计分析等功能。”[8]

学分银行可以存储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各门课程的学分,当学习者获得了毕业所需要的足够学分时,经高校教务部门审核认定,即可取得相应高校的继续教育学历证书以及学位证书。

学分信息查询系统可以供高校继续教育单位和学习者个人查询学分和证明学分之用。

学分银行的建立不应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还应该挖掘学分银行功能的潜力,使之面向全员,使学分银行能够为非学历教育和文化休闲教育做准备,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据此,可对学分银行的学分进行分类管理,将学分分为A、B、C 三种类型:A 类学分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B 类学分为职业培训学分;C类学分为文化休闲教育学分[9]。

这三类学分的认定和转换,可由学分银行组织三个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磋商,制定科学合理且可行的学分认定标准和学分转换标准,这些标准在实际运作上具有可操作性、易操作性和便捷性,如此才有利于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真正构建起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丰富网络课程资源

要解决网络课程资源供给不足问题,一是要推进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建设和发展,深挖潜力,利用园区平台开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制定园区平台课程准入标准以推动园区内各高校的课程资源建设;加强与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机构等合作,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建设量大面广质优的网络课程超市。二是要从政策和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积极引导高校通过自建、购买等多种形式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推动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三是积极鼓励省内各高校进驻安徽省高等继续教育网络园区,鼓励高校建设优质课程,通过网络园区平台实现在线共享。各高校将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其他专业课程推送至共享课程“超市”,“推动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共建共享,不断丰富在线学习课程资源”[3]。园区内高校要不断丰富共享课程“超市”内的课程资源,可先在同层次、同类型高校间开展在线课程共建共享,再拓展到园区内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间的课程开放共享,并逐步推进高校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在线课程开放共享。

3.制定收费标准

弹性学分制下,学生所交的费用会随着学生选课的学分而有变化。这样,学分就成为学费收取的重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就高等继续教育的学费,尤其是网络课程的学费,制定一个具体的收费标准。

就技术层面来看,根据学分的多寡来收取费用,是一个数据信息沟通的系统工程,从学分制学分标准制定到应缴学费再到最后学费清算,需要建立一个实时更新的信息共享平台[10]。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多部门合作,建立学生选课、收费管理的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真正实现“校园一卡通”,使学校相关部门可通过电子网络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和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学生收费管理水平[10]。

此外,在学费的收取方面较宜实行弹性收费制,而所谓的弹性收费制是指:学习者的部分学费可先由政府进行补贴,以鼓励全民学习。若学习者欲取得学历证书以及学位证书,则可由学习者个人支付全部学费。弹性收费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尤其是那些潜在的学习者。

4.尽快建立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

要建立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学分标准,规定学分的课时标准;同时要采用统一的方法大致确定各门课程的课业负荷量。第三,需要将考试或学员的学习成果划分若干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学分认定和转换机制就容易得多。

2017年11月,安徽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進安徽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为学分互认和转换提供了总的指导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先集中省内同级同类高校专家进行讨论和论证,制定出同级同类高校之间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细则,依据该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在此基础上,就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高校之间的学分认定与转换,建立一个简单易行的规则,就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而又简单易行的转换公式,签订各级各类高校学分认定和转换认可协议,便于学分管理者和高等继续教育学生能够进行操作。这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弹性学分制才有可能落地生根。

四、结 语

尽管弹性学分制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的真正全面实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它是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发展的方向,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体现,是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弹性学分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因此,为保证其有效且顺利实施,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开展综合和配套改革,聚集省内相关的各级学校专家,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具有简单易行的配套实施方案,弹性学分制才有可能落到实处,进而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6-03-07).[2020-05-16]http://eea.gd.gov.cn/bmbk_stjwj/content/post_1960736.html.

[2]向晓春.构建成人教育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新模式探讨[J].青年时代,2016(20):139-140.

[3]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7-11-08).[2020-05-19]http://www.hftvu.net.cn/msg.php MsgId=25564.

[4]教育部,等.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2015-03-07).[2020-06-2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15/200708/25598.html.

[5]周永东.加速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31-32.

[6]包华影,等.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及转换规则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6(09):48-52.

[7]唐琪.百万农民工学历技能双提升——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8-11-21(A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811/t20181121_355296.html.  2020-06-12.

[8]李惠康.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J].開放教育研究,2012(01):46-49.

[9]杨敏,等.终身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衔接:开放大学的新使命[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03):1-7.

[10]顾岚敏.江苏科技大学学分制收费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1(35):258-259.

[责任编辑 张宇龙]

[收稿日期] 2021-03-11

[作者简介]陈以藏(1966— ),安徽省六安市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孔敏(1964— ),安徽省肥西县人,皖西学院副校长,教授。丁士祥(1963— ),安徽省霍邱县人,皖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视域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模式研究”(2019zdjg1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陈以藏 孔敏 丁士祥 刘美忠

上一篇:学校总务后勤管理论文下一篇: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