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5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探究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素质教育下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质教育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1:

素质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摘要: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由此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1、时代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充满矛盾变化的世界经济会给人们带来这样那样的心理压力,人们如何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灾难,这将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人们的心理素质,这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该特别强调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它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指一个人应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与适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目前,我们有的学生虎背熊腰,但性格孤僻,缺乏朝气;体壮如牛,但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膀大腰圆,但心胸狭窄,空虚颓废;忸怩胆小,忧郁、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已成为当前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这个问题尚未予以重视。在一定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在一切不利的条件中,对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刻不容缓,在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3、正确认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1学校应该是学生的乐园;学习应该是学生的需求、乐趣、享受。目前,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仍一味地追求高分,偏主科、设重点,使教师、家长、学生都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心理负担最大的还是学生,违背心理规律教育手段,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学习压力,使他们更加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

3.2社会因素;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敏感,又敢于幻想和冒险。但是一些消极思想和生活方式,加上不良宣传的误导,同样冲击着身心还很幼稚的学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干扰他们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3.3家庭因素;放纵、溺爱的家庭,导致自私、任性、粗暴、孤傲、异常心理等,残缺家庭日益增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是不可低估的。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而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使子女产生委屈,抱怨仇恨等情绪,造成自卑、孤僻、偏执、逆反等病态心理。走向极端的家庭和不利的家庭因素,使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康。

3.4个体因素;学生特别是青春期非常注意外表形象。个头高低,长相好坏是造成他们自傲、自卑、多疑等不良心理的重要因素。性心理的发育成熟,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异性,出现幼稚和盲目的早恋意识,学习和升学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紧张所造成的心理压力都容易导致焦虑、悲观、抑郁、冷漠、孤僻、恐惧、偏执等异常心理。

4、全面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针对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②学习心理指导。即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情感教育。

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控制、调节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自我表达、放松训练。④人际关系指导。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关系学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活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和原则。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⑥自我心理休养指导。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

4.2心理行为矫正;这是面向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属矫正范畴。①学习适应,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②情绪问题。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如抑郁、恐惧、紧张、忧虑等。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

5、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人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5.1科学性原则;心理品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同时耐心正确地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管武断的做法。

5.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要根据本校实际,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5.3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学校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正面教育,同时注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个别谈心,个别辅导。

6、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6.1优化教育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同样创造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及至知识才能的形成,无不受到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所以学校应力图优化校园环境,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6.2加强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可以通过系统传授、专业讲座、办报刊专栏,组织讨论等,介绍心理学,心理卫生知识,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内容、标准有所了解普及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健全心理卫生教育的系统工程,使这项教育真正得到社会领导重视,家长支持。

6.3注重教学活动的心理卫生;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注意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改进教育方法,合理使用评价手段,防止因过多使用否定性評价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作者:李晓娟

素质教育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2:

略谈素质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探究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

一、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

(一)过重的学习负担

跨入中学,增添了新的学科,即使是老学科在学习的内容上要深得多,学习要求上要高得多。青少年面对着十几门新课程,脆弱的心灵极容易产生紧张感,如果再面临着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那种紧张感自然就变成了对老师、对某科的恐惧感。

(二)紧张的家庭关系

1.关系紧张。中学生正值“身心剧变”时期,他们身体发育导致心理开始逐渐成熟,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学生那样依恋父母,开始要求独立自由,挣脱对双亲的依赖;而父母却觉得孩子不听话了、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如果老师和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严厉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就会使孩子产生厌恶和反抗情绪,使矛盾更加尖锐激化。

2.负疚心理。有部分学生,尽管学习挺刻苦,但成绩一直不理想,父母也知道他尽力了,因此无论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父母都不责备,而是尽心尽意地照顾好他的生活,变着法地鼓励他。父母越体谅他,他却愈加内疚。

3.单亲家庭。随着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正急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子女大致占5%,这些孩子普遍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由父母中的一方抚养,缺乏正常的父爱或母爱。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

(三)交往能力的缺乏

升入中学后,青少年进入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校园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同学是陌生的,新型的环境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有新鲜感,但更多的是陌生感。就像一个随着父母第一次走亲戚的小孩一样,那种始终躲在父母身后的害羞是难免的,如果主人温和、亲切,这种陌生感和害羞感将轻易消失,而主人严肃,或是严厉,将有可能造成小孩心理永久的隔膜。此时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态度不和蔼,对学生不体贴,势必造成一部分本就适应性不强的青少年一开始就产生一种莫名的陌生感、隔膜感。

(四)青春期的影响

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其心理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学生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得焦虑不安,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误区

1.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治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恰当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2.缺乏对学生平等的相待。反思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缺乏的是平等相待。颐指气使式,此为其一。一些教师凭着自己的阅历和“才高八斗”的学识,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以不容置辩的语气、无懈可击的逻辑,如暴风骤雨般地倾泻下来,搞得学生只有聆听义务没有申辩权利。试想,如此教育怎会把学生的个体生命放到应有的位置。事实上,一些学生愿将心事向心平气和、不疾不徐者倾诉,就是个反证。先入为主式,此为其二。一些教师凭着自己的直觉断定某某学生有心理障碍,比如学生皱着眉头,必有所思;比如男女生在一起说说笑笑,必定有谈情说爱之嫌。即便是专职心理辅导的教师,也常有无可成文的规律。“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此必是烧香人。”实际上,这种先入为主式的偏见比比皆是。患者求医式,此为其三。

3.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①主题确立的偏颇性。在一些教师看来,学校育人工作唯一见成效的就是升学率,学校教育的主题就是多考几个重点。因而教育工作者言谈举止都离不开这一主题,成绩差的学生常挨训斥甚至不闻不问,一脚踢开自不待说,即便成绩好的学生,也只是当他成绩下滑时才引起老师的注意,关注时只不过是教他如何把成绩搞上去,至于正值青春少年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个性就被抛之于九霄云外了。

②忽视现实性。一些教师,轻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盲目地在那里大谈学生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种做法不是隔靴搔痒就是事与愿违,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③缺乏针对性。由于大而化之的理想性,忽视当代中学生的现实性,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必然就会缺乏针对性。教师所信奉的是伟人的教导、英雄的豪言,所做的是“一把钥匙开千把锁”的傻事。教师喜欢说大话、空话、套话,使学生敬而畏之,乐于做整齐划一的省心事,使学生违心地绝对服从,可悲的是这些同行直到现在还全然不知,依旧津津乐道,踽踽独行。

三、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管理流程

1.完善机构。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专职校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控。专职老师对班主任进行业务指导,并对全校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对自己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规定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通过学科教育、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及心理咨询、讲座与辅导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落实待遇。每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按任务轻重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觉得心育不是额外负担。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出色时,学校应给予适当奖励。

(二)以人为本是心理健康教育永恒的主题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把好静的学生说成是孤独感倾向,把性格内向说成脱离集体,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等等。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一概当作思想处理的作法,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因而反思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艰难、实效性差的原因,尽管有很多,但根源就是一条,即目中无“人”,没有活生生的学生实际,有的只是与学生生理、心理相脱节的和与时代精神相悖的、简单的、形式化的说教。

(三)学会倾听,放下教师的“架子”,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效果。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好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因此教师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四)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

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或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五)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它应当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拓展阵地。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各教育因素,家庭与社会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利用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为链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实践表明,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促进子女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横向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让孩子在参与中成长。俗话说“不能在黑板上种庄稼,不能在黑板上开飞机。”一切事情都要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工作当然就更不例外,不能仅仅依靠在课堂上、书本中去完成,更多的教育还要引导学生到活动中去体会和认识,而每一项活动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应该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黄 晓)

作者:魏永胜

素质教育下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探索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创新策略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先从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含义解析入手,然后对素质教育下做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范围、深层次的剖析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期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究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改革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焦永辉(1983—),男,河北石家庄人,本科,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学生事务部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含义解析

(一)素质教育相关含义解析

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后,还要对自己的道德素质做出要求,让他们可以做一个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为发挥出中职教育职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当代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工程,其不仅能够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它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1]。

(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含有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者运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学生心理与生理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施举措[2]。

二、素质教育下做好中职生心理健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叛逆心理最为严重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对他们自己未来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叛逆心理几乎是所有中职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作为教师和学生家长,他们所需要做的并不是找到方法彻底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而是要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逐渐降低叛逆心理对学生的影响。

中职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绝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从中职生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讲,他们必须要尽可能掌握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并全力打造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当然,要想保证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必不可少。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生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而如果他们身心不够坚定就很容易被那些糖衣炮弹所迷惑。一般来讲,中职学生几乎都是考学成绩差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所以他们内心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他们很可能会放弃自己,自暴自弃,每天得过且过,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犹如行尸走肉一般。中职生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深受溺爱,个性鲜明突出,甚至不允许别人说“不”。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比较差,这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会尊重别人,不能与周围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团队协作是现代中职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只有当他们善于同周围人交流与合作,他们才能实现共赢,既赢得了友谊,同时还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要提高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三、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发挥出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必须要引起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然,当前很多中职校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却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几个严重问题,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一)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

虽然说很多中职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仍然有很多工作环节流于形式,根本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有些中职校成立的心理咨询室往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在平常时间往往是“大门紧闭”,所以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时根本就没有机会向专业人士请教。除此以外,这些学校开展的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不定期邀请一些教师给学生上课,而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当然,这些现象都表明学校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而不是将其放置到一个足够高的位置上。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往往比亡羊补牢更好,但就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未落实到位,所以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依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恶性的事件。而只有在这些严重事件发生以后,中职校领导层才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才会有效地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未能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对于中职生而言,父母永远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所以,父母往往会对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结构,提高其有效性。但实际上,中职教师与学生家长往往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绝大多数都是当学生产生问题以后才会急匆匆地向家长反映,但这个时候所有的情况都已经发生,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效果也大打折扣。正是由于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中职生才会产生自卑、胆怯、情绪不稳定等不健康的心理。所以,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并借助于微信等现代化聊天工具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把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都扼杀在摇篮中,切实保障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素質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改革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中职教育工作者在培养中职生过程中不仅要保障专业文化教育质量,更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中职教育价值和意义,提高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3]。当然,我国中职校已经开展了形形色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很多工作未能落实到位,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就必须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改革,全面推进现代化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发展。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无论是中职校领导还是中职教育工作者,他们都应该认识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做出实质性的改变。首先,作为教师他们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要尽可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弥补日常教学的不足,使整个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朝着素质教育目标不断发展;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要求学校要严格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标准展开教学,避免应试教育现象的产生。

(二)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作为学生家长,他们必须要认识到他们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比如家长可以教育子女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教育他们要善于向其他学生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并要学会反省自己。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微信等工具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当发现学生行为存在问题时要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做好各项家庭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厉春春.素质教育下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9(7):226-227.

[2]赵冬青.有针对性地做好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培训,2020(3):66-67.

[3]刘菊莲.人文素质培养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6):51-52.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Quality Education

JIAO Yong-hui

(Shanghai Modern Circulation School, Shanghai 200444, China)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y

作者:焦永辉

上一篇:有效性高中音乐教学论文下一篇: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