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2022-12-04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根本上揭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心理上呈现为“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共同体,为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有较大的增强,力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发展;情感和意志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接近成熟,社会性情感获得发展,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的一面使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日益必要和紧迫。例如,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容易主观、片面、固执、过于自信地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情感发展方面有较大的情绪性和波动性;意志水平的发展也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在处理关键性问题或采取重大行动时往优柔寡断或草率或盲目从众等等。综上所述,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中“不成熟”成分的普遍存在,促使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最广泛意义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所以高校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看,不论是量的绝对性还是质的相对性,主流都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也存在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者比例很高,且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高校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面临许多困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非常必要。

2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

在必要的教学范围内,应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中辅导是可行的。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同时,也要采取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互动形式,全面系统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保健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另外,要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讲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婚恋心理问题、择业问题等,以灵活性、趣味性、启发性吸引广大学生。同时,注意在大学生活的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适应性和交往方面的心理教育,在四、五年级学生中开展有关择业心理方面的教育活动,以及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教育等。

2.2 加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自我、环境以及自我内部的矛盾运动引发大学生的自主行为,通过自觉接受外界信息来调整适合自身的心理状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抗挫折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纠正自身出现的认识偏差,缩短学生和社会之间距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自我超越、真正融入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课。调查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和与他人交往是极其有限的,从学校到学校的单纯经历使他们缺少为社会、为他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缺少对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生活的小圈子,深入到城市、农村之中去了解生活和社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积极主动的服务精神,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奉献真诚和爱心。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成因有针对性的创设活动情境,组织社会实践和交往。学校可以组织和引导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投身到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经受锻炼,接受挑战,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改革开放意识、历史使命感、生存危机感、道德判断力等内在素养。近几年来,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项活动所形成的志愿精神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社会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这种态度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也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做了铺垫。

2.3 优化校园环境的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调节心境、偷悦身心,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不仅起着氛围影响作用,而且也是塑造大学生人格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广度和力度是非常大的。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调适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选择和行为导向:首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精神。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教化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完成对自身的人格塑造。其次,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律性人格,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参与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积极参与才能把校园文化所承载的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并在其心理结构内发挥有效的调控作用。因此,学校要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积极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借此强化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丰富和活跃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满足大学生归属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

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各高校要培养一支专业化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本文在阐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J].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 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J].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 张耀灿, 郑永廷, 刘书林, 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4] 宋长春.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J].中国青年研究, 2005 (8) .

上一篇:现代学徒制在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群的探索与实践下一篇:基于J2EE的电力营销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