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视角下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29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学前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舞蹈教学,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前教育视角下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视角下舞蹈教学论文 篇1:

基于“方案教学”模式研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摘要: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不但能培养学前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方案教学”模式为视角,研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舞蹈。笔者尝试以“方案教学”模式,研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问题,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现状提出改善建议,旨在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理想的、优秀的幼儿教师,促进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方案教学”模式   舞蹈教学组织形式   舞蹈教学方法

20世纪60年代,洛利斯·马拉古兹在意大利瑞吉欧小镇的一所学前教育学校创立了“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取向”。在吉瑞欧教育体系中“方案教学”是其核心部分,它采用“动态性”和“生成性”的“方案教学”,并且强调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方案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从各种复杂关系的事物体系中去主动的探索,积极的建构,自由的创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方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在现实的条件下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扬长避短的去实施舞蹈教学,让它成为一种更为合理而可行的方法。

一、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

“方案教学”模式提倡教师要协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新的概念,以学生为主。当前的舞蹈教学基本上都是以集体教学为主,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与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运用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通过集体教学,能够全方位地观察整个班级学生的舞蹈学习态度、肢体条件以及接受程度,同时也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观察和了解。其不足之处就是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学生对于舞蹈的接受程度不同,集体教学也不太利于学习能力较慢的学生发展。笔者认为集体教学形式可以用于学生进校第一学年,主要是初步的舞蹈基础训练。

小组教学可以更好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情境,也就是“方案教学”模式中提倡的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教授舞蹈动作,并对每组的学生的舞蹈基础程度、舞蹈动作学习能力快慢等熟知,而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高年级就可以采取舞蹈小组课的形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接受程度等分成小组,再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所学内容稍微改动。在学习民族舞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舞种来分配,可以分为民族舞(藏、蒙、汉、傣、维)、流行舞、汉唐舞等。但是,这种教学形式不太利于保持班级整体教学进度的一致性,而且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重复率,会引起教师的教学疲劳感。因此,笔者提倡在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中使用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二、运用“导生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舞蹈是一门注重肢体动作和感情表达的技能,对于肢体动作的细节要求十分严格。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手把手教学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由于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课时限制,使得教师难以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案教学”模式强调“动态性”和“生成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但教学进度又是需要推进的,因此,舞蹈教学必须要面向大部分学生的舞蹈基础开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导生制”,将教师的教务任务分解给“导生”,可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在舞蹈课堂中,教师并没有很多时间去为每位学生纠正动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充分。“方案教学”模式提倡要在情景中进行教学活动,“导生”并不是让其去管理其他学生,而是带领大家一起互动学习舞蹈。“导生制”就是在班级里让舞蹈基础较好、舞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导生”,在课后指导其他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同时他們自身的舞蹈以及教学能力得以锻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氛围是不同的,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氛围中他们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舞蹈学习。运用“导生制”就可以借助“导生”利用课后或者晚自习的时间继续带领同学们复习和巩固已学习的舞蹈动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导生”反馈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在实施“导生制”的初期阶段,教师首先是可以选拔舞蹈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导生”,当这种模式形成以后,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轮换,最好是力求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导生”,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舞蹈能力、教学能力。实行“导生制”还需要注意教学任务的“轻”与“重”。“导生”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他们承担的是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实施“导生制”时就一定要把教师的任务与“导生”的任务划分开,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以及“导生”的最大作用。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来说,运用“导生制”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和舞蹈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知识的感受力

“方案教学”模式提出老师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透过口语、肢体、艺术创作等表达或表现自己的想法感受,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兴趣、能力、反应。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堂中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于舞蹈知识的感受力,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情景互动中学习舞蹈。舞蹈历来都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进行舞蹈教学,如果舞蹈教学中能够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感受力。

在学前教育舞蹈的欣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学习舞蹈知识以及欣赏不同的舞蹈作品,学生对于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在创编课上,教师需要播放与幼儿舞蹈创编学习内容相对应的课件及视频,学生通过直观学习可以加深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类型与结构、幼儿舞蹈创编的步骤、创编技法以及舞蹈中常用的舞蹈队形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舞蹈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舞蹈视频,这样可以减轻教师舞蹈动作的示范的活动量,对于年纪大的舞蹈教师视频教学会更加的适用。在学习完各种舞蹈组合之后,舞蹈教师还可以利用摄影设备给学生们拍摄他们跳的舞蹈组合,然后可以通过投影设备回放给学生看,这样以便于学生分析录像中自己的动作是否准确,姿态、面部表情、做得好与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与学生都能在網络上能找到舞蹈教与学所需的很多资料。目前比较常用的是中国舞蹈网、56.com、优酷土豆网、大地之舞等专业的视频网站,这些网站中有非常多的舞蹈视频资料及舞蹈文字资料,除此之外舞蹈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课内外教学活,同时也可以把自己教学成果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分享。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找舞蹈视频学习,锻炼学生的舞蹈自学能力。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辅助教学,可以扩大学前教育舞蹈教师与学生的信息量,增加舞蹈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它是舞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四、结语

“方案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动态性”和“生成性”,并且强调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们也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舞蹈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艳.试论与岗位对接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王龚雪.刍论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现状及改革策略[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

[3]张守和.探究中国舞蹈教育管理中的创新理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12):37-40.

[4]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3,(08):64-65.

作者:王文君

学前教育视角下舞蹈教学论文 篇2:

关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学前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舞蹈教学,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前教育的舞蹈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创造,同时将舞蹈语言、舞蹈形象以及舞蹈意境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通过本文关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研究,提高高职学生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素质,强化学生学前教育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舞蹈语言;舞蹈形象;舞蹈意境;情感共鸣

引言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前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素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前教育工作。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舞蹈语言、舞蹈形象、以及舞蹈意境三个层次的深入了解,通过身体动作展现出舞者的内心世界。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舞蹈语言、舞蹈形象以及舞蹈意境适合幼儿的审美理念,让幼儿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形成对于舞蹈的热爱。

一、舞蹈语言

舞蹈语言是基于舞蹈动作演化而来的,作为专门被用于舞蹈界使用的词语。舞蹈语言并不只是代表舞蹈动作这样简单的含义,因为舞蹈语言的内容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目前来看,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舞蹈语言却能够包括舞蹈动作。从严格意义上区分,舞蹈动作是一种狭义的概念。[1]通过舞蹈动作,能够形容在舞蹈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动作要领,而舞蹈语言则能够真正表现出舞蹈动作的组合规律。从这样的概念判断,我们能够发现舞蹈语言可以用于形容舞蹈的组合规律。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语言必须要符合幼儿的特点,即舞蹈语言应该积极向上、活泼开朗、充满童趣。通过这样的舞蹈语言进行练习,可以让舞蹈更加贴近幼儿,也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爱上舞蹈,形成舞蹈素养。

二、舞蹈形象

(一)舞蹈形象的含义

所谓舞蹈形象,就是人体通过各种舞蹈动作能够塑造、表现出富有主体情感,具有客体典型形态,以及可以被人们进行情感感知的动态形象。舞蹈形象可以是单一的被动形象,也可以是复杂的动态形象,主要的区别就是单一的舞蹈动作还是复杂的舞蹈动作。一般来说,舞蹈作品能够通过群体的行为,展现出舞蹈形象的个人成长的变化,舞蹈形象具有一定的意象和意境。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形象多以卡通幼稚、惹人喜爱的形象为主,包括各种卡通人物、动画人物、小动物等。在幼儿舞蹈形象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喜好,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幼儿需求的舞蹈形象,帮助幼儿通过舞蹈形象了解舞蹈的魅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形成对舞蹈的认识与了解。

(二)舞蹈形象的四种类型

舞蹈形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舞蹈形象就是具有情节冲突或者矛盾冲突的舞蹈或舞台剧种,通过舞蹈动作的方式,集中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人物的行为思想基础,表现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第二种,舞蹈形象就是在舞动的过程中,展现出人物的情感,通过舞蹈形象的塑造,能够直接呈现出典型人物的情感形象;第三种,舞蹈形象就是重点描绘出社会生活和社会象征的舞蹈形象,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人群舞蹈的动作和场景的变化,营造出庞大的社会群体;第四种,舞蹈形象是通过在生活场景或民俗风情的作品中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舞蹈形象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舞蹈形象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三种或者第四种,例如,在少数民族幼儿园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编排民族舞,这样既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对舞蹈理解。

(三)舞蹈形象的艺术展现

对于舞蹈形象来说,要想成功塑造舞蹈形象,必须取决于舞蹈语言的丰富性,或者是对舞蹈语言的准确把控能力。通过利用舞蹈语言,将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人物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舞蹈形象展现过程中,必须能够基于人物的生活,有着充分的认知与了解。[2]否则即便是舞蹈语言和舞蹈动作再丰富,舞蹈表现技巧再高超,也无法展现出舞蹈形象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舞蹈形象没有灵魂。舞蹈形象的艺术表现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通过典型动作概括人物情感和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基本气质。通过典型的舞蹈动作,能够将一个人物的形象展现得非常立体。舞蹈《吉祥鼓韵》通过展现朝鲜人民的生机、勃发奋发向上的精神,能够更好地将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为了充分的展现人物的艺术形象,必须具有典型的舞蹈动作。朝鲜舞中最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就是甩帽与转圈。在舞蹈编排过程中,通过这样的两个动作相结合,能够让人们一眼就认出朝鲜舞的形象。其次,对于舞蹈形象塑造是否能够感染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否用舞蹈动作和舞蹈场景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展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舞蹈语言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表现的方法;另一种则是间接表现的方法。通过直接表现法,能够将人物本身的舞蹈活动利用,将内心世界直接表现出来。通常,在一般的舞蹈和舞台剧中经常能够见到另一种方法则是间接表现法,主要通过其他的情感和思想或者旁人的舞蹈动作,间接地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舞蹈铸军魂,能够展现出幼儿对于军人的崇敬之情。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张弛有度的舞蹈动作节奏紧凑的故事情节,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将军人的形象和军人内心的坚毅品质直接展现出来,让观众一眼看去,就能够感受到军人的力量。[3]

三、舞蹈意境

(一)舞蹈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比较宽泛的艺术概念,通常我们在文学、美学等方面普遍使用这个词语。但是,舞蹈的意境与传统的文化意境有所不同,因为传统的文化主要集中在诗论、画论、文艺论中对于意境的展现形式,与舞蹈的展现形式有很明显的差别,舞蹈中的意境主要就是通过音乐、舞蹈动作和人物形象以及舞蹈故事情节共同形成。在艺术作品中,通过描绘生活图景,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为人们营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方式,让观众与舞者形成灵魂上的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观看舞蹈作品,能够在思想上受到一定的感染,这样就说明舞蹈具有美学境界。

(二)舞蹈意境的特征

舞蹈的意境特征能够对人体动作在舞台表现过程中形成具体真实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象。也就是说,通过舞者特殊的舞蹈语言,将真实的生活理想化,通过艺术创作再一次呈现给观众。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够将舞蹈的意境变得似是而非,似真似幻,让人们产生朦胧的艺术美感。

通俗地说,舞蹈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情感,能够通过特定的舞蹈语言,在舞台空间和时间营造出崭新的意境,帮助观众联想和想象,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舞蹈的意境,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舞蹈空间和舞蹈时间,展现出情、意、形三者之间的关联。

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了解幼儿的内心情感需求,这样才能够在舞蹈意境创设过程中牢牢抓住幼儿的内心情感,与幼儿之间形成有效的强烈的情感连接,让幼儿加深对舞蹈的认知与领悟,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例如,在幼儿舞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中,通过塑造幼儿喜欢的喜羊羊的形象,表现出喜羊羊的聪明善良,爱好和平的理念。強化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对舞蹈意境的理解。特定的舞蹈语言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舞蹈意境,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因为幼儿的年纪小而忽视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关注,而更应该从小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舞蹈审美能力,积极地通过舞蹈意境的塑造,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4]

四、结论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最快速有效的教学内容。舞蹈语言、形象及意境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舞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教学中努力钻研,使高职舞蹈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徐丽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02.

[2]庞志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特色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73.

[3]张利.学做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3):52-55.

[4]张志萍.幼儿舞蹈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模式探讨——以汉江师范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训练与创编课堂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138-141.

作者:李小敏

学前教育视角下舞蹈教学论文 篇3: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实践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修课。教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合理,对整个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来说十分重要。如何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具备扎实舞蹈基本功和编创幼儿舞蹈的初步技能,以适应将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应是每一位舞蹈教师所向往和探索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五年制;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修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基本上沿袭着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视舞蹈基本功的练习,而对幼儿园早期教育阶段迫切需要的编创和表演能力重视不够。这样,就形成了学生难的舞蹈跳不了,儿童舞蹈跳不好的尴尬局面。如何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具备扎实舞蹈基本功和编创幼儿舞蹈的初步技能,以适应将来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是每一位舞蹈教师所向往和探索的。其中,教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合理,对整个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人从教学体系的构建入手,经过不断实践、总结、优化,形成了自己的“三步走”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一步:用爱心唤醒学生,培养兴趣

舞蹈教学是幼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认真把握本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紧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都说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导的不是学生需要的(包括学生错误地认为不需要)如何实现导?教师一味导,学生没练出来,教师累坏了,又怎能突出学生是主体?所以,主体和主导具有先决条件: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即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失去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空谈。

一年级的学生从初中升入,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品质都比较差,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但这部分学生多数有一个共同的有点:活泼、好动、易被感染。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真诚的爱,会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最重要的学生会找到学习的快乐。当然,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我总是注意给学生心理暗示,让她们觉得老师喜欢她,认为她行。久而久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时教师的“导”也就顺理成章,每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想让学生成为主体都难了。

第二步:整合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舞蹈课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功(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及幼儿舞创编三大部分。基训课是学生学习舞蹈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直接指向将来舞蹈能力的教学内容。民族舞是建立在基训教学之上的关于民族舞蹈传承和学生舞蹈素材、素养的教学内容。幼儿舞及幼舞创编则是作为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功。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各个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教学内容都是分阶段教授的。各个教学内容之间联系、融合太少,学生掌握起来太零散。往往是学了后边的,忘记前边的。所以,学生明显存在着教学内容之间的知识割裂,甚至有时会感觉学到幼儿舞和创编时,前边几年学的东西用不上或不知怎样运用。

对于上面介绍的情况,我采取了“以培养创编能力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在基训课上,教授学生集训的同时,教授给学生幼儿集训的训练方法,并让学生课下以儿歌做伴奏,创编自己设计的幼儿基训操。比如:在训练背肌时,学生想到用模仿大象甩鼻子的方法,配以大象的儿歌,形象又生动。在教授民族舞时,引导学生如何将民族舞蹈幼儿化。有了基训创编的热情,学生在民族舞的简化上显得思路开阔多了。有的将民歌新唱作为创作灵感,将民族舞现代化;有的受童话故事的启发,将民族舞情节化等等。教学内容进行到幼儿舞和幼儿舞创编,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显得太轻松了。因为学生有前边教学创编的基础,教师剩下的就是引导提高学生的视角广度和思维开度。

第三步:为学生创造表演机会,树立自信

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又是一种表现艺术,只在课堂上学习,不拿到舞台上检验,是不会体现出教学成果的优与劣的。学生从课堂走到舞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好、表现欲望强,上台对于她们而言那是享受。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那就不见得了。有的学生内向、有的学生不自信、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再加上没有好的舞蹈条件,这样的学生上台就是“难受”。为了克服学生“难受”的心里,树立学生的自信,我从集训开始就为学生们有目的地创造表演机会。小范围的有班内课上表演、同年级其中期末汇报表演、期末考试集体观摩等等。通过对舞蹈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生们对舞蹈有了自信,那么上舞蹈课也就更加有兴趣了,二者相辅相成。至于大的表演机会,像暑假给学生布置教师节演出的任务,九月布置国庆晚会演出任务,等等。不管哪一项任务,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差生必须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看似不可能的一个要求,看似不合常理的一个要求,就是这样一个要求大大激发了差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好学生的组织能力。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会为我们重新审视舞蹈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启示。

(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作者:宋晨霞

上一篇:民营银行发展的市场定位论文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