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整体护理对策研讨论文

2022-04-25

【摘要】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降低妇产科的医疗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面向妇产护理人员,着重论述了临床路径的意义及方法,研究现阶段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探讨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整体护理对策研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医院整体护理对策研讨论文 篇1:

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建立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机制,研讨防范护理风险对策,提高抗风险意识,有效规避和转嫁护理风险。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加强了整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结论: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应用

1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风险管理是对患者、探视者、工作人员、医疗设备、环境、医疗制度和程序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正确的行动的过程。普外科的住院患者急诊比较多、病种比较复杂、危重患者多、术后患者的引流管道较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等,给医疗和护理上带来更高风险,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生活护理繁重等特点。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普外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旨在分析普外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2 普外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

2.1 普外科收治患者急诊比较多、病种比较复杂、危重患者多、术后患者的引流管道较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等,易发生护理风险

2.1.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因素: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护士较忙乱。护士的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缺乏责任心、语言和行为过失是医疗纠纷、事故的直接风险因素。护士专业思想不牢固,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对患者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缺乏有效的沟通,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的义务,如胰腺炎病人胃肠减压是为了减轻腹胀,防止胰腺外分泌,但往往直接操作的多,告知的少,导致病人有自行拔管的风险。

2.1.2 管理因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不严、管理不善,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

3 防范护理风险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有效监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所有物品摆放有序设备、设施性能完好、标识清晰。

结合普外科的工作实际,制定普外科常见病的重要操作技术的告知程序及临床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程序。同时制定节假日和夜班护理安全管理规范。

3.2 加强抗风险意识培训,收集资料、分析、识别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制定风险预案。定期公布风险事件,以警示护理人员,防止再发生。

3.3 加强患者导管、引流管的安全管理:患者留置管道标识的规范使用 患者住院期间,因病情治疗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及引流管,在便于观察处黏贴写有管道名称、操作日期的不同颜色标识,深静脉留置管贴红色標识,胃管贴蓝色标识,尿管贴青色标识,腹腔引流管及伤口引流管贴黄色标识。便于护士确认、观察做好相应护理管理。同时在醒目处挂有防导管脱落的标识,可以不间断提醒患者家属使用此管道的注意事项,避免不注意造成管道脱落或随意拔管等导致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发生并发症。。

3.4 护士长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控。在强化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要加强关键质量、环节质量的监控,尤其对重点护士、重点病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监控。每天做到“五查”、“五看”,即查新病人的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查病人术前护理是否完善,查治疗所需设备是否齐全,查病人术后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查病人留置导管是否通畅,看医嘱单和护士的执行情况是否相符,看重点病人的病情与护理措施是否相适应,看护理记录是否客观真实,看病房的各项设施是否安全,看病人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1]。通过“五查”、“五看”及时发现、处置护理风险。

3.5正确履行告知义务,推行一日清单制度:对新入院病人要介绍管床医生护士及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前告知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住院费用每日发放清单,有错误的费用要及时纠正。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都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376.

[2] 雷玉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作者:陈二桂

医院整体护理对策研讨论文 篇2:

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

【摘要】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降低妇产科的医疗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面向妇产护理人员,着重论述了临床路径的意义及方法,研究现阶段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探讨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路径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及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也是成果管理的工具之一。目前,临床路径在我国大多应用于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对于妇产科病人的应用尚不多见。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医院妇产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规范妇产科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了更优质的诊疗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也使护理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1妇产科临床路径概述

1.1临床护理路径的涵义与意义国外学者认为,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临床路径把诊疗护理常规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进展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其结果就是依据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

国内学者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病人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包括准备、制定路径、实施、监测及评价、改进五个阶段,五个阶段相互连接,可以不断改进。

在临床路径的研究意义方面,临床路径是采用科学的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降低妇产科的医疗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用路径的方式提高护理工作到位率和健康教育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和缺陷,提高护理核心质量,规范及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及症状护理质量。②用路径方式深化对病人身心、环境的整体护理,體现人本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③提高专科护士素质。④合理安排和指导病人诊疗过程和费用。

1.2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与过程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而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护理抢救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诊疗护理计划。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规范诊疗护理有效手段,我国卫生部于2011初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施行了卫生部发布的首批8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其具体方法与过程如下:

第一步:由院方组织,选定负责医师,由医师、护士、行政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研制小组,进行学习研讨,并做出文献报告。并且,必要时请专家指导。

第二步:选定临床路径执行对象,从病历记录及日常医疗经验中选出基本且重要的医疗项目,以及相关资料如住院日、费用等,结合文献分析,确定基本标准,制定临床路径草案,提供科室讨论。

第三步:召开研讨会,征询专业小组以外的相关医疗科室和非医疗人员的意见,修改临床路径草案。

第四步:举行临床路径说明会,向临床路径实际工作相关科室人员说明临床路径的内容及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修订、完善临床路径并达成共识。

第五步:成立宣讲小组,对相关的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记录的方法、变异的处置等。然后开始试行,在试行中收集变异、分析变异,不断改进临床路径。

2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

2.1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近十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加以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病种已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种,而是从外科向内科,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例如:在日本近年来也开展了正常分娩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取得一定效果。如保证产褥期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简单易行,产妇住院时间缩短等。这种高效先进的管理模式先后在英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国内一些医疗机构逐渐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着手对其实施方法、流程设计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北京、山东、浙江、四川、湖南和河北等地均先后邀请了WHO顾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教授吴袁剑云博士就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讲学,对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随着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扩大,其应用的范畴也不再仅局限于外科手术患者,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

我国科研型护理团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妇产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由于护理工作繁重,护士感到工作紧张,压力及工作量大,给妇产科开展科研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现在的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被动服务现象严重,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低年资护士所占比例较大,应急能力差,技术不过硬。

2.2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研究在妇产科中实时临床护理路径,使护士遵循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更多地参与影响其护理的相关决定,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尽早康复,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作为质控依据,管理者做出综合分析后,再反馈回临床,使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国外已有报道,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指导妇产科单元的医疗救治工作。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并非由人为主观决定,而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救治方法,它体现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的理念融入了患者护理之中,这一理念恰恰迎合了妇产科患者救治的需求,在时间紧迫性上突出了其重大意义。因此,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救护中的应用尚缺乏有力证据报道,还有待妇产科临床人员进一步研究。

3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中的问题

3.1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规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妇产科医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护理技术操作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相关的护理观察记录,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佐证材料,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监护或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关注的常常是疾病和损伤,而对病人的其他状态甚至隐私无暇顾及,他们谈论病情而不与病人交谈,会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

3.2病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现象是医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准确揭示个体差异,针对个体的特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由于病人缺乏医学常识,不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过高期望,与医护人员间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差异。同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不能根据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不能用患者及家属易懂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谈,因而不能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

3.3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近年来,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医疗财政均面临极大的压力。医疗费用有膨胀的现象,但医疗资源有限,因此,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成本耗用的制约与品质的控制、改进。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许多医疗机構纷纷采取临床路径的策略,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的目的,然而,他们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在临床路径实施一定时间后,不能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不能通过评价改进原有路径或使用后改进后新的路径,使得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遇到阻碍。

4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策研究

4.1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医院在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改善服务,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妇产科应围绕“以人为本”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更新管理理念,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生活护理,增强护士责任感,密切护患关心,为力争做到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信誉上追求真诚可靠。

4.2科学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路径的制定,必须是医院主管对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有全盘的了解并能全力支持。先有详细的计划及路径的选择,接着在医院内通过各单位的参与及沟通,成立多元化的组织,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路径的目标并拟定教育策略,最后,全力推行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并建立差异纪录及分析的回馈系统。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表格化,医嘱信息的菜单化,要实现其在全院范围内的推广,实现治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自动化就必须以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为基础。

4.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过程中,要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在实施中收集资料、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对路径制定和完成的成本进行评价,虽然临床路径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及实施进行的病例管理所花费的成本、总的医疗成本是否节省了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但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并没有考虑进成本—效益评价体系,临床路径在妇产科病人的实施是否真正节省了医疗成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总结

总之,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对于医院而言,要不断优化护理团队,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流程,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障妇产科护理安全,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要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炜.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5(09):23-24.

[2]宋锦平.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1,7(05):90-91.

作者:陈清玉

医院整体护理对策研讨论文 篇3:

术中护理的感染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合适的术中护理以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的相关措施。方法 对手术中护理的管理办法进行制定,该办法要可行性高,符合实践要求,并且要拟好相关实施的细则,方便管理与实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对医院手术中护理的流程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更规范地进行操作。并要同时进行术中护理的监测与考核,加强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术中护理的相关流程等。结果 采取以上的护理管理办法,可以明显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提升了其控制术中感染发生的能力。随着术中感染护理的流程逐渐规范与优化,护理人员的术中护理缺点也逐渐减少,从而使术中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结论 制定详细的术中护理实施流程,加强对术中护理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术中的感染率。

【关键词】术中护理;感染率;管理;护理技术;制度

住院的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和患者在医院里获得感染但是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统称为医院感染。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包括了医院感染。而手术感染,又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手术感染往往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预防手术感染,尤其是术中感染,已成为当今临床上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术中的护理管理是能够较好地预防术中感染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预防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本文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结合我院对术中感染的护理管理,研究、分析采用合适的术中护理以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的相关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我院的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以制定相关的术中感染规章制度、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的情况检验、无菌化操作流程的考核、采取人性化护理等指标为考察对象,加强护理人员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持续规范了手术中的护理流程,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以此来控制手术中感染的发生,减少手术中的污染,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1.2 规章制度的制定 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室护理学》、《消毒技术规范》、《外科护理学》、《医疗废物条例》、《最新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等为依据,集合相关专家和医务人员组成讨论小组,一起探讨和制定符合实践要求可行性高的术中护理管理方法以及实施的细则,对相关手术室各种医源性感染的预防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使其规范化。例如手术中感染的管理制度、手术室的消毒管理细则、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制度、医疗废物收集制度等,要尤其强调相关医护人员对于手的无菌化操作流程和外科口罩的应用规范,严格遵循术中人性化的护理原则,将上述的所有内容收入考核的指标。严格限制参与手术的人数,尽量减少人员参观,最好不安排人员参观,手术进行过程中禁止室内人员随意出入。保持手术所需的物品充分供应是降低手术感染的必要条件。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手术过程中若需要其他手术间的相关物品时,应该通过室外的专门负责人向室内相关人员传递,并且,对经过传递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或其他相应的处理后才能拿出使用。

1.3 相关知识的培训 把制定好地详细规章制度说明和流程制作成小册子,手术室的相关医护人员每人一本,以自学及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来对该手册进行学习。将该手册中的内容作为每个月业务考核分数的一半。

1.4 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对于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实施进行监督,是整个护理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院采取不定期抽查与定期量表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安排相关人员对各个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流程的使用进行监督。主要监测的是在手术中护理人员是否操作规范,能否实施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操作规范。

1.5 评价方法 每个月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考试,运用其结果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等综合考评,来进行本次的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知识的掌握 全面提升了相关医护人员对护理知识的熟练程度,加强了其控制术中感染发生的能力。随机抽查相关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发现其的回答准确率为60.23%升高到98.71%。并且,在增加医护人员护理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的护理技能,使护理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2.2 术中护理缺陷的纠正 通过专门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发现手术室经常忽视的问题如口罩不规范佩戴、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医护人员手的消毒不彻底等,有些问题虽不能完全杜绝,但随着术中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質量持续提高,术中护理缺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6.23%。在完善过程中,要注意对违规操作行为要惩罚得当,并不可姑息,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则与流程。

2.3 术中感染率下降 可以从病案室了解到,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2010年为0.41%,2011年为0.17%。具体结果可以参见表1。

3 讨 论

制定好详细的规章制度与手术护理实施流程,可以很好地控制术中感染,减少相关的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以我院的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在采取制定好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监督管理等措施后,结果显示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这充分体现了术中护理中全面、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术中感染的管理工作,不但可以提升相关医护人员对感染的控制能力,可以大幅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促使其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巧波.术中护理的感染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821-2822.

[2]邱波.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J].家庭护理,2007,5(10):68.

[3]武瑞艳,勾君平.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58.

[4]陈小娣,钱小毛.手术室环境消毒质量现状及其监管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32-533.

作者:管继先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产科护理论文下一篇:国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