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防碍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参考兄弟城市城管工作的经验,剖析了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望对苏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起到些许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创新能力防碍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创新能力防碍管理论文 篇1:

RRM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参考咨询服务;客户关系管理/CRM;读者关系管理/RRM;RRM系统

摘 要:本文探讨的是改革创新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理念,通过引入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成功经营理念,建立读者关系管理系统,,进一步做好信息网络时代的读者服务工作。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的信息服务机构,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创设了剧烈竞争的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馆长史蒂夫先生警告说:“如果图书馆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甘心做观潮者的话,那么,这个专业将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那么现代图书馆该何去何从呢?很显然,大胆改革创新是图书馆寻求发展的唯一途径。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1]。那么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寻求创新发展呢?

1 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理念的创新

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手段将源于传统文献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发扬光大,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实现对用户群体知识需求的整体保障,推动知识创新与发展[2]。

在计算机技术问世之前,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仅仅是一本期刊,一本书以及书目卡片的查询等等。而如今,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图书馆的读者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读者需要利用图书馆获得文献原文传递、OPAC查询、数据库利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以及经过整合的数字信息资源等服务。读者对信息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图书馆指引信息源,建立快速搜索渠道。为读者提供快速、优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对信息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适应社会环境的服务模式。最近几年,图书馆界的众多研究人员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理念中引入了了企业管理中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经营理念,是一个历史性的突

破。但是对于如何借用CRM的经营理念,而付诸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尚在探讨之中。

2 从CRM经营理念到RRM

客户关系管理,简称为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调在经营管理中提升客户地位,并以“建立客户档案、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升级客户”为原则,以增进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实现更优质、更快捷、更富有个性化的服务,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客户沟通和最大化的客户满意度,最终现实企业和客户的双赢[3]。

在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布赖恩·伯杰龙(Bryan Bergeron)的《A Guide to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一书中,指出客户关系管理是管理客户-公司关系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使客户选择继续与公司进行互利的商业交易关系,而劝阻其参与对公司不利的交易。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管理机构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客户与公司的客户服务代表之间的关系,以改善盈亏状况[4]。

从本书的CRM中,我们是否可以把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服务代表假想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咨询馆员?很显然,是可以的。因为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的赢利,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和读者建立起稳定、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关系,树立其良好的形象,实现其最大办馆效益。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今天的许多研究人员,把CRM中的C用x来代替,也就是说这个x可以是其他的客户对象,目前已经产生了如学生关系管理、市民关系管理的应用等一系列的关系管理的新名词[5]。在当今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我们将客户关系管理中的x定义为R(reader)也就是读者关系管理,我们简称为RRM。所不同的是,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和公司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而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我们大部分指的是无偿服务,但是这不防碍我们借用客户关系管理的经营理念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在大多数的CRM活动中的焦点是客户。公司收集有关客户的信息,建立客户行为的预测模型,探索控制客户与公司相互作用的方法。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我们如何借用客户关系管理的经营理念,从CRM如何留住客户,发展新客户应用到我们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如何留住读者,发展新读者,通过建立完善的读者关系管理系统,以此更好的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将是我们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内容的创新发展。

3 RRM系统的构建

目前,国外的某些图书馆已经开始应用CRM经营理念来服务于读者,例如澳大利亚防卫图书馆的RIM-r系统,即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r,RIM-r,译为研究类信息管理员系统。澳大利亚防卫图书馆主要是为研究人员提供服务,该系统将研究人员的科研内容、科研习惯、信息需求主题、影响资源选择和使用的主要限制、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资源、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换信息等保存在系统中[6]。RIM-r系统具有五个功能:联系人管理、请求跟踪、资源目录、研究咨询系统和电子出版。虽然该系统从功能上看具备了读者关系管理的某些特点,但是其仅仅是把读者对象限制在科研人员的范围之中,读者对象单一。

在国内,也有部分图书馆开始重视读者关系管理工作,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实行的用户满意度网络调查实践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几年,为其在图书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图书馆关于读者关系管理工作仅仅局限某一方面,对于读者关系管理的全面工作尚未真正展开。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读者服务工作形式主要有面对面参考咨询服务和在线参考咨询以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等,各种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各自为政,未能完全满足读者的要求。在这里,我们引入CRM的成功经营理念,建立RRM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图书馆咨询服务多种形式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功能。

3.1 RRM体系结构

一个完善的RRM系统应该包含四大分系统(如图所示)。RRM应用集成管理分系统、RRM业务管理分系统、RRM分析管理分系统、RRM读者协作管理分系统。在RRM系统中,主要实现了读者信息的获取、传递、共享和应用;支持电话中心、Web服务、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联系渠道的紧密集成;支持读者和图书馆的充分互动。

3.2 RRM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实现RRMS的核心技术是集成多种读者联系渠道的读者互动中心的创建。

3.2.1 读者互动中心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技术是客户服务中心,企业建立服务中心的目的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让客户服务质量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并逐步形成以市场和客户服务为中心,带动企业各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因此,出现了新的一代客户服务中心-客户互动中心CIC(Customer Interactive Center)[7]。CIC系统是一个面向客户,以人为本,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服务的客户服务系统。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引入CRM就是要挽留读者,所有业务流程和功能都要围绕读者的需求。由此,我们可以引入CIC系统,建立读者互动中心RIC(Reader Interactive Center)系统,对读者进行长期动态管理。

RIC包括多个组成部分,通常可以划分为平台和业务两部分,平台为读者联系图书馆提供了便利,业务处理要求咨询馆员处理具体的读者业务。RIC通过计算机技术,尤其是Internet的连接,可以实现如网络电话、文字交谈、用户留言、Web同步、高级E-mail服务等功能,为读者联系图书馆提供了便利平台。

3.2.2 读者服务自动化

读者服务自动化对提高读者满意度,维持读者至关重要。读者服务自动化可以帮助图书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来满足读者的服务要求,以进一步保持和发展读者关系。读者服务自动化向咨询馆员提供工具和信息,支持与客户的多种交流方式,帮助咨询馆员更有效率、更快捷、更准确地解决读者的咨询服务,同时根据读者的背景资料和可能的需求向读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建议。

读者服务自动化通常可以包括如读者自助式服务、读者服务流程自动化、读者关怀管理、读者反馈管理、提供与读者互动中心的接口,支持采用不同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交流,包括MSN等聊天工具、电子邮件、FAX等。

3.2.3 读者智能

读者智能是指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分析和挖掘结构化的、面向特定领域的、存储于数据仓库内的信息,它可以帮助读者认清图书馆发展趋势,识别数据模式、获取智能决策支持、得出结论。利用读者智能,可以收集和分析读者的各类信息,对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理顺图书馆资源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增强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获取新读者、保持和挽留老读者、发现重点读者,支持面向特定读者的个性化服务等目标,提高图书馆咨询服务能力。

读者智能通常包括如下功能模块:个性化读者服务、读者获得和读者动态分析、读者流失分析、读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分析、深入分析、了解读者。

4 结语

图书馆引入CRM成功的管理经营理念建立RRMS,对读者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将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图书馆高层管理者予以大力支持,需要咨询馆员更新服务理念,树立“读者第一,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识。实现由读者找我们到我们主动找读者的转变,从而使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81.htm.

[2] 李巧玲.CRM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活动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3] http://baike.baidu.com/view/835403.htm.

[4] (美)布赖恩·伯杰龙著;裴鸣译.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 吕娜.数字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研究现状[J].情报科学,2007,(7).

[6] Iain Brown,Lee Williams.Delivering‘Information Capability’: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defence Library Service[EB/OL]. http://www.csu.edu.au/special/online99/

proceedings99/brown-williams.htm,2003-09-09.

[7] 董金祥,陈刚,尹建伟.客户关系管理CRM[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8] 田为民,柴文伟.图书馆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1).

作者:江志莲

创新能力防碍管理论文 篇2:

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参考兄弟城市城管工作的经验,剖析了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望对苏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起到些许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执法模式;创新

为了加大城市依法管理力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推进苏州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根据行政职能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改善执法形象,提高执法质量。2001年12月6日苏州市正式在市、区两级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城市管理局和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对区执法局实行双重管理,即区政府负责区执法局人员行政关系、工资关系和组织关系的管理;市执法局负责区执法局的业务指导、协调、考核、督查和应急调度、指挥。

经过了近9年的时间,苏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无论在形象、还是在实绩,无论是在执法管理、还是在为民服务方面,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照苏州市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对城市管理的新要求,苏州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之成了外地来苏人员创业和谋生的热土,使城市管理工作难度增大,肚子工程(即生存权)与面子工程(即城市管理权)孰轻孰重?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8年,苏州的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在2004年和2005-2008年,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地户籍的非农业人口。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苏州,加剧了占道经营、乱摆摊点等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行为。

(二)城管行政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

(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苏州市实行的是分级管理的两级执法体制,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事、财政、装备配置直接归区政府负责,业务上接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指导。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天平上,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区政府的轻重不言而喻,但作为城市管理条线工作的落实却大大折扣。

(五)城管执法部门与外部平行部门的联系有待加强。

表1 苏州市2000~2008年人口结构表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2008年《苏州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由于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很难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模式,也很难完全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或模式,苏州只能根据自身的具体实情,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有地方特色的行政执法模式,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笔者认为应当践行以下路径来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模式:

在日常城市管理活动中,行政执法局无疑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但要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理顺体制、夯实行政执法基础和创新管理模式。

(一)严密的检查考核是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的机制保障

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借助市政府的力量加强同各区政府的协调和沟通,将区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夹缝中拯救出来,放下包袱集中精力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局层面上要加大管理经费的持续投入,开展各项长期的评比活动,制定活动规则,兑现承诺,调动全体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二)创新城市管理的思维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首先,创新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按照责任分解、包干到人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行路、段、片长负责制,将城管执法、市容管理、环卫保洁、市政养护等有关管理职能进行归并整合,做到管理有专人、岗位有责任、工作有规范、考核有标准、绩效有奖惩,逐步实现迅速、及时、有效处理各类市容市政问题的工作目标。成立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综合协调处理中心,负责城市管理方面群众投诉、来信来访、领导批办、媒体曝光、现场督(察)查等信息的收集、分类、登记、交办、转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等工作,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动员社会化力量和市民群众参与是做好维护城市管理成果的重要环节。诚然,各级政府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社会化力量和市民群众参与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探索和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要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拓展政务公开渠道,丰富政务公开内容;充分尊重市民群众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畅通参与渠道,发展协作管理,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权力的实现。

例如城管进学校,以学校为载体进行讲课宣传法律法规;以命题作文(如“我心目中的城管形象”等)写作活动努力营造和谐氛围;以“爱心小城管”活动——小学生们上路做小城管,使城管工作更深入人心,配合媒体的宣传,让活动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通过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改变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对城管工作的认识,他们的长辈们也会在孩子们的活动中和行为改变中体会到城管工作更深的内涵,也会逐渐理解城管工作,进而支持城管工作,到最后的尊重城管执法人员。尤其是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城管活动的开展,应作为重点对象。他们的父母大多从事着城市管理所不允许的工作,如:流动摊、夜排挡、无证修车等,孩子们在参加了活动后,知道父母的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通过孩子们劝告,效果要比城管执法好的多,至少再次遇到城管执法时,他们父母的心态会有所改变,较少暴力抗法,也更利于我们开展和谐执法。

(三)科学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是充分发挥执法效能的根本保证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工作效能的发挥。如南宁市2006年以前实行的是一级执法体制,2007年又变革为二级执法体制,这一体制改革使目前南宁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无锡市在2007年以前实行的则是市、区二级执法体制,在新的体制改革中,于2007年变革为一级执法体制,也是经过了反复的实践,最终确定了适合城市实际的执法体制类型。

因此,在相关体制改革中,笔者认为一定要与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紧密联系管理工作实际,合理确立执法体制类型,以达到促进管理效能的最终目的。针对苏州市的实际,建议实行部分垂直的市、区两级行政执法体制。这一体制比较适应我市的实际情况,对一些专业性较强、影响较大、案发率相对较低、查处易受基层利益左右的违法案件直接由市属执法队伍管辖,提高执法的快速、有效性。区级执法队伍则将重点放在维护良好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方面。队伍的建制上,市执法局应相应成立执法支队,支队下设若干专业执法大队,与执法的职能相配套。区级执法局相应成立执法大队,并根据区所辖街道数量,下设若干中队,一个中队管辖一个街道的地域范围,与街道办事处保持相对独立。苏州市现行的执法体制,与上述体制较为接近,但市属大队直接管辖的范围是以地域划分(几条干道),内容涉及广泛,未起到垂直管辖的应有效果。区局执法中队以派驻街道的模式,易受基层利益的左右,实践中已出现了诸多问题等,都应进一步作出改革。

(四)建立专门有效的公安保障机制是减少暴力抗法行为的有效手段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的范围广泛,面对的管理相对人大多属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而且,其中外来人员占据比重较大,执法难度较高。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当事人阻碍执法或者以暴力手段抗拒执法的情形,由于暴力抗拒行为是一过性的行为,等到公安部门介入时,只能作事后调查,给取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一些恶意的暴力抗法行为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处理,给城管执法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执法队员经常受到人身伤害,违法分子得不到查处,也影响了执法队员的士气。建立专门的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可有效维护城管行政执法的治安秩序,依法及时有效地打击防碍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提高城管执法效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通过对兄弟城市管理经验的分析得知,建立了公安保障机制的城市城管执法工作普遍顺畅有力,恶意抗拒执法的暴力行为得到及时处理,案发率明显下降,有效维护了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治安秩序。因此,建立专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保障机制是必要的。城管公安分局由于是一级执法主体,比支队或大队更具有执法主体和灵活的优势,在保障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应急突发违法事件,也最适合苏州目前的形势。

(五)实施城市高起点规划,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抓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把工作的重心前移,从规划和建设上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提高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和规划设计水平,对新建绿地、各类停车场、集贸市场、交通枢纽建设等实行超前控制。要科学编制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在空间上、时间上对各类管线实行合理布局、科学实施,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环境档次,从硬件上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条件。要选择那些基础条件差、群众意见大、急需建设、改造、整治的项目来组织实施,要边建设、边规范、边加强管理,做到规划建设一个项目,提升改善一片环境,规范管理一个区段。

苏州市已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加快城市化建设是苏州必然的战略选择需要,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城市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2001苏州市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目的是要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目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苏州市和兄弟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只要立足于苏州市的实情,构建适合苏州市具体情况的行政执法模式,就能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我市的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崇兰.陈光庭.董黎明.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叶舜赞.城市化与城市体系[M].科学出版社,1994.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王颖.现代城市管理与社区重建[J].浙江学刊,2002(03).

[7]屠梅曾.赵旭.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7(01).

[8]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2).

[9]吴莉姗.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化机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03).

[作者简介]顾秀梅(1975—),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法。

作者:顾秀梅

创新能力防碍管理论文 篇3:

IT无界

广义的IT应用其实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IT正在和其他行业业务进行着深度的融合

创新,是IT业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过,对于大多数IT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这一主题却显得有些困难。究其原因,个人认为还是其视野和思路的问题:他们的视野和思路局限于狭义的IT市场,而在这样一个竞争充分、相对成熟的市场内,创新就显得比较艰难。

但如果IT企业能够把视野和思路拓宽,放开至广义的IT应用中,就会发现,创新无处不在。这里所说的广义IT应用,就是以IT为基础,将所有与IT相关联的其他行业的业务纳入到其中。这就意味着,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扩大了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创新的机会自然大大增加。而且,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也很容易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机会。

例如,美国有一家公司,叫做Digital Fuel。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用户提供IT财务管理SaaS解决方案。在大多数人看来,财务管理应该是财务软件公司所做的事情,但IT财务管理,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过。实际上,IT财务管理就是以财务的视角来管理IT系统,对IT成本与价值进行规划、计费和优化。

可以看到,将传统的财务与IT管理相结合,使Digital Fuel创造了一个独到的细分市场,而其也因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优异表现,于近日被VMware公司所收购。

另一个例子来自于国内的企业:掌中行商。该公司将移动信息技术与地产中介行业的业务相结合,创造了房地产中介信息服务平台,而这一平台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就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风险投资公司对其的市值估价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上面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广义的IT应用其实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最近几年,政府一直在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其实这种融合不只体现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上,而是IT和所有行业业务的融合。

在未来,IT创新不只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更多的将会是IT与传统行业业务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的商业模式。当然,这种结合的背后,也不能缺少强大的IT技术和支撑能力。

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通用电气公司第8任总裁杰克.韦尔奇曾提出无边界的管理思想,这一管理思想被认为是企业组织结构的一大创新。无边界原理认为,企业组织就象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虽然生物体的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但是并不防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的穿过。同样,对于IT企业而言,虽然核心优势是IT技术和产品,但这并不妨碍其利用IT技术,尽可能扩大自己的业务边界,从而创造出更多新的商机。

上一篇:文学传媒功能管理论文下一篇:家庭农场管理系统论文