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2024-05-09

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共12篇)

篇1: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C证培训 论文

嘉应学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 082班

纪文钢

2080311237

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假如说把人的一生根据生理变化可分为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老年期,那么人的青春期可以说就是儿童到成人的一个过渡阶段,而这个阶段的人就是青少年时期了,青少年是充满活力的群体,是祖国的花朵小草,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期,包括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各个方面的过渡,是一个个体走向成熟,形成自我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信息科技发达的时代,丰富多彩生活,方方面面的因素,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怎么样去保障青少年的在信息社会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少年强才能国强,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且在未来担负起国家繁荣发展的任务就落在这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上,这需要我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找到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首先,由内部说明,也就是从生理发展上,青少年时期正是青少年长身体,身体逐渐成熟的阶段,量变引起质变,生理上的变化也导致了青少年心理上的变化,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性成熟的一个时期,其中面临着包括性心理的发展、异性的意识发展、等等,同时伴随着形成自我,独立性发展的过程,生理上发展和独立性带来新的需要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互相矛盾,再由于心里成熟水平不足,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容易表现出矛盾动荡的的特性,体现为危险性、反叛性、不稳定性。霍尔在描述这个时期说到:“生人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这是对这一时期形象的描述。

其次,从外部原因上看,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是指家庭、学校、社会及其他文化个体的客观因素。家庭是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它对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家长的文化水平、家长的行为举止和教育态度、家庭成员的关系甚至家庭的经济地位等等。学校是青少年接受社会文化影响的主要场所,在学校中,通过教育者有目的得系统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全面,不仅可以在青少年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还有不良的社会地区的风俗习惯,社会陋习或错误观念会使青少年在小不知不觉中得背离了社会规范和受到心理上的负担而最终形成不良的心理和行为。

综合上述来看,青少年时期是充满活力朝气的时期,正是青少年不稳定和矛盾的心理特征,面对生理上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处理自身发展、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问题时,比较容易会有异常的思想和行为,一方面由于对新事物的有着强烈的好奇感而容易受到诱惑,另一方面,但是一旦遇到矛盾冲突和挫折,不成熟的思想行为更加容易导致青少年有极端一点的心理和行为。在21世纪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当代的青少年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可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各种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互相碰撞,到处充满诱惑的新奇的事物,到处会有压力和烦恼,本来处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却面临着诱惑、竞争、压力、烦恼,青少年的身上背负的要比他们的上一代人还多,虽然青少年容易获得知识成长,但又容易迷失自己,发生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扭曲,甚至断送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上要更加关注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教育。

在当前,坐在课室里的青少年,我国新一轮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正在纵深推进。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还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

首先,要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就必须全面把握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及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要求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客观、公正的看待学生,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既要从宏观上熟悉学生的整体发展状态,又要从微观上把握学生个体的鲜明特点。因此,培养理解与把握青少年学生心理的能力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育工作者成功实施教育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有全面的心理教育的组织和指导能力。教学工作者要组织学校心理教育工作,首先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心理教育体系,使学生只要身在学校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心理教育与心理指导,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要求在学科、活动、集体、学校环境方面、个别辅导、学校家庭协同辅导等方面上注重学生的全

面发展。

还有,要有良好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能力。当代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厌学心理、过度焦虑、孤僻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说谎行为、攻击性行教师要为等等。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和主导活动,面对青少年这些问题,教师从根源处理解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心理咨询能使求询者接触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危机,进而实现自知,自我适应以及自我思想,促进他们的自立自强。

最后,还要有心理健康的评测能力。一方面,教师通过心理测评,可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诊断和预测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并评论心理教育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心理教育当中,通过心理测评,不仅能了解学生心理行为的类型,又能知道它的程度,这样,教师才能科学、准确、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教育。

长久以来,我们都忽视了心理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随着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这就增大了其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加强心理教育刻不容缓。“马家爵事件”足以使我们对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深思。我们的目标究竟是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用什么来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思考。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

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但是我们必须清楚,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保证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才不会愧对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

篇2: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新时期校外教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一直以来青少年以民族的未来与脊梁的角色被寄予着无限关注与希望.学校教育作为培育青少年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与作用被全社会普遍关注与认同.与之相比,同样承载着青少年培育使命的`校外教育则经历着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

作 者:吴惠荣 李青 作者单位:天津青年宫,天津,3000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40-011关键词:校外教育 青少年 成长

篇3: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一、教学使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学有别于其他心理学。在如今的教学要求中,老师不能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比如,将一些心理学的概念、难理解的专业术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很难消化,所以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对心理学有所了解,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让学生去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验一下。心理健康学并不是让学生去了解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是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创建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设立标榜去学习”“当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地开导学生”“设立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老师设立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心理,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 再好的讲授都抵不过自身的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记忆犹新,可以更好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深刻的体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小品表演、知识辩论、场景重现、心理素质测试、行为的训练。虽然教学方法很多,但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选用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自我认知这堂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找朋友,还有自我画像等方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在人际交往学习中,老师可以抛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以小组抱团进行讨论,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在青春期异性交往的这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两队进行答辩,也可以给学生讲解一段小故事, 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而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小活动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学,在学习中表演,通过自身体验,了解自己的情况,能够在做事情时对自己有个度的掌控,能够在这种活动中开动大脑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所以老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正确实施,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学校要对老师有一个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储存心理知识

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将心理健康课程更好地向课外拓展,学校要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加其中,比如团队的辅导。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对心理学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这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依据他们的心理进行教导。心理上的教导不仅只是心理教育。在课外,比如让其他科的教师、学校的主任、自己的班主任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导。课外心理健康辅导是比较随意性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周围的环境因素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所以学校也要让每位老师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比如,可以和社会上的一些心理机构进行合作,从而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

三、将评价制度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上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可以创立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自己去主动思考,让他们能够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亲自体验,并与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所教育。在教学中实行课堂评价对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在心理健康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将课堂变得多样化,让学生积极地去评价自己的表现。一方面,在学生自我评价中,可以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省,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老师也要对学生之间的互评或小组之间的互评有所关注,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注重团队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公平公正地去评价别人。再有就是老师对于每位学生或小组的进步都要有所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够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许,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应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所关注,在心理健康课中,老师一定要有深厚的心理学底蕴,而且还要有包容学生、理解学生的心,让学生在一种友爱的学习中更好地开发自己的大脑,从而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抱负的有用人才。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心理都还未成熟,也存在一些叛逆的心理。所以中职学生在心理素质培养上是很迫切的,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比较低端的,为了使中职学生能够有个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老师一定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让他们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而且遇到事情时能够冷静地思考,能够很自如地调节自己的心态。让他们在以后就业中能够更好地去适应,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希永.对心理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7).

篇4: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 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对新时期的党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对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够深刻、认识存在误差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有人认为,党建工作是单纯的学习党务。还有人认为,党建工作就是发展党员的途径,觉得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的目标制定的过高,因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态度不积极,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够热心,工作效率非常低。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方面同样存在问题,一些领导认为,党建工作不及业务工作重要,轻视党建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重视硬性工作考核指标。

(二)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的落后性

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为了服务社会,促进中工作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但是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但是其工作模式和方法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改革,导致在进行党建和思想政治的过程中出现管理模式与时代脱节、管理效率抵消、工作进度慢等问题,同时由于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因此,在进行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来自监督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三)组织方式落后,工作形式单一

很多党支部在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形式非常单一,以说教为主,这就使得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意义极大地被削弱。另外,由于思想过于保守,在工作中不敢创新,一味地走以前的老路子,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果不佳,甚至会出现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

二、新时期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端正工作观念,明确工作重心

要想在新时期内促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取得明显的成果,就要端正工作态度,认识到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党务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符合成员的期望和工作能力;其次,对党内人员的思想情况进行摸底,加强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党务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兴媒体,“有力组织开展党的组织工作,其中包括组织生活、组织活动、党员发展等工作的组织和发展”。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发展党员在开展党务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党政组织的稳定性。并在工作中,对于思想存在偏差的人及时纠正,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在社会危机面前,党组织要展现其先进性和领导型,发挥其在社会上的号召力,发挥党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二)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

首先,应该深刻领悟党中央的相关方针和文件及有关部门部署,并创新落实方式,既保证能够贯彻落实中央和有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良好的工作效果。其次,明确工作重心,坚持以实际工作为主,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党建工作。在对党支部成员进行考核的时候,注重对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考核,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和促进。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敬业奉献、进取创新、挑战自我的精神

党建干部职工是进行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因此其自身素质和思想素质对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党建干部职工的素质,首先要引导其不断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党的最新政策,与时俱进。同时,应该加强对党政组织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并根据时代发展调整培训内容,提升受培训人员的认识高度和工作效率,并对党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于不良现象要及时改正。鼓励党建工作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不仅要学习与党政建设有关的知识,还要广泛关注时代热点,培养广泛兴趣爱好,能够与时代顺利接轨。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建设行意见,促进党建的发展。

(四)改善党建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支持

首先,要对党建工作进行调整,并充分重视其实施,并且广泛听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见,切实落实好工作任务。其次,要发挥党建干部的领导示范作用,党建干部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在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后,要充分谅解党务工作人员的辛苦,在鼓励党务工作人员以极高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党务建设中的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待遇,让其更加无后顾之忧的投身党务建设。

(五)完善工作制度,真正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实处

首先,要对党建的责任分配进行完善,形成阶梯状的工作机制,即由党委书记对党建工作负总责,各级干部分层管理,落实个级别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促进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支部书记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其次,要注重目标管理对党建工作积极影响,在进行党建工作之前应该对目标进行量化,明确工作内容,使其成为最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形成有利于推进党建工作开展,促进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目标的形成,最后要加快其他辅助完成工作的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加强对民主生活制度、学习制度等的督促检查,对党建工作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并且根据成员在组织内地位的不同进行不同深度的有侧重的培训。例如,核心成员要每月都进行学习,并且要有能够记录自己心路历程和学习感受的学习日记和学习心得,一般成员的学习笔记内容可以低于核心成员,但是也要有真实的情感在里面,同时加强对党建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

三、结束语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各部门、社会团体的发展,更是与国家建设息息相关,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态势,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可以促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塘.探究新时期下的党建与思政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1).

[2]涂刚鹏.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8,(14).

篇5: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葛伟阳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必须遵循差异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及平等、公平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探究心理疏导的路径: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生活中实现教学的目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疏导、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之后,又一次以纲领性的文件强调了心理疏导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指在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下,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交流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帮助受教育者清除心理障碍、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的目的。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课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不同于心理学意义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范畴,有其特殊的目的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的精髓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注重差异性教学,是因为不同的受教育者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学习的特点、风格、起点、优势与不足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看作是鲜活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对待。思想政治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差异化”。①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科学,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需要为标准,并且保证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原则。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对象即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是为教育对象服务的,教育者只是服务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调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价值主体。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认同自己的学习活动和所学的课程。若没有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评价和自我选择,没有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仅有教育者的积极、主动、热情是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的。

第三,情感互动原则。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优先目标。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必须遵循情感互动这一原则。处在国家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心理疏导更多的强调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切实把学生看做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倘若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与学生的交往中缺少愉快喜悦的心情,看不到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那么,就会削弱教学效果。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情感技能。

第四,平等、公平原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更多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同样作为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了,不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品质特征,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够千篇一律的宣读课本知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状况等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和知识诉求,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民主、平等、公平的课堂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有教无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①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路径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探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有效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人的能力及各种素质都是在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活动顺应了青少年内在成长的基本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授书本知识,不能忽视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迷茫,努力让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深入到学生中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学生身边的或经历的事情去传授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照本宣科的讲授。“首先,要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其次,要精心组织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的活动; 最后,要耐心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②

第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疏导。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②在社会价值多元化以及网络等传媒迅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教学任务和难题。德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和学生的知识、心理需要,不断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才能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有效的实施心理疏导。

第三,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学习环境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但是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理解并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种平等、亲切、公平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鼓励一些后进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①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页。③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J].大众心理学,2000(4),27—28.题和情景。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已经成为“新课改”和解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真正把心理疏导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心理疏导机制。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3]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J]大众心理学,2000

(4).作者简介:葛伟阳(1987—),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方式:江苏省南京市文苑路1号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210046

电话:137 7091 2782

篇6:浅谈新时期下对年轻干部的新要求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讲话时指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忠诚,就是要心中有党,把政治上忠诚融入血脉中,全身心交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个人干净,就是要心中有戒,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敢于担当,就是要心中有责,恪尽职守,勇担当善担当。以下,我围绕新时期下对年轻干部的新要求,浅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树立忠诚意识

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之一。百姓眼里,人偏离了忠诚,就没有资格谈道德、情操、气节、教养。无论是夫妻、子女之间,还是朋友、员工之间,都应该讲忠诚。夫妻讲忠诚,方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朋友讲忠诚,方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员工讲忠诚,企业方能团结一心、兴旺发达。

我党要求的忠诚,既与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忠诚有相似之处,也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境界。这种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坚定信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追求上,既体现了党员对党的理论的理性认识,又反映了党员对党的感 性的认同感、归属感。这种忠诚,不是单纯的个人知恩、报恩,更不是盲目的迷信和崇拜,而是忠于真理,忠于人民,忠于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树立对党的忠诚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忠诚意识有赖于理论学习。

理论上的认同是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理论上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对党的“忠诚度”。强化忠诚意识,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含义领会深了,把握准了,就会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念,强化年轻干部对党忠诚的自觉意识。

2.忠诚意识要靠感情培养。

年轻干部树立忠诚意识,就要认真学习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牢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感情根基。

年轻干部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崇高的理想作牵引,才能真正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

二、恪守个人干净

南宋时期,吕本中撰写《官箴》一书,全书共三十三条,其中首条写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其中提到的“清”,即时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恪守个人干净,是年轻干部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年轻干部应当把廉洁从政作为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高压线,干净做人、踏实做事,按照严以律己的要求,做到心存敬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亲商、爱商、敬商的同时,最应该努力去做的是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廉洁自律,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保持平常之心、平淡之欲、平实之风,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我认为,要恪守个人干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广大年轻干部必须坚定的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自身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想实际,勇于剖析自己、磨炼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

2.善于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

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行使的权力置于法规制度的约束之下,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不是简单的树立意识,更是要求年轻干部洁身自好,严格按照党的标准、要求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坚持敢于担当

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提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责任心,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之一,是一个人政治觉悟、主人翁意识的的判断标准之一。年轻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的需要一颗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催化个人能力发展,促进自身的迅速成长。

1.脚踏实地,“马上就办”。

年轻干部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决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定要把目标远大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结合自身思维敏捷、精力旺盛的特点,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应勇于探求新路子,尝试新办法,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年轻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求实务实的工作理念,从小处努力,把小事办好,工作说了就办,定了就干,件件有着落,事事出成效,做一名务实的干部。

2.按章办事,拒绝“老好人”。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甘当“老好人”的现象。有的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年轻干部就是要担重任、扛大梁,当中流砥柱。履行敢于担当的责任,争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表率,面对风险敢作能为,面对困难敢闯会干,面对问题敢抓善管。

篇7: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一、当前阶段中职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与普通高中相比, 中职院校属于职业学校,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 一般情况下只有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进入中职院校继续受教, 受到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人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偏见, 甚至连学校的教师及学生家长都认为中职生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 这种环境之下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业压力, 许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都存在着厌学、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 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也都十分消极, 此外, 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心理本身就比较敏感, 自尊心比较强, 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之下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他人的不经意的行为在一些学生看来就是看不起自己, 这种情况下, 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主动交往, 受到一些小的刺激就可能会与他人发生较大的冲突, 这也是中职院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相对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社会就业, 他们的知识储备及心理素质其实都还不够成熟, 面对社会择业会产生一定的恐慌, 十分迷茫, 加上现阶段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神经紧张等情况。此外,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虚荣心比较强, 但这一阶段的孩子同样存在着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完整的问题, 过早地接触社会他们更多的看到的是社会上一些反面的案例, 拜金、仇富、功利心强、价值观扭曲, 同样也是这一阶段学生常见的问题。

二、中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 我国的各级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够重视,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就业问题, 许多院校都没有有效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再加上学校教育水平、经济因素的限制, 大多数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都十分的不理想,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此, 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实训基地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与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实训基地, 选择一段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基地参与实训,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乐观的品质, 同时学校及企业可以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实习表现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良好品质。

(二)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当前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课堂教育的形式开展的, 但实际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 学生的成长环境、人际交往环境、心理素质等情况都各不相同, 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具有针对性, 除了开展课堂教育之外还应该进行一对一单独辅导, 对于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地对学生描述的问题进行分析, 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 对于一些不愿意主动倾诉的学生, 教师则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状态, 通过一些细节问题感受到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此外, 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 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直接关系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因此, 学校必须要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心理课程教师, 班主任及相关的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及机会更多, 学校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 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心理健康知识, 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分析, 仅为中职院校的相关教育工作提供简单的参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 中职阶段的学生大多在1518周岁之间, 处于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十分敏感, 加上中职院校本身与普通高中存在较大的不同, 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较多, 如果不加强引导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主要就当前阶段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简单归纳, 重点分析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芬.新经济形势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园, 2013 (35) .

篇8: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要求;策略

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采取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行使学校对教育的管理职能。能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相比较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2.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訓,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5(15).

[2]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1).

[3]吕月青.小学教育管理中侵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6(15).

篇9: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为青少年人生发展服务”这一价值理念的引导下, 青少年活动中心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科技体验教育、知识技能培训、青年创业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

相比较于学校教育,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余教育没有了升学等各种考试的压力, 青少年可以选择自己真正的爱好进行学习, 对所学习的内容没有了来自外界的压力, 在兴趣这一动力的推动下, 青少年的在这里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学习效率更高; 相对于学校的基础教育,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余教育更显活跃, 选择广泛, 是培养和发扬青少年兴趣爱好的好场所; 另外, 学校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承, 比较之下,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育更注重实践和运用, 可以挖掘和培养青少年的潜能。而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 新时期下, 很多家长工作繁忙,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其实是有限的, 而且现在很多青年是独生子女, 在这种情况下, 青少年活动中的课余教育相对更持久、有效, 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群体中的行为教育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二、新时期下青少年活动中心课余教育的发展方向

科技和艺术是传统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两大教育主旋律, 它们是青少年活动中心课余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在新时期下, 科技和艺术这两项内容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选择了, 而且在素质教育中除了这二者也还应该包括体育、优秀传统文化等多元化的内容。因此, 在新时期下, 青少年活动中心应该在科技和艺术二者的基础上探寻新的发展方向。

1. 科技方向。科技体验和普及是少年活动中心的课余教育重点, 也是传统的优势项目。当今社会发展迅猛,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而在学校教育中, 由于课本的滞后性等, 青少年在学校里很难接触到更多学习科技的机会, 而青少年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 尤其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青少年活动中心可以发挥其不受教材、时间等限制的优势, 把课余教育网科技方向发展, 这样既可以吸引大量的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普及科技常识, 培养他们的科技精神这在当今科技的时代里, 无疑是一种被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2. 艺术方向。艺术如歌唱、舞蹈、乐器、绘画等形式是广大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所在, 尤其是少年, 很多人的兴趣和爱好都集中在艺术这个领域里。加之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多才多艺, 有一技之长, 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这就给青少年活动中心课余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强大的发展方向, 艺术教育将是经久不衰的教育内容, 也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3. 传统技能方向。这里所说的传统技能方向内容很广泛, 主要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民族技艺等, 具体来说有国学、毛笔书法、剪纸、中国象棋、饮食文化和厨艺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我们民族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和技能, 它们值得被传承和发扬下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能是民族的骄傲和财富, 而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它们都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 或者很系统的教育。而在新时期下, 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快节奏的时候人们的精神追求往往也越高, 民族的东西会越来越被重视, 对它们的传承、创新和发扬是青少年的使命和责任, 也将会是越来越受青少年喜爱和重视的内容, 所以,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余教育中, 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和意义深远的发展方向。

4. 体育方向。体育是保证青少年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而当下, 很多青少年由于学业的繁重, 活动范围的有限等原因对体育运动或没兴趣, 或有心无力, 虽然学校也有体育课程, 但这是不够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强则国强,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 必须承担起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任, 和学校相互配合和补充, 让更多的青少年强身健体, 健康成长。

5. 青年创业职业发展。在青少年活动中的课余教育中, 有一个内容是青年创业职业发展培训, 但不得不承认在当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余教育中对于这一点的重视是有所欠缺的, 更多的教育可能是倾向于少年或青少年共同的, 而针对青年的活动和教育不够多。新时期下, 青年就业难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为青年的人生发展服务, 青少年活动中心要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把青年创业就业培训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初入社会的迷茫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人生发展帮助。

三、发展策略

1. 给青少年提供多种选择, 保证“各学所爱”。青少年活动中要结合自己机构的实际能力和青少年对课余学习的需求情况, 尽量开设更多的课余教育内容。只有这样, 青少年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才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兴趣和爱好的推动下, 青少年才更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2. 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有效的教育离不开强大师资力量的支持, 青少年活动中心要开展好课余教育工作就必须引进优秀的教师, 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达标, 才能保证青少年学有所得。另外, 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高效教育的重要的辅助力量, 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青少年的学习可以更加有趣和轻松,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的效率。在学校教育中, 青少年已经接受了很多严肃、严格的教育, 因此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余教育中要尽量做到与之互补。要避免使用类似的教育方式手段, 否则会引起学生的疲劳, 甚至厌烦。对此, 可以多采用轻松、灵活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另外, 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

4. 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最区别与学校教育的地方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学以致用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可以学得少, 但是一定要保证学有所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才是青少年活动中心课余教育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四、总结

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余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也是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向, 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的措施, 保证其能真正履行好补充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能。

参考文献

[1]尚日清.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2) .

[2]陈福海.浅谈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1) .

[3]连裕民.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现阶段怎么发挥好自身的功能[J].群文天地, 2011, (06) .

篇10:青少年时期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下列尝试: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工作的起点,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第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第四,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

二、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班集体的一员

人为心理问题所困,无异于陷入一座“围城”。“开始,学生有点不良表现,受到老师批评,此后老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加‘不良’,于是遭遇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以至打骂。此时学生呢,越发‘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行为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者。”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班里的滋生,我开始注重进行“亲情”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

三、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

以赞代贬促其发展。一次,刚响过上课铃,我走上讲台,一个学生发出了一声怪叫,全班皆惊。我见状依旧镇静如常,和颜悦色:“刚才的叫声很好听!请你给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如何?”该生的脸一红,不再吱声。眼看一场要爆发的冲突,平静收场了。

小题大作督促进步。注意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一要降低“标竿”,二要手持显微镜。学生刘某,学习成绩极差,平时什么作业也完不成,但他的纪律很好,也很愿意为班级出力,在一次班级任务——系、放窗帘的布置大家都举手的情况下,我特意点他让他做,接到任务后他十分高兴,第二天他认真地做好了,再一天也不错,又一天,他因事忘了,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说:“你已经做好了两次,老师相信你还能坚持做得更好。”从此以后,他都坚持下来了;在学习上,我放低对他的要求,哪怕有一次他作对了题,都及时给予鼓励。

四、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

很显然,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學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我就在放学时和他及时交流。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心情也好转了。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体会到了自己与集体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班荣我荣,我耻班耻”的认识。

五、以“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教师应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独立性明显增强的优势,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自我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实施教育者。

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获得‘更美’的效果。没有一条规律不可被破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必须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舍其不合时代特点的观念、做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自己主观上认准了的事,难度再大,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根据这种心理,我就为了发挥学生自己的教育作用,而让他们的位置有所改变,即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从而依照正确的思想,自己从主观上改造自己,心悦诚服地约束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

篇11: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1. 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2. 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 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5(15).

[2]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1).

篇12:探究新时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5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是否过硬是衡量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密切,这就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只有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发展健康的人格,也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恰当地处理与别人的关系,尤其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客观要求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末期,处于身体发展的定型期,他们的理性思维、推理能力趋于成熟,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大的发展。虽然他们情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他们在较强自尊心的影响下也对外界事物越来越敏感。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对自己做出评价,要么过高地估计自己,妄自尊大,要么过低地估计自己,妄自菲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现实需要

健全人格是一个人持久发展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得到持续、上升的发展,就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以现实的眼光看待自己及自己所处的环境;就要对自己做出科学、恰当的评价;就要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异中求同,包容别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要想做到以上这些,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求社会、家庭及学校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德育发展的教学观念,同时也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多样化,最终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当前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新课改下,学校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一些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一是由学习压力大带来的期待性焦虑,如屡次考试受挫的学生,一听说考试,就会感到坐立不安。二是冷漠,对集体中的事情常常表现出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 三是与人相处时过于敏感,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 四是抑郁,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五是自卑,通常表现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自我评价偏低,从而导致丧失自信,产生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 六是适应不良,尤其是学生刚升入高中或是文理分科之后,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七是心理不平衡,一旦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就会忿忿不平等。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每章每节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教材资源,理解和体会教材知识的深刻含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激励和期望,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与教师共创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1经济生活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让学生表演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体会和理解货币的本质,掌握货币的职能,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教材内容,又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熟悉和了解学生,使思想政治课更好地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2.开展课堂辩论赛、模拟听证会

教师在恰当的时间安排辩论赛,能够使学生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1经济生活中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正方的辩题为“在当下,艰苦奋斗还得继续发扬”,反方的辩题为“在当下,艰苦奋斗已经过时”,让学生在充足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课堂中不论是开展辩论赛,还是模拟听证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增强交际能力、自信心及认知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实施情感渗透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内容,尤其是在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表现更为明显。我们都知道,哲学可以使人聪慧,使人修身养性。如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中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在面对事情时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一遇到事就慌张、焦虑、冷淡等等。在分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时,要进行正确的归因,而不是极端地都归为自己的原因或外部的原因,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适度的压力和积极健康的情绪。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包含着许多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要深度挖掘教材,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在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积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李红.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王雪梅.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倪玲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思想政治课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闫素平.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心理障碍的产生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9).

上一篇:验收通讯稿下一篇:新安村“农家乐”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