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2022-09-11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一项新型理论,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健康, 研究方向是通过发现和发掘生活中的积极方面来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心理学理论倡导人们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生活, 利用积极的思维进行思考, 当遇到困难时, 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总之积极心理学理论具有极强的积极意义。这项理论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 纷纷加入到此项理论的研究中, 使这项理论变得更加成熟, 更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对这项理论进行具体的了解: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他在提出这项理论时, 主要是为了反驳当时社会中的出现的各种消极理论, 后来这项理论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人类身上具备的积极品质, 促使人们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 进而可以从内在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或者改变一个人的悲观思想, 以提升其自我评价和幸福指数[1]。虽然积极心理学理论被研究的时间并没有太长, 但是自其被提出以后就深受大众的欢迎, 这是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特点分不开的。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特征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 积极心理学中强调事物的全面性。事物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我们应该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它或者在它表现出消极特性时, 以发挥其积极特性来抵制消极特性的蔓延。比如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现自我的许多不足之处, 如果一味悲观则万事休矣, 如果看到自身长处并积极利用, 那又会是另一番景色。其次, 积极心理理论中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周围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 当事物呈现出消极特性时, 改变周围事物的特性达到互助或者营造一定的环境来抵制该事物的消极特性。比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积极地改善这些环境能够有助于青少年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 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看待事物不是静止的, 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比如计算机技术在出现初期并不被大众所看好, 但后来的发展趋势证明这项技术会成为时代的主流。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 促进高校积极心理教育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需要进行专项的心理干预和指导, 高校可以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来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积极心理教育中充分的发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优势, 并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进行具体的教育规划[2]。首先, 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因为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大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避免出现消极心理。其次, 高校在积极心理教育中, 应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并且要加强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最后, 积极心理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当下。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当下所面对的问题或者困惑进行解答, 人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未来的探索。

(二) 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水平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 另一个是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不够丰富。目前心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主要强调学生应该怎样应对不良的心理状况, 并且着重讲解不良心理的危害和影响, 学生在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后, 会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出现担忧的心理。而积极心理学理论中, 主要强调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事物, 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为主要教育目标, 这样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3]。教师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拓展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范围, 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 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需求

依据第二点的内容, 我们知道现在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特点是预防, 也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方式是比较被动的。高校的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 他们内心面临着社会竞争的压力, 如果仅仅是采用预防的手段, 是无法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调节的。而积极心理学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心理方面的主动调节, 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来达到主动调节的目的。这样培养出的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 可以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当前的状况, 从中发现可以解决困难的方法。

三、积极心理学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 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大学生, 在这样教育目标的指引下,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改变:首先, 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来改善高校的校园文化, 引领校园文化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只是体现在现在, 而且会对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4]。其次, 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碰到一些不顺心或者难以处理的事情, 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我们可以学会尽可能的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最后, 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来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充分的进行知识的汲取, 并且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 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心理学领域, 有着多种不同的心理研究理论, 这些心理研究理论在人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积极的引入这些内容, 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从中提取出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前的高校的心理教育内容重在预防不良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会突出讲述不良心理的危害,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知识, 可以极大的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教学内容, 不仅可以了解到不良心理的危害性, 而且明白怎样去预防, 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本身的心理问题, 从而找到方法来克制或者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丰富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以单一、静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 革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手段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传统的教育手段是课堂式讲授, 让学生背诵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高校应该革新传统的教学手段, 充分地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来创建新型的教学手段, 比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获得相关的心理知识[5]。教师在讲解时, 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 对案例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从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件事物的发展。革新教学手段的作用除了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外, 还能够体现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养成以积极态度来看待周围事物的习惯, 而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 他们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只有心理健康才会在职场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进而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方面除了引进这项理论以外, 还应该成立专项的研究小组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将这项理论更好的与大学生教育联系在一起, 为学生教育营造更加和谐与健康的学习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造成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此种局面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为高校学生即将踏上社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 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 就难以承担起这项重任。高校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 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优势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贡献力量。

关键词:社会竞争,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盼.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新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 2018.

[2] 马莹.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 2016.

[3] 张路.试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8 (05) :114+11.

[4] 汤静, 汤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学院学报, 2016 (03) :145-148.

[5] 袁忠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 2016 (39) :107-108.

上一篇:滴滴出行服务员工管理剖析下一篇:浅谈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