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以疏导,能有效防治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作文教学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文教学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渗透教育

【摘  要】中学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情调,极大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作文  教学研究  心理健康  渗透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在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时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这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当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方兴未艾之时,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有闭锁性,学业上沉重的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

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结合生活,陶冶、丰富学生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就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所谓“生活”包括的“面”是很广的。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是生活;让学生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是生活;带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也是生活。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学生要学会适应生活,学会与人交流,从而学会创造生活,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在重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悟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捕捉生活中美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可以调节人的内外活动,它会推动一个人去达到一定的目的或排除与目的相矛盾的愿望与行动。中学生身心正处于幼稚和半幼稚状态,意志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作文中,要培养学生的恒心。要在认真观察、长期练笔,特别是通过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来不断克服困难,增强耐挫力。因此可见,学生意志力的发展要建立在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基础上。那么,顽强而不急于求成,坚忍不拔而知难而退,持之以恒而不一曝十寒等优秀品质就会逐渐养成。这将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终身受益。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调

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健康是必须要兼容社会共性和生命个性的,如果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处理好自私和宽容、冷漠和友爱、情感和理智、消极和积极、正义和邪恶、主流和支流等关系,懂得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不吹毛求疵,不一味抬高贬低,那么,给予宽容、欣赏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现在、未来积极负责和充满关怀的。或许暴露了心灵中丑恶的东西,如果能作大胆解剖、自我鞭策,也可为健康的内容;或许谴责了生活中的不公平、不道德、非正义的现象,如果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客观审视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反省或疗救,这也可以是健康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坚持写“心理日记”

指导学生坚持写好日记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日记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如学生犯了小错误、同学之间有了小矛盾、各父母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等等,都可以用笔写下来,边写边思,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学生的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地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和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等健康人格。

五、实施个别心理疏导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开展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充分发挥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从学生身心健康的大处着眼,发挥评语的激励、导向、反馈的教育功能,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实施评价,撰写评语,要遵循全面性、个性化、平等性、激励性、客观性的原则,针对学生实际,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其进步,同时,也要艺术性的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又反过来会促进作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钟太贵

作文教学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心理健康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以疏导,能有效防治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教学;全面和谐的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心理疾病,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并起着开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作用。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作为语文教师,较之其他科目更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在阅读评改作文中,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文句、条理、结构等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感受。若思想积极健康向上,那么,教师在作文的批语上可作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教学中“激励机制”的具体运用。

曾经有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道,她和她姐姐都在念书,而家里经济十分困难,父母对她们姐妹俩寄予了厚望,但她觉得现在的成绩不够理想,没有姐姐的好,而父母太辛苦了,假如她不读书的话,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让姐姐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其实,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勤奋、很踏实,只是由于体谅父母的辛劳而不想念下去。恰巧,这位学生的姐姐也是我教过的学生,于是,我在她的作文末尾这样写道:“老师知道你其实非常努力,其实,你的姐姐在刚进初一的时候还没有你现在这样优秀,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你的父母对你们寄予了那么高的期望,你怎么能辜负他们呢?而且,对你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你优异的成绩,你认为呢?”当这次作文发下去后,我发现,这位学生仔细地读了我给她的批语,然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一直保持着班上的前几名。

反之,若学生在作文中反映的思想是消极的,甚至是不健康的,那么教师就要高度重视,除了在作文后面作一定的书面交流外,还可以在课下与学生好好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扫除心理障碍,并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地进行矫治、疏导。在一次作文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有一次,我邻居家的女生穿着一条漂亮的裙子神气地从我面前走过,我当时觉得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我趁她不注意的时候,用小刀割破了她的裙子,那时,我觉得心里舒服极了。”从这位学生的作文中,可见这个学生存在病态的嫉妒,并伴有轻微的攻击性人格障碍。我分析了这个学生的情况,认为要对这个学生进行输导、矫治,必须要找到她产生这种心理的“因”,她会采取这种过激手段一定是受到了刺激,可能与她的家庭教育有关。于是,我在课下找到该生,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

该生是由于心理长期受压抑,再加上自卑心理,于是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发泄心里的积怨。在了解该生的心理背景后,我再提到她的作文所叙的事情,与她一起分析,让她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偏激,然后指导她“移情”,让她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我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有意识地多给她机会,让她展现自己,逐步让她在同学中获得肯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该生的性格开朗多了,和同学的相处也融洽多了,在学习上也更有积极性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學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以疏导,从而有效防治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松新初级中学校)

作者:巩艳

作文教学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构建学生心理保健的绿色通道

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代作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语文学科的新要求

目前,不少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但我认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换言之,就是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为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心理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构建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的特点,再加上沉重的学业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冲突和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怎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呢?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升华情感,有助于他们调整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这个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

例如:近年来,我的班级中曾有不少离异家庭的学生,他们在日记中将内心深处的那些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行诸文字,宣泄于笔端后,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压力。对于其中几个流露出轻生念头的学生,我及时给他们施以“心灵的按摩”——细致温暖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较快地振作起来,重新树立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利用日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应使用好这把“双刃剑”,以免发生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有意为之”

现在,利用日记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如何在日记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语文教师要增强在日记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少记“流水账”,多抒发一些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利用日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 要以诚相待

教师要真诚地关怀、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火热真挚的情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做到彼此心灵相融,学生也才愿意在日记中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也才能通过日记这条渠道得以实现。

3 要谨慎和宽容

一方面,教师要严格保守学生在日记中记录的心灵隐密(心理日记一般不宜公开讲评);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享有“心理日记的自治权”,要做到,学生的心理日记给你看也欣然,不给你看也欣然。

二、指导学生写好“心在旅途”的系列作文,确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闪光路标”

在日记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一种好办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心理的闭锁性也在增强,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秘密不愿意轻易向他人(尤其是师长)吐露。他们或许愿意将内心的感受写在日记中,但不愿意将日记给教师和家长看。这样一来,教师便难以通过对学生日记的分析研究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又尝试了让学生写“心在旅途”系列作文的办法。

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若干专题,如“心灵大碰撞”系列作文,让学生专写人际关系的某一方面(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所引发的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又如布置“心谷回音壁”系列作文,专让学生写自己在考试前后紧张焦虑等感受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苦闷等;再如“心旌飘扬”系列作文,专让学生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以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

这项“心在旅途”的命题系列作文训练,深受学生喜爱,每次开展“我手写我心”活动时,学生们都情绪高涨、神采飞扬,一扫以往遇作文便愁眉苦脸的神态。两年中,我班上的学生平均每人写了20余篇“心在旅途”的系列作文。学生们把它当作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文章中,他们有时剖析自己看轻他人、过度自负的不良品格;有时排解因同学间的嫉妒、讥讽而出现的暂时心理失衡。“心在旅途”系列作文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培养了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确立了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闪光路标”。

三、指导学生写好“心理问题诊断说明书”,点燃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五彩焰火”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即把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或纪律问题加以处理,这种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了许多新问题的出现。

“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注意学生心理保健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学生犯错时,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和说教,而是让学生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让学生自己剖析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这套学生心理保健的“体操”,对加强学生的自爱自律、自我教育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

在教育教学中,我借鉴和采用了魏书生的方法,当学生出了问题后先给他“号脉”,启发他写“心理问题诊断说明书”,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例如:我班一位女生成绩中上,表现不错,但一到考试便焦虑不安。一次月考中她有偷看他人试卷的行为,事发后她情绪波动很大,整日忧心忡忡,成绩直线下降。对此,我没有严加批评训斥,而是循循善诱,让她静下心来写出考试前后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以及压力和焦虑,写出事发后的内疚和不安。这位学生流着泪水写完这份“心理病历”后,很快就卸下了心灵上的“十字架”。从此,她发奋学习,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尖子生。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所采取的三种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这三种做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应与“三谈”结合起来,即对学生反馈出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及时同学生“面谈”,或“笔谈”或“电话谈”(心理咨询),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心育乃育人之本”。当前,如何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而在作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代作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语文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栏目编辑/于 洪

点评:

“言为心声”,文章是客观世界在作者头脑中的投射,是作者心灵的一面镜子。本文牢牢抓住这一点,把作文(日记)教学作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心在旅途”系列作文、“心理问题诊断说明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观点新颖,有一定指导意义。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老师都逐渐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与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心理咨询这两条途径比起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应如何去做?关键是找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找准突破口。在实践中,您是怎么做的呢?欢迎您来稿,与我们共同探讨。

作者:刘高潮

上一篇:基于物流管理的物流企业论文下一篇:HZ电机和供电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