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指出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摘 要: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具有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进入社会工作后能够承受强大竞争力和生活压力。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人文基础。本文分析语文教学在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思想提升 人际关系

高职高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技能性等综合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其发展虽然短暂,但发展势头猛烈,前景广阔。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容易被忽视,只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能力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性,对培养学生技能更具有实用意义。

一、导致一些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高职学生从年龄上来说,正处于转入青年期的初期阶段,个人性格差异开始形成。在高中阶段教师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习为生活重心。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个人性格的展现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1.家庭教育因素。

一些家庭从小对学生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使学生形成自大的性格,造成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生活适应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弱。或者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爱护关心,产生性格缺失,有孤僻感,出现交流不合群的现象。这些因素会造成学生进入高校后对人际交往能力造成影响[1]。

2.学校教育因素。

一些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一些非文化课不支持培养,这样学生入校后,对于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课后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难以参与,产生心理落差。

有些教师偏爱听话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发展个性,展现自我,导致一些学生四平八稳,不爱与他人交流。此外,刚刚进入高职小社会后,也有人会因为容貌不佳、家境贫穷、身材过度肥胖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

二、语文教育中实施心理教育的优势

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该在高职高校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教学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主要是一个讲解、描述、探索的过程,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运用赋有魅力的语言将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在读写、分析中感悟文章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给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教师通过用文字描述、文章讲解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见解,向其他人勇于展现自我的同时感悟作者人文情懷、学习故事中诠释的思想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是一个交流平台、讲解过程中文章中矛盾的碰撞、艺术行为的探索分析、思想感悟的过程,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1.促进交往,锻炼人际关系。

在社会中,人际交往是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符号向他人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能力。学习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学习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处理的过程。语文教学恰好为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首先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表达课程,在言语活动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述学习理解文章,在其中穿插心理教育,让学生在平和的教学环境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打开心扉,自由畅谈,从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其次从语文教材内容看,每一篇文章都向我们描绘了古今中外,不同地域的伟人,他们的人际交流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实例为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最后语文教学是一项审美教育,优秀的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价格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2.塑造健康人格、人生态度。

高职学生是心理从少年青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开始,此时学生心理较稚嫩,同时由于刚刚进入高校,面对小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而难以解决,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语文本身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古人、大家的历史故事,是诸多精华的凝聚。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有的文章涉及一些优秀人物的行为准则及遇事的生活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令人敬佩的人格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有的文章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或代表积极的真善美或代表消极的假恶丑,用真善美对比假恶丑,对消极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反向对比以弘扬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有一些文章的作者本身就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远大志向和伟大的理想本身就会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起到示范作用[2]。例如学习《论语六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一系列课文,其中蕴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对人对事的处理态度,让学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言而有信、每日反省自己。

3.激励意志锻炼。

一些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可谓不识人间疾苦。这样长大的学生性格天真活泼开朗,但遇事的抗压能力不强,遇到打击不知所措容易依赖他人的帮助,同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害怕吃苦,重享受,高校对学生进行意志力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锻炼学生进入社会后提早适应工作环境,面对强大的人才竞争力能迎难而上。

语文教学有很多都给学生带来了巨大鼓励、蓬勃精神力的素材。一些故事凸显文章主人公遇到困难自强不息、努力奋进的形象或者向学生展示主人公在艰苦的环境中遭受生活承重的打击时所展示出的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面对生活的打击困难时顽强抗争,最后这种顽强向上的生活意志启发了学生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不退缩。还有很多教材中文章的作者生平事迹就是曲折的,有身体遭受残疾或疾病痛苦,或是人生道路不断遇到困难,他们都是用笑脸面对人生,且在人生道路上达到其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斗志,一样有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理想。

4.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语文教材较之其他学科,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它的题材最新颖动人,多是一些故事性极强的教学素材,这些作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用动人的语言、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因素烘托课堂氛围,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身心愉悦。

写作课程是重中之重,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情感抒发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真情流露,大胆表达想法,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合适即可及时进行疏导改正。

高职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文字素材是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通过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格观,发挥语文教育中对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为培养技术性、实用性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蒙生儒.论高校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J].语文建设,2015(15):9-10.

[2]王琦.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分析[J].语文建设,2014(21):11-12.

[3]宁佐权.略论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J].教育探索,2002(10):69-71.

作者:刘英艳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摘  要: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指出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素质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不仅担负着学生体能训练的任务,还担负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任务。当前社会上竞争压力大,初中生在中考、高考以及未来工作、生活中都可能经历一些挫折,提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强化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虽然初中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加多的重视,但是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对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忽视就是其中之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不仅仅需要完成越来越沉重的课业负担,还需要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许多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在面对这一些问题的时候,常常是不知如何是好,很多学生在调节心态这一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这就导致了许多心理疾病的产生。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初中体育教学更是需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给予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更加多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需要令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但是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学生们更加愿意将时间花费到中考科目的学习当中去,他们对于体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还对体育锻炼缺乏一定的兴趣。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需要令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并刺激起学生的兴趣。

(一)开展交流活动及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与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充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当中。进取心是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我、实现突破的重要保证,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开展师生交流活动时,应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使学生能够保持一颗进取心,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教师应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的竞争能力。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应正确引导其在友好竞争的环境氛围中进行学习,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友好互助的学习环境,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提升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方案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解决困难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对不同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固有教学模式上进行实践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让学生在心理素质锻炼与提升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

(二)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挫折教育是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恢复力进行培养锻炼的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磨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可以巧施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比赛中的关键时刻,引导学生投入其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比如,在长跑比赛的最后时刻往往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领先的一方如何延续优势转为胜势,落后的一方如何改变局势反败为胜,这都是都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坚持到底,笑到最后。当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项目难度设置应当科学合理,才能有效的实现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恶劣天气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活动一般在室外进行,通常会遇到恶劣的天气状况,大部分体育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会改变教学计划,选择在室内开展教学活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恶劣的天气为开展挫折教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在下雪之后组织学生打雪仗,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锻炼学生抵御严寒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自身的意志力。

(三)加强教师水平锻炼,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教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心理素养。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与学生发展一个和谐、民主的关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从学生的角度对他们进行理解,合理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分歧,用宽容的心态包容学生,给予学生自主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体育老师自身要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健康的体育锻炼计划,并将心理素质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体育运动,不会在体育课上做其他不相关的事情。注重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情况,因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身体素质和身体承载能力都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综合因素,依据体育教学中各个体育运动的难度,合理划分等级,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运动,并根据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总结,鼓励大多数学生进行中等程度的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进行低强度的锻炼,并在逐渐适应后过渡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中,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合理控制,避免运动造成的身体损伤。

三、總结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是进行心理素质锻炼的良好时机。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积极开展多种竞技类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最终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成.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59-160.

[2]  汪小辉.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37.

作者简介:龚朝阳(1991-),男(苗族),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泸溪县第四中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师,主要从事体育与健康教育。

作者:龚朝阳

新课改下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我心中的素质教育

【摘 要】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就如何理解素质教育本文从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出发谈了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我 心中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会”,忽视了学生“会学”;强调知识的最终获得,忽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及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什么又是素质教育? 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似乎还存在问题。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贯穿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对其深入理解。要理解素质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去认识。

首先,要理解素质教育必须弄清什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我认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应包含: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知识、文明的理念、良好的修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基本的素质。

健康的身心: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对于个人而言,身体的健康是享受生活 和完成工作的前提。心理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 的很多人正是因为心理的不健全,而使其才能不能充分地发挥。一个优秀的人 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至少应该包括:宽容、谨慎、豁达、勇敢、敏锐、智慧等。 一个心胸狭小的人、粗心大意的人、目光短小的人、缺乏勇气的人,反应迟钝的 人或者缺少智慧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优秀。

丰富的知识:一个人知识贫乏,不能算完美。博学是优秀人士的共同特 点。博学可以是所有学科都涉猎得广博,也可以是某个学科知识的深厚。人类的知识发展到今天,任何人穷其一生能知道的都是有限的。就知识的博和专来说,评价普 通人和专业人士的标准是不同的。对于普通人来讲,只要满足日常生活和工 作的需要就可以了。知道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缺乏基本生存知识是不应该 的。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大概可以判断出所谓博学的含义了吧。

文明的理念:关于文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内容。文明也是一个动 态的进步过程。作为现代人,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要遵守规则。当然, 这个规则是大家公认的,经过合法程序形成的。一个文明的社会某种程度也 是靠规则规范的社会。

良好的修养:一个人的修养是从其外在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所谓“诚 于中而形与外”,如果没有内在的修养,不会有外在的优雅。如果没有外在 的优雅,那么内在的修养肯定不到位。

处理问题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正像古人所 讲,世事如棋局局新。怎样观察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做出决策?这需 要知识、理念、智慧、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运用。不管拥有多少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话,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没有观察和决策,那么勇敢、智慧等品行又如何表现呢?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勇敢、智慧是在其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其次,只有能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才能叫做素质教育。要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就应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当为所有需要受教育者提供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教师必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宗旨应该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受教育者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第二,素质教育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指教育要培养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空间和时间。

第四,不能把素质和技能混为一谈。很多人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而去学习很多东西,比如绘画、钢琴等。素质会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但是并不意味学了很多技能就具备了高素质。通过对一个孩子的技能训练来提高素质是我们的目的,通过技能的训练还可以观察出孩子的素质类型,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得技能而学习技能。当然,如果是希望通过这些技能而获得进入好学校的资格,那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与素质不能混为一谈。技能教育不等于素质教育,分数教育更不等于素质教育。

第五,必须抛弃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创造性教育。开展创造性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所谓创造教育是指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来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我认为创造性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创造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型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识。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去探索、去创新、去贯彻新课程理念,就一定能闯出一条教育的新路,一定能实施好素质教育,培养出新一代人才,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作者:阮娟萍

上一篇:学生诚信档案构想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影作品文化阐释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