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讨论文

2022-04-23

[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差异性建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符合普遍大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评价、治疗及预防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讨论文 篇1:

西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西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要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发教材贴近学生心理实际问题;重视促使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军;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评价激励策略,最终确保西藏地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做一个勇于挑战自己,重视民族团结的人。本文分析了西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总结了西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实施过程,提出了西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关键词:西藏;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西藏地区一直以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打造“和谐校园,和谐发展”为目标开展相应的促进民族团结的心理辅导活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经验,下面就针对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 西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需求

西藏牧民高中生在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造成一些西藏牧民高中生既渴望交往又不善交往或不愿意交往的心理特点,他们强烈要求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但他们与人沟通欲望不强烈,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薄弱,造成自我封闭心理的产生。也就是说,西藏牧民高中生渴望得到关爱但是又不愿意讲这种情绪主动表现出来,融合成为不愿意融入班级集体的观念和行为。

2. 民族自尊感带来的特殊心理

西藏牧民高中生的文化背景与汉族学生不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文化与汉文化也有交融,但是目前西藏学生往往不会很快理解这种文化的融合性,他们民族观念强,心理较为敏感。其实这种民族认同感有正面反应,主要表现在能够对本民族有归属感,行动时能够更好地考虑到民族发展的问题,进而努力学习。但同时,过强的民族认同感使得西藏牧民学生会过分强调本民族的文化,把自身作为“群体”的组成部分来思考、行动时,会从“民族”当中将自己抽离出来,却是集体认同,使得在校内容易行为极端。

二、 西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实施过程

1. 发现问题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对班级内的学生特别是藏族学生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不平常的表现就要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平时每个学期要进行一次心理问题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

2. 探究原因

探究原因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之道,否则急病乱投医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当前,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危险年龄”,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应该从源头方面进行控制。

3. 制定目标

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必须要制定长期的心理干预计划,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出现反复,因此教师必须要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干预目标。(1)总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2)近期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重点要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迫切性心理问题。例如:厌学、愤恨等心理,并找出合理的方法与求助者进行适当的沟通。(3)远期目标。远期目标的制定要更具有规划性,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总之,针对西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定的目标就是要利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成果,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的这样一种有利于正常成长的态势之中,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4. 方法综合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应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化地干预。例如: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同伴互助引导、运动控制疗法、活动体验法、自我调控法、家长心理互动等都可以开展,并根据学生心理状况的严重程度进行近期和长期的不同化方法规划设计。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法的作用指教育法内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现,是其内在功能作用于教育实践所引起的实际效应,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能够保证将心理问题求助者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避免出现不良心理引发的一系列教育失败现象。

案例:“帕巴拉格列朗杰”的心理健康辅导

本次案例研究选取的求助人为“帕巴拉格列朗杰”,年龄12岁,某初中一年级,藏族,男生,无家族疾病史,主要问题是:厌学,并有弃学倾向。

1. 求助人的表现

刚入学时性格活泼开朗,小学阶段成绩优秀。但是入校一段时间后与汉族学生特别容易起冲突,一点小事就争吵,甚至动手。通过与其母亲的谈话得知:回家后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甚至不想继续上学,有弃学的心理表现,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表明一学习就会头痛。

2. 制定目标

近期目标:走入学生心理,了解更为深层次的厌学原因;

远期目标:让学生融入班集体,彰显积极向上的一面,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3. 解决方法

(1)经常性谈话。每周进行1-2次心理谈话辅导,争取孩子的信任,了解内心。通过倾诉了解到该名学生不适应突然改变的学習环境,特别是面对汉族学生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初中知识点较多,很多汉族学生成绩很好,自己小学成绩优秀但是到了初中有所落后,内心更是不甘心。在这种不甘心的情况下,一些极小的事情他都认为是对自己的嘲讽与攻击,为了保护自己,他就做出了更为激烈的反应。

(2)活动型治疗。每周组织1-2次彰显藏族优势的文体娱乐活动,体育类活动内容包括:射箭、马术等。文娱类活动包括:藏族舞蹈表演、藏族歌曲表演等。通过活动让藏族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重塑自信心。

(3)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课程针对“自尊与自卑”进行了心理学的探讨,让该名学生明白过度的自尊其实是因为自卑,而要战胜自卑需要自己有强大的心理支撑,生活与学习的目标就是最大的支撑,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够重新认识世界,为父母挣得荣誉,退缩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主要开展形式包括辩论、演讲和名人案例分析。

(4)班主任关注。联系班主任老师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给予心理暗示,提示他是一名優秀的学生,并在小组分配上尽可能地安排有亲和力的学生,给予心理帮扶和指导。

4. 案例分析: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心理干预,该名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转变,恢复了健康积极的心理表现,同时学习成绩上升,自信心树立了与汉族学生的关系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但是心理转变是长期的过程,后期的心理关注还需要注意,课堂表现也要做出详细记录,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再次的心理干预。

三、 西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 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西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重视利用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行动与训练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可以开展的活动形式包括:

(1)心理问题的沙龙谈话。谈话活动要自由,教师虽然参与其中,但是更多的是倾听。

(2)校园心理剧编排表演。心理剧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编排表演,让学生看到解开心扉之后的表现。

(3)藏族文艺节目展示。藏族同学往往擅长歌舞,教师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同时要鼓励他们表演和传授,形成同学之间的融洽相处。

(4)藏族文化故事创新。听藏族同学讲民族文化故事,或者是聘请当地有文化的牧民来讲文化故事,让藏族文化背景深入学生的内心,形成民族自豪感,而不是独立的孤僻感受。

(5)谈理想、谈感恩的演讲活动。演讲活动可以经常开展,利用早自习或者是预备操的时间,每次十分钟,轮流开始就可以,“我的独特印记”、“我的身体变化”、“我的经历”、“我的烦恼”、“我的优势和特长”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演讲题目。也可以组织大型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正能量相关辩论活动。辩论会可以组织藏语专场,这样能够避免藏族学生语言差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卑问题。

(7)家校大联欢。组织藏族家庭共同参与家校联合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行动,感受家庭的温暖,感受汉族同胞对藏族文化的尊敬。

(8)运动疗法。体育运动对于纠正心理问题来讲至关重要,选择一些体育运动中心,通过体力运动来使得求助者有心理满足感,进而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且体育运动的成功能够带给求助者自信心。组织藏族同学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包括:藏族赛马,长跑、短跑及快马折腰、迅跑中拔旗、捡哈达、挥刀斩旗杆、马上打靶射击等。登山可以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大象拔河,双方用颈部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抱石头,比赛者将石头捧起,从腋下移到背上,然后按规定范围抱石头走。射箭秀,参加比赛的选手,每人射两箭,一箭射中献哈达一条,两箭都射中则献哈达两条。体育干预强度要逐步提升,心率保持在130-150次/分。

2. 开发教材贴近学生心理实际问题

藏区的心理健康教材开发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特点,因此应该尝试创设校本教材,结合当前藏族学生网络成瘾、抑郁、暴力甚至自杀等现象设立教材,并甄选案例,形成教育格局。按照“主题——模块”的结构思想来组织,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取向,将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归纳为若干个专题,各专题包含若干主题模块,同一专题中的主题模块反映了专题的不同角度或侧面。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多设计训练的内容,体现心理训练,心理学知识学习与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这里的结合是以心理训练为主,心理学知识学习和心理辅导为辅。

3. 促使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军

班主任接触中小学生的机会更多,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成为主力军。首先,要对班主任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促进全体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并保证班主任偶尔与本校心理教师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教育学生的问题。其次,班主任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学习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并领会《西藏中小学心理健康纲要》。同时,经常组织研讨活动,主要指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活动。

4. 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评价激励策略

心理来源于意识,而意识是来自于思想,思想受外界思想的影响从而改变了意识的潜意识,心理就会产生不同情绪,再传递到大脑分析表现出来。那么,心理受外界思想的影响效果如何,传递给大脑后是否有积极的作用影响,就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评价活动。首先,心理评价活动要真实可信。为了研究心理活动影响效果,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价,目前广泛采用的是HAMD和HAMA调查方法,HAMD和HAMA分别代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生活满意程度,这两种广泛采用与医学治疗的评价量表,内容较为容易理解,学生完成评价也较为简单,数据的统计也比其他医学评估内容更为容易,教师便于操作,这样能够针对厌学、焦虑、抑郁等情况作出很好的测试。而根据测试结果心理辅导教师应该进行心理评估,计划下一步的心理辅导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访谈等活动综合评估学生的心理表现与纠正效果。对于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些心理评价活动可以周期性的开展,第一次了解具体的表现;第二次观察心理干预中期的效果;第三次,根据第二次的表现情况做出干预调整后,观察最终的心理情况。如此周密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严密的监控下得到根本的解决。其次,心理评价活动要有激励措施。任何评价活动都不可能将结果完全地公布给学生,善意的隐瞒是为了学生能够积极性,保持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教师可以开展学期末评选出“积极向上之星”和“和谐共处之星”的活动。这样教师通过评价进行激励,让学生形成长期的人际关系良好状态,并以个人魅力形成良好的感染力。还需要注意的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用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热情地给予褒奖。

综上所述,西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要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发教材贴近学生心理实际问题;重视促使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军;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评价激励策略,最终确保西藏地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做一个勇于挑战自己,重视民族团结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国玺.西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J].《西藏教育》,2005(10).

[2]何花.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2).

作者简介:马涛,刘艳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作者:马涛 刘艳艳

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讨论文 篇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差异性建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符合普遍大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评价、治疗及预防体系。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张海音(1960- ),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孙洲(1984- ),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浙江温州325035)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①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②这些政策文件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作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干预的高校更是承载着重要的职责,为了更真实全面地了解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从而提出更富有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们对浙江省某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一、研究方法与程序

(一)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浙江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大学生,将他们按年级分组,在各年级随机抽取被试,共计调查361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85%,其中女生193人,男生113人。

(二)研究工具

自编《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含34道封闭性选择题,题目反映五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背景特征、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工作的反映与需求、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反映与需求、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反映与需求、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反映与需求。

(三)调查数据处理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是该校有关部门、辅导员统一实施的,问卷收集整理后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及凸显的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进入大学开始,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无疑会给个人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冲击,产生各种心理困惑等。调查中,32.7%的同学表示自己心理状况很健康,55.9%的同学认为自己心理状况一般,还有11.4%的同学认为自己心理状况很糟糕。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以下几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与性别、环境的关系。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一时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安排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男女学生在学习情况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女生的学习情况显著优于男生(p<.05),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是否存在学习心理方面的困惑这一问题上具有显著的差异(p<.05),城市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惑显著大于农村学生,他们对学习方面产生的心理困惑具有更强的咨询需求。

2.人际关系问题的性别差异。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的人际交往技巧和经验。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的差异,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和矛盾都是正常的。本次调查的113位男生和193位女生,男女生普遍认为异性关系是他们最难处理的关系;其次,认为较难处理的关系依次是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网际关系等。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男女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在处理同学、朋友关系上较男生有更大的困惑,男生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明显不如女生。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处理与不同对象的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

3.大学生恋爱中的问题。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生的热门话题,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已发育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需求,但是由于心理并未完全成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对恋爱缺乏深刻认识,所以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针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做了一定的了解,54.7%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问及为何恋爱的原因,38.9%的学生认为是两人相互喜欢和爱慕,42.2%的学生是因为感到寂寞无聊,1%的学生则是为了“利益”,还有1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爱情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爱情必须具有道德性、责任性的深层内涵,爱情的幸福寓于对于人的高度责任感之中。对大学生来说,健康的心态应是既有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又有承担爱情责任的准备。本次调查显现出的大学生对爱情的态度不由得引起我们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深思。

(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查表明,91.2%的学生知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同时有77%的同学知道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同学们提供哪些服务,而在2007年同样的调查中显示,48.8%的同学知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79.1%的同学对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表示理解;还有43.5%的同学表示当朋友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会建议对方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调查还发现,学生选择面谈式心理咨询的人数最多,占41.7%;其次是选择网络咨询,占23.3%;选择向“团体、朋辈”咨询的占19.2%;选择电话咨询的占15.8%。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概况,懂得如何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等,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从而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求。

2.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反馈。调查中,53.6%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其有一定的帮助。在活动反馈部分,93.1%的学生认为活动比较符合他们的需求。大多数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学,对心理健康讲座的积极性很高。没有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的同学,大多数是由于不知道有该项活动。因此,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活动的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广泛地在学生中开展。在对学校咨询师的咨询效果评价部分,70%有过咨询经历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具有一定的效果,并有90.6%经历过咨询的学生认为学校咨询师的业务水平在一般水平以上,其中高业务水平比例达到25%。

三、讨论与对策

调查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与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是分不开的。从过去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不了解、不接受,到现在能够建议他人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以及学生们开始关注自身心理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步受到学生的关注。那么,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心理问题的差异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出的要求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来自不同环境,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来自城镇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问题有更多的困扰;女生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有比男生更多的困惑。那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当如何为有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帮助呢?从大学生心理发展来看,不同年级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发展课题又具有不同的发展内涵,从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来看,不同的学生可能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和问题,表现在环境适应、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这都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改进和完善。

(二)开展符合学生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与研讨会。在大学校园中,学生总是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兴趣,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入手,这样才能给学生在心理及其他各个方面带来更大的帮助。比如本次调查中显示学生喜爱心理健康讲座,那么学校就可以开展相类似的一些活动,为学生普及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美国的一些一流大学还会采用“研讨会”的形式,围绕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老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进行指导,使参与的学生能从中体验自身心理的细微变化,进行自我反思与反馈。③

2.加强网络咨询。Young有关来访者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的实证研究表明:来访者愿意使用网络心理咨询,网络的便捷性、网络的匿名性、咨询师的资质即是否具有网络咨询的能力是他们寻求网络心理咨询的三大理由,而私密性、安全性的缺乏以及在咨询期间担心被发现等,是来访者对网络心理咨询的主要担忧。④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也显现出对网络心理咨询的热衷,越来越多的来访者开始接受并喜欢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增加了教育的效益,让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心理自助而获得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网络心理咨询降低了教育成本。在网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较大幅度地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降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花费的成本。

(三)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评价体系,建立强大的预防系统以及治疗体系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对于学校能够综合评定学生能力以及建立强大的预防和治疗体系有一定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建立一项能够掌握学生总体发展水平和表现水平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评价体系一改以往学校只通过学业成绩和行为困难等来发现学生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前教育环境中一些学生的特殊需要,他们能够从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得到很好的帮助。首先,制定适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能全面反映大学生心理特征、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其次,构建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评价模式。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历程、发展障碍的了解和评价,确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最后,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的人员队伍以及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规范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体系。

2.建立预防系统与治疗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要关注预防系统,而不是发生了问题再进行治疗。虽然这样的预防机制占用了一部分时间,但还是逐渐被一些学校心理学家所认同并执行。咨询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信任程度,同时也影响到能否顺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师业务水平不够,从而没能很好地解决其心理问题。国外高校对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具有专业化要求,如斯坦福大学的威德咨询和心理服务中心组成人员包括精神病学家、心理学者和临床社会工作者等在内的十几位专业人员,他们进行过心理学领域系统的专门培训,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能够很好地承担起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领域不能仅仅局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咨询上,还应该扩展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仅局限于心理咨询和课堂教育,还必须普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角落,融入学生的管理与政治思想工作中去。高校应将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国情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通过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构建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DB/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9/info26219.htm,2004-10-14.

②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DB/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954&infoid=26140,2001-03-16.

③William Strein,Kimberly Hoagwood,Andrea Cohn.School psychology: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I. Prevention,populations,and systems change[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3(41):28.

④Young K 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lient attitudes towards online counseling[J].Cyber psychology&behavior,2005(2):175.

作者:张海音 孙 洲

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讨论文 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困难;对策

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近期,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和下基层的间隙,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经过对调查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内容片面、缺乏支持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一、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主要困难

1.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认识不清。首先,学校大多没有或者只有极少量专项经费,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领导重视不够;其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深刻,教学计划不能很好落实;再次,教学时间不能保证,课时安排不足,没有完整、系统、实用的教材。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混乱,教务处和政教处都参与管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甚至将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混淆起来。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据调查,我市1031所中小学,只有6.9%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学校,很少开展相关活动。

2.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一方面,部分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积极主动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过于片面,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习成绩服务上面,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气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探究。更重要的是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德育化和医学化的倾向,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教育模式。有不少学校简单生硬地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甚至要学生背大量的名词解释,有的还规定了不同年级每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有些学校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放在一块,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去心理咨询室,致使有一般心理问题或有发展性咨询要求的学生望而却步,这种医学化的倾向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

3.缺乏经费和硬件设施设备。由于没有充足的专项经费,许多学校没有建立心理咨询室,即使有极少数的学校建立了咨询室,但面积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简陋,亟待改善。还有个别的学校咨询室是与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混在一起,并与其他部门共用一部办公电话,这显然是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常见的现象还有心理咨询有名无实,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固定经费投入,没有固定值班时间,只有几张办公桌椅。

4.缺乏专业教师,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出身科班的还很少,大部分都是由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因而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据调查,我市目前共有32名教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仅占全市教师总数的0.12%,其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的均为兼职教师或团队辅导员。

5.在辅导上,偏重于学校,忽视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普遍存在“关起门来搞”的现象,大多数学校还是仅仅局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或者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开几次讲座,看上去挺重视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可以断言,脱离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是没有多少教育效果的,因为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庭和社区中度过的。

6.缺乏硬性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的约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没有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没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也缺乏具体的规格和配置要求,对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没有明确规范,没有建立定期检查评价制度,这些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教育行政层面

1.成立专门组织与领导机构,包括成立专门的研究协会。成立专门机构有利于加强工作指导以及检查督导,确保各项要求得到实施。同时,专门机构可以专心集中力量开展研究工作,把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完善交流培训,形成互联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动态档案管理网络与预警系统。

2.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规范使用教材资料。专业师资缺乏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大障碍,不能仅仅用兼职教师来开展这一工作,要提供编制和经费保障,硬性规定学校必须逐步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教师。除此之外,学校使用教材资料需要通过专业审核认可,建议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领域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做好专业内容的把关工作。只有具备了高质量的师资和科学的教材,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3.建章立制,形成科学的工作规范。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程,并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年度考核。目前,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基本参照标准和要求,因此效果难以保障,必须就此专门建立规章制度,从而规范教师设置、课程开设、教材选用、活动开展以及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等等,比如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规格和配置标准要明确,并进行达标评级;又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制度等。

4.在市县两级教研机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心理健康教育要能够大面积推行,必须设置专职教研人员,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在教研体系中纳入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由于该学科教学及咨询辅导工作的特殊性,在中小学又有着先天的不足,学校非常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市县两级教研机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设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5.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一是面向广大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二是开展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三是对心理骨干教师和已经获得咨询师证的教师,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操作实务的提高培训和心理课教学操作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性,坚持理论学习与案例研究、实践结合;培训形式可以是到培训院校集中培训,也可以组织名师送培到校,还可以是围绕某些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和交流。

6.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相关待遇,完善心理教育设施,稳定师资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因缺乏明确依据,存在心理辅导教师待遇津贴得不到落实,职称评定困难等问题,即使建立了队伍也存在师资队伍不稳定、易流失的隐患,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而且在心理咨询(辅导)室的软硬件建设等方面,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因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明确教师职称待遇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教育相关部门对经费的来源进行综合协调,并确保专款专用。

(二)学校层面

1.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全面统筹,多个部门协调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进行科学管理,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其他教育、管理事务工作的关系,搭建一个由主管的校长负责的机构,成员由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共同组成,在每学期的开学初要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定期进行总结。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学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很多的心理问题均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单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是很有限的。我们应该在以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机构、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选用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心理测查量表,以普查为基础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做好后期的跟蹤服务工作。这可以有效地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查找出来,然后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

4.全员、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办好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实践证明,要切实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必须正式建立一个学生心理辅导室,配备一至两名专职教师。二是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课堂上经过对某些问题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心灵的启发,获得一些相应的技能。三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热线、心理信箱,让学生能自由吐露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宣泄掉心中的苦闷;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讲座等方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定期出版有较强可读性的小报或类似刊物,比较系统且生动地向广大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开阔心理空间,主动调节自身问题。

事实证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持续、坚定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新的亮点,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助推器”。

注:本文为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来稿。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教育教学研究所,保山,678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作者:王忠付

上一篇: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论文下一篇: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