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中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急诊室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死亡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细化管理中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精细化管理中护理管理论文 篇1:

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

摘 要 通过对精细化护理管理理论学习与理解,运用PDCA管理循环监控,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护理服务实践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用精湛的护理服务和操作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满意率。2010年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结果发现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优质 护理服务

目前,医疗竞争的层次和内涵决定了医院的经验管理已不能适应医疗市场的要求,很多医院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到医院管理之中。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作为首批试点科室开展此工程,在开展以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优质护理服务中,突显了护理管理的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得护理投诉降为零,患者的满意度呈直线上升,在此次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

资料与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于1911年提出来的一个管理理念,是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以最经济、最优化的手段和方法去达到最理想的结果,实现对事物运行过程的把握。最早应用于企业界,而后被各类组织广泛应用。精细化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1],以精和细作为特征,通过充分运用企业的各种資源,强化协作,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其核心思想是精、细、准、严。精就是专业化,精益求精,把质量、服务和管理做精;细就是具体化,即有认真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准是准备准确无误;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精细化管理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即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链接化、严格化、实证化、精益化。这几个方法是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方法。将此展开和延伸,并且综合地运用在具体问题、具体业务、具体部门的工作方面,形成更具体的细节管理方法和技巧,从而可以保证工作质量。

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①强化科室护士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认识:首先组织全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精益求精,将管理和服务要做到最好。精细化管理是工作习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强力与推行,使精细化逐渐成为“潜意识”的行为[2]。护理人员有了正确的思想道德作导向,改变护理服务中的不良习惯,自觉维护科室荣誉,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增进护患关系,为科室添光增彩。②制订和完善岗位职能和班次职责:依据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内每个护理岗位都制订出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和文体化的岗位职能和班次职责。从护理长、护理组长、护士到助理护士每个环节岗位,科学完善的岗位职能,是每位护理工作者的行动的准则,这样就可以统一科室内部行为,使护理工作由原来的“人管理人”为核心,转向“制度规范人”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的转变。③注重护理服务细节,增强病人归属感:呼吸科病人多而且重,老年患者居多。护士不能做到主动关心病人,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那么病人将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和无归宿感。因此,精细化管理中细节服务是需要护士用“心”去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护士注重同感心的培养,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病人的感受,主动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④实施感动护理:推出建立“医生-患者;护士-患者;志愿者-患者”的关爱链,使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关爱。如“一壶水”,在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为患者打好一壶开水,送到病人床头;“一杯水”即为每一位输液患者准备好一杯水,放在患者伸手可及的地方,并随时帮助添加,解决了输液患者饮水不方便的难题。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关爱网络,通过发挥“节点”作用,使各个节点联动起来,将每个方方面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关爱覆盖了病人整个住院期间。⑤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激励方式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管理的重心下移,形成自主管理的模式,使精细化管理不再是空话。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骨干护士为组员的科室精细化管理小组,小组成员每日就护理内容进行检查,每月将各方面考核的结果进行汇总,根据标准对每个护士进行逐项打分,最后按其考核成绩分发奖金。

结 果

2010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在实施过程中实行精细化量化管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呈逐月上升的趋势。2010年2~12月的满意率分别为91.3%、93.6%、94.2%、94.1%、96.6%、98.3%、97.5%、98.9%、99.1%、99.3%。在2010年护理服务零投诉,获赠锦旗6面,表扬信13封,护患关系大大改善。

讨 论

精细化量化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优质护理的能力。通过细致各种制度的约束机制,使各项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有效贯彻,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护士爱岗敬业,提高了工作积极性[3],护士们护理服务热情、态度好,主动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家属放心将患者交给护士,病房的陪客数明显减少。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护医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合理地运用了护理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人力资源调整,采用弹性排班、按需排班,得到了全体护士的赞同与支持。

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才能迎合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我科将继续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从细微入手规范和提高护理服务能力,使病人真正从护理管理中受益,满足患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温德诚.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2 蒋联群,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6):406-407.

3 康英,左永金.三维量化考核在护理人员奖金分配中的应用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58.

作者:徐春燕

精细化管理中护理管理论文 篇2:

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急诊室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缩短了接诊时间,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了护理文书写合格率。

【关键词】 急诊科;精细化管理;护理管理

急诊科患者多具有病情危急、复杂且发展速度较快等特点,为了给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间,医护人员需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并结合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度,优化工作流程,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管理体系。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1~2]。本研究主要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急诊室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5.93±11.55)岁;文化程度:初中22例,高中及中专11例,小学12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为(43.08±10.97)岁;文化程度: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12例,小学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前,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接诊后马上进行抢救,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工作。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1)人员精细化管理:实施分层管理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监督急诊科护理情况,随机抽查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由主管护士担任责任组长,负责督促本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以及接诊急救人员;責任护师主要协助完成抢救工作,在没有急救人员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助理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并及时将需要检验的标本送往实验室。(2)提升专业技能:为确保急诊科的急救流程质量,需对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每隔1周培训1次,每月考核1次,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需再次进行培训,直到通过考核为止。护理人员需不断充实护理专业知识,组长及责任组长要认真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人员及时纠正并指导,真正提升护理质量。(3)精细化流程交接管理:对120急救中心送来的患者进行登记,并询问患者的疾病史、用药情况、病情、病发时间、现场情况等基本信息,交接要在1 min内完成,且双方签名后立即送往抢救室抢救,并通知值班医生。检查急救患者随身携带物品,如手机通讯录、个人证件等,通知家属。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实施心电监护,佩戴腕带,填写病历卡,向科室主任汇报相关情况,并在检查单上盖绿色通道图章,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急救方式,如进行紧急输血、急诊手术,准备抢救药品等,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抢救工作完成后对病情较重的患者予以留院观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由家属照料,并针对病种类型送往相应科室,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总时间、接诊时间、护理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死亡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操作评分包括实际操作、理论实践两项考核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态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服务态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比较

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诊科患者通常起病急、病情重,因此加大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难度,护理人员在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3~4]。

传统护理管理无法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且可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实践技能,增强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提升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具有全面化、规范化的特点,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精细化管理、细化交接流程等),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每月考核等,可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具备风险意识、服务意识、护理技术水平等,进而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效保证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急诊科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缩短了接诊时间,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了护理文书写合格率。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室实施精细化管理,能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蒙长燕.精细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20,33(2):186-187.

[2]石晓娟.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8,3(1):170.

[3]黄春娥.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312.

[4]李玲.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0.

[5]高永霞.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1-52.

[6]戴珍娟,钱瑾,安小力,等.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无名氏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52-1453.

作者:苗兴超

精细化管理中护理管理论文 篇3:

在老年病科病房护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月,医院老年科收治患者194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3月~4月,医院老年科收治患者202例,纳入观察组,精细化管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3.4±2.1)日,低于对照组(15.2±2.4)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眠、病理性焦虑与抑郁、皮肤/口腔问题、跌倒、磕碰伤等意外伤害、有护理不依从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医师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护理量。

关键词:老年病科;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

老年病科是医院收治老年人常见病的科室,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护理任务重、风险高。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绝对数量都前所未有,老年科接待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加强病房护理管理非常必要[1]。为进一步提升老年病科护理质量,医院尝试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病房护理管理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月,醫院老年科收治患者19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20例、女74例,年龄(75.1±6.2)岁。合并基础疾病类型(3.5±1.4)个。生存状态KPS评分(75.6±8.4)分。有照料者116例。2017年3月~4月,医院老年科收治患者202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21例、女81例,年龄(76.0±9.4)岁。合并基础疾病类型(3.3±1.2)个。生存状态KPS评分(77.1±9.2)分。有照料者11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类型、生存状态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病房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巡视制度、日常护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压疮评估、家属管理、健康教育单制度、责任护理制度,特别重视失能、长期卧床患者的管理,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对象,重视跌倒的预防。对于有家属照料的对象,需要做好与家属的协调,指导家属做好生活照料、翻身等工作。

1.2.2观察组。

(1)健康教育: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除口头宣教外,还尝试进行同伴支持教育、动机性访谈,若自学能力

较强,可以推荐关注医院微信号。根据患者所处的阶段如前意向、意向、准备、行为、维持,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推动患者的意向向前发展,进入维持阶段。(2)用药指导:在院内用药时,还进行健康教育。护士的任务包括:①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基本情况,包括用药的态度、品种、依从性。②重视合理用药的指导,主要对策包括药历书写、家庭监督员制度、签署保证书、院外远程督导。进行有关保健品的宣教,提高患者对保健品、非处方药的科学认识。(3)饮食管理:坚持医护一体化,配合营养师做好饮食指导。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患者饮食管理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膳食的结构不均衡优质蛋白的摄入不足、总热量控制不到位甚至过度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水电解质摄入过少引起低血糖、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需要科学指导,纠正错误的饮食管理观念。(4)康复管理:许多老年人对运动比较恐惧,主要担心导致跌倒、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对运动训练比较抗拒,需要科学指导,基本的理念包括确保一定的运动量、避免久坐久卧、尝试五禽戏以及太极拳等健身运动。(5)心理护理:失能、频繁入院、独居与空巢、家庭问题,是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社交障碍,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支持、治疗性沟通,关注焦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6)安全管理:签署 《风险事件的保证书》,让患者认识到跌倒、误吸误咽等各种风险事件的危害,自觉的规避风险。针对失眠等基础问题,在疾病管理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护理支持,如睡眠干预指导。

1.3 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满意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住院时间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率以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13.4±2.1)日,低于对照组(15.2±2.4)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眠、病理性焦虑与抑郁、皮肤/口腔问题、跌倒、磕碰伤等意外伤害、有护理不依从行为发生率分别为0.99%、1.98%、1.98 %、0.50%、0.50%,低于对照组7.22%、6.19%、7.73%、2.06%、4.1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3.56%、医师护理满意率98.02%高于对照组84.02%、9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科患者护理需求多,不仅需要重视内科并发症的预防,还需要重视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疾病管理知识、用药指导等需求[2]。在实践过程中,老年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问题较多,仅以用药为例,尽管住院期间监督用药,患者依从性较好,但是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滥用保健品、非处方药,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3]。为此,医院尝试进行精细化管理,针对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管理、康复管理、心理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发挥护士的能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失眠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以及医师的满意率均显著上升。

综上所述在老年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欧阳文婷,肖义泽,段义军.中国≥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49-1152.

[2]方蕾,任攀宇,张银玲,等.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2):1865-1867.

[3]张冰,陈任,马颖,等.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680-683.

作者:刘艳秀

上一篇: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下一篇:电影社交平台营销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