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实践探索,以学前教育史课程为例,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深入发掘学前教育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着重探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途径,“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多数情况下就是态度的建立和改变,“课程思政”的教育途径有:自我领悟、榜样示范、行为改变、情境体验及共情反应。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1: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指导策略研究内容为主线,有计划多途径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幼儿园及教师的家教指导能力。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办园声誉,提高家教指导质量,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达到家教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 家庭教育 指导策略

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指导策略研究内容为主线,有计划多途径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幼儿园及教师的家教指导能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首先我从幼儿园家庭教育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研究结论,研究出了我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办园声誉,提高家教指导质量,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达到家教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切身利益的大事。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早期发展,儿童的习惯、性格、品德、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幼儿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研究的对象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幼儿园的孩子,共发放情况调查表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3%。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75%,从事个体经营、及工人的约占22%。

(三)研究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形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幼儿园教育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我园是一所公办的省示范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他们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园幼儿父母的学历情况是,父母是大本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0%;父母是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92.5%。

父母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我园教育系统的家长占41%,父母是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38%。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音像设备,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三)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大致分成几类

1.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

2.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

3.重视孩子的体格锻炼。

4.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

5.长辈的溺爱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仍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此外,个别家长重视虽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视,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确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四)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重知识,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培养。二是家长与幼儿园配合教育做得不够。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薄弱,觉得我交了钱,你们是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给老师了,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此可见,加强家园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的结果感到,幼儿父母收入稳定对家庭教育可以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父母重视早期教育这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父母学历高,为教育孩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幼儿园教师对家长进行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指导,家长了解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学着利用日常生活、和孩子玩等各种机会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其知识、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会探究、解决问题,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更深刻的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家庭教育从主观上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去,让家长意识到教师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唯一帮助者,家长也要作为孩子重要的照顾者、支持者、引导者。

四、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方式有很多,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合作都要保证其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策略一:畅通家园联系渠道

一般来讲幼儿园普遍采取家长会、家访、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信箱、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创设家园联系栏等等。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集中进行家教指导,向不同年龄的幼儿家长提供较全面系统的家教方法。与家长沟通加深双方了解。这些方式都是让家长更多了解班内课程特点,同时也丰富家长的教育观念。要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起来产生有针对性的实际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经常与老师交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策略二:开放家园联系板,实现家园共育

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在各班教室门口设计“家园”板。以家庭教育为主线。教师及时将幼儿园的教育动态、教育信息等内容进行公布。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引领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困惑和误区。班级在开展每项主题活动之前,教师把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醒目地展示在“家园”板的教育教学栏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关注,并设立温馨提示栏,需要家长们配合的一些事项等。有关个别现象,特殊问题等还可以请家长在“家长留言”版块参与发表意见和观点,从而增进了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提高“家园”的有效性,让“家园”的内容吸引家长。家长都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因此,我们班的“家园”中会展示幼儿生动、具体、直观的发展进程,展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围绕孩子的生活、学习,特别是孩子的个性化、即时性发展组织内容,把家长拉到“园地”面前来。在“家园”中开设了“看,我家宝宝!”栏目,将敢于当众讲故事了、能自己穿鞋了、画画有了新创意等孩子在园一日生活中成长的点点滴滴,以照片、文字、手工、绘画等形式加以展现,慢慢吸引家长在“园地”前驻足观看。一学期下来,家长都会在接送孩子时关注“家园”板了,大大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

“家园”不仅注重展示班级保教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概况,还为家长参与幼儿园和班级管理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和关注视角。“家园”也是“班务公开栏”,家长关心的班务内容,包括班级人员的情况介绍、教学特点、班级荣誉、学习培训、阶段性工作目标等,凡是能便于家长了解班级工作运行动态和质量的信息,都对家长公开。特别是有关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尽可能做出较为详尽的过程性呈现。有些需要家长配合的保教工作,给予具体的目标性、方法性、指导性说明。平时在布置“家园”版块内容时,我们更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坚持观察、记录、分析家长对各版块内容的关注度,把家长的关注度作为总结反思班级保教工作的“晴雨表”,及时调整内容的更换频率。从“家园”本身的特点看,有关幼儿发展的内容、班级常规工作内容等,都能做到每天一更新;班级周工作安排和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情况观察与评价,则每周一更新;其他如宣传性和理论学习之类的内容,则每月一更新;即时活动和临时性的事务公告内容,及家长感兴趣的内容,则做到随时更新。

让“家园”真正互动起来。积极创造机会与条件,引导广大家长深层次参与“家园”的创办。改变以往由幼儿园教师为主,完全是教师“主办”的做法,吸收家长参与,如在家庭教育经验发布、交流和共享方面,完全由家长自主征集案例、展开讨论、总结经验、交流做法,这些经验做法就来自家长的身边,真实、生动、可行,更容易受到家长的欢迎。通过“请您参与”、“畅所欲言”、“家长留言”等栏目,由家长做栏目主持或话题策划,围绕孩子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现象和问题,如“如何避免孩子挑食”、“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要不要教孩子学外语”等,使“家园”成为家长的百家论坛。也请家长将孩子在家生活学习的精彩瞬间,以文字、照片、绘画等形式展示在“家园”里,同样成为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内容。

此外,在“家园”的开办中,根据家长不同的文化层次、职业特点、教育特长等,有效整合家长资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请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负责确定“家园”的栏目设置和名称,请具有美术、编辑特长的家长负责“家园”的布局设计,请有条件上网的家长负责收集网络教育资源,请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家长提供有关幼儿教育的专业资料和信息等等。这些做法实现了家长的“角色归位”,真正成为“家园”的主办者、受益者。

让“家园”的功能日益丰富。“家园”是服务广大家长、塑造幼儿园良好形象的窗口。通过“家长留言”、“连心桥”等栏目,了解家长诉求,倾听家长心声,满足家长所需;我们还会在“家园”旁边挂一副老花镜,备几把大、小雨伞,这样“家园”就成为心系家长、服务家长、点缀“家园”的美丽风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家园”真真正正的发挥了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具体体现了对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正确引导上,它不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有关幼儿成长和家长互动的具体案例,特别是对案例的生动解读而实现。希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通过开放“家园”板,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发挥幼儿园主导作用,有效地利用优势,引领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策略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以后最早出现的游戏,它为亲子间沟通架起桥梁。亲子活动是一种亲子间互动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强化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责任意识。从幼儿的切身利益考虑,幼儿园要与家庭沟通形成合力,幼儿园应该利用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的互动活动。例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等节日,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集体活动形式。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取得联系,以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和配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幼儿,还要联合幼儿家长掌握育儿知识,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家园共育研究的平台。从真诚的理解者到积极的响应者,到成为真正的创造者,家长们越来越以宽厚与博爱的胸怀,为我们每一个孩子营造了爱的绿荫,它使我们的环境越发真实质朴,使我们的教育越发回归自然。家长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家长资源也是一片沃土,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在探索当中,以上的这些内容也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我们期望着能使更多的家长投入、参与我们的教育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使我们的活动更加精彩、有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3]王化敏.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意大利.玛利亚蒙台梭利.发现孩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5]晏红.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6]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范玉坤

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2: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实践探讨

摘 要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实践探索,以学前教育史课程为例,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深入发掘学前教育史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着重探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途径,“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多数情况下就是态度的建立和改变,“课程思政”的教育途径有:自我领悟、榜样示范、行为改变、情境体验及共情反应。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态度 学前教育学

我国著名的学者陈鹤琴教授在论述其教育理念时,提出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探索出在相应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教育目的更是体现出育人方面价值观的引领上。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知识、能力层面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是在价值观上的引领更加需要重视。而对于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各种价值观随着互联网的浪潮而深受影响,如何去引领学生的态度、价值观更加具有挑战性。

“课程思政”是2014年之后出现的概念,源于上海市相关高校的探索, 其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尤其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实际存在的“两张皮”现象。[1]“课程思政”的概念的提出主要解决的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有学者提出:“课程思政”是指通过运作整个课程,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它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2]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教育上的学习效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的学习内容。需要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要遵循这一类学习内容的基本教育规律。本文就学前教育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施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1 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看,教育目标的达成本身就包含三维目标的达成,即知识、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本身就不是割裂的,只是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多重视的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育教学,很多时候不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从实践层面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育工作本身更加强调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对幼儿身心特点深入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专业,同时富有爱心和耐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当然很重要,但是在爱岗敬业、热爱并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精神方面也需要重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热爱幼儿教育和相应能力相比,热爱幼儿教育是第一位的,是前提。经与多位幼儿园园长进行访谈后,也深刻的认识到,园长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新入职教师是否对幼儿教育能够喜爱和投入。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需要对幼儿付出爱心的,如果本身对幼儿园教师这个岗位都没有投入的感情,是很难在工作上做得出色的。

“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专业的职业精神方面、职业修养、教师素养方面以及一些难以在“思政课程”中实现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在其他多门学科课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

2 “课程思政”为导向的学前教育史教学,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学前教育史课程中有较多值得教师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中国教育史部分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对现代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去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例如在传统文化中,讲究做人要立下远大理想,方能成就一个人,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经常称自己迷茫,缺失的就是立下远大理想的立志教育,和“志当存高远”掌握自我人生方向的意识。再如,传统家庭教育中,讲究礼仪规范的教育,克己复礼,用礼仪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际矛盾,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用现代行为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当一个人能够按照“仁善”的行为方式去行为,慢慢地这个人也会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行为的人。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行为塑造性格。可见,在学前教育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精华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在思想上提升的就是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人说干一行爱一行,如果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都没有积极投入的情感,是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在学前教育史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这一章中讲述了很多近代著名的学前教育界的思想家,如陈鹤琴教授一生为中国的幼教事业奔走,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还有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然在教师讲授这些学前教育界教育家时,教师更需要着重去让学生了解每位教育家的教育生平和事件,用一个鲜活的历史史实去感染每一位大学生。课程思政,最大的妙处就在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史”大纲和教材,挖掘总结本课程中有关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职业精神、教师素养相关的“思政元素”加以归纳,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如表1。

3 学前教育史“课程思政”的教育途径探讨

“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的教学教育过程更能有教育效果。“课程思政”的教育大多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态度是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与基础。但其实在本质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人的行为的倾向性。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在加涅的学习分类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合并为一类,就是态度。态度是影响个体对客体、事件或人物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的基本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课程思政”的教育途径与态度的形成、改变有着相同的途径。“课程思政”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态度形成或改变的过程,在心理学上,态度改变有基本的五种方法,分别是:自我领悟;榜样示范;行为改变;情境体验;共情反应。

3.1 自我领悟

态度的形成过程总是伴随着价值判断,需要学生进行价值辨析,就是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当学生深入去思考一个问题时,可能会发现自我的一个价值判断是不准确的,产生这种自我领悟之后,态度就会发生变化,思想观念的就会发生变化。当然学生的自我领悟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价值辨析问题的讨论,态度、价值观的正反方面理由的剖析,着重说明所要引领的态度价值观的理由。

自我领悟有利于学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当某一个错误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就会努力地去改变,并且让这个错误不再出现。但是如果这个错误是别人当众指出来的,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结果,就是学生会抗拒改变错误。其实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让学生结合学前教育史,去撰写一些带有“课程思政”相关的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等,会比较容易让学生去反思自身价值判断中的错误,产生自我领悟,这样的自我领悟比外在强行灌输观念有效的多。

3.2 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态度建立和改变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者通过对榜样的观察,了解到榜样在某种情境下的选择是可行的合适的,行为的结果是良好的。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面,要对大学生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大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很多时候需要有榜样示范,需要知道在某种情况下到底应该怎样做,怎样做选择。例如倡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去设计课程,可以让学生按照优秀教师应有的行為去与幼儿交流,比如蹲下来与幼儿对话、在教育幼儿时态度要温和而又坚定等,慢慢地大学生也会学会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3.3 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是态度改变的第一步,在行为上的塑造,往往可以改变学生的态度。比如,班上最不喜欢交作业的学生,可以让他来收全班的作业,这样他的行为必须要发生改变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原来的那些做法是令人讨厌的,学生的态度转变了。比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并不凭空而来,可能一开始只是愿意去练习毛笔字、身着汉服,渐渐地在这个过程中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Kelman(1961)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和三个不同的社会化过程有关:一是行为上的服从,人们由于担心受到惩罚或想要得到预期的回报,而采取与他人要求一致的行为;二是认同,因为心理上认可榜样,所以使自己的态度与榜样人物一致;三是内化,指个人把态度当作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当态度与个人的价值体系一致时,个体容易形成这样的态度。[3]从态度的形成过程来看,态度形成的第一个步骤是行为的改变,在行为改变之后,这种行为所代表的态度价值观逐渐成为学生的观念。在态度转变上,仅凭言语说教,是教育效果很差的一种方式。态度改变的第一步往往是行为上的转变。

课外实践教学,模拟课堂为学前教育史的“课程思政”提供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对待幼儿应该有的关注、帮助、支持的态度,首先在行为上让学生先做到一个富有爱心、耐心的教师应该有的行为,慢慢地学生也会在思想观念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3.4 情境体验

在情境中做一些体验非常有利于我们变换自己的视角认识的,有助于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例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以幼儿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让大学生模拟课堂教学,部分大学生扮演幼儿,让大学生像幼儿一样握着勺子吃饭,体会幼儿吃饭为什么会撒很多饭粒在桌上,能够更加理解幼儿的行为,更加平和而有耐心的对待幼儿。让大学生以幼儿的身体高度去看模拟上课的教师,体会为什么要求教师要蹲下来和幼儿交流。

3.5 共情反应

如果我们对一个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的话,这个态度会非常牢固的,不易改变的。如果大学生本身对自己的家乡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爱家乡、爱国的态度是不容易有改变的。在教育史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去了解学前教育家的生平事迹,共情反应重点是在情绪、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在态度的转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需要更多用故事、用案例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认同学前教育家的精神,才会愿意在认知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总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思政”教育很有必要性,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关联,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进行关联,所学的知识内容本身就蕴含“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过程我们要注意运用现代心理研究的成果,运用多种有效途径达成当代大学生态度、价值观上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02) .

[2]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

[3] 侯玉波.态度的形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6:119-120.

作者:董俊

家庭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3:

家庭教育该如何与幼儿园教育实现互补

摘 要:在幼兒的生活之中,家庭与幼儿园无疑是幼儿经常活动的两个地方。这两者在本质上有着不同的差异,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弊端。本文从对幼儿的教育方面出发,从不同方面探究了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将两者实现优势互补。显然,这两方面的教育都是缺一不可的,家庭教育应该为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学习做铺垫,因此家庭教育是不能忽视的。在幼儿园教育中能够拓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使幼儿的发展得到极大的提升。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两者实现强强联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优势互补

在幼儿接受了幼儿园的教育之后,不代表着家庭教育并不再重要。家庭成员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家长应该对幼儿的教育做适当的了解与学习。在了解了幼儿园教育的具体情况之下,再在家庭教育中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能够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

一、家庭教育应该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时,一般会对幼儿园产生较大的抗拒心理,严重的甚至还会发生性格的变化,这个时候家庭教育就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家长应该对幼儿入园之前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孩子了解幼儿园,引导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兴趣,使孩子喜欢幼儿园,这样就能够增强幼儿在幼儿园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接受幼儿园教育。家长也应该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使得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时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在幼儿园中表现自己。

二、家庭教育应该为幼儿园教育做延伸和巩固

在家庭环境中,应该要有适合幼儿生活的环境,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游戏场地和适合的玩具,也可以为幼儿设置读书的角落。由于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差距,可能会造成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两个地方的行为习惯也不相同。一些家长对孩子会采用溺爱的方式进行管理。幼儿园的教育却主要提倡的是儿童的自理性和独立性,这就使两者产生了教育方面的矛盾。有时会出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表现差异极大的情形,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由于幼儿园里对幼儿进行了一定的规则教育,使得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加强管理。因此,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长应该也要适当的给幼儿进行一定的规则的设立,让幼儿明确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买玩具或者是吃零食方面,可以将其进行约束,让他们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使幼儿在管理中进行自由式成长。此外,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及时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长要做到及时的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以便可以及时的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家长也要实时关注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从而可以督促幼儿进行学习。

三、家庭教育应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缺陷

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对幼儿的情感的培养,幼儿园则对学生的专业性教育更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健康的家庭关系尤为重要。家庭氛围应该和谐,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优秀品格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家长要给幼儿起模范带头作用,家长在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都会在幼儿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在幼儿的生活中,家长应该积极参与进去,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里,给孩子灌输生活经验。在幼儿园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容易接受到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知识。由于各种问题,无法将幼儿带入到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家长应该发挥其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这一缺失方面。家长应该重视幼儿,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和游玩,由此来感受自然界的种种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让孩子认真感受颜色的不同,形状的不同,以及对数量等进行学习。幼儿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中,既可以陶冶幼儿的身心,也可以在其中学到知识,具有良好的效果。让幼儿学会掌握理财能力,在平时购物时,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指导,使幼儿对金钱具有一定的概念,教导孩子进行合理消费。家长也要重视发掘孩子的天赋能力,利用孩子的自身优势进行教育,以便孩子取得成功。此外,应该鼓励孩子进行游戏,游戏在儿童的成长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在游戏中,可以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家长也应该积极地进行亲子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增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使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

结语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两者都是不可缺失的。幼儿与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是无可替代的。由于现在幼儿园教育的逐渐发展,应该使家庭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这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对幼儿的教育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对幼儿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本文所提出的几个方面,以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李敏.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王声平.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结构及现实构建[J].学术探索,2018,01:148-156.

[3]王小英,刘思源.日本2018年实施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述评——基于日本《幼儿园教育纲要》五次修订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8,4508:105-113.

作者:杨德明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